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谈幽默》

发布时间:2017-01-1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老舍《谈幽默》篇一:2016海淀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海淀区高三年级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语文试卷 2016.4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7题。

材料一

老舍先生在《谈幽默》中说,?凡是只为逗人哈哈一笑,没有更深的意义的,都可以算作‘滑稽’,而‘幽默’须有思想性与艺术性?。

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老舍?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细心‘看’事物,总可以发现些缺欠可笑之处,及至钉着坑儿去咂摸,便要悲观了?。其实,只要稍微细心,就不难发现,老舍的幽默招牌之作《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日》,不全是可笑的,里边也有叫人落泪的悲。滑稽的闹戏,在老舍是根本看不上眼的。因而,?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

老舍的《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道出了他一出手就避不开幽默的原由:?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亲的影响——她是个愣挨饿也不肯求人的,同时对别人又是很义气的女人。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有了这点分析,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失了讽刺,而得到幽默,幽默中是有同情的。我恨坏人,可是坏人也有好处;我爱好人,而好人也有缺点。‘穷人的狡猾也是正义’,还是我近来的发现;在十年前我只知道一半恨一半笑的去看世界。?

老舍所处的那个可笑的时代,也造就了他的幽默之笔。清末民初,社会腐败与?猫城?无甚差异,可笑!大学生不读书以胡闹为荣,可笑!响马摇身一变走马上任管地方治安,可笑!凡社会上人们的自私偏狭,嫉贤妒能,恃强凌弱,骄奢淫逸,虚伪矫饰,愚昧顽劣,欺瞒狡诈等等都可笑,都该笑。换言之,老舍是想以幽默之笔来写时代的悲剧,即要写出深刻的幽默。老舍醉心幽默艺术的深刻用意,?为的是能够较为委婉较为温和地写出他所咂摸到的世事的滋味,表达自己的爱憎判断——‘看透宇宙间的各种可笑’以后的悲观与恐怖?。

当老舍以成熟的悲剧家的姿态把幽默挥洒在小说里,艺术上的拿捏也是那么准确到位

时,他创作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骆驼祥子》出现了。?它的幽默是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来的。?老舍在语言的运用上,到《骆驼祥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老舍幽默的佐料多来自生活。他打趣、讽刺的那些人和事,都是生活本真和病态社会诸

相的折射。他把它们拆散了,和上幽默的调料,放到语言的油锅里煎炒烹炸,盛出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技巧全在火候上。

(取材于傅光明《老舍的幽默》)

1.下列语句中“笑”的含意,不符合老舍幽默主张的一项是(3分)

A.只为逗人哈哈一笑 B.-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

C.明白为什么我要笑骂 D.欺瞒狡诈等等都可笑,都该笑

2.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造就老舍幽默之笔的原因有哪些。(4分)

材料二

老舍属于二十世纪,也属于未来的世纪。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短篇小说《断魂枪》《我这一辈子》和中篇小说《月牙儿》等杰作,代表着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光荣,也将给新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留下耐人寻味的启迪。

一个作家能够为他的世纪贡献如此多的杰作,已经非常了不起了。更何况他连同这些杰

作,贡献了一系列具有大家风范的艺术法则。

老舍的作品蕴含着一套属于他自己的文化学。他初入文坛时,旅居英伦,写的却是北京,

一出手就发表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日》和《二马》,为中国现代小说立了开拓之功。他自述是受了狄更斯小说的影响,落笔之时敢于?大胆放野?。其实这种泼墨成文的大胆作风,更多地表现为他对北京市民众生相的熟悉,以及对这种众生相烂熟于心的自信。他把众生相摆在东西方文化的大视野中加以比较解剖,为本民族性格中那些庸俗、怯懦和苟且偷安的习气焦虑不已,热切地关注着民族性格的健康。直到写《四世同堂》时,他仍锲而不舍地剖析着存在于小胡同大杂院中层次丰富的文化,关注着整个民族古往今来的文化生命。北京平民生活有如胎记一般烙在老舍身上,他从胎记人生中剖析着民族文化的生命基因,这就是老舍小说的文化学。

