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纪实

发布时间:2020-07-15 来源: 主持词 点击:

 西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纪实

  2007 年 09 月 28 日 08:30

 赵 君

  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近年来,西藏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立校之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西藏实际的人才培养新路子。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为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西藏大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起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适应社会需求,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西藏大学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多学科、多层面、小规格、以应用型为主的实际出发,本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制定了《西藏大学学科建设规划》、《西藏大学专业评估办法》,建立了专业准入

 和退出机制,合并和增设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建筑学、资源勘查工程、城市规划、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法学、经济学、行政管理、应用物理学、教育学等专业,拓宽了汉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等基础学科专业方向。对社会需求量少、就业率低的专业采取了隔年招生,有的停止了招生。同时,大力加强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凝炼民族文化特色学科、高原区域特色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等 4 个具有综合性和代表性的优先发展学科群。加强了 11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 1 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建设,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新的提高。藏语言文学、藏族历史、藏族美术、藏族音乐、应用物理、行政管理、计算机应用和预防医学等 8 个学科,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在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西南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等对口支援高校和单位的大力帮助下,专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综合性大学专业结构与布局。

  拓宽专业面向,按社会需求制订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西藏地处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长期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和达赖集团的干扰破坏。长期以来,西藏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反分裂斗争方针和策略,把培养“靠得妆的人才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把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及反分裂斗争教育列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大力加强反分裂斗争和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概论》,已成为全区高校的统一教材。在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立足于人才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将课程模块统一划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和特色课、文化素质交叉课四个部分,增强了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西藏基层“用得上”的人才,在必修课中增设了《公共藏文》、《西藏简史》、《公文写作》、《公共关系学》等具有西藏地方特色和实用性的课程,使课程体系更加符合西藏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需求。

 以增强学生素质和能力为突破口,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西藏大学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在部分公共课中实行分级教学,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不同起点的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公共藏文、大学语文、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要求。2006 年,学校制定了《西藏大学普通本科生辅修制管理办法》,尝试实行主辅修制,鼓励求学欲很强、有自己特殊发展要求的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后修读其他专业,进一步拓展知识领域。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积极探索联合培养人才之路。面对今后西藏自治区 本科毕业生不包分配的实际,主动调整思路,坚持开门办学,大胆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007 年,与自治区气象局采取三年在校培养、一年送往内地高校培养的“3+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服务于西藏自治区 气象事业。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发,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在《广告学》课程中推行开放性自主式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法学专业,通过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法庭旁听等形式将第一、二课堂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英语专业实施中外教师共同授课、师生“共同参与式”教学模式,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医学专业部分课程采取课前和课间见习教学的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加强了公共藏语的教学和普及工作,除招收藏语言文学专业的汉族生源学生外,还在全校所有专业开设公共藏文课程,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实行技能学分和创新学分,推动了学生课外科技文化创新活动。2005 年,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比赛中,1 名学生获得二等奖,2 名学生获得三等奖。在第四届"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1 名学生获得优胜奖;2006 年 7 月,在“CCTV 隆力奇”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1 名学生获得第七名;2006 年 8 月,在第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1 名学生获得创新奖;在 2

 006 年“全国大学生‘凌阳杯’电子设计大赛”中,西藏大学学生参赛的 3 项作品均获一等奖;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八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中,艺术学院的舞蹈《八角街的阿西》,获得剧目创作银奖、表演铜奖、园丁奖 3 项大奖。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西藏大学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个层面,科学合理地设置了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基础实践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和军事训练;专业实践主要包括实验课、课程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专业实习(实训)、第二课堂活动;综合实践包括毕业(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科技创新及其他综合实习。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了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时间,文、管、理类专业占全学程总学时的 15%以上,工、艺、医类专业占全学程总学时的 25%以上,其中毕业实习等综合实践环节不少于 8 周。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95 个,强化了对学生技能实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近三年来,有 600 余人次的学生参与了《跨平台藏文输入法》、《中国特有物种-西藏温泉蛇的生态学适应和保护生物学研究》、《西藏优质牧草种质资源与利用研究》等 59 项国家级、自治区级科研课题的研究;2 万多人次学生参与了文化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 万篇,其中 52 篇被评为校级、自治区级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170 余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西藏大学狠抓日常教学管理,制定了《关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教学工作规程》、《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制定)与实施办法》、《教学检查实施办法》、《干部听课和巡视教学秩序的有关规定》、《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等 50 余项规章制度,为教学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明确规定校、院(部)两级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规范了备课、授课、作业布置、考试、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了评教、督导、听课、日常教学检查等制度;建

