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中国会计师的困境
发布时间:2020-05-21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在中国作会计师,实在不容易。不仅行业内的竞争使赢利空间越来越小,而且“银广夏”、“蓝田股份”、“东方电子”背后的会计师们使同行的社会形象系统性受损。事情还不止如此,美国的“安然”、“世界通信”等财务账丑闻也使国内外“加强会计监管”、“重立会计规则”的呼声大增。于是,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问题、《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问题、等等都成了热门话题。那么,为什么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公信力这么低呢?
当然,“会计师的职业操守太差”、“会计规则太不完善”,这些都属实。但是,会计师的职业良心只能发挥到的一定程度,当利益的诱惑足够高时,职业操守再好的人恐怕也抵挡不住。会计规则也可一改再改,但如果会计师面对的激励环境不利于他们遵守规则,那么再好、再完善的会计规则也只能停留在纸上。
以上市公司为例,众所周知,管理权与所有权严重分离,在管理层和股东间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像银广夏,股东数量成千上万,他们不可能一一到银广夏总部去亲自查账,一方面不一定有足够的财会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没时间、经济费用上也不合算,因为绝大多数股东的持股数不多,不可能亲自对每一只投资的股票作审计。正是由于此才有必要引入中介审计公司,代表众多股东对上市公司作审计。理论上讲,中介审计服务的客户应当是那些分散在全国的股东们,而不是银广夏的管理层。
可是,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这些中介审计的最终客户——股东们——对真实信息却没有兴趣,而上市公司管理层则更不希望中介审计“说真话”。于是,会计师即使想有高的职业操守,也不一定清楚这种职业操守是为谁。为什么股东们对真实财务信息无兴趣呢?原因在于政府对股市的干预,也就是“政策市”。政策救市使投资者对真实信息无兴趣。为认清这一点,我们可把救市政策看成是政府给股民免费提供的股票价格保险。有了这种免费保险,股民根本就不用担心选错了股票。既使买进了下一个“琼民源”,也会有政府帮助把它转成另一个“中关村”。如果进去股市后整个大盘跌,反正有政府的保险,不用怕。这一来,经会计师审计过的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是否准确就不重要了。也没人去“傻乎乎”地、认认真真地研究不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因为反正有政府的保险。
那么,如果运气不好碰上下一个“银广厦”被媒体报道出来,怎么办?股民们可能也不用担心。一方面,银广厦还没摘牌(股市十几年里只有几家被摘牌,小概率事件!),股价也还不低。另一方面,财经类媒体也受行政管制。为了“制造”、维护股市“利好”环境,相关的管制部门可能不会允许媒体不受约束地挖掘、报道上市公司的作假行为。在媒体将上市公司假账曝光之前,监管机构会出于多种考虑而首先阻止其报道。
既然政府也努力通过行政手段和宏观经济政策抬高股市,在许多情况下证监机构就无足够的激励去查假、罚假。为了股市的稳定,刑事调查机关的“打假”动力会有限,法院也尽量使股东对上市公司虚假陈述责任人的民事诉讼变得难上加难。当这种由法律产生的、本来应具强制性的“硬威慑”都显得无力时,我们很容易想象会计师职业道德所能产生的“软威慑”的力量会有多大。
在“真实信息”的消费者严重缺位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自然选择为其买单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服务,为他们提供方便。当其他业者都认同“包装上市”是正常的合法行为时,难道我们真的指望会计师行业能“一支独秀”?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