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笑话

发布时间:2017-01-2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笑林笑话篇一:语文笑林:断句不妥当闹笑话

语文笑林:断句不妥当闹笑话

趣味语文

0110 0926

语文笑林:断句不妥当闹笑话

一天,某领导宣读文件,把“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读成了“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台下顿时哄堂大笑。这位领导生气了,他又敲话筒,又拍桌子,喊道:“你们笑什么?年轻人不好好学习可不是好事,现在连和尚也得有文凭,何况干部呢!”

笑林笑话篇二:中国笑林大全-嘲讽类

嘲讽类

说明

嘲讽类笑话,嘲讽的对象,多是贪官污吏、贪得无厌者、吝啬者、假道学、伪善者、撒

谎者、吹牛者、怕老婆者、庸医、懒汉、无赖,另外还有屡试不第的、好读别字破句的读书

人,不谙世事的书呆子,等等。

在这类内容中,有的是对吏治黑暗的无情揭露,有的是对社会丑恶现象的冷嘲热讽,有

的是对世风恶薄的鞭挞和讥笑,于幽默、诙谐、谐谑中,针砭时弊,警世、喻世、劝世。但

更多的内容是对社会百态百相中的有悖常情常理的人和事,进行了讽刺,有激浊扬清的积极

作用,使人读后,会心一笑,颇获教益。少部分内容属于无聊之作,如一些讽刺怕老婆者的

篇什。至于讥笑乡下人无知,实在是一种浅薄的偏见。

读者诸君自能见仁见智,欣赏品味。

自讨没趣

某甲想拜见新到任的县官套套近乎,但又不知县官喜好什么,就问手下的人:“你们谁

知道这个县太爷有什么喜好?”有个讨好的人对他说:“听说县官老爷喜读《公羊传》。”

某甲后来就去见县官,县官问道:“请问先生您喜欢读什么书?”某甲答道:“最喜欢《公

羊传》。”县官想试探他一下,就问道:“那么请问是谁杀了陈佗?”

据《公羊传》记载,鲁哀公六年,是蔡国人杀了陈佗。某甲根本就没读过《公羊传》,

他当然听不懂县官问话的意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还以为县官在问是不是他杀了陈佗呢,

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说:“我真的没杀陈佗。”

县官已知某甲不学无术,就进而戏弄他说:“您既然没杀陈佗,那么请问是谁杀的?”

某甲一听,吓坏了,跌跌撞撞地就跑了出来,连鞋子都跑掉了。人们见他光着脚在街上跑,

就问他究竟出了什么事,他语无伦次地大声说:“是那县太爷,他劈头就问我杀人犯的事,

我以后可不敢再来了。至于那个杀人犯,恐怕遇到大赦就会出来吧!” ——魏·邯郸淳《笑林》

有其父必有其子

齐国有一个富人,家里已积蓄了可观的钱财。他的两个儿子都很愚笨,他只管自己挣

钱,对他们从不管教。一天,艾子对那个富人说:“您的两个儿子长得虽然很帅,但不通事

务,今后怎么能承担起家业呢?”那个富人一听就火了:“我的儿子聪明伶俐,而且多才多

艺,哪里能不通事务呢?”艾子说:“您不用考问他们别的,您只须问一下您的儿子所吃的

粮食是从哪里来的。若他们说得上来,我刚才那番话就算胡说八道,向您赔礼就是了。”

那个富人就招呼他的儿子,问他们粮食是从哪里来的,他的儿子笑嘻嘻地说:“我们难

道连这个都不知道吗?粮食每次不是用布袋装回来的吗?”那个富人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

悲哀地说:“儿子们也真是太蠢了,那粮食还不是从地里来的吗?” 艾子说:“有这么愚蠢的父亲才生这么愚蠢的儿子啊!”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吃肉未必聪明