 立了专业评估、课程评估、课堂教学质量认定、各教学环节随机评估等教学质量评估长效机制;健全了教学奖励制度、教学情况通报制度、教学事故处理制度等调控手段,确保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定期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建立起用人单位与社会对培养的学生质量进行评价的质量监控体系。

  认真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充分发挥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关键作用

  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和责任心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指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西藏大学不断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队伍,为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多年来,西藏大学始终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培训工作,作为学校的主要任务常抓不懈。制定了《西藏大学引进和培养人才的若干规定》、《西藏大学教职工进修学习(学历提高)暂行规定》等制度。每年投入 300 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在职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使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目前,804 名教师中,有硕士、博士学位的 295 人,占教师总数的 36.7%,还有 146 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有正、副教授 248 人,占教师总数的30.8%。教师中,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自治区教学名师”、“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教学能手”、“自治区师德标兵”、“自治区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政府津贴享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大力加强教风建设,营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西藏大学始终坚持把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规范运行和监督检查结合起来,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制订了《西藏大学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西藏大学教学检查实施办法》、《西藏大学干部听课管理

 办法》、《西藏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西藏大学考试管理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有效地规范了教学工作各环节的管理。制定了《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学术道德规范》等制度,明确了教师的岗位职责及具体要求。量化了考核指标体系标准,通过学院、系、教师、学生不同权重打分,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存入本人档案,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聘任、评优、培养、流动的重要依据。在校园网上建立“师德监督网站”,鼓励学生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教师之间互相评价,督促教师更新思想观念,完善道德修养,形成了“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

  积极引导教师将主要精力投向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西藏大学充分发挥教授、副教授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鼓励教授、副教授投身教学改革。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对学校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并规定连续两年不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师,不得被聘任为教授、副教授职务。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来校讲学;建立了青年教师助教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主讲教师资格制度。制定了《西藏大学教学团队建设办法》,积极鼓励相关学科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为有效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制定了《西藏大学教学名师奖评选奖励办法》,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活动和校级教学名师奖评选活动。每年拨出 20 万元专款,设立“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基金,倡导和支持各学院及教师开展教学改革与研究,进一步推进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2004 年以来,承担或完成校级以上教改课题 40 余项,1 项成果获得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的保证

 先进的办学条件是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物质保障。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部和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西藏大学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为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加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提供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加大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申报了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西藏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建成了藏文信息技术实验室、太阳紫外线实验室、高原医学研究实验中心、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等 5 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制定完善了《西藏大学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意见》、《西藏大学实验教学管理规范》、《西藏大学实习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全面加强了对现有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管理。近三年来,西藏大学抓住机遇,多方筹措经费加强软硬件建设,通过西部一省一校项目和区部共建项目,对西藏大学老校区实验楼、水电管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建设,重点建设了生物技术实验室,高起点建设了智能交通实验室、医学综合实验室、艺术综合实验室、藏文信息技术实验室等一批专业实验室,新建和改建了多间设备精良、功能齐备的语音室、计算机房。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 95 个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由 2000 年的不足 1000 万元增加到 1.03 亿元。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成为西藏大学附属医院,有力推动了医学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前,学校正在抓紧组建实验中心,筹划建设大型仪器设备虚拟管理中心,以全面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

  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改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为拓宽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学校投入 900 多万元,建成了“西藏大学数字化教学系统”,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实施多媒体和流媒体教学课件认证制度,开展多媒体教学和 CAI 课件制作比赛,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的能力。在校园网上挂了 300 余门各专业课程课件,其中本校教师制作的有 111 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示范课录像和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等资源上网,实现了全校优秀教学资源共享。图书经费持续递增,截至2007 年 8 月,馆藏纸质图书已超过 100 万册,并与自治区图书馆实现了图书资料共享;电子全文图书达到 3 万种,毕博网络教学管理平台、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CNKI 数据库、

 龙源电子期刊、VOD 视频点播及 53 个外文学术数据库运转正常,初步形成了图书资料管理使用立体化、多样化的格局,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

  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强化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的教材建设。西藏大学坚持以教材改革促进教学内容的优化。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避免低水平重复编写的原则,制定了《西藏大学教材建设“十一五”规划》,成立了西藏大学教材建设委员会,设立专项经费,积极支持教师根据教研和科研成果参与教材(讲义)的编写工作。三年来,共出版教材 28部,编写讲义 57 部。2006、2007 年,学校还资助了《汉藏翻译史概论》、《藏族古代文学》、《手风琴教材》、《大学藏语文》、《西藏导游英语》、《大学藏语文》等 11 部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教材的编写和出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西藏大学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靠得注用得上、留得下”的应用型人才,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西藏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改革 纪实 某大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