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英雄事迹_优秀例文
发布时间:2020-10-21 来源: 主持词 点击:
抗疫的英雄事迹_ _ 优秀范文
致敬最美逆行者,您们永远是最可敬的人,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是你们向用生命捍卫疫情安全,是世界上最美的逆行者。下面是本人精心为大家精心精选的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迹心得,欢迎阅读。
? ?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迹心得(一) ?静压差 4 帕,再调一下通气阀门换气次数 11 次,还不够 2 月 4 日晚 7 点,在武汉火神山医院,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监所环境卫生部主任谢曙光带着 4 名同事,快速检测每一间负压病房的环境指标。这时,当日准备收治的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已经在来医院的路上。
?再搞快点!谢曙光说。25 分钟后,第一批病房的各项检测指标基本合格,可以收治患者了!谢曙光和同事刚走出病房,医护人员立刻就把患者送了进来。
?由于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比较紧急,谢曙光的检测团队从 1 月 28 日开始 24小时待命,过去是场所设施完全准备好了等我们检测,这次是检测团队在现场随时等着场所基本完工,立马进入,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检测。谢曙光说,重症患者等着病房收治,检测工作也要跑赢病毒,患者才能尽早得到救治。
?要提高患者的诊疗质量,最大限度确保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安全,诊疗场所的环境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谢曙光说,环境卫生监测者相当于哨兵,是确定诊疗场所正常安全运行的最后一道环节,必不可少。
?作为湖北省医院改扩建平面流程设计审核专家,谢曙光还要参与临时性收治医院改建技术文件的编写和审查。他参与的《呼吸类临时传染病医院设计导则》《关于方舱医院设计和改造的有关技术要求》《旅馆建筑改造为呼吸道传染病患集中收治临时医院技术要求》在 5 天内相继发布。这些改造规范都是深夜完成修改审核,次日就发布。谢曙光说,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发挥作用,觉得很值。
?目前,谢曙光已带领检测团队先后对湖北省 500 余台生物安全柜、200 余个PCR 实验室的运行状态进行了检测,为病毒检测储备了设施设备条件。他总对同事说:决战决胜,我们要当好公共卫生安全哨兵。
?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迹心得(二) ?和你们相处很愉快,我的病好得较快感谢你们!患者用湖北话说。回家注意身体,记得多喝水,好好吃饭。A13 病区主任李艳霞带着东北口音叮嘱。出院,交接,话别,医患之间的对话,如同亲人一般。
?这位 72 岁的患者迈出病房,终于迎来了出院的日子,经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雷神山医疗队 6 天的治疗,他成为雷神山医院 A13 病区首位出院的患者。
?医护人员给老大爷送上鲜花,簇拥着送到车前,打开车门,老大爷扭头又说:谢谢你们!A13 病区主任李艳霞带着医护人员,将他送往住地,反复叮嘱他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温暖举动的背后,是这群医务工作者秉持弘道笃行、精诚大医的精神。这是一种坚定,正如该医疗队的总指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院长徐英辉所说:山河无恙,人人皆安!在雷神山医院,这支团队接管的四个病区 161 张床位,均已接收患者。
?救治,并不容易,医护人员随时面临惊心动魄的战斗。
?2 月 17 日大雨,仅开诊 5 个小时的雷神山医院 A4 病区,就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一名患者突发病情变化,严重呼吸困难。值守的医护人员拼尽全力,紧张抢救,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立即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然后转往 ICU 接受进一步救治。那时已是夜里 10 点,在转往 ICU 的路上,几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的医护人员,弯着身子,抬着病床蹚着没过脚踝的水坑,前面拉着,后面推着,在雷神山的深夜里奔跑,拼尽全力,为病人和时间赛跑。
?他们为何如此拼命?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一位医生说:在雷神山,一切陌生面孔都亲如家人。
?几天前,在雷神山医院 A8 病区,这支团队的医护人员发现,第二天就是 79岁的陈大叔生日。他刚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楚。
?生日,在特殊时刻,对病人的意义显得格外厚重。病区医护人员悄悄地为他安排着,一定要给他更多希望。医生李楠网购了一个草莓蛋糕,队员们在纸上亲笔写下了祝福,共同在隔离病房为老人过一个简单温馨的特别生日。
?你们给我过生日,不是亲人,胜过亲人,我非常感激。看着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医护人员,老人有些激动,带着颤声说,这个生日是我一辈子最难忘的,记在
心中了,我一定配合医务人员,好好治疗,谢谢你们。医护人员们齐声说:祝大爷早日康复。之后,大家一边唱起生日歌,一边鼓掌打着节拍。这一刻,对陈大爷来说,即使亲友不在身边,他也并不孤独,因为辽宁医护人员的热情,让他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在雷神山医院工作,什么事让医护人员最开心?经过医疗队一夜的努力,一位患者血氧从 85%回到了 98%。当患者露出笑容说原来能自己吃饭就是幸福时,深深地触动了 A13 病区医生刘卓:原来人的幸福,并不复杂。疫情之下,更懂珍惜,患者对我们这些来自辽宁大连的白衣战士的信任,是最开心的事。
?这样的信任,让他们之间充满温暖。大医一院雷神山医疗队 A13 病区护士刘波,没几天就熟悉了本地方言。你呀,现在恢复得蛮好,要多听医生的话,多喝水。这带着海蛎子味的武汉话,熨帖着病人,让他们心中充满了暖意。
?没有人喜欢做重复的工作,但我们还是会一遍又一遍耐心地做。该医疗团队B1 病区护士李薇坦言,当他们身着白色战袍,他们就是患者的守护者,而患者就是他们守护的亲人。
?口罩后面是怎样的面孔?防护服下是怎样的身躯?在雷神山,患者根本不清楚这些,但他们很清楚这些医护人员已亲如家人。诚如一位患者所说:医护人员是我们的亲人,也是英雄。
?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迹心得(三) ?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 月 18 日上午 10 时 58 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
