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兴:亚洲独立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0-05-26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为了避免把本文读成是在这一波中韩两国的大规模反日运动中,在伤口上撒盐等不必要的误会,让我先讲清楚写作的基本心情/精神状态。亚洲区域的再/统合(re/integration),是所有批判圈知识分子共同的责任,而在当前历史的运动方向里,统合的最大障碍似乎是日本的政府(与社会)。要寄望日本的批判圈能够产生作用,从内部扭转形势,我们处于亚洲不同地区的分子必须跟他们站在一起,共同思辩根本问题之所在,提供他们外在的支持,让他们清楚得到外在的信息与看法,才可能透过里应外合,一起跨越临界点,走向亚洲整合的新阶段。这个临界点就是:日本有没有办法脱离对美国的军事依赖,从美国独立出来。
东亚局势正在发生二战以来极为关键性的变化,总体变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中国大陆的「和平崛起」所带动的区域性经济统合,然而牵动整体区域性「国际政治」动力场域中关系重组的催化剂,则是卢武铉政府很明显的在调整南韩长期以来的「亲美反共」政策,不再依赖于美国的军事力量,企图走向朝鲜半岛的独立自主。卢政权的调整不是突如其来,而是有着自身的盘算,其试图在韩国分析家称之为未来「东北亚的世纪」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持续仰仗美国是无法发挥主体意识的;
特别是南韩的反美与民主运动一直是结合在一起的,政策的调整有庞大的民意基础,将美军逐出韩半岛是韩民族自尊的基本表现。南韩的新走向,当然就触动着总体区域性的神经系统,效果上是对过去冷战体制的挑战,是走向亚洲独立的重要环节。相对于南韩的「去冷战」的积极走向,台湾的陈水扁与日本的小泉政权对于中国的崛起戒慎恐惧,不但没有脱离对美依赖走向自主,反倒是在持续深化「亲美反共」的冷战结构,不断的向强势的布什主义靠拢。如果台湾及日本的知识界不能在此关键时刻发挥积极的介入力量,响应南韩的「脱美返亚」,走出冷战格局,开始走向东亚所谓后冷战时代,那么亚洲地区追求独立自主的可能性将再次沦为幻影,甚至将激化区域性的冲突。最近中国及南韩各地风起云涌的反日运动,正在刺激台湾及日本右派的蠢蠢欲动,反映的也正是区域性的历史问题并没有被认真面对;
此刻,历史的新情势正再次逼迫着我们走进历史,在认真面对中,寻求脱困的途径。总之,我认为目前各地的反日运动意味着东亚区域的内部关系,正在发生相当关键的变化,变化的强度是否能冲破临界点,得看进步力量是否有继续挺进的决心。
相对于这一波中韩两地的强烈反日运动,台湾因为长期的亲美、日,所以反日声浪相当薄弱。但是,这并不表示台湾对于区域性的变动全然免疫,相反的,台湾政治情势自2005年起变化的速度令人惊讶。在过去,几乎所有的政治人物都不敢轻易去中国大陆访问,都怕被认为是在「亲中卖台」。然而,从陈水扁2004年的勉强连任,以及年底立法委员改选的失败,绿色阵营确定无法一厢情愿继续走台独路线,因而被迫妥协,开始调整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中国大陆的反分裂法通过之前,陈水扁就开始示好,但是并没有能够阻止分裂法的通过;
更吊诡的是,分裂法反倒加速了台湾社会内部维持台海和平的共识,任何政治力量能够化解冲突,就会赢得正当性,受到民众的支持。于是,在野的国民党与亲民党,纷纷开始跳过台湾政府,直接与中国共产党接触,以和解之名企图缓和、扭转两岸关系。国民党的党主席连战在2005年四月底访问大陆,与胡锦涛直接对话,在象征意义上形成「国共」和谈的态势,这样场景的上演,在2005年之前都是难以想象的。这样的走向虽然不意味着两岸的统一即将到来,但是对独派的气势确实是一次重击,可以被理解为对于过去独派政治正确的界定台湾走向的重力加速度反弹。台湾内部的真实状况是,从过去二十年间所累积的冲突矛盾来看,短中期内统一与独立都是不可能的,在没有任何共识的情况下,除非要冒着台湾内部发生「内战」的危机,贸然进行统一或独立都不会是政治上可能的走向。那么关键则在于台湾政府是否与中共达成签署和平协议,化解长期冲突的危机,在政治上搁置统独问题,台湾保证不继续走台湾独立的路线,中国大陆承诺不武力攻台强迫统一,而在其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层次上持续互动。这样的提案已经被许多的政治人物提出,在台湾社会内部正在逐渐形成共识。目前的动向是,以李登辉为代表的台独基本教义派对于这样的变化极端不满,提出要跟中国谈,应该是美日中台四方在美国谈。李氏过于诚实的要求,立刻受到美方的否定,因此,独派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力,目前难以评估,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基本教义派的悲情意识会成为台湾右翼力量未来的动员基础。