艾子的邻居,都是齐国粗俗的人。一天,他听见邻居有两个人在议论。一人对另一人

说:“我们与齐国的达官贵人,都是受有天地人三才的灵气的,但为什么他们聪明,而我们

却不聪明呢?”另一个人说:“人家每天吃肉,所以聪明,我们平日粗茶淡饭,所以就不聪

明。”还是第一个发话的人说:“我恰好有卖粮的钱好几千,不妨我与您每天吃肉试试。”

过了好几天,他又听见那两个人在议论。一人说:“我自吃肉后,觉得心明了,长见识

了,碰到事情要处理就很有办法,不仅有办法,还能把事理说得头头是道。”另一人说:

“我现在再看人的脚,往前迈步很是方便,若是倒着往后走,还不是让后边的人踩着了。”

第一个人又说:“我现在也发现人的鼻孔,朝下很是有利,若是朝上,下雨的时候还不是让

雨水灌了吗?”两个人在那里互相称赞彼此变得聪明了。艾子叹了口气,说:“吃肉的人的

聪明就是这么个样子!”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口是祸门

艾子得病发烧,脑袋有些发昏,梦中神游阴府。见阎罗王升殿治理政事,有好几个小鬼

抬着一个人进来,一个差役上前禀告阎王道:“这个人在阳间,专门以探听别人的隐秘之事

而进行要挟,诈取财物。有的人虽无过失,他也能施巧计谋制造事端,让人上钩而再进行陷

害。根据他的罪行,对照法律,应当把他放到大鼎里煮,煮的时候要用五百亿万斤柴,煮完

再释放。”阎王立时批准,命令监狱执行。

有一个牛头鬼把那人揪住带走,那人偷偷地对牛头鬼说:“请问您是干什么的?”牛头

鬼说:“我是用大鼎煮犯人的狱主,只要是用鼎来煮犯人的事我都管。”那人又说:“您既

然是为狱主,要巩固您狱主的地位,应该穿豹皮裤子来保佑自己。”牛头鬼说:“阴间没有

这种皮,只有阳间的人烧化了这种皮,我这里才能得到,而我的名字在人间没有知名度,所

以没有人会烧皮赠送给我的。”那个人又说:“我的外家亲戚是猎户,家里常有此皮,若蒙

狱主可怜我,减少烧柴的数目,我得生还,当烧化十张豹皮,为您做裤子。”牛头鬼欢喜地

说:“给你去掉‘亿万’二字,以蒙混狱卒。为了使你快点还阳,现在就可以给你减免沸煮

之苦的三分之二。”于是把那人叉入鼎中煮,那牛头鬼不时来问问怎么样了,小鬼见牛头鬼

一心想包庇那人,也不敢把火烧得过旺,便匆匆报告说已把柴烧足了。

那人出了大鼎,穿戴好就要走,牛头鬼说:“不要忘了皮呀!”那个人便回过头来说:

“有诗一首赠给您:‘牛头狱主要知闻,权在阎王不在君。减刻官柴犹自可,更求枉法豹皮

褌(kūn)。’”牛头鬼大怒,把那人叉入大鼎,添柴煮了起来。艾子醒来,把刚才做的梦

讲给弟子听,并说:“应当相信,口是惹祸的门啊!”

——旧题宋·苏轼《艾子杂说》

嘲人好色

东方朔说:“世界万物中极其微小的,莫过于蝼蚁蚊虫这一类的了,然而听它们互相辩

论,所说也都很有道理,何况人是万物之灵呢?只听蚂蚁说:‘我们虽然长得微小,但是我

们出入有君臣之义,发现死了的可食的虫子之类,我们又能一块共同分享,有忠孝的美德,

这些都应当属于我们的长处。’苍蝇说:‘你们不如我们享福。不管是公家还是私家,只要

开筵设席,我们都能登堂入室,偷袭他们的饭桌,舔吃他们的衣裳,品尝他们的

美味佳肴,

喝他们的酒水琼浆,这些都应当属我们的长处。’蚊子说:‘您二位忠孝富贵,都不如我活

得潇洒快活。为什么这么说呢?那些美人居住的香阁兰房,到了夜深烛灭,我就飞到她们的

纱橱之内,停在美人的玉体之上,聚集在美人的酥胸上,更选择香软美嫩的地方而叮咬,大

饱所欲才停下来。’只听蚂蚁和苍蝇都骂蚊子说:‘看你一个嘴子细细尖尖,却是如此好

色!”

