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贤: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巾帼英雄——奢香

发布时间:2020-06-20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贵州大方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奢香墓。墓葬之奢香夫人,系明初舍已为国的彝族巾帼英雄。她一直被后人誉为识大体、顾大局的女精英。上世纪90年代中叶,肖克将军参观该墓后,题词为“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巾帼英雄”。并指示大方县委书记杨兴举将奢香史迹投稿《炎黄春秋》,我受杨书记委托写了一稿,请时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常征同志转投无果。现再将稿子修改投送。

  

  一

  

  奢香,彝名舍兹,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系四川蔺州(今古蔺县)宣抚使、彝族恒部扯勒君长奢氏之女。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年方14岁便嫁与贵州彝族默部水西(今大方)君长、贵州宣慰使霭翠为妻。霭翠彝名陇赞阿期,系贵州彝族默部德施氏勿阿纳之四十六世孙,元末袭任顺元宣抚使,八番顺元宣慰使加云南行省左丞。

  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后,在金陵(今南京)建立明王朝中央政权,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撒销元建制,设贵州宣抚司。霭翠与水东(今贵阳)的宋蒙古歹、普定的女总管适尔等人先后率部归附明王朝。朱元璋皆“予以原官世袭”,“赋税听其输纳”。以霭翠为贵州宣抚使;
宋蒙古歹为贵州宣抚同知,并赐名曰“钦”。洪武六年(1373年),朱元璋鉴于霭翠统辖的水西领地较广,且是控制川滇黔边境的战略要地,民族众多,又具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兵力强大,行动统一,对其西南政局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于是下诏“升贵州宣抚司为宣慰司,以霭翠为宣慰使,宋钦为宣慰同知,令霭翠位(于)各宣慰(使)之上,设治所于贵州城内(今贵阳)”。

  奢香自幼聪明能干,好学深思,婚后成为霭翠的能内助,经常辅佐丈夫处理宣慰司的许多政务。她与其夫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增长了执政理事的行政才干,以贤能闻名水西各部,受到族人爱戴,尊称她为苴慕,即君长之意。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水东的宋钦逝世,由其妻刘淑贞代袭宣慰同知之职。同年,霭翠病逝。由于其子尚年幼,不能承袭父职,奢香毅然克忍居孀抚孤之痛,年仅二十岁的奢香便代袭了贵州宣慰使之职。

  

  二

  

  奢香袭职摄政后,正值明王朝揭开消灭故元梁王政权,统一云南之战的帷幕。盘踞于云南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故元梁王和土酋段氏。粱王巴匝刺瓦尔密以昆明为其统治中心,在明王朝建立后,仍奉元朝正朔,服从退据蒙古沙漠的元朝残余势力的命令。土酋段氏控制着大理一带,虽然直属北元政府管辖,但已处于半独立状态。洪武十四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南征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率师30万人,从四川、湖南,兵分两路,经贵州南征云南。盘踞在云南的元蒙割据势力,视云、贵、川三省交界的黔西北为军事重地,暗中与这一带土酋勾结,企图以占统治地位的彝族部落为主力,在此屯兵固守,阻止明军征讨。这一带正是奢香之辖地。奢香丈夫的先辈济济火就有过为“诸葛亮南征孟获,献粮通道,助战有功,封为罗甸国君长”(见济火纪功彝文碑文)的光荣历史,汉时的罗甸国就是明时奢香的首府所在地。

  在明、元势力争夺中,奢香审时度势,以国家统一为重,坚持不卷入使西南分裂割据的漩涡,并效法先辈,让明军在水西境内安营扎寨,主动贡马、献粮、通道,积极支持明军经贵州进伐云南。与此同时,又凭藉西南彝族各部的宗族姻亲关系,亲自出访黔西北的乌撒(今贵州威宁县)、滇东北的芒部(今云南镇雄县)等云贵边境地区,向诸土酋宣以大义,晓以利害,进行劝说开导,从而使割据势力失去支持。

  明军顺利进入云南,一举消灭元守军。梁王自缢而死;
明军继续挥师南下,攻克大理,土酋段氏就擒。从而结束了云南割据势力的统治,使明王朝实现了对西南边陲的统一。奢香为保持国家版图完整、实现国家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

  

  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明朝廷派驻贵州的封疆大吏——都指挥使马晔,执大汉族主义偏见,视奢香为“鬼方蛮女”(古罗甸国亦称罗甸鬼国),对其摄贵州宣慰使职政绩卓著忌恨在心。加之他又好事贪功,企图以打击彝族各部头领为突破口,一举消灭贵州少数民族地方势力,“代以流官”、“郡县其地”,达到邀功朝廷、专横贵州之目的。