台湾问题是历史问题。在脱离中国大陆一世纪后,重新来思考两岸的再/统合,必定得面对层层纠结的历史问题。战后冷战体制的形成,搁置延宕了殖民地台湾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历史关系的反思;
这个搁置历经战后国民党所构筑的总体性「亲美反共」文化,一方面助长了统独问题──怎么可以跟万恶的共匪统一,另一方面反倒形成李登辉以降的亲美、亲日格局,再次延迟对于殖民地历史关系的厘清。台湾当前的情势是冷战文化的延续,具有批判性的主体意识要能够形成,必须得面对、超克战后冷战体制下所规范的的台美关系,也才可能有空间去重新思索历史性的台日关系。
讽刺的是,二次大战后两岸的分离如果是意识形态的路线之争,当时共产主义赢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而今天重新复合的推手,相对的却在于资本主义全球化所主导的动力。当然,这样简化的意识形态语汇无法描绘真实状态的复杂性。
从当前快速变化的情势来看,如果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和平统合是大势所趋,是亚洲统合的主要构成之一,那么在东亚的新情势中,最为棘手的很显然是日本问题。除非是真的要选择走上脱亚的道路(只是这次不是入欧而是入美),日本的政府与社会必须得厘清与美国二次战后的历史关系。麻烦的是,无论是「返亚」还是「入美」,日本的社会似乎都还没有准备好,主因就在于无法真正「独立的」面对纠结的历史。
2005年四月22日,在纪念万隆会议五十周年的大会上,小泉再次代表日本,对于日本二次大战对于亚洲的侵略表示道歉(日本政府曾经对韩国及中国,但是从来没有正式向前殖民地台湾的人民公开道歉)。坦白说,西方帝国主义何时对它们的前殖民地公开道歉?美国对菲律宾、英国对印度、法国对越南、荷兰对印尼,几时曾表示歉意?那么,日本官方不只一次的公开道歉,为什么亚洲人总不领情,这到底要如何解释?
简单的解释是,日本几次道歉的姿态很高,一般人感受不到道歉者的诚意。就像这次小泉还是很高姿态的声称日本是经济大国,不是军事大国一样,老是要站在强势者的位置,并没有放低身段,跟弱势者站在一起;
再者,日本政府的言行不一,一方面道歉,一方面依靠外来的强者。一般人嘴巴不说但是心里难免要问:你到底跟亚洲人站在一起,还是跟美国人站在一起。你说你不是军事大国,那是因为你的军事完全依靠美国这个超级军事强国,你日本到底是不是独立国家都还是个争议,那你凭什么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借着依靠美国的军事力量,即使进了安理会,也不过是让美国多了一票而已,没有自主性的国家,我们不支持。也就是说,日本的道歉具有过度工具性的色彩,诚意是相当表面化的,并没有将对亚洲的道歉转化/翻译到政策的实践,例如,体现在国际关系上,日本的亚洲政策到底是什么?他在亚洲的统合过程中作了些什么政策改变,置换一切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为优先的考量,从而加速拉近它与亚洲的关系,来实质地体现道歉的诚意?简单讲,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道歉,是没有说服力的,无法在情感层次上打动前受害者。
换句话说,日本战后的所谓成功,仅止于经济,不论在政治及文化上,都没有赢得亚洲人的尊敬。而能够受到尊重的前提之一,就是得重新思考日本自身在东亚区块中的身分、认同与位置。
我个人不是研究日本历史的专家,对于日本战前战后社会政治变动的理解是相当外在性的,很可能无法联系到知识界深层的精神状态,但是在与日本批判圈大量友人的互动中,累积了我以下的提问。从当下的观点来看,日本主体性的内在问题来自于二次大战战败后的「共识」:美军的接管带来了民主(这个「上帝赐予的礼物」)与经济的繁荣。从殖民者快速转换身分变成美国的军事殖民地,从加害者快速的转变成受害者,因而消解了日本社会积极面对、反思它与前殖民地与被侵略地区关系的契机。再加上冷战体制的快速形成,也阻绝了前殖民地逼迫日本帝国进行反思的推动力量。于是,日本战后社会的共识,就是丢开政治,从事经济生产,忘记过去这段不愉快的历史,只看未来,反正民主也有了,国防军事就交给美国吧!相对而言,南韩与台湾也同样纳入了美国主导的防卫体系当中,也是一样丢开过去的殖民经验,搞经济生产,但是不同的在于台韩两地:1.国防军费居高不下,在战后初期超过百分之五十;