——宋·罗烨《醉翁谈录》

杜正伦嘲讽任环怕妻

任环特别害怕妻子。唐太宗认为任环有功,特地送给他两个侍女。任环很感谢皇帝,但

不敢把这两个女子带回家。

唐太宗召任环的妻子到皇宫,赐给她酒说:“做妻子的若妒忌,应当训斥离弃。你若能

改掉妒忌,就别喝这酒;若不改,可以喝。”任环妻说:“我就是改不掉妒忌,我愿喝这

酒。”等到她喝得大醉回到家里,就与家人道别等死。其实,她喝的不是鸠酒,所以不会死。

有一天,大臣杜正伦嘲讽任环说:“妻子值得怕的时候有这么三种情况:一是刚出嫁的

时候,那端庄严肃样像是菩萨,人哪里有不怕菩萨的呢?二是在生儿育女之后,就像是母老

虎,人哪里有不怕老虎的呢?三是等到老了,脸面皱皱巴巴,又瘦又黑又黄,活像是鬼,人

哪里有不怕鬼的呢?”听者都大笑起来。

——宋·罗烨《醉翁谈录》

刘伶嘲妻请酒不醉

魏晋问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嗜酒如命。他的妻子为此很是气恼,就与刘伶

的妾串通一气,酿了一大缸酒,想谋害刘伶。

一天,刘伶要喝酒,他妻子说:“待把酒酿熟了,我就请您喝个醉。”到了酒熟的时

候,他的妻子与妾就请刘伶俯缸就饮,乘刘伶不防备,就一齐用力把刘伶推在酒缸中,然后

用东西把缸口盖住,上边再压了大木头,心想这下子刘伶必淹死在酒缸中。 过了三天,听缸中毫无动静,以为刘伶必死无疑,就开缸察看,只见酒已光,而刘伶大

醉,坐在酒糟之上。过了好大一会儿,刘伶才抬起头来,对他的妻子说:“你说

过要请我喝

个大醉,而今却叫我在此闲坐干什么?”

——宋·罗烨《醉翁谈录》

李越吝啬

李越归明人,作蔡州上蔡县令。李越性情很是小气,处事多让人不好理解。他们家一年

到头很少吃肉,每到腊月初八祭祀祖先的时候,就派采购人员到肉行里借熟肉一斤回来,切

作数块,放在盆中,再用几个碟子盛钱数文,就这样来祭祀祖先。并祷告说:“酒是我用作

官的钱买来的,清醇可爱;肉是我从肉行里借来的,新香可吃;因为事忙没来得及买果子,

就用钱权当果子吧。”等祭祀完毕,就拿着肉招呼采购人员说:“快还到肉行里去吧。”人

们都笑话他太吝啬了。

——旧题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嘲人轻薄

湖北多雪,每逢大雪飘飞之时,知县就会同官员们赏雪吟诗,以附庸风雅。当时有个国

师姓杨名筠松,很有真才实学,因遭受变乱而隐名埋姓,周游海内,人们不了解他的才能。

他偶尔参加了一次县官的赏雪吟诗宴会,坐在下座。每人即兴吟诗一首,最后轮到筠松,他

吟诗道:

大拳大块满天飞,挺挺筠松被压低;

冷笑这般轻薄物,难熔能得几多时。

——旧题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做官不识字

南宋乾道年间,有一个学子不愿读书,屡试不第,到了年纪老大不小的时候,才得到了

潭州清湘主簿的官职。有一天,他想带领全家郊游,但抬轿子的人手不够,就写了一封信向

他的上司求借二卒。他以为“卒”字左边还应有“立人”偏旁,就写成了“倅”字。“倅”