老舍的作品又蕴含着一套属于他自己的小说学。他的作品不是设色浓重、油彩重叠的油

画,也不甚追求巴黎圣母院那种宏伟苍劲的结构框架,而往往是轻松落笔,信马由缰:以醇厚本色的漫画笔触,勾勒出一幅幅滋味十足的北平百态图,字里行间弥漫着小胡同大杂院的喧声笑语和煤烟气。若用画来打比方,他提供的是具有现代意味的《清明上河图》。若用画风来打比方,它令人联想到丁聪的漫画风格。笔致丑而不恶,丑得可爱;味道俗而不滥,俗得有味。凡是大作家都会给人物画廊提供多姿多彩的形象,老舍小说最大的主人公是习俗。读《骆驼祥子》,读《四世同堂》,读《茶馆》……也就是说读那些?最老舍?的老舍作品,都令人感到,习俗是老舍小说中几乎无所不在的非主人公的主人公。

老舍作品还蕴含着属于他自己的语言学。新文学运动初期的白话文,掺杂着书卷气的文

言词及欧化的翻译腔。老舍的本事,就是一下子把文学语言的根子扎到北京老百姓的舌头根

子上,散发着浓郁的京味魅力。他以京味的语言,写带着他胎记的京味人生习俗,使二者浑融一体,语言也是习俗,习俗也是语言,达到新文学语言的新境界。最令人难忘的是老舍式的幽默,那是一种脱口而出、本色自然的智慧。他开始写小说时,带着?写着玩,当笑话写?的轻松心态,其后追求当一种?笑的哲人?,?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他把文化思考渗入幽默,使俗趣中包含深思,调侃中洋溢着诗情。 老舍的文学杰作和艺术法则都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涵养文学的大家风度,如何创造文学的大国气象。我们相信,老舍的创作作为一种精神财富,将滋养我们文学的青春。

(取材于杨义《老舍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3.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内容,对老舍作品蕴含的“文化学”加以解说。(4分)

4.下列对老舍作品蕴含的“小说学”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笔调轻松自由 B.生活气息浓郁

C.风格丑而不俗 D.以习俗为主体

5.下面选自《茶馆》的人物对话体现了“老舍式的幽默”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5分) 唐铁嘴 王掌柜!我来给你道喜!

王利发 (还生着气)哟!唐先生?我可不再白送茶喝!(打量,有了笑容)你混的不错呀!穿上绸子啦!

唐铁嘴 比从前好了一点!我感谢这个年月!

王利发 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有点不搭调!

唐铁嘴 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

相相面呢?你说对不对?

王利发 Yes,也有这么一说!

唐铁嘴 听说后面改了公寓,租给我一间屋子,好不好?

王利发 唐先生,你那点嗜好,在我这几恐怕……

唐铁嘴 我已经不吃大烟了!

王利发 真的?你可真要发财了!

唐铁嘴 我改抽?白面?啦。(指墙上的香烟广告)你看,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掏出

烟来表演)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

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王利发 福气不小!不小!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材料三

老舍及其代表的京味文学,既是对北京文化的集中表现,也是对民族特性的深刻揭示。前者包括对北京市民社会的多方位描写,对市民群像的生动刻画,对北京特有的风俗民情的多层面展示,以及地道纯正的北京方言土语的鲜活表达等等;后者通过北京文化来透视整个民族文化,在民族性的广泛揭示过程中渗透着锐利的反省和痛切的沉思。

但北京特色和民族特性是不是老舍京味文学创作的全部蕴涵?显然不是。在我看来,老舍京味文学的蕴涵是多方面的,这里重点谈平民意识与崇高精神的融合。

现代作家当中,老舍的作品最集中、最充分、最生动地描写了底层市民的生活,它们成功地塑造了市民的群像,而且老舍的这种书写,不是出自一个作家外来的观察。对老舍来说,写底层市民,写北京风情,就是写自己,他自己本身就是生活。在这种情境中,平民意识成了老舍的一种深入骨髓的东西。北京人身上的那种随意自然、纯朴大方、实实在在、大大咧咧,对谁都一团和气而骨予里又有一种刚毅、自尊甚至是高傲和高贵,在老舍笔下随处可见,在老舍本人身上也有着真切的体现。因此,老舍不单纯是市民形象的代言人,他对市民生活的描写,他对市民诉求的表达,从根本上说是表达他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是从他自身血液里流淌出来的。