?走进刘智明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许多同事直到现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去的事实。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1 月 21 日刘智明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 499 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
?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医院是综合型医院,短时
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刘智明协调。
?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 ICU,1 月 24 日,他的 CT 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
?在 ICU 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并让大家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然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 月 14 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 2 月 18 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 900 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 400 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迹心得(四)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无私无畏全心全意守护着自己的患者;为了尽快阻断疫情传播,社区志愿者勇敢地加入到转运疑似患者的队伍中,冲锋在前。
?晚上 11 点,马凌从驻地出发前往火神山医院,他要在重症监护室值守后半夜,刚刚进入病房,27 号病床病人的心率监测就报了警。
?经过半小时的抢救,病人各项指标逐渐趋于平稳,而马凌和其他医务人员们早已大汗淋漓。与生命赛跑的战斗,每天都会遇到。
?原本应该花20分钟佩戴正压头套等更高等级防护的马凌,看到患者情况紧急,很快就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来不及多想,他只进行了三级防护就对患者进行了抢救。
?作为心血管内科专家,马凌擅长冠心病、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手术治疗及心血管急危重症急救。由于这一次新冠肺炎的患者往往不止是单独的器官受损,而是多器官的病变,所以需要不同方向的专科医生来联合诊疗,马凌擅长的专业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凌晨,接班的医生准时到达。
?要彻底遏制疫情,就必须要阻断传播。目前,武汉市已组织市区 3.4 万多名干部职工下沉到社区工作队,共同参与疫情防控。一些普通市民也加入到转运疑似患者就医的志愿者队伍中,徐金陆就是其中一位。
?早上 8 点半,徐金陆准时来到永清街道办。穿好防护服,仔细给自己驾驶的转运车辆消毒。刚刚做完这些准备,他就接到了第一个任务将 4 名患者送往武汉市第一医院诊治。
?徐金陆有近 20 年党龄,非典时就冲在一线照顾学校学生。去年他刚刚结束自己三年的援藏工作,这次加入志愿者转运车队,已经转运了 30 多位疑似患者。
?由于转运时间长,经常工作到深夜,回到家的时候女儿已经休息了,徐金陆会趁着白天转运间隙,和女儿视频谈谈心。
?抗疫的英雄人物事迹心得(五) ?医生,听你口音是外地人,你是从哪里来的? ?我是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过来的。
?谢谢你们!我把自己交给你们了。
?2 月 9 日,在话疗中,驰援武汉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邓雪蓉,和她收治的第一位病人,紧张的心绪都渐渐消散。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还没有抗击病毒特效药的时刻,除了食物和药品,我们每个人还需要勇气和信念。邓雪蓉说。
?3 天前,2 月 6 日下午,快要下班的邓雪蓉收到院里报名驰援武汉的消息,第二天就出发。她拿起电话,打给了在家办公的爱人张勇。听完电话的爱人沉默无声。一切尽在不言中,她知道丈夫的抉择。你的工作是医生,你必须得去。此前,她就曾试探性地问过爱人。
?不到 24 小时,邓雪蓉就随百余名队友从北京赶到了武汉。就在元宵节当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对口支援的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独立病区正式运行。
?一天 4 班,每班 6 个小时。其实加上工作交接、穿脱防护,将近 10 个小时,在此期间,基本上不吃不喝。邓雪蓉告诉记者,尽管有着多重不便,但问诊、查体、检查、送样、记录、治疗、监护等,依旧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当班期间不得闲,不当班时也闲不得。邓雪蓉所在的团队,时不时组织不当班的医生召开医疗会。
?加强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部分无法相对长时间离开面罩进餐的患者,放置胃管,鼻饲营养液,用营养液泵。对于部分能进食和愿意进食的患者,快减胃肠外营养。
?血糖问题需要严格控制,尤其是危重症患者。对于有糖尿病史和激素治疗的患者,查糖化血红蛋白。另外,目前需要调整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详细检测并记录五点血糖。对于血糖高者定期复查尿常规,了解有无酮体。
?苦心人,终不负。
?2 月 16 日下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病房,一位 88 岁高龄的老奶奶经过 9 天的治疗顺利出院,这也是该医院当时出院年龄最大的患者。自己参与治疗和照顾的患者回家团聚,邓雪蓉和同事们既高兴又激动。
?武汉的人民,还有同行们,他们真的太难太难了,帮助他们,就是为了让大家的生活早日重回正轨。邓雪蓉说。
?每一个最美逆行者,背后都是期盼,期盼凯旋,也期盼团圆。
?就在驰援武汉的前一天夜里,邓雪蓉七岁的女儿,带着哭腔与她拉钩约定我会一直在家里乖乖听话,等待妈妈胜利的消息。
?这是女儿第二次这么长时间和我分开。邓雪蓉展示了女儿前两天为她画的画。黑、蓝、紫三色在黄色底板上,绘出一个孩子心中治病救人的医生母亲形象。妈妈,你要加油哦。不用担心,我这里一切都好,你只要放心工作就可以啦!我希望你可以早点回家,我要狠狠地黏你。
?相关文章:
?1.党员个人心得体会材料范文 ?2.2020 小学生抗疫英雄事迹作文精选 5 篇 ?3.致敬抗击疫情的英雄作文 5 篇 ?4.2020 这次抗疫英雄事迹作文 ?5.抗击疫情心得 500 字五篇 ?6.2020 疫情防控的个人党员个人心得体会材料范文 6 篇精选 ?
?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