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部编语文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 要:由教育部统一编制的语文教科书,不仅仅体现在课本体积上的变化,最主要的是内容体系上的变化。
关键词:部编语文教材;人教版教材;内容完整性
2017年9月,随着新的开学季的到来,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同学们也用上了由教育部统一编制的语文教科书,作为新七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教材的变化,这不仅仅体现在课本体积上的变化,最主要的是内容体系上的变化。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编者们的良苦用心。
一、在整个教材的文本安排上,更注重了内容上的完整性
整个教材在编写上,依旧沿续了人教版教材的单元性,每个单元均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大的版块。每两个单元都会有一个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这样就避免了只从文章中学习感悟生活,造成学生理论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同时,三个单元结束后,又增添了课外古诗词诵读的篇目,四首古诗词放在一起进行学习,不仅补充了课内古诗词的阅读量,也同时让学生养成了自学古诗的习惯,让学生意识到,对于古代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应该贯穿于我们学习的始终,同时能够做到以课内所学来带动课外自学。除了每三个单元后固定的四首课外古诗词诵读,还有名著导读。
再来说一说每个单元的主体内容——阅读、写作。二者例来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比翼,二者相辅相成。现在就以本册书的第一单元为例,它在阅读部分选取了四篇文章,分别是朱自清先生的《春》,老舍先生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作者刘湛秋所写的《雨的四季》,还有《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不难看出本单元所选的课文虽然体裁不同,但是在内容上都是在写大自然的四季之景,主题方面达到借景来抒发情感的目的。仔细再看才发现,作者们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优美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充满了对自然的喜爱,才借助于一些写作技巧,将一篇篇美文呈现在我们的前面。而本单元的写作,则是引导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要学会“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并不是一上来就教给学生过多的写作技巧,使他们对写作产生惧怕。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原来写作并不难,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用心体会就可以。这样,从阅读到写作上,内容上的高度一致性与完整性,使得我们教师在使用教材时也有的放矢。
二、教师在使用部编语文教材时,知识的传授更具系统性,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也更明确
这本部编教材一共设置了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前面都有一个单元提示,每篇文章的前面也有一个阅读提示,便于教师、学生共同来完成本单元、本课的教与学。这六个单元之间,在教学方法的设置上也不是孤立无援的,它们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一点点地提升着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就以“读”的能力来说,第一、二单元侧重于朗读,后四个单元在朗读的基础上过渡到默读。第一单元的朗读训练点在重音和停连上,第二单元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注重语气和节奏的变化这一要求,使学生通过朗读来完成把握作者情感这一教学任务。而后四个单元的默读也逐一来完成这一任务,第三单元只是重在告诉我们如何来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第四单元在默读时,加入了“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这一简单要求,待学完一个单元后,学生的默读能力有所提高后,第五单元又提出了“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的新要求,等到本单元的所选课文完成了这一任务后,第六单元的要求又进了一步,要求“提高阅读速度,进行整体阅读,深入理解课文”。我想这样具体而又系统的要求,教师能够跟上编者们的意图,那么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再通过“读”来把握文章整个内容一定会有一个长足的进步。
三、部编教材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令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这一环节了,学生可以借助于阅读提示快速地把握住课文学习的切入点,而课后的“思考探究”和“积累拓展”环节也可以明确地看到自己是否已经把握住了课文学习的重、难点。而我个人觉得,自读课文的“批注”环节的设计,真正地起到了让孩子们自学的目标,它能让学生顺着编者所给出的批注一点点地走入文中进行自我思考,从而学会对自读课文的学习。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书中的批注写道“交代自己身体状况不佳,埋下伏笔”,学生们看到此处,在往后读课文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意识地去思考这个问题,“究竟为什么做了伏笔”,这样靠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解决了本课关于“伏筆”这一写作技巧的学习。再如批注“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那么,学生在这里一定会特别关注,哪些语句是在写“我”爬到悬崖时的行为?这些动作行为又反映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结合单元学习的“勾画”方法,很容易快速地把握了本课的另外一个重点——利用人物的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心理。这些有效的批注更有利于学生通过自读课的学习来快速理解文本。
虽然,这本部编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学生自学,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我个人认为在文章篇目的安排上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第一篇文章《春》,学习此文时正值秋季,如果能找到与这个季节相对应的文章来学习,岂不是更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再有就是第六单元的《皇帝的新装》《天上的街市》《女娲造人》《寓言四则》,这些篇目都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喜欢的一些篇目,是不是也可以安排到前几个单元中来,让它们成为初中与小学衔接的载体文本呢?
行走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欣喜于语文带给我们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余佳念.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插图研究:以七年级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30):167-169.
[2]朱晓晴.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与助读系统的比较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7.
?誗编辑 张珍珍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