但如果仅看到这一面,对老舍平民意识的理解则是片面的。老舍在描写平民世界,表现平民意识的同时,还始终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理念,他不仅深切同情底层市民,也尖锐地批判缺乏崇高人生目标的生活态度。老舍笔下有许多满人形象,老舍同情他们的无助无奈,对他们的那种特定的自卑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但更多的是赞扬他们的自信、坚韧和不屈,尤其是像《茶馆》里常四爷身上的那种?一辈子不服软,敢做敢当,专打抱不平?的品性。可见,老舍那些表现底层市民普普通通生活的作品中,饱含着一种对崇高悲壮人生态度的渴求与赞美。

(取材于刘勇《老舍及京味文学的中国形象元素》)

6.根据材料三对“平民意识”的解说,指出下面《四世同堂》片断中钱默吟这一人物形象所体现的老舍的“平民意识”。(4分)

7.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介绍的老舍文学创作的共同特点,总结阅读老舍作品的方法。(4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n题。

笔阵图

卫铄

夫三端①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暗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③新石,润涩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一 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 如陆断犀象。

乚 如百钧弩发。

丨 如万岁枯藤。

如崩浪雷奔。

1 如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

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圆备如篆法,飘扬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永和四年,上虞制记。

【注释】①三端:指文士的笔端、武士的锋端、辩士的舌端。②该赡:渊博丰赡。③煎涸:指浅黑干涸。

8.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 润色:修饰文字

B.贻诸子孙,永为模范 漠范:榜样

C.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消息:情况

D.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 委曲:曲意迁就

9.要成为优秀的书家,应具备怎样的个人修养?请根据第一段内容作答。(4分)

10.我国古代“文房四宝”在文章第二段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2分)

11.文章结尾处,“斯造妙矣,书道毕矣”中的“书道”指“书法之道”,请概括第三段至结尾处所 介绍的“书法之道”。(6分)

12.用“/”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

卫其书盔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诮卢杞而叱希烈,何也?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

(苏轼《题鲁公帖》)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一

且说(甲)

老舍《谈幽默》

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昔金完颜亮有篇词,名《百字令》,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之气: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____。缟带沾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

13.下列填人《百字令》(又名“念奴娇”)横线处的诗句,与整首词最相合的一项是(3分)

A.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 B.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14.按要求完成(1)(2)题。(10分)

(1)上面文字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作者借《百字令》一词的场景描写烘托了小说中(甲)____这一人物形象。这一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以赤壁“____,____,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烘托周瑜“____,谈笑间,____”的英雄形象。(7分)

(2)上面文字以《百字令》烘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15.下面《世说新语》选段中谢朗、谢道韫的语句与上文的《百字令》都描写了“白雪纷纷”的景 象,请从二谢语句中任选其一,与《百字令》中任一写雪的诗句进行比较赏析。(6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①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②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注释】①胡儿:指谢朗。②兄女:指谢道韫。

16.下列诗句以“雪”为吟咏对象的一项是(3分)

A.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孥。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

B.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唐·陆畅)

C.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五代·李煜)

D.沙头十日春,当日谁手种。风飘香未改,雪压枝自重。(宋·黄庭坚)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