字是副职的意思,“借二倅”就成了要借两名副职抬轿子。他的上司接信后,知道他写错了

字,就复信嘲笑他说:“承蒙开导要借‘二倅’,本州人没有副职,只有一员主管,他也抬

不了轿子,还请您明察为幸。”

——旧题宋·陈元靓《事林广记》

笑林笑话篇三:超级搞笑的古代笑话夸张类

超级搞笑的古代笑话-夸张类

夸张类

--------------------------------------------------------------------------------

说明 夸张既是一种修辞手段,又是一种文艺创作手法,二者的特点都是夸大其词、铺张扬

厉。作为笑话体裁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创作手法,夸张集中地体现在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些细部

特征,从而引起听众或读者的注意,借以达到笑话本身“抑恶扬善”、怡乐性情的教育和审

美目的。

夸张类笑话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其坚实的现实基础的。通过夸张,可以变平淡为奇

崛,化腐朽为神奇,使幽隐而昭然,用生动之形象揭示抽象之哲理。这类笑话,最具吸引力

和说服力,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经久而难忘。这里所选的三十几个故事,无一不具有这种

特点。如旧题隋代文人侯白的《启颜录》记载为“痴生卖羊”故事,说的是南朝梁代的一位

书呆子去集市卖羚羊,别人暗中用猕猴换走了他的羚羊,他竟然没有觉察到,还认为这猕猴

就是他的羚羊,只是纳闷它为何没有了双角。这样一来,书生的“痴”也就令人过目难忘

了。再如宋人邢居实《籍川笑林》记载的张丞相不识自家字,明人陆灼《艾子后语》记载为

古齐国健忘者不识自家门、不识妻子的故事,虽然夸大了主人公健忘的特点,但却使人感到

合情合理,而无荒诞之嫌。这些故事,形象鲜明,理趣横生,因而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夸张类笑语总起来说,是为了引人发笑,但笑声的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作者的良

苦用心。欣赏这类笑话,首先要了解作者谋篇施墨的点睛之笔——夸张了什么?为何夸张?

这个“点睛之笔”是故事的“笑”眼,通过这一“笑”眼,广大读者朋友尽可在捧腹之乐中

回味作者的深层理趣。

痴生卖羊 传说南朝梁代时有一位书生,为人呆痴但又有些口才。他从来没见过羊。有一次,别人

送给他一只漂亮的羚羊,他以为是一般的羊,便用绳子拴住羚羊的脖子,牵到集市上去卖。

他讨要的价钱并不多,但卖了好多次都没卖掉。后来集市上的人们知道了这卖羊的

笑林笑话

书生原来

很痴呆愚钝,众人便暗暗地牵来一只猕猴偷换了羚羊。这书生看到猕猴,还以为是他的羚羊

呢,只是奇怪它为何没了角,样子也变了;又看见猕猴乱蹦乱跳,心想可能是市场上的人们

把它的角锯掉了,但因为猕猴头上没有伤疤,不足为凭,于是只好忍气吞声不做声。

集市散了,书生牵着猕猴往家赶,一路上悠哉游哉,歌而咏之曰:“我有一奇兽,能肥

也能瘦。往日馨膻气,今天一身臭。数次牵入市,三天卖不售。头上失掉皂荚子,面孔变成

橘皮皱。”

——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同州憨夫 隋朝初年,有一个同州人背着麦饭到京城长安售卖。行至渭水上,河里已结满了冰。他

因赶了半夜的路顿觉饥肠辘辘,想吃点麦饭,但又没带水,便砸开冰取水。他看见和碗口一

样大的冰孔,心想,这下可好了,冰孔正好当碗,遂把麦饭倒在冰孔中,倒一点,散一点,

把一袋子麦饭倒光了,也没有和成麦饭。他只顾自个儿在冰上叹惜,竟不知所措起来。

过了好长时间,冰孔里的水渐渐清澈了,照见了自己的影子,同州人乃大声疾呼道:

“原来偷我麦饭的正是这个家伙!这个鬼贼真不知足,还故意仰着脸看我呢。”于是便照冰

孔挥拳打去。水混浊了,人影也不见了,他方才愤愤不平地大骂而去,并惊诧地自语道:

“这个贼人刚才还在这里,怎么一转眼就走远了?”到了岸上,看见有许多细沙,便用布袋

装满沙子背回家去了。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卖黑豆者 隋代有一个呆痴之人,推了一小车黑豆到京城长安去售卖。走到灞桥翻了车,黑豆全掉

在水里。此人便火速回家,打算叫家人们来捞黑豆。

刚走后不久,灞桥边店铺里的人们便争着从水里捞走了黑豆,一点儿也没留下。

等到那

人带家人来打捞时,河里只有一些蝌蚪,游戏往还。那人还以为蝌蚪是他的黑豆呢,便带着

人下水捞龋蝌蚪见了人,一时惊散。

此人怪叹良久,说:

“黑豆啊,黑豆,你不认识我,反而背着我走去。可怕的是我不认识你了,你怎么突然

长出尾巴来啦?”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王德仁健忘 隋代有个名叫王德仁的尚书员外郎,为人最是健忘。

有一天,他退朝回尚书省,竟糊里糊涂地误入尚书令办公厅,并说这就是他的办公室,

大声传唤番官(侍从人员),他自己则端坐在尚书床上,令番官快取线鞋来给他脱靴换上。

有人来拜望尚书令,见王德仁正坐在尚书床上,便提醒他说:“这是在尚书省,尚书令在这

里。”王德仁吓得狼狈不堪,越阶而逃,跑到自己的办公室。还未来得及坐下,便急匆匆去

上厕所,把官笏交给身后的番官。番官双手拿着他的官笏站立于厕所门旁。 王德仁从厕所里出来,见番官抱笏立于厕所门旁,便惊问道:“您是哪位官人?”番官

回答道:“我是一向侍从您的人。”王德仁这才醒悟,便接过官笏到办公室坐下。忽然又看

见刚才那位番官站在身旁,于是又问道:“你是何人?”番官答曰:“是番官。”王德仁便

拿着官笏走近他身边,边挹边问:“您作官来有几番?”番官

见他问得莫名其妙,啼笑皆

非,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遂掩口而退下。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不知妻子是何人 鄠县有一个好忘事的农夫。有一天他带着斧子到田里去砍柴,他的妻子也随他一块去

了。到了田里,农夫不觉便意频频,便急转身到旁边大便,于是把斧子放在地上。 大便毕,农夫返到田里,忽然看见地上的斧子,欣喜若狂地对妻子说:“我捡了一把斧

子。”边说边手舞足蹈起来,结果踏踩着他刚才的粪便,大喊道:“这把斧头原来是有人在

此大便才遗忘在这里的。”

他的妻子见他这样昏聩健忘,便郑重其事地提醒他:“刚才你带着斧子来砍柴,因为到

旁边去大便,才把它放在地上的,你怎么忘得这么快?”

农夫听了,愈加疑惑不解,便仔细地端详着妻子的面孔,惊问道:“这位娘子贵姓?我

过去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现在怎么想不起来了。”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湖涂洛阳令 隋氏人柳真,曾官至洛阳令,他为人恍惚多忘,糊里糊涂。他任洛阳令期间,有一个人

犯了合当杖打的罪。柳真看了这人的罪状,不觉大怒,便传令手下人拿棒杖来打,并脱光这

个犯人的衣服,令他坐在院子里。正要举杖打时,忽然来了一位客人。柳真遂放下棒杖,带

客人到房中说话。当时正值寒冬腊月,罪犯因耐不住寒冷,便暂时起身蹲在厅堂屋头晒太

阳,并把棉袄散披在身上。

不一会儿,柳真送客出厅门,回来时远远望见此罪犯,遂大声喝斥道:“你是什么东

西?竟敢在我厅堂边捉虱子?”这人见柳真竟忘了自己是罪犯,遂慌不择路地逃出衙门,柳

真也不再追问。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痴人村 鄠县董子尚村,一村人都是呆痴。有一家想买个奴仆,父亲让儿子带着很多钱去长安城

