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作品

发布时间:2017-01-1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幽默的作品篇一: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老 舍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京味”。“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所注入的文化趣味。因此“京味”首先 表现为取材的特色。老舍聚集其北京的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写已经斑驳破败仍不失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还 有那构成古城景观的各种职业活动和寻常世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画卷。这画卷所充溢着的北京味儿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价 值。“京味”作为小说的风格氛围,又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北京长期作为皇都,形成了帝辇之下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 文化心理、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审美追求,迥异于有更浓厚的商业气息的“上海文化”。

老 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

幽默的作品

仪,固守养老抚幼的老“规矩”;性格的懒散,苟安,谦 和,温厚与懦弱等等。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于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老舍作品处处写到礼仪,礼仪既是北京人的风习, 亦是北京人的气质,“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北京人多礼,《二马》中老马赔本送礼,《离婚》中老李的家眷从乡下来同事们要送礼,张大哥儿子从监狱里放出 来更得送礼,《骆驼祥子》中虎妞要祥子讨好刘四爷更需送礼,《四世同堂》则直接详尽描写祁老人“自幼长在北京,耳习目梁的向旗籍人学习了许多规矩礼路”。 这不仅是一种习俗,更表现了一种“文化”、“性格”。

老 舍对“北京文化”的描写,是牵动了他的全部复杂情感的:这里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涵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陶醉,以 至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悲哀,以及若有所失的怅惘,同时也时时为“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无用而惋叹不已。对北京文化的沉痛批判和由其现 代命运引发的挽歌情调交织在一起,使老舍作品呈现出比同时代许多主流派创作更复杂的审美特征。老舍作品中的“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对北京市民社会文化 心理结构的客观绘的统一。

老 舍性情温厚,其写作姿态也比较平和,常常处于非激情状态,更像是中年的艺术。他的作品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打上“北 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老舍的幽默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 满的一种自我解嘲,总之,是借笑声来使艰辛的人生变得好过一些,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幽默看成是生命的润滑剂。这样,老舍作品中的幽默就具有了两重 性:当过分迎合小市民的趣味时,就流入了为幽默而幽默的“油滑”(说得严重一点,有点类似北京“京油子”的“耍贫嘴”)—— 这主要表现在老舍的早期创作中,老舍曾为此而深深苦恼,以致一度“故意的停止幽默”;经过反复思索、总结,从《离婚》开始,老舍为得之于北京市民趣味的幽 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追求更加生活化,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谑而不虐,使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可不是从文字里硬挤出来的”;追求更 高的视点,更深厚的思想底蕴,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追求艺术表现上的节制与分寸感。逐渐克服了原有的单纯性质,产生了喜剧与悲剧、讽刺与抒情的 渗透、结合,获得了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读其小说使人往往忍俊不禁,又会掩卷深思。

老舍的语言艺术也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与熟悉。他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致的美(这也是北京文化

的特征), 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其 所使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 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幽默的作品篇二:认知幽默风趣

幽默的作品篇三:英国幽默文学

《英国文学的幽默传统第一讲——英国人的幽默》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英国式幽默。

2.通过文学作品理解英国文学中幽默的主要的表现方式。 教学重难点:

掌握英国文学幽默的表现方式。

教学方法:

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幽默感在英国是一个得到人们高度赞赏的特点。英国更是有着“幽默的祖国”之誉。可以说全国上下的人民都可以在平常的话语中透露出幽默感,由于普遍性,所以在英国充满怨恨的幽默是比较少见。英国人总是将幽默和聪明连接在一起,他们认为没有幽默枉称为人。

二、幽默简介:

此环节主要通过小故事以及影片的介绍让学生明白英国人的幽默。

三、幽默的美学转化

16世纪文艺复兴之前的西方古代humour概念,是和笑无关,它是属于生物学的范畴。它主要来源于古希腊著名医师和西方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斯。他提出人有“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体液的“四体液病理学说”。这四种体液又会分泌出四种气质,这些气质便是幽默。到了欧洲中世纪,幽默作为生物学的概念又渐渐发展为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到了十六世纪,西方传统的幽默概念开始近代化的演变,慢慢变成一个文学文化术语,在欧洲各个地方蔓延,但是却在英国率先发展成为民族特征。

四、16、17世纪幽默文学的生成

英国人身上的幽默特质也深深的影响了英国作家的创作风格,在中古文学后期世俗文学逐渐兴起,而“幽默”作为美学范畴真正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打着人文主义精神的口号的文艺复兴在十六世纪的英国形成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这时候的英国文学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喜剧文学的出现,当然这种喜剧性并不单纯通过戏剧表现,还通过文学的其他文类。乔叟是英国史上较早的幽默大家,他的《坎特伯雷外传》,以含蓄的讽刺,生动的比喻,幽默的写法给我展示了一幅滑稽的画面,但是展示这个滑稽的画面同时也达到劝善讽恶的目的。用幽默和讽刺的方法给虚伪和丑恶一个有力的打击。而十六世纪也是戏剧的黄金时代,看戏也成了这个时期英国人的主要消遣方式,幽默这一

传统更是在戏剧当中得到了明显的发挥,尤其在喜剧当中。这时期莎士比亚成了当时时代精神的象征。在他的剧作中有14部是喜剧作品。《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是他创作最著名最生动的幽默喜剧人物。他是一个滑稽可笑又是幽默机智的人。

十七世纪的英国处于动荡不安的过渡时期,英国的政治斗争和宗教斗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当时出现了人文主义危机,“戏剧中断”,但是幽默风格还是保持着,1662年建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号召人们从古典主义语言中解脱,要使用通俗、明确、简洁的实用性语言,文学最好运用喜闻乐见的方法叙述故事,表达思想。当时兴起了风俗喜剧,这一时期的代表就是康格里夫。

五、18世纪幽默文学的黄金时代

十八世纪是英国文学幽默的巅峰,出现了一系列写作风格幽默的作家。十八世纪初期伦敦有个作家组成的“马丁纳斯,史克利白列瑞斯俱乐部”,当时以蒲柏为首,专门写作讽刺文章,斯威夫特就是其中的一个成员。他的《格列佛游记》运用反语为作品增添了幽默风格。但讽刺幽默描写的社会风貌却是对英国政治总体的极度夸张。接着是写史诗性喜剧小说的菲尔丁,他以幽默讽刺的手法描写欧洲文明和人性的特点。在叙述方法上运用了“潜在作者”,以幽默和诙谐的口吻讲述故事,使得小说具有讽刺和幽默的喜剧色彩。《汤

姆·琼斯》便是运用幽默讽刺手法的代表作。其中塑造了一系列滑稽的人物形象。他善于将悲剧转化为喜剧。其中仆人巴特里奇就是一个例子,他受奥尔华绥的审问而蒙冤受屈,本来是一段无比悲剧的经历,可是作者使用高高的视点将这一过程变成一个幽默的闹剧。在此之后出现的斯摩莱特也是一个著名的幽默作家,他的《佩里格林·皮尔克》对人情世故的描写平缓而且幽默,富有哲理性,并且流露出丝丝温情。他的作品是一部“观者的喜剧”,作品当中塑造了很多漫画人物形象,运用一二三四的句式,挖苦腔调书写,展示了幽默的写作风格。

六、课程总结:

幽默风格一直影响着英国的文学,后来的狄更斯,兰姆的随笔、王尔德等都受到了这一传统的影响。幽默文学作为复杂奇异而又矛盾的文学样式,既有轻松戏谑的形式,但是又蕴含着严肃的内容,不仅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又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七、作业布置:

选取以为自己喜爱的英国小说作家,阅读他的小说,并

找出幽默文学表现手法。

相关热词搜索:幽默 作品 幽默绘画作品 幽默的文学作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