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

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

老舍《谈幽默》篇二:浅谈老舍短篇小说的讽刺艺术

浅谈老舍短篇小说的讽刺性幽默

说起老舍,在众人的印象中,大多都会先想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经典作品。然而,老舍先生的一些短篇小说却绝不逊于他的长篇和戏剧,尽管他一再表示自己不善于写短篇小说,并不认为短篇创作在某种意义上,更难于长篇。他自己也曾说过:“短篇想要见好,非拼命去作不可。”老舍先生的一些短篇作品,宛若一朵朵绚丽之花,他们以生命为根,真实为干,在“活文字”的土壤上面向世人绽开着。我于其间也发现了一些让人为之一笑,背后却反思不已的文章,例如《马裤先生》《开市大吉》《善人》《有声电影》等,这些短小精悍的小说给我的震撼不亚于《骆驼祥子》等,这些短篇中蕴含的丰富的多样的讽刺艺术和幽默手法,让我领略到了作者的另类幽默。下面我就结合这四篇短篇小说来谈谈自己对于老舍先生讽刺性幽默手法的粗浅认识。

老舍说过:“讽刺与幽默在分析时有显然的不同,但在应用上永远不能严格的分隔开”。老舍许多幽默作品中确实含有强烈的讽刺倾向,然而,老舍最终成为一个“幽默作家”而非“讽刺作家”,显示了老舍在这个问题上理智与情感的实际取舍。正如老舍自述:“我失去了讽刺,而得到了幽默。据说,幽默中是有同情的”。 幽默,在老舍看来:“首要是一种心态”,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他所指的实际上是一种人生观的表现,从这样的心态去观察体验人生,彼我皆有弱点,应怀着爱心、善意去对待别人的弱点,以“笑的哲人” 的大度,去对待芸芸众生的俗欲、顽固、愚蒙等。他所追求的就是“笑的哲人”的态度,即相当于“哲人”的含有深意的笑,是看透宇宙间的种种可笑的人生哲学的艺术表现。

老舍在《谈幽默》一文中提到“他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地写出来。他自己看出人间的缺欠,也愿使别人看到。不但仅是看到,他还承认人类的缺欠;于是人人有可笑之处,他自己也非例外,再往大处一想,人寿百年,而企图无限,根本矛盾可笑”。他认为幽默是对不和谐的发现,要求作家看出社会的欠缺来。在该文中,他还转引切斯特顿的“在事物中看出一贯的,是有机智的。在事物中看出不一贯的,是个幽默者”。以此来说明幽默作家必须具有极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将生活中一切可笑之事、自相矛盾的事,具体地加以描画和批评。因此,与其将老舍的幽默看作一种运用语言的技巧,不如将其看作一种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观察力强,才能将生活中一切可笑之事,相互矛盾之事看出来,想象力强,才能在抓住事物本质的基础上,用幽默的话来解释它,使人在笑中有所体悟。

所以,在老舍的幽默中,虽然有笑料,也有逗乐,但这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始终是以悲悯的心理、同情的心态来关注社会的欠缺、人生的苦难等宇宙间的种种可笑的。他在写一个可笑的人物时侯,包含着这样的可能性,你我都有可能成为他,他可能是你和我,这样的一种“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所以老舍的幽默给人的阅读感觉是平等、善意、宽容。老舍是大众的良心,他对底层的百姓有着天然的情感。他从未居高临下地哀怜胡同里的穷人,而仿佛是他们的代言人,在残酷中透出爱意,以至在灰色人生中竟也溢出些许的快活。

在《马裤先生》这篇小品、漫画式小说中,一个小人物的鄙俗相在作者的白描勾勒下活灵活现。小说的一开始便说到火车在北平还没开,接着重点人物“马裤先生”就上场了,为什么叫他这个名字呢?就是因为他睡在上铺,穿着一条马裤,却穿着“青缎子洋服”,“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一个打扮不

