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课助推生物高效课堂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 要:“微课”是在互联网进入“微时代”的文化语境下在教育领域产生的一种新生教学资源,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热点。微课以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结构独立等特征,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资源结构,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能有针对性地辅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能够促进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从高中生物教学实践出发,探索了如何更好地应用微课来辅助传统生物教学,进而推进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微课;生物教学;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落实“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效益最优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追求“高效课堂”既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教师专业能力快速提升的法宝,更是教学活动的主人(学生)长期以来的强烈期盼。但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全面实现“高效课堂”并非易事。在课堂上适时、适度、适量地使用微课,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释疑解惑,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微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心理学家对人类注意力的研究得知,大部分的人做事情,约只有十分钟能保持在非常专注的精神状态下。换句话说,当我们在从事某件自己认为十分需要专心的事情时,能将注意力完全放在这件事情上的时间只有十分钟,之后就会被外物或外力所吸引,而无法全神贯注。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时长一般为5~10分钟,它的教学主题突出,内容精简,指向明确,非常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相互补充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从而使课堂效率提高。
二、巧用微课辅助传统教学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传统生物教学的课前预习一般是利用教辅资料根据课本内容进行基础知识的填空,或者印发导学案让学生课下完成,取得一定的预习效果。但有些學生可能会感觉书本内容枯燥乏味,无从下手,导致没有预习的欲望,还有一些学生可能感觉新课太难,看不懂,也导致预习无法完成。
三、巧用微课突破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是一节课的精髓和核心,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并进行挖掘和延伸是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故能否有效突破重难点成为衡量高效课堂的重要指标。
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受:教师在课堂上面面俱到,感觉把该教的知识全都讲给了学生听,可是,在教学效果反馈时,往往发现学生对重点部分掌握得并不牢固,对难点也没有理解透彻。总体感觉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课堂效率低下。症结何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学中没能有效地突破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没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想象力。它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结构独立、生动活泼等特点,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利器。教师把教学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能力进行自主学习,反复观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前观看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且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以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课时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本节课重点: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课前给学生上传了微课《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课前布置学生观看,并尝试用橡皮泥制作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的细胞模型图,同时设置4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1)分裂中依次出现哪几种细胞名称?(2)分裂是否存在分裂间期和分裂期?(3)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哪些变化?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通过反复观看微课,制作分裂期的细胞模型,并积极交流讨论,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与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融合到一起,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高效这一最终目标。诚然,“微课”教学在网络时代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利用微课进行课后个性化辅导,辅助生物实验教学等,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充分挖掘和开发“微课”资源,用好“微课”这把利器来辅助高中生物教学,努力实现更高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2]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
[3]赵小蕊.微课在银川市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4.
?誗编辑 谢尾合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