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树:台湾国民党主席选举给大陆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5-2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昨天(7月16日)台湾国民党主席选举揭晓,台北市长马英九战胜立法院长王金平,当选国民党的新主席。对大陆公众来说,台湾岛上的这次在野党党内选举,有这样几个事实值得关注:
首先,这是国民党建党100余年来第一次有两人同时竞争党魁位置。王金平、马英九几乎势均力敌,选情空前激烈。投票时间从上午8点到下午4点,随后开始计票,到晚间9点多,计票结束,马英九得375056票,王金平得143268票,马英九成为国民党新任党主席。
其次,据BBC和美国之音报导,虽然选战中出现过双方阵营互挖墙角、互相攻击的现象,甚至有贿选传闻,但马、王二人至少在可见的言行中保持了君子风度。在开票统计确定前,王金平见票数相差太悬殊,先致电马英九恭贺对方当选,随后在总部发表谈话,承认败选。马英九在笃定当选新任的国民党主席之后,亦匆匆前往王金平的竞选总部,虽然并没有见到王金平,但马英九表示希望王、马团结,共治党中央,有赖王金平协助党务改革。马还表示,愿意邀请王金平担任国民党副主席。
再次,这次国民党选主席,被认为不仅是国民党问鼎2008年“总统大选”、希图夺回执政权的一场“资格赛”,而且是国民党党内民主化进步的重要标志。
以上几点,对于关心大陆政治体制改革的公众来说,都不无启发价值。
大陆现存政治体制远远落后于今天的台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管台湾岛内的政情如何复杂,不管――由于受到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某些官场或民间“潜规则”的影响――台湾政治中还有多少与现代民主宪政并不完全吻合的东西,台湾的政党政治、选举政治毕竟已经迈出了坚实的几步。台湾的“总统”已经实现了全民直选;
国民党的竞选党魁也标志着在这个小岛内民主意识和民主制度的申扬。而在大陆,正如人们所知道的那样,仍然是一党统治的天下。我们这里的选举制度的大体情况是:除村民委员会是直选外,直接选举仅限于县、乡级人大的“人民代表”,市(自治州)以上人大代表实行间接选举(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上一级人大代表);
官吏(从乡镇长到国家主席)则全部是间接选举,也就是由各级人大“选举”同级别的政府官员。又由于无论“直接选举”还是“间接选举”,也无论被选的是“人大代表”还是政府官员,候选人的产生都握在中共各级组织部门的手中(法律规定的允许代表联合提名候选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发生实际影响),这使得选举只不过是徒具形式,走走过场而已。由选民在“组织推荐”的人大代表候选人名下划个圈,或者由被“组织”钦定(形式上由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在同样由“组织”钦定的同级政府官员、上一级人大代表的候选人名下划个圈,对于真正的民主来说,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这套制度操作的真实意义不过是为了保证“党”对代议机构和政府部门的绝对控制。至于执政党内部的民主建设,恐怕同样是乏善可陈。迄今中共最高领导人的产生和交接仍然是在一个小圈子里“内定”的方式,普通党员对此绝无施加任何影响的可能。而在党专制条件下,党的最高领袖同时就是国家最高领袖,这自然意味着党内生活的非民主同时就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非民主。
简言之,我们的民主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要解构党专制经营几十年造就的这个巨大的制度,解构党文化给人们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灵生活造成的巨大影响,需要中共党内的有识之士和民间自由力量的共同努力。这个任务肯定是艰巨的,可能需要一、两代人乃至更长的时间。不过我们应该有信心。台湾国民党执政时,也曾奉行威权主义的统治,台湾民主化进程的浮出水面,是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短短二十几年,台湾岛上的民主化已经取得这样的成就。大陆的情况当然要复杂些,但完成专制到民主的转型,这一点无论台湾还是大陆都是一样的。我们面临同样的任务,只不过台湾走在了大陆的前头。
相信台湾的经验对大陆的政治体制改革会是个重要的参考。
(作于2005年7月17日,北京)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