伦不类、滑稽可笑却又有点绅士相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此人外表斯文懂礼,说话和气,但一句“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却泄露了天机,让人不知所云。接下来用夸张手法描写其语言。作为一种修辞方式,夸张具有扩大、强化、渲染等作用,能给人以更深刻的印象。老舍的夸张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文中“马裤先生”的喊叫:“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背后打了个霹雳”“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运用夸张手法极力写出了马裤先生在所谓“文质彬彬”外表包裹下的一个在公共场所肆无忌惮,自私自利,毫无社会公德意识的小市民的丑恶形象。小说中经典的茶房一系列的“眉毛”描写,“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直怕茶房的眉毛脱净”,将一个可怜的茶房在马裤先生的“狂轰乱炸”下,苦不堪言,痛苦万状的形态描摹的活灵活现。可怜的茶房,地位低下,无可奈何,只好拿眉毛来表示抗议了。小说对于这段的描写让我印象深刻,一声一声“茶房!茶房!”,不仅给我视觉上一个冲击,而且让我反复听见了这一声声尖锐的喊叫声,看见茶房那苦不堪言的样子,按照作者的语言就是“我笑了,没法再忍住。”觉得怎么会有一个这么“活宝”的人。

作者在这篇小说中运用的语言都是极为精简的,让人读起来有种格外活泼的感觉,那个“马裤先生”就像是一个要不到糖的孩子,一遍挖着鼻孔,一遍喊叫着。可是,如果真的是一个孩子,我们或许会认为他是那样的天真可爱,但这主角却是一个成年人,在他的一系列动作中,我不免感到些许“恶心”和“鄙夷”。此外,作者用词风趣,有些小地方并不直接写出,而是用一种间接的手法达到幽默的目的。如写到马裤先生吐痰吐到车顶上,作者不是直接说出来,而是用“照顾了车顶”来鲜活地描绘出“马裤先生”令人发笑的画面。

马裤先生这个人可称得上是集负面之小成:他为人小气,好虚荣,不懂基本的礼仪,对於“耻”更没有基本概念。这个人表现出了人性刻薄的一面;但更深一层看,他并不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而更像是我们自身缺点的大集合。大部分的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点虚荣,或者一点刻薄,也许还有一点趾高气扬;而马裤先生就像是这一种夸张了的,负面的人性。马裤先生的平凡,或者说是“夸大之后的平凡”,让人心有戚戚焉。我想这便是老舍先生当初写作时想要表达的效果,使小说的人物与读者之间产生共鸣,这才是这篇小说的讽刺幽默所在,就像上文所说的“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

而对于另外一篇讽刺戏剧性的作品《开市大吉》,这样的讽刺性幽默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用夸张手法展示了一伙江湖医生骗钱有术的丑陋行径。在小说中,最令我感到好笑的就是老太太刚来到医院的时候与“我”对话的内容,老太太抱怨一句,“我”便跟着附和一句,“糊涂东西们”“不知好歹”等回答让人们看到了真正的庸医,在人们捧腹大笑同时,也让人不禁感叹这些市井小民的丑陋恶行与无知鄙俗。一群江湖医生不择手段地欺骗,一些病人却心甘情愿接受所谓的治疗,双方都把生命视为儿戏。在热闹有趣的情节背后,蕴涵着贪婪和愚昧正在杀人的悲剧因素。这里也让我看见了老舍先生的悲剧观,朱自清就曾评价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都有一个严肃的悲惨的收场。老舍擅长于用笑来写哭的故事,这在《开市大吉》中就能明显地揣摩出来。可见,我们通常从老舍的创作中读到轻松和自如,是将一种普遍性的焦灼经作家个性的筛选后而形成的,拨开貌似轻松的面纱,我们看到老舍面对社会的倾危、人民的苦难、人生的无奈露出的苦笑。在他看来,他把幽默视为悲观的产物,是作家对人生矛盾有了深刻的领悟之后采取的一种写作态度。所以,无论在他的小说中,故事是如

