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 要:高中地理教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实践能力,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地理内容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地图技能,培养空间视角和综合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首先分析了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运用原则,然后从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科学的合作小组,丰富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策略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高中地理;运用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改变了学生自己单打独斗进行学习的形式,而是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而小组合作教学法首先要注意小组人数的合理性,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般以班级容量为依据划分为4~6人一个小组;其次是小组成员的科学分配,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取长补短。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运用不仅有利于在交流讨论中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相互借鉴学习方法,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尊重理解,面对分歧能够融洽地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助精神。
一、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的運用原则要坚持主体性原则,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方法上都要以学生为中心。首先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均衡的教学目标,高中地理教学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要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围绕教学大纲系统的确定,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以及思维方式等将全面均衡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要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平等性原则
小组合作教学在高中地理中的运用要坚持平等性原则,既包括师生之间的平等,也包括学生之间的平等,使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在地理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师生之间要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小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老师要及时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而不是直接将答案告知,使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共同学习。一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小组合作中的成员必定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牢固,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强,但是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相互尊重、互帮互助,平等地进行交流沟通,这样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科学性原则
小组合作教学法的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小组划分的科学性、应用时机的科学性和总体全面的科学评价。首先是小组划分的科学性,小组合作可以是同质小组,也可以是异质小组,但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划分;其次是小组合作教学法的运用,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课堂状态选择好时机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使用该教学法,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是教学评价的科学性,要从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小组合作的参与程度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既关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结果,同时也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组合作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运用的改进方式
1.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强化
地理教师在采用学习小组方式教学前,需要对学习小组的建设以及整体进行强化,也就是需要根据自己学生的性质以及组员的性格和需求来制定相关的小组学习计划。地理教师在分组的时候要根据整个班级的学生地理排名情况,进行互补式的分组安排,分组一定要合理。并且需要根据每组的人数来安排桌椅的摆放情况,如果是4人小组,那么让前排的学生转身就可以,如果是6人一组,那么为了保证学习小组的学习质量,就需要教师安排学生将桌椅重新摆放,让学生和学生面对面,或者围成一个圈。在整个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该将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分工,选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学习组长,选出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每组的代表,选出记性较强的学生负责每次讨论的课堂记录,其他能力以及成绩都相对比较弱的学生就负责在小组内认真学习,听取他们的学习建议,由此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在整个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做到有问题及时提出,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在组内提问。而其他同学要及时给予其帮助和解答。地理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清楚,在地理学科中,基本理论都是来自在地理中的教学实践和学习结果,这就需要依赖正确的教学设计来完善。另外,地理本身就是一门地域性和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地理的认知和态度需要建立在地理基础知识上,在这个基础上还要结合相关的实践性。教师必须明白,如果想要使学生的地理知识更加全面和熟练,一定离不开新知识和旧知识的相互融合,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就是将自己放在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位置,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教学,一切以学生的需求、认知为基础,做到教学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并且有利于他们综合素养的提升。
2.根据教学材料来进行课堂合作学习
课堂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绝对有益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全部发挥出来,也可以对自己缺失的东西进行填补和进一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将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而在探究学习的内容上不能盲目地引导,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素材的中心思想以及重点内容,将一些难点以及考试会考到的内容做出分析并选择几个问题抛给学生,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最好是抛出一些难易适中、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地理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学生需要发动自己的思维认识以及思考能力,在对问题进行探究中将原有的知识和崭新的知识结合起来。地理教材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思考,需要教师在正式上课进行详细的备课,将其中可以作为课堂合作学习的内容挖掘出来,形成问题。由此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