2.迅速进入威权统治的白色恐怖状态。相互比较来看,这意味着:1.日本战后经济快速的复苏,乃至于如今成为所谓的经济大国,其实是依附于美国军事防卫力量的结果,一直到今天号称是世界大国了(要进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还非得抱住美国军事力量的大腿不放;
当然,它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亦即表面自主独立,其实臣服于美国,文化上根本上跟其它亚洲地区一样是第三世界,但是又不愿那样来自我定位,跟邻居站在一起,因为他高人一等的表现,也就无法建立起他与亚洲的连带。2.南韩、台湾八0年代以后的民主运动是与威权体制长期抗争来的,是在艰难的土壤中长出来的,至今两地民主的发展当然有它的问题,但是至少不是天下掉下来的礼物,更不是美国军政府恩赐的,那么不是争来的民主,不是在抵抗中从本土中生成的制度,它的基本价值何在?它是真实的民主实践吗?让人不解的是,日本战后的反天皇制运动,似乎没有搞对焦距,天皇背后站着的是美国政府,如果反对天皇不将背后的藏镜人一起揪出,那不就是患了短视症吗?
日本知识界的集体短视症是形式主义的产物,是与政体与美国帝国主义的共谋;
无法面对最基本的存在价值的问题,又如何能够认真面对历史问题,又怎么可能与其它国家达到内心真正的和解呢?简化的说,我们得问的是:战后的日本至今到底是不是独立的国家?如果是,那又为什么会容许美军的大量军队驻扎在自己的领土上呢?你当然可以说那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是战败后进入冷战时期政治上的安排,但是冷战不是结束了么,到底还有什么正当性继续保留美军基地?要保留到什么时候?坦白的说,不经过全民运动来解决这个问题,争取独立,就是全面性的共谋/共识,就等于是以美国的军事力量来交换日本的经济发展,受惠的是日本,但是受害的是整个亚洲,让亚洲无法走向独立的道路。要辩论的是,如果将美军逐出,是否意味着日本得增加国防预算?要如何调整和邻国的军事关系?有没有可能与邻国签署和平协议,而不需要增加军费?我不相信这些尖锐的问题不存在于批判分子的心中,不被他们所思考。如果要美军持续滞留是全民共识的选择,那为什么不能大胆的承认日本是美国的藩属国呢?总结来说,进步的日本知识界是否该跟亚洲其它地区一起彻底面对战后的日美关系?严格的说,政治、军事乃至于知识上,日本战后从来就没有独立过,一直就跟南韩、台湾一样,是美国的附庸。这个问题不是政治正确的问题,是关乎基本生存的主体性问题。更进一步来问,日本的知识界在跟前殖民地/占领地知识圈进行和解的问题上,到底该采取什么有效的行动?是把问题交给国家机器?或者这也是知识人该做的事?对于亚洲的连带与统合,到底该持什么样的态度,要怎么做?
更清楚地说,日本战后的政治安排是在冷战的格局中完成的,而今天已经不再能够适用,必须要重新调整,而这是一连串,甚至是总体性自我定位、身分认同的调整,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必须重新辩论。例如:难道安保条约要永远把美军放在日本吗?如果不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要美军撤出日本,特别是长期受害于美日双方的冲绳?日本战后的反共亲美虽然已经松动,对于中国与北韩的仇视是有变化,但是亲美的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因此让人强烈感受到,在亚洲与美国之间,日本忠诚的跟美国站在一起,而这正是冷战心态的持续。在这些具体而关键的问题上,我们看不到小泉政府勇敢的面对问题,反而与东亚走向统合的趋势越离越远。
日本战后的重要思想家竹内好,在1952年美军军管期间曾经提出了深刻的反省,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把事情看得清楚些:
今天,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国民大众齐心合力,为确立独立的目标而提出国家之理想。(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