何地逗笑,语言是如何地幽默,却掩盖不住深层的无奈苦笑与讽刺心伤。

我们继续看《善人》这一篇,这篇小说中的讽刺幽默是让人一看就明了的。作者下笔锋利,嘲骂了以阔太太穆女士为代表的那类所谓上层人物,揭穿他们假慈善真剥削的事实。小说一开始便说到穆女士不愿他人称她为汪太太,因为她觉得被称为汪太太就像是靠着老公吃饭,不独立的女性,而实际上她却“老实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这一段轻描淡写,却将一个虚伪的上层太太形象刻画了出来,让人不禁发问“这样的一个人会是个善人?”一句“她是为救世而来”多次出现在小说中,充满了讽刺的意味。小说中还通过主人公的一些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写出讽刺意味,文中写穆女士“真想抄起床旁的小床灯向自由扔了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一个伪善者的面孔,呼之欲出。在小说中,作者没有一句话说到穆女士的伪善,虚情假意,但却让人清楚地看见了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就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这种不动声色地讥讽伴随着幽默的语言,轻而易举地让读者在阅读完之后摇摇头感叹“穆女士真是一位‘善人’啊!”。而这篇小说的名字叫做《善人》也是亮点之处,简单的两个字让人在一边阅读的时候一边形成反照,反讽的意味十分强烈。

对于另外一篇《有声电影》作者的笔调则柔和了许多,且略带善意,讥笑了那时无力且无心去追赶时代发展的市井小民。小说主要写了一家老小到电影院看有声电影的事情,语言诙谐俏皮,但却充满无奈讥讽。小说中对于动身前去看电影的那段描写,让读者也不免替他们着急,而终于到了电影院,却在一个座位问题上纠缠不清, “大家总不能忘了谦恭啊,况且是在公共场所”“大家打架似的推让,甚至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笔调轻松却使人充满厌恶之感,到了最后,大家对于什么是“有声电影”其实根本没有概念,却还“赞叹不已”,一群无知恶俗的市井小民形象让我深深鄙夷,同时也深深佩服老舍先生的观察能力及其语言艺术。

我们知道,老舍先生作为满族人,长期居住北京,其笔下人物也大多是生活在北京或以北京为中心的,因此他的写作语言具有鲜明的京味,并善于以北京小市民的诙谐方式,调侃一件件平凡的事,他的批评讽刺是尖刻的,但他是根深人民大众的,他并不写什么国家大事,总是从小处入手,却以小见大,写活了一个社会,造就了众多典型人物。其实,从前面的四篇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老舍的讽刺性的幽默,但是那种讽刺却是温情的。怎么说呢?幽默在许多情况下,和讽刺是一个根上开出的两朵花,一个带刺,一个带笑。老舍是以机智而轻松的笑去窥视和描写北京市民社会的世态人情的。他是一个“热心肠”的幽默家,他的幽默中有讽刺,但不是毒辣的讽刺,他把讽刺和幽默结合起来使用,便有了“宽厚”而不“赶尽杀绝”的特点。

这便是老舍小说的魅力所在,而老舍的讽刺幽默也并不仅限在这四篇短篇小说中,且更有代表性的作品,例如《二马》《离婚》等,都是其幽默风格的代表作品。其笔下悲喜剧交融的幽默,讽刺与抒情的互相渗透, “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都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老舍《谈幽默》篇三:我眼中的老舍

老舍于1899年出生于西城护国寺小羊家胡同,满族满族正红旗人。可以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也许是受北京这座底蕴深厚的古城的影响,抑或许有时代因素和老舍自身的品格的原因。老舍的作品中总是蕴含着浓厚的北京味和幽默风。

(一) 老舍的京味

老舍在他的《三年写作自述》中曾说过:“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仁茶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幅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画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一条活泼的鱼儿来。”这也许就是老舍作品中常带有京味的最好解释。老舍的京味自然平时不做作。他笔下的京味除了大的文化背景外,还包括北京的各种风俗习惯以及语言特点。他将北京特有的历史、环境、文物、民俗、风情、世态、习惯、语言融合成一个整体,用北京话写出浓郁、多彩的北京风土习俗、人情世态并且写出了时代、民族、历史等文化传统的积淀在北京人精神、气质、性格上所形成的内在特征。比如在话剧《茶馆》中第一幕幕启的时候写到:“玩鸟的人们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鸟等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腿儿,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如某处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击。奇怪的意见也在这里可以听到,像把海边上都修上大墙,就足以挡住洋兵上岸。屋里和凉棚下都有挂鸟鸟笼的地方。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字条。满台奔跑着端茶倒水,送烂肉面的跑堂儿,坐着喝茶的主儿,旗人装束的打扮:长袍马褂,服饰鲜艳,腰间挂满了零碎儿——玉石坠儿、鼻烟壶、小梳子,头上高悬鸟笼子,其间混杂着衣裳褴褛的乞讨者,相面的唐铁嘴。茶客们的高谈阔论,茶房的高声吆喝,后台厨房传来的炒勺敲打声,时而又穿插着老北京特有的叫卖声。洋洋大观的场面,让人接应不暇。”这种具有浓郁北京风情的展示很容易让人感受出这就是老北京的茶馆。

