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肝主疏泄”理论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6-2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胆汁淤积性肝炎是临床常见的肝脏病变,其病情复杂,病程长。通过总结近几年文献,综述疏肝利胆、清热化湿法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取得的疗效,及在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的现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胆汁淤积性肝炎;肝主疏泄;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6..02
  膽汁淤积性肝病即经由各类要素而引发的胆汁产生、分泌及胆汁的排泄产生异常而引发的肝部病变[1]。其主要以黄疸和瘙痒、大便颜色变浅、尿色深黄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中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以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为主,同时部分伴有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升高。肝内长期胆汁淤积可影响肝脏的合成及解毒功能,导致肝脏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出现低蛋白血症、出血倾向、门脉高压等重症情况[2]。本病在中医理论中属“黄疸”、“淤黄”的范畴,归纳其病机主要为肝胆湿热、湿邪郁滞肝脾,而致淤血阻络、郁热互结。初期以实邪为主,中期虚实兼夹,末期以虚为主[3]。大量研究证实,采用疏肝利胆、清热化湿法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疗效显著,现将疏肝利胆、清热化湿法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的现状综述如下。
  1 胆汁淤积性肝炎中医以“肝胆湿热”为主要特点
  骆抗生[4]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为湿邪郁遏,脾胃升降失常,肝失疏泄,而致气滞血瘀,胆汁外泄。李志荣、汪承柏[5]都认为淤胆型肝炎不仅因为“湿热熏蒸肝胆,肝气不得疏泄”,而且是“湿热郁阻血分、瘀热胶结”。胡振斌[6]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涉及滞、热、湿、瘀、虚,患病多因素体亏虚,外来湿热之邪内侵,胆汁外溢肌肤。正如《医学心悟》所言“瘀血发黄,亦湿热所致。”;《金匮要略》中“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古医张景岳言:“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永病,不无淤血阻滞也。”
  2 疏肝利胆、清热化湿法治疗胆汁淤积性肝炎研究现状
  2.1 临床研究
  张元奎[7]以“涤黄汤”为基础清热利湿,降酶退黄,把总共72例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别,治疗组予以普通的保肝降酶药品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护肝降酶药物治疗,比照两组患者肝功能与临床表现、身体情况的好转情况,成果指出了治疗组的如上所有指标都好于对照组。
  张春兰[8]等运用“赤黄退疸方”配合西药治疗重度胆汁淤积型肝炎患者,观测借助赤黄退疸方以对这一病症予以治疗的治疗成效。患者总共6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别,治疗组予以赤黄退疸汤,对照组静脉注入苦参碱。成果指出了治疗组的治疗成效好于对照组。
  姚兆芳[9]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纳入36例患者,治疗组中药治疗(丹皮、丹参、郁金、柴胡、茯苓、白术、秦艽、虎杖、茵陈、生大黄、赤芍),联合西药: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中添加500 mL的10%的GS予以静脉注入,每天1次,30mg的鲁米那片,每天在早间与晚间加以服用。对照组予以西药,方式与治疗组相一致,两组患者都予以4个星期的治疗即1个治疗周期。治疗时,隔2个星期复诊1次肝功,总共观测3个治疗周期。成果指出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好于对照组。中药对降低血清胆红素,改善临床症状取得较好疗效。
  盛吉芳等[10]借助中药(当归9 g、栀子9 g、川芎9 g、茯苓9 g、鳖甲15 g、生地9 g、茵陈15 g、白术15 g、红花6 g、赤芍30 g)并配合西药(VitC2.0 g/d,30 ml/d的门冬氨酸钾镁,150 mg的甘利欣,加进250 mL的5%的GS予以静脉注入)以对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总共52例辅以治疗,对照组予以较小总量的地塞米松,患者总共44例,观测在治疗后的治疗成效。成果指出了胆汁淤积性肝炎患者借助中西医结合予以治疗,具备清热去湿、活血清瘀、退黄除疸等功效,其总有效率好于予以地塞米松加以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胆汁酸、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降低具备极大的差别。
  杨智海[11]等运用中药(大黄、郁金、茵陈、茯苓、白术、葛根、柴胡等)以对阴黄型胆汁淤积型肝炎患者辅以治疗,对照组予以静脉注入肌苷、硫普罗宁、维生素K1、门冬氨酸钾镁,并服用熊去氧胆酸片,治疗组在对照组予以治疗的前提之下辅以中药,治疗1个月。结果提示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的改善及ALT、AST、GGT、TBiL、DBiL、ALP降低中好于对照组。
  徐成军等[12]在予以保肝降酶与对症扶持等治疗的前提之下辅以中药(黄芪30 g、赤芍100 g、红花15 g、丹参30 g、桃仁15 g)。黄疸过重的患者提升赤芍的总量,总量提升到150~300g,肝部具备疼痛感的患者加进延胡索10 g,血热过重的患者加进丹皮20 g,皮肤瘙痒的患者加进地肤子15 g。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7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实验研究
  朱平生[13]等分别以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大柴胡汤予以灌胃,使得肝中胆汁淤积以做成大鼠的模型,指出了模型组具备经典的肝中胆汁游积型受损,肝细胞中炎症细胞被浸润,汇管处胆管有所增生,外围基底膜与胶原纤维层有所增多。治疗组比照模型组后指出了,小型胆管或是胆管中上皮细胞极大地减小,胶原纤维产生的增生不够突出,肝组织产生纤维化的情况较弱,特别是茵陈蒿汤组好转尤为突出。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汤与大柴胡汤都能够极大地减小肝酶,茵陈嵩汤处于减小ALP、TBiL中好于茵陈五苓散组,茵陈蒿汤处于减小ALP、ALT中好于大柴胡汤组。
  吴海滨[14]将18只年龄是3个月的雄性SD型大鼠(SPF型动物)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湿热证模型组、正常对照组、茵梔黄注射液组,每组6只。三组在异硫氰酸萘酯灌胃后48小时给予不同治疗方式,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每日晚间朝腹腔中注人1 ml/l00 g的生理盐水,持续1个星期;茵栀黄组予以腹腔注射茵梔黄注射液1ml/l00g/天进行,连续7天。观测所有组中大鼠相应的情况,囊括了:喝水总量、进食总量、小便色泽、运动总量、体重、大便特性;大鼠的肝部功能及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示茵栀黄组血清胆红素、肝酶下降明显,并且茵梔黄组在于以治疗后,肝部细胞产生了轻型水肿,在肝脏中部的静脉产生的充血不够突出,在汇管区中胆管的上皮细胞产生的增多不够突出,没有产生中性粒细胞浸润与胆盐游积[15]。

相关热词搜索:淤积 胆汁 研究进展 性肝炎 理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