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一览表
发布时间:2020-10-21 来源: 主持词 点击:
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一览表 【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纲要及内容】经济体制改革共涵盖六部分(二至七部分)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三、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1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 *一,完善产权保护制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公有制经济财产 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制度 度 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 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 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
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 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 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 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 二0二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 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 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 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 善现代企业制度 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国 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 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 。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 断。
】
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2
分 。】
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深化企业内 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 。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 投资责任追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
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 消费、业务消费。
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 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 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 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 系 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 。探索对 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 。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 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 商环境。
明的市场规则 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 扬诚信,惩戒失信。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制度。
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 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 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
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 决定价格的机制 *三,建立城乡统一的 3
】建设用地市场。
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 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合理提高个人 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
四,完善金融市场体 系 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 机构。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 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鼓励 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推动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 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 体稳定。
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 ,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 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 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革 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 。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 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 。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改善科 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国家重 4
大科研基础设施依照规定应该开放的一律对社会开放。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国 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 ,减缓经济周期波动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系。
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 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 ,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加强财政 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 性。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 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强化 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长效机制。
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 ,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 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 人民健康状况。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建立全社会房产、信用等基 础数据统一平台,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
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 ,市场机制能有效调 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 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 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府职能。
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 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推广政府 5
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 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推进有条件的事 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
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 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
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积极稳妥实施大部门制。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 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领 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构。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一,改进预算管理制 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
清 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 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
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
中央 出台增支政策形成的地方财力缺口,原则上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调节。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 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配套,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应急类专项,对保留专项进行甄别,属 地方事务的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
【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
度。
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 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 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 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 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 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调整消费 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 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按照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加强对税收优惠特别是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
税收优惠政策统一由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
6
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等作为中央事权 ; 部分社会保障、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 ,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区域性公共服务作 为地方事权。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中央可通过安排转移支付将部分事权支出责 任委托地方承担。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 责任。
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结合税制改革,考虑税种属性,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 经营方式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 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 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 ,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 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 体制机制 业经营体系。
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 ,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 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 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
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 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 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 慎重稳妥推 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 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 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完善农业保 险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 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 衡配置。
7
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 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 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 ,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 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对吸纳人口 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 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 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 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挂钩机制,从严合理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发展体制机制。
一,放宽投资准入。
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 。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 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开 一般制造业。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 制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要切实建设好、管理好,为 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地方发展自由 贸易园(港)区。
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确立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允许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 允许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区自由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允许创新方式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证 券投资、联合投资等。
8
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改革涉外投资审批体制,完善领事保护体制,提供权益保障、投资 促进、风险预警等更多服务,扩大投资合作空间。
】
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 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 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
创新加工贸易模式,形成有利于 推动内陆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 。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 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 助。
放。
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 特殊方式和政策。建立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9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