中国是礼仪之邦,而北京又是古都,所以北京人很讲究“礼”,这在老舍的作品中也成为了京味的一个表现。在《茶馆》中写到松二爷、常四爷一出场就是让茶、请安。第二幕时常四爷卖了菜,松二爷衣着寒酸吃不上饭,一见面仍然是请安。 而在《四世同堂》中的祁老太爷身上则有着老北京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他在任何时候都觉得尊贵的脸面甚至辈分比什么都重要。北平战乱时,祁老太爷仍在说:咱北平人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礼节。在局势动荡不安时,仍不忘给自己过生日。从这种种中我们可以看出北京人是多么的讲究体重视礼节。

从老舍的京味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北京的没落,国人的麻木与奴性。老舍并没有夸大这种“京味”,而是真实的反映现实,所以说老舍的京味充满着北京人特有的气质与睿智。

(二) 老舍的幽默

老舍在《谈幽默》中对幽默有了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幽默就是要“通于深奥”,也就是要“具有严肃的命意和值得深思的含义”而老舍在作品中也是深刻的体现了这一点。老舍的幽默不同于鲁迅的老辣深刻,也不同于钱钟书的灵动敏捷,老舍的幽默是温和温厚的。他以敏锐的观察力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通过张、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进行加工来表现幽默。比如在《赵子曰》中夸张赵子曰颓丧泄气的状态是“十万八千毛孔,个个象火车放汽似的,飕飕的往外射凉气” 在《骆驼祥子》中比喻高妈“说话圆滑象留声机片,是转着圆圈说的,把大家都说在里边,而没有起承转合的痕迹”。

老舍的幽默文章,其大多数背后的格调是倾向于悲观的。细读老舍的文章就不难发现在表面上看似让人忍俊不禁的文字的背后却总会流露着辛酸苦楚的感觉。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他创作的基础。他喜欢用调侃的、诙谐的、甚至是嬉戏的幽默写悲剧,用笑讲哭的故事。所以在表面上看似让人忍俊不禁的文字,其背

后却总会流露着辛酸苦楚的感觉。老舍在《赵子曰》中以幽默为文章的格调,主要批判盲目接受新思潮的一些浅薄的青年人的行为。虽然在有些人眼中这部作品被看作是故作幽默、油嘴滑调,但老舍毕竟写出了一些深刻的东西。而在《我这一辈子》中形容官吏贪赃盘剥:“告诉你一句到底的话吧,作老爷的要空着手来,满堂满馅的去,就好像刚惊蛰后的臭虫,来的时候是两张皮,一会儿就变成肚大腰圆,满兜儿血。”这言简意赅、形象生动、鞭辟入里的幽默的背后尽是肃穆,荒诞的背后却是庄严,笑里藏刀。

苏雪林《幽默作家老舍》中写到:老舍是一个讽刺小说家,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都以讽刺出之。然而决不如鲁迅那么刻薄,反而令人觉得他是一个可亲可爱的长者,这或者要感谢他那北方人的忠厚气质。鲁迅小说里没有一个好人,老舍小说里的李子荣、张大哥、丁二爷,都十分可爱。他口角边虽常常挂着讥嘲的笑意,眼里却蕴着两眶热泪。 这也就说明了老舍幽默的独特风格。

老舍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一样温厚平和,富于“北京市民文化”的韵味,他的幽默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但在这一切背后,隐藏着一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关注,所以老舍具有不朽的魅力。

相关热词搜索:老舍 幽默 老舍小说的幽默 老舍的幽默散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