  因为水西奢香力量最强,是马晔实现野心之最大障碍,于是,他便把斗争矛头直指奢香。为此,马晔还作了充分的武装准备,侍机打击奢香。是时,水西遭受大旱,农业欠收,奢香为民请命,要求减轻赋税,并按明太祖关于“赋税听其输纳”的旨意减少上交赋税数额;
加之有人污蔑奢香,正中其怀。他便以奢香“抗交赋税”为借口,借机将奢香抓到贵阳,使用彝族最忌讳的侮辱人格的手段:“叱壮士裸香衣而笞其背”。以为如此激怒奢香,扩大事态,就可趁机出兵,大动干戈,消灭彝族地方势力。奢香无辜受到辱挞,极为愤怒,折断所佩革带,发誓必报此仇。

  此事在黔西北和滇东北一带传开,彝族诸头领无不震惊和愤怒。随着便有奢香所属的四十八部彝族头领率兵“云集香军门”示威,义愤填膺地表示“愿以死力助香反”,一场严重影响云贵川三省安定的民族反抗战争一触及发。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不要说奢香喊一声“反”,只要她点个头,抑或不语默认,战争便会立即爆发,那便有造成民族分裂、祖国版图割据之不良后果。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一语可转乾坤之际,奢香的远见卓识突显出来了!始终抱定以国家安定统一为重、维护彝汉民族团结为宗旨的奢香,慧眼识破马晔预谋逼反、而后加兵镇压之阴谋诡计。她忍辱负重,决不让马晔的阴谋得逞。于是,奢香力排众议,劝导安抚部属说:“反非吾愿,且反,则歹(指马晔)得借天兵以临我,中歹计矣!我之所以报歹仇者,别有在也。”奢香痛恨马晔弄权误国,妄动刀兵,何尝不思洗雪遭受辱挞之恨?但她绝不愿把个人的恩怨押在一场民族互相残戮、人民百姓遭殃的战争输赢上。

  事态平息后,为彻底消除冲突祸根,奢香与宣慰同知刘淑贞商量,采取进京上诉的方式,继续同马晔作斗争。具体运作是,因为刘淑贞曾与朝廷有过交道,首先便由刘淑贞告御状,引起朝廷重视。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刘淑贞入朝见到明太祖朱元璋,就将马晔的罪状诉说一番。朱元璋听后,对马晔在贵州放弃朝廷安抚之策,推行暴政激变的行为非常气愤。因为他历来重视贵州水西地区政局的稳定,曾经说过“霭翠之地,必以十万众乃可定也”, “霭翠辈不尽服之,虽有云南不能守也”的话。水西的稳定,关系西南,特别是云南的长治久安。于是,朱元璋立即命刘淑贞回贵州召奢香进京师。

  奢香经刘淑贞引荐,卷裙走马,上京入朝。在金殿上,奢香面对朱元璋,自陈世家和守土之功,直言辩诬,痛斥马晔预谋逼反、祸国殃民的罪状。

  朱元璋听后说:“吾故知此奴妄,微若言,几败乃公事。”然后对奢香加以安慰,表示要为奢香主持公道。

  但又向奢香提出问题:“汝诚苦马都督,吾为除之,然汝何以报我?”

  奢香立即回答:“若蒙圣恩,愿世世戢诸罗,令不敢为乱。”

  朱元璋认为,让部属和百姓不出乱子,是奢香应尽之职责,谈不上回报。就说道“此汝常职,何言报也?”

  奢香再次回答:“贵州有间道可通四川,梗塞未治,愿刊山通道以给驿使往来。”

  听到这个承诺,朱元璋高兴地同意了。但因马晔是皇后之侄,朱元璋回到后宫和皇后商量如何处马晔,说:“吾知马晔忠,无他肠,然何惜一人,不以安一方?”

  最后,朱元璋下定决心召回马晔,定以“开边衅,擅辱命妇”之罪,将其下狱。

  然后赏赐奢香金银和丝织品等物,“遣之归”,“命所过有司,皆陈兵耀之”。临行,马皇后又在御花园设宴款待奢香,郑重饯别。

  奢香在与马晔的较量中,“居然巾帼丈夫雄”,终于兵不血刃,洗雪挞辱,金殿胜诉,扬眉吐气。她的胜利,客观上起到了反对分裂,消除战乱,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积极进步作用。

  

  四

  

