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如何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幼儿如厕能力是指幼儿会独自如厕、自理如厕的基本生活技能。如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幼儿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有明确的要求:“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等等。这对于指导幼儿园以及家长教育幼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新入园的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后,我们发现有些幼儿家里一般使用抽水马桶或痰盂,入厕时都是有家长帮忙的。而到了幼儿园入廁时,必须自己先登上台阶,跨过便池,然后拉裤子,蹲下来,这一系列的动作,无疑给这些幼儿带来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从而有很多孩子尿湿裤子,或小便粘在裤子上的现象。如果老师没有及时的关注、教育,会养成不良的习惯,也给安全带来隐患。为了尽快改变这些现象,发挥公共区域的教育作用,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盥洗习惯,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注重良好环境的创设,让环境起到隐性的教育功能。
  丰富的环境既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养成良好如厕习惯的重要性,促使幼儿积极、主动、愉悦地参与到活动中,又可以起到隐性的教育功能,提醒幼儿如厕前、如厕时、如厕后应该怎样做。因此可以在便池上方粘贴不同的标志,提示幼儿按男女如厕。大班粘贴男孩(小绅士)、女孩(小天使)标志,要求幼儿按相应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各班均将洗手的方法、提衣裤的方法照成照片在盥洗室粘贴,提醒幼儿整理好衣裤并按规定的要求清洗双手。为使幼儿能节约用水、用纸,教师创编了洗手歌,用儿歌进行时间上的隐性提示。
  (二)开展如厕健康教育,让健康知识深入幼儿内心。
  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是如厕课题更好开展的前提,为此围绕如厕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如小班社会“学习自己如厕”,引导幼儿学习自己如厕,尽可能不尿湿裤子,并知道当厕所人多时不争抢。孩子如厕时总喜欢奔跑,而当地面有水时就会很滑,教师除了及时拖干净外,也把入厕安全设计成了一节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猜猜小动物怎么走路”激发幼儿的兴趣。如:模仿小猫走路“轻轻”,模仿小乌龟走路“慢慢”等特点,来培养幼儿安静如厕的习惯。
  (三)抓好随机教育,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如厕习惯
  1、刚入园幼儿不乐意主动在园如厕
  如厕是小班幼儿的一大难题,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讲,由于幼儿园与家庭厕所的环境及如厕方式之间的差异,使幼儿对如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感,他们大多不喜欢在幼儿园上厕所,尤其是大便,有时出现便在裤子里或床上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宝宝在家如厕情况”的问卷调查,仔细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细心的观察每一位幼儿的如厕情况,做好记录,耐心去帮助幼儿建立如厕排便的习惯。对于尿裤子及尿床的幼儿则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还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如厕环境,利用标记、语言进行暗示,使幼儿消除恐惧,能够在幼儿园里主动入厕。
  2、幼儿如厕拥挤,相互碰撞
  小班幼儿的年龄还小,规则意识差,往往不会去考虑其他幼儿的感受,比较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相互谦让,在如厕及便后洗手时经常挤在一起,争着如厕、洗手。我们在幼儿的小便池、洗手池旁贴上小脚印。幼儿马上明白了,要踩在小脚印上才能如厕、洗手,没有了小脚印儿就要在旁边等一会。一段时间过后,拥挤的现象减少了。
  3、幼儿便后不能用正确方法主动洗手
  幼儿如厕没有养成洗手的习惯,后经常会忘记洗手,有的幼儿虽然洗手了,但是方法不正确。为了增加幼儿的正确洗手、如厕等生活常规,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运用听故事、念儿歌的形式向幼儿进行卫生教育。
  4、幼儿不能便后独立整理衣裤
  幼儿在家中许多生活上的事情都是由家长一手包办代替的,造成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我们要耐心教给幼儿正确的整理衣裤方法,多观察、关注,提醒和帮助幼儿将衣裤整理好,平时加强练习,并与幼儿家长及时沟通,请家长为幼儿提供方便的衣裤,便于幼儿穿脱提拉。
  5、便后幼儿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擦拭,不能掌握正确的用纸量。
  我们教会幼儿从前向后的擦拭方法,对于小班幼儿,每次等他们擦完以后以教师还以“看看小屁屁干净不干净”为由检查一下,给予幼儿需要的帮助。
  (四)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心理
  1、対幼儿进行性别教育,教育幼儿尊重他人的隐私。
  在幼儿园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幼儿喜欢窥视异性的如厕方式,尤以小班幼儿居多。为此我们开展了幼儿性别教育,使幼儿了解男孩、女孩不同的如厕方式,打消幼儿对异性如厕的神秘感。同时我们在全体幼儿中开展了如厕隐私教育,即:要求幼儿按男女分别如厕,在他人如厕时不进行窥视,尊重他人的如厕隐私。
  2、教育幼儿不歧视大小便失禁的幼儿。
  幼儿在园或家中常有尿床或拉裤子的现象,如遇到这样的事情会遭人笑话,这样会使尿床或拉裤子的幼儿不好意思。尤其是再加上教师或家中的训斥,就会使孩子更加的自卑。因此我们在幼儿中开展了阳光教育,即不笑话大小便失禁的小伙伴,帮助他及时更换衣裤。尊重孩子的自尊,将孩子带入到寝室更换衣裤,不要当着全班幼儿的面进行。
  五、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入厕行为习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有了家长的配合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园要与家庭密切配合,针对幼儿如厕问题及时沟通,达到幼儿园与家庭的同步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家长会、家园宣传栏、班级QQ群等,向家长宣传“培养文明如厕习惯的重要性和方法”及相关知识。为家长开设相关知识讲座,及时有效的让家长了解一些培养幼儿文明如厕的措施与方法,配合幼儿园帮助幼儿在家也能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
  良好如厕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及家长都不能忽视对幼儿的如厕教育,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大教育观,抓住幼儿如厕环节,利用多种教育方法,使幼儿学会自立大小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使幼儿真正全面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飞翔幼儿园)

相关热词搜索:如厕 小班 养成良好 幼儿 习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