买奴仆,并交待其子说:“我听说长安城的人卖奴,大都不让奴知道,先把奴藏在别处,然

后与买主商定价钱。遇到这样的卖主,必能买到好的奴仆。”

其子到了长安城里,在卖镜子的市场中行走。他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的身影,既年轻又健

壮,便以为卖主想卖高价,故意把奴藏在镜子里。于是指着镜子里的身影问卖镜人:“这个

奴卖多少钱?”卖镜人方知他是个呆痴,诳骗他道:“这个奴价值十千。”他便付给卖镜人

十千钱,把镜子买下,揣到怀里走了。

回到家门口,其父早在那里迎候,问道:“你买的奴在哪里?”他答曰:“在我怀 里。”其父说:“拿出来看看好不好?”其父便取了镜子来

照览,但见镜中有一眉须皆白、

满脸黑皱纹的老头儿,直气得破口大骂,挥拳欲打其子:“哪有用十千钱的高价钱买这样一

个老朽之奴的,我非打死你不可。”说着抡起棍棒来就打。其子吓得慌忙跑到母亲身边求救。

母亲抱着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对其夫说:“我来看看究竟买的什么样的奴儿。”夺过镜

子就看,正看到自己与小女孩的身影,便大骂其夫道:“你这个傻老头子,真是蛮不讲理!

我儿只用十千钱就买回来母女两个奴婢,你为啥还嫌贵?”老头儿这才转怒为喜。等到把镜

子收起来的时候,奴婢也就无影无踪了。一家人都说奴婢一定是胆小怕羞,藏起来了不肯露

面。

这家的东邻有一个巫婆,村中人都认为她占卜得很准。老父便到她那儿问卜,看她能否

知道奴儿藏在何处。巫婆说:“实话告诉您吧,这是因为鬼神没饭吃,钱财没聚集,所以把

您家买的奴儿给藏起来了。您可以择一个黄道吉日多多地置办酒席来求请一下。”于是老父

便选定了一个黄道吉日,大设酒筵宴请巫婆。

巫婆到了他家,将镜子悬挂于门楣上,嘴里振振有词,既歌且舞起来。全村人都来观

看,看到镜子,都惊羡道:“这家真有王侯之相,买了这么好的奴儿。”然而镜子系得不

牢,竟掉在地上摔成两片。巫婆忙取起两片镜子相照,看到各有一个身影,大为欣喜,对主

人说:“真是上天神明赐给您家的洪福,令一奴变成两婢啊!”因而歌咏道: “合家齐拍掌,神明大歆飨。买奴合婢来,一个分成两。”

——旧题隋·侯白《启颜录》

不识自家字 张丞相酷好草圣张旭之狂草,但他的字却写不好,为同僚们所讥笑。他本人却泰然自

若,不存介蒂。

一天,张丞相偶然吟得一诗句,便索笔疾书,满纸龙飞凤舞,人莫能识。丞相让他的侄

子誊抄。侄子每遇波折奇险之字,便惘然搁笔,拿着字问丞相:“这是个什么字?”张丞相

熟视良久,终不能识之,遂训其侄:“你为何不早问,致使我忘记了是何字。” ——宋·邢居实《拊掌录》

吝啬鬼 有一个人家境富有,而生性却极吝啬。他的一位堂弟到京城去谋职,临行前来与他告

别,他迫于兄弟之情不得已送给堂弟一千钱和一壶酒,并修书一封:

“贤弟:值你赴京高升之际,为兄我特地送给你筋一条,血一壶,这两个物件为兄我忍

痛割爱,捶胸顿足呈上,还请你这个铁心肝人笑纳。”

——宋·无名氏《籍川笑林》

相关热词搜索:笑林 笑话 笑林广记 经典笑话 笑林广记中的夫妻笑话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