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发布时间:2018-07-06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 要】新时代我国打开国门,迎来了多元文化的共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受到了一轮冲击,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的理念呈现出多元互相冲突的特点,甚至一些学生崇洋媚外,反而对于我国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容重视程度不高,以辩证思维来看,多元文化背景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有利有弊,教师隐患依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目标,充分发挥出多元文化背景的优势,剔除传统教学中的弊病,拓展学生的视野,发散思维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元文化背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肩负着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教师应提炼出中华文化的精髓,契合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课堂上结合多元文化,凸显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不可替代性,整合往期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中的弊病做好提前规避处理,以更加趣味性的形式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填充活力,教师应转变教学角色,推动学生走上主动探究的舞台,开启汉语言文学专业变革的新篇章。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问题
常规化课堂上的照本宣科,过于依赖教材授课,教师按部就班的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内容,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对于汉语言文学理解不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知半解,学生的情绪较为低迷,课堂互动的活跃度不高,教师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缺乏考察询问,仅通过简单的书面成绩量定学生的水平,没有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惑,造成学生心中的困惑像雪球越滚越大,逐渐成为汉语言文学进步的阻碍,制约学生的多维能力拓展。
2.学生问题
在多元化文化的冲击中,学生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不够重视,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未来的就业面窄,且汉语言文学中的内容较为枯燥,大量的知识容易混淆,学生在课堂上反而对于他国文化的兴趣较浓,探究汉语言文学的意识匮乏,难以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措施
1.凸显地域文化特点
高校不仅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还肩负传承文化的使命。地方文化研究与中文学科建设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作为地方高校,应为地方政府培养文化建设者和传承者。《教育规划纲要》也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借助广播电视学、新闻学、文秘等专业的资源优势,增设广播电视学、新闻学等专业课程供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选修。同时,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选修课程,凸显地域文化特点。相继开设“司马迁《史记》研究”、“白居易研究”、“陕西当代作家研究”、“秦东文化研究”等课程,为地方文化建设培养大量人才。
2.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各个学校应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来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图文并貌的特点,将汉语言教材中的文字内容与多媒体中的图像、声音结合到一起,并将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场景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容易体会作者的思想,并且还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悟,进而获得最佳的成效;另一方面则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在汉语言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先确定好某一个课堂主题所需的信息资源,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上网检索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同学生之间交流经验和成果,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展示自我能力的空间,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使教学方法不断创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给当前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只要合理将现代化科学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就能够尽显其独特的魅力,进而使汉语言文学教学手段和方法始终趋于领先地位。
3.兼顾综合素质培养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由于专业性和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导致难以操作和把握,应该使基础课程具有专业深度以承载文化培养的功能,实践课程注重社会需求和能力培养,合理兼顾各自实际,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专业课、方向课,以语言和文学课程为主体,体现专业深度和一定的研究能力,尤其是体现文化性。特别是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等专业课程,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讲清传统文化的线索和精髓,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能力。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传统的礼乐文化,可以以选修课或专章的形式加以强调,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善良、孝悌、诚信、谦让、尊重等美德,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课程包括技能、素质、活動等内容,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安排课程内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做好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礼仪训练等系列课程的落实,同时可以根据地区或用人单位需要设置特殊技能课程,让实践课程体系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4.多元化师资队伍结构构建
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调整,存在“一偏一弱”倾向。“一偏”指单纯强调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学术水平。以老带新、青年教师导师制、鼓励在职教师考博、加强学科建设等,无不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资水平得到提升,促进了师院校的发展。但是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单一强调基于专业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弱”指基于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向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他学科纵深延伸的能力弱,尤其是技能型能力。强调汉语言文学专业“多元化”师资队伍结构构建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三、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主干专业,在多元文化冲击导致本土文化断裂的今天应该给予更多的保护和重视。汉语言文学本身也必须跟随变化的形势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重点在于突出专业内容的文化性以维持自身文化载体的历史使命,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杜刚.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86-90.
[2]龙安邦,范蔚.试论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兼论我国十年新课改的理论基础及其论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4):21-26.
[3]文清清.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分析[J].小作家选刊,2017(33).
[4]杨梅.浅谈多元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J].青春岁月, 2014(12).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