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英:写意的人生

发布时间:2018-06-25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在漫长的时光旅程里,我看到王文英以无比虔诚之心,将中国古典文化的接力棒握在手里,试图把那个温文尔雅的朝代中的些许经典带给我们。
  初识王文英,是因一场“穿越”。
  2016年6月,一篇《写意的宋朝》赫然出现在第七届冰心散文奖获奖名单里,其作者竟是书画家王文英。
  不,说她是书画家并不完全准确。她明明是中文系毕业的,写作应该算老本行,只是在此之前,她的写作才华被颇见功力的书法和一鸣惊人的绘画所掩盖了。
  直到2015年,当一位好友把她的散文投到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冰心散文奖评选办公室的时候,她的文学才华再也藏不住了。
  两年之后,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我慕名来到王文英的工作室。
  那是个难得的洒满阳光的半地下室,偌大的空间里交织着醉人的书香、墨香和纸香。那里的所有陈设都是旧的,像是被时光洗涤过,目所能及之处都是历史与回忆的颜色。
  工作室的西侧,那面贴满毛毡的墙上,竟一幅大画也没有,而是挂着若干幅尚未完成的小画,这简直不像乐于创作弘幅巨制的当代画家所为。
  再回过头看工作室的女主人,无论面容还是服饰都没有过多修饰,却颇显中国韵味;虽然言谈举止没有丝毫做作,却无意间让人感受到了文人情怀。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长达3个小时的采访竟让我穿越回一千年前那个刚刚结束陈桥兵变的时代。在王文英的引领下,我们幸运地与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和宋徽宗邂逅,与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对话,与欧阳修、柳三变、辛弃疾畅饮……在漫长的时光旅程里,我看到王文英以无比虔诚之心,将中国古典文化的接力棒握在手里,试图把那个温文尔雅的朝代中的些许经典带给我们。
  水墨青春
  历史不过是几个瞬间。回顾人类文明的数千年历史,其实也就是几帧或清晰或模糊的影像。而在近现代的中国,无可回避的那一帧影像,就是那持续十年之久的动荡岁月。王文英恰好是这段特殊历史的见证者。
  那的确是个失望之冬,而对于王文英来说,亦是希望之春。
  王文英的童年时光是随着当兵的父亲工作地的变化,辗转在京郊,基本是在乡村学校度过的。
  那个年代虽然物质匮乏,经济发展滞后,但由于大量家庭成分不好的知识分子和下乡知识青年进入了乡村学校,那时的乡村学校藏龙卧虎。从某种程度上讲,王文英后来的生活就是受这样一位老师影响。
  那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老师。“他特别喜欢文艺,学校的鼓乐队、武术队都是他创建的。他的蝇头小楷也写得特别漂亮,他的生活就像小楷似的,一丝不苟。”王文英从老师的身上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切美好,其中最吸引她的,就是老师一手漂亮的书法。
  模仿从那时候开始。比起描红模子,王文英更想写成老师的那样的字。她多希望每个字都能像老师写得一样漂亮啊!
  只可惜,那个年代生活困苦,每个家庭孩子多,家务事自然不少,王文英有兄弟姐妹四个,她在家中排行老大,小小的年纪就要分担家务事,属于她的时间并不多,能够自由读书的时光就更有限了。虽然住在乡村中的部队大院,也一样会时常停电。停电时,一家人只能就着一盏光柱昏黄的煤油灯,就是写作业也只能将就着。
  乡村的学校一年中假期很多,除了惯常的寒暑假,秋收时有假,麦收时也有假。秋收麦收假,部队的子弟也要随着老师下乡随着村民去田里干活。别看是小学生,也会发把镰刀去割麦子,领个筐去掰棒子,站在水田里插秧。雖然王文英的父亲是个军人,他们却是地主家庭出身,在乡村学校,要承受许多今天人无法想象的心理压力。就连下地干农活,别人戴着遮阳的草帽,她都不敢戴,生怕别的同学会说她娇气。
  那时候,王文英的母亲上班很远,只能赶部队每天唯一的一班车,每天都起早贪黑。王文英是家中的老大,有永远干不完的家务事,别的孩子吃完饭会结伴出去玩,她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但只要一有了时间,王文英最喜欢的就是读书、写字、画画。有的时候,夜里父母睡下后,她就悄悄爬起来,把衣服罩在本来就不太亮的灯上,趴在床上读书,有时天大亮了她都不知道。
  王文英儿时最好的小伙伴是邻居家的妹妹,她的妈妈为她请了一位美术老师,王文英羡慕极了。只要有空,她们就在一起画画,有时候画插图,有时候画连环画,有时候绣十字绣,不亦乐乎。
  虽然从小生活在农村,公共资源匮乏。但王文英一直住在部队大院里,守着一座不算大却也足以让人羡慕的图书馆。他的父亲是总后一个汽车团的宣传股股长,平时很喜欢读书、写字。受父亲影响,王文英从小就喜欢读书,她先把家里的书读了个遍,之后又和小伙伴们换书读。尽管她心里最先埋下的是一颗作家的种子,但她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书法。
  为了学习书法,王文英在北京中国书画研究社书画学校报了名。每天晚上从通州(当时叫通县)到位于西城的二龙路的书画学校去上课,下课再回通州,那时的公共交通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她没缺过一次课。
  王文英的青春是与水墨相伴的。她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临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没有一日休息。身在北京,冬季气候还算舒适,但酷暑难耐。每年七八月份,当大家坐在电扇下纳凉的时候,王文英却生怕电扇把墨汁吹干,总是独自跑到闷热的小屋里临帖,一临就是几个小时,却不知道热,只因“入境”了。
  1983年王文英参加了首届北京青年书法大赛,每个书体只有四个人获奖,她是四个隶书获奖者中的一个,被当时中国颇具影响力的“中国青年报”的星期刊大为宣传,斩获粉丝无数。
  此后,她又参加了中国和日本举办的多次重量级书法展览和比赛,并屡次获奖。1985年,王文英加入了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几年后又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
  写意山水
  也许是骨子里的情怀,也许是书法给予的馈赠。当王文英跟随笔墨在书海遨游的时候,她跟随古人留下的足迹,重温了中国历史精彩的每一幕。在这场没有终点的旅行里,她被中国古代文人情怀深深迷住了,不知何时,她的内心也住进了一片山林。

相关热词搜索:写意 人生 王文英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