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名家漫谈,赏大师风采
发布时间:2018-06-26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近日,由湖南省作家协会和湖南省林业厅共同主办的湖南省首届生态自然文学创作研讨会在长沙召开。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蒋祖烜、省林业厅厅长胡长清、省作协党组书记龚爱林、主席王跃文、省林业厅副厅长吴剑波、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刘克邦,以及来自全省的生态自然文学作家30多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研讨了当前湖南生态自然文学的现状与不足,对新时代生态自然文学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进行了勾勒和憧憬。
蒋祖烜 湖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著有散文集《香樟年纪》等。)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人们越来越需要新时代的生态自然文学作品。“为什么要写” 自然生态文学?我们要为时代而写,叙写美丽中国;为家乡湖南而写,唱一曲家乡的田园牧歌;为生态自然而写,为草木代言,唤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性。自然生态文学“写什么”?山、水、林、田、湖、花、草都可以是生态自然文学的写作对象。自然生态文学“怎么写”?可以是科普工作者的科学性写作,记者等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性和纪实性写作,也可以是作家们的文学性写作。希望湖南作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更开阔的视野投身生态自然文学创作。
胡长清 湖南省林业厅党组書记、厅长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承受农业、工业和信息文明之后,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权力边界,痛定思痛的成长,代表人和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优秀生态自然文学作品对于重塑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推动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引导社会自觉爱护自然、保护生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湖南是南方重点林区,丰富的森林、湿地资源为生态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源泉。希望生态自然文学作家呼吁整个社会一起来关注湖南林业,保护林业生态资源,关心湖南林区、关注林农生活,创作出一篇篇精品力作,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文化支撑。
龚爱林 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著有《变革中的道德——当前我国伦理道德发展变化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危机引导笔谈》等。)
近年来,我省在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等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显著。作家有责任有义务以其独到的笔触和视角,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我省自然生态文明建设,在建设美丽富饶新湖南的伟大征程中,以文学的方式叙写我省生态文明发展新篇章,讲好“湖南故事”。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与林业等部门的系列合作,引导广大作家深入生活,力争创作出更多的讴歌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品力作,促推我省生态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王跃文 湖南省作协主席 (出版长篇小说《国画》《梅次故事》《亡魂鸟》《苍黄》《朝夕之间》《大清相国》《爱历元年》,小说集《漫水》《无雪之冬》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大作家们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生态意识。文学对人与自然生态文明的表达古已有之,源远流长。这次生态自然文学创作研讨会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和文学意义。作为我省首次专业门类的文学研讨会,不管对振兴专门意义上的生态文学,还是对所有文学门类的创作,都具有指导作用。
吴剑波 湖南省林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开启,生态文化以其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深刻认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思考,对和谐共荣的价值追求,对人性本善的社会适应,正逐步成为时代的主流文化。自然、宁静、和谐、秀美的广袤林区,正是滋养和蕴藏生态文化的宝库,也是自然生态文学创作的圣地。期待并相信作家们的妙笔生花,不仅会更生动地推介湖南的自然山水、朴质民风,而且会引领湖南生态文化建设阔步前行。
刘克邦 湖南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文创一级 (出版散文集《金秋的礼物》《清晨的感动》《自然抵达》《心有彼岸》4部,获全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湖南省第四届毛泽东文学奖。)
湖南省首开生态自然文学创作研讨先河,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新时代要求,意义深刻。在生态自然创作上,湖南既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又有着广泛而丰富的资源题材,有写不尽的山水风光,抒不完的“天人合一”情怀。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我们作家要有担当,用笔聚焦生态,书写自然,呼唤社会,共同爱护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谢宗玉 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湖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文创一级 (出版了《遍地药香》《贼日子》《与子书》《涂满阳光的村事》等13部作品。)
生态自然文学创作既要有微观探察和感性抒怀,更要有宏观视野和理性思索,不一定要歌颂那些返回林野去生存的人们,离开林野,不折腾自然,才是对自然的最好保护。做科技的坚定拥护者,让科技帮助人类尽快脱离上帝设计好的食物链,不再做饕餮自然的掠食者,而是做对自然秋毫无犯的访客,才是对自然的最高礼节。
蒋红星 湖南省林业厅林改处处长,自然文学作家 (著有《自然活法》《解析自然》《百位三湘林人访》等作品。)
创作自然文学必须追求科学性。自然文学是科学与文学融为一体的流派,主要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描写大自然的丰富多样、波澜壮阔,以及作家对自然的兴趣,这对于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当我们在创作自然文学时,创作的激情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自然界、对科学的热爱和对人类的关爱,而创作的成功与否也与我们对自然界、对科学的理解和对人类的理解紧密相连。所以在创作自然文学中追求科学性是十分重要的。
赵树勤 文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事生态文学与文化研究多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生态文学研究”,出版专著《当代中国生态文学景观》,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理论学刊》等CSSCI刊物发表有关生态文学研究论文近20篇。)
《瓦尔登湖》是中国当代生态散文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参照。它启迪了中国作家开拓散文创作的新格局,这主要体现在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佳境的表达、恢复了语言的有机性和扩展伦理观照的范围等方面。中国作家对《瓦尔登湖》生态思想的接受,为全球化背景下考察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和传统文化资源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范本。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