  奢香回到贵州后,一面宣扬朝廷的威德,使“诸罗大感服”,人心安定;
一面履行诺言,刊山通道。在洪荒草昧,“羊肠险恶无人通”,雪栈云林,“落落千秋无通款”的贵州高原,奢香亲率各部,组织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披荆斩枳剪蒿莱”,“凿山刊木穿蒙茸”。遂以贵阳为中心开辟三条驿道:一条南通偏桥(今施秉县内),连接湖广入黔之驿道;
一条北过草塘(今湄潭县)下四川;
一条西经乌撒(今威宁县)上云南,当地以“龙场九驿”代称。九驿修成,遂使“鬼国山河改,皇华驿路存”,“九驿邮初置,三巴路已通”。上述驿道之开辟,成为纵横贵州境内,通达川滇湖广,改善了贵州的交通状况,打开了闭塞的贵州山门,而且方便了大西南与中原一带的经济、文化、政治上的联系,增进了汉民族与西南各兄弟民族间的交流,也大大方便了朝廷驿使的往来,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龙场九驿”成为奢香为国为民建树煌煌业绩中的一座丰碑。明朝廷亦把奢香当作巾帼功臣。朱元璋曾称“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

  “九驿路通山失险”,“自是大道通而西南益辟”。从此之后,奢香多次到金陵,通过朝觐、禀呈政务、输赋、进贡地方物产和马匹等活动,使贵州和明朝廷愈来愈密切,“每岁贡献不绝,报施之隆亦非他土司所敢望”。交通方便了,通过广泛接触中原地区汉族文化,奢香开阔了视野,相比之下,她深感贵州远在边陲,贫穷落后,于是,她决心“躬亲倡文明”。

  奢香摄职之后,一是多方结识中原内地的才人学士,聘迎汉儒到贵州兴办宣慰司学,传播汉文化;
二是招用能工巧匠,传授先进的耕织技术,开置农田,发展生产;
三是倡导彝汉融和,安居乐业。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奢香将其已长大成人的独生儿子阿期陇的派送到金陵,请入京师大学读书。对此,朱元璋特下诏:“谕国子监官,善为训教,庶不负远人慕学之心”。洪武二十五年,阿期陇的学成而归,朱元璋赐与三品朝服并袭衣、金带等,并钦赐姓“安”,汉名安的。

  同年十月,奢香派遣子媳奢助及把事头目允则陇,带上被朱元璋赐名曰“飞越峰”的水西名马60匹入朝谢恩。经过奢香的勤政治理,苦心经营,使莽莽黔山彝岭的贵州水西(黔西北地区)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相处,经济发展,文明气象日昌。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上功不可没!

  

  五

  

  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年仅35岁的奢香不幸病逝。明太祖朱元璋特派使臣到水西参加奢香葬礼,传旨加谥奢香为“大明顺德夫人”。

  奢香逝世六百多年来,虽经时代变迁,历史沧桑,但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和建设水西的丰功伟绩一直受到后人的景仰和赞颂。《明史》、《明实录》、《贵州通志》、《黔书》、《大定府志》、《大定县志》等诸多历史文献均记载了她的光辉业绩。文人骚客纷纷赞美。明隆庆年间,贵州提学副使吴国伦写《次奢香驿因咏其事》诗叹道:

  我闻水西奢香氏,奉诏曾谒高皇宫。

  承恩一诺九驿通,凿山刊木穿蒙茸。

  至今承平二百载,牂牁僰道犹同风。

  西溪东流石齿齿,呜咽犹哀奢香死。

  中州男儿忍巾帼,何物老妪亦青史。

  君不见,蜀道之辟五丁神,犍为万卒迷无津。

  帐中坐叱山川走,谁道奢香一妇人?

  此诗末四句被清代诗人袁枚辑载入《随园诗话》中。《贵州通志》、《大定府志》收载了许多讴歌奢香的诗文。如清康熙年间贵州巡抚田雯在《黔书》中写的《奢香》一文评论道:“若奢(香)刘(淑贞),则可谓奇女子矣。一乘间而远奔,一闻召而即至,先机之智,应变之勇,丈夫之所不能,而谓遐方女子能之乎!观其置驿开道,则又功过唐蒙矣。”唐蒙乃是汉武帝时到过夜郎的使臣。因他上书建议,汉朝改置犍为郡。

  民国时期,革命英杰王若飞的舅父、著名民主人氏黄齐生老先生写了八幕话剧《奢香》在贵阳达德学校公演。奢香首次被搬上舞台。奢香被当时的新闻报道称为“俾益于社会国家民族”的“苗民(当时对少数民族的统称)巾帼英雄”。

  新中国成立后,奢香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拨出专款修理;
奢香史迹被编为黔剧《奢香夫人》在北京公演后,又在西南、西北各省区巡回演出;
到1986年,浙江电影制片厂又将《奢香夫人》拍成电影。奢香成了我国第一位被搬上银幕的彝族女政治家。

  奢香逝世600周年的1996年,奢香陵园开放,国家在奢香陵园内铸塑了奢香铜像,供国内外游人瞻仰。历来受人敬仰的奢香夫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光前裕后的历史功绩和高风亮节,而今又被更多的人认识了!

  

  注:本文资料来源文中所记史籍和贵州旅游文史丛书《奢香故里》。

相关热词搜索:巾帼英雄 民族团结 维护 高致贤 奢香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