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1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 要:本文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管理经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的探索与研究,探索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并在实践中确定了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一些新问题,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随之产生的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社会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质疑也日益明显。因此教师的学科教学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而回归生命的数学课堂,应该是生机盎然、妙趣横生、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更应该是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的课堂。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挖掘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因素,努力把握数学教学的要求与学生心理需求的结合点,采用各种积极措施,努力学科教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命发展课堂,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 融洽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人际心理环境
  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心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小学高年级教师一定要主动设计教学态度、教学语言、教学动作,首先从这几方面解除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堂恐惧感和课堂压力。设计教学语言时要把握“精准、柔和、亲切”的原则,设计教学动作要把握“自然、柔软、温暖”的原则,设计教学态度要把握“平等、尊重、耐心”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融洽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課堂气氛,才能更好地融入心理健康教学,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接受生命发展教育。
  二、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糅合生命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是冷冰冰的数字,数学课堂是枯燥无味的,因而在数学教学中难以找到合适合理的教学情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则不然。在数学教学中,也有着大量的案例适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四则运算中的一些问题、工程问题、路程问题、合作分工问题,都可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内涵,合理设置教学情境,揉入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能寓教育于大雪无痕。
  三、 精心选择(改编)课堂教学案例,自然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往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怀求真知的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去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教学时采用能吸引注意力的材料,对课堂教学案例进行精心改编,自然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工程问题教学时我们可以渗透合作教育,在交通问题教学时我们可以进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在对医疗器械的认识教学时我们可以渗透死亡教育,让学生体味生命的不易从而珍惜生命;在河流速度测试教学中我们可以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和游泳安全教育、危险来临时的心里处置教育等等。
  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充分用好课堂,充分用好案例,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四、 设置评价方式,改变以往量化评价,多用激励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也比较强,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够,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因此我们要给予全体学生进行评价设计,评价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教师在评价中对其的关注与激励。
  每个人总是希望听到别人的称赞,学生也是如此,这是一种良好的内心体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对学习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成功点滴,以“发现、激励、赏识、成功”为原则设置激励评价机制,充分利用作业评语评价,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成就满足感和成功获得感。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任课教师的必要责任,是开展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的途径之一。
  因此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作者简介:
  张爱玲,山东省聊城市,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民族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 数学 小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