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导演,拍出最黑暗的政治:巴西导演沃尔特
发布时间:2020-03-2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巴西影片《精英部队2》11月下旬在中国热映,让许多影迷颇感意外,毕竟多年来中国引进的外国片中,英、法等电影强国的影片都不多,更不要说远在地球另一面的巴西了。即便是此前在国际上备受赞誉的《中央车站》和《上帝之城》,也是靠DVD和网络才被中国人了解。相较之下,导演何塞?帕迪利亚与他的“精英部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一部比一部生猛
《精英部队》的奇迹揭幕于2007年。那年,《精英部队》首部初登银幕,讲述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贫民窟中毒贩横行,死亡随时随地发生,警察与毒贩沆瀣一气。两位年轻的警察深深为自己队伍中的腐败、无能和官僚主义感到失望,加入新成立的“BOPE”(精英部队),在队长纳西门托的带领下,用更加暴力的方式对抗暴力。
这部深刻关注现实的电影在巴西引发了观影狂潮,共有超过1100万人涌进电影院,票房收入高达1.026亿雷亚尔(约合3.626亿元人民币),甚至超过了《阿凡达》。第二年,它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苛刻的欧洲电影人对这位来自“第三世界”的导演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帕迪利亚一夜成名。
各种荣誉之下,帕迪利亚又拍摄了《精英部队2》,生猛的势头甚至超过了前部。这次他关注的是巴西的民主制度。“政府里的大多数官员努力运用自己手中的影响力获得权力,为一切犯罪的勾当撑腰也在所不惜。我的灵感来自于表达这一问题的欲望。”
电影中,警察出身的男主角纳西门托看到了体制的黑暗面――毒贩与警察勾结,继而产生更高层的腐败。他原以为铲除了毒贩,政治腐败就会断了源头,没想到体制更顽强,腐化的警察们干脆接管了毒贩留下的真空地带,把肮脏的触角伸到贫民窟的每一个角落,压榨穷人、争夺地盘、操纵选举。而为了拉选票,政客们与坏警察勾结。手上空有枪弹的精英部队,在这种“合法”的罪恶面前无能为力。在观众看来,纳西门托就是巴西的一个缩影,他的敌人有警察、政客,还有貌似独立公正的媒体。
虽然在影片结尾,纳西门托通过议会辩论会上深情坚毅的演讲,将政客们极力隐藏的罪恶公之于众,完成了反击。但这多少有些理想主义,作为导演兼编剧,现实中,帕迪利亚给出的答案更多是无奈。
被毒贩绑架
许多巴西观众对《精英部队》系列的赞同,来自于影片从全局到细节的真实。《圣保罗周报》评论该片:“虽然有好莱坞式的演绎,但更多是表现了现实。”两部《精英部队》,展示的是一个复杂的国家,其价值早已超出了电影本身。
“在拍摄之前,我采访了20多个警察,以及警察局的心理医生,试图了解整个系统。”帕迪利亚说。为了保证影片拍摄的真实性,所有演员都接受了全方位的枪械、格斗和逃生训练,在导演娴熟的镜头中,所有行动就像是真正的警察出击。帕迪利亚还借用了许多当地警察的现役装备,譬如军用装甲车、直升机和重型机枪等,并去里约热内卢最危险、治安最差的街区实地拍摄,在毒贩和黑社会时常出没的酒店取景。“那绝对是玩命,枪战随时可能发生,谁也不知道后果是什么。”拍摄中,帕迪利亚果然遇到了麻烦,工作团队中的4名成员被毒贩绑架,还被抢走了大量道具假枪。整整两周的时间里,他都一筹莫展,直到毒贩放人,帕迪利亚才重新开始。
帕迪利亚曾说过:“我不喜欢浪漫的爱情故事,我的电影一定要表述什么”。《精英部队2》的成功,让他有足够的资金去完成自己的“巴西三部曲”:对警察、政治和媒体进行控诉,彻底击碎社会的不公和谎言。
用最快的速度飞到好莱坞
帕迪利亚1967年出生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并非电影专业科班出身。他在里约天主教大学获得经济学学位之后,又到英国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和政治学,之后从影。他很欣赏美国著名黑帮片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手执导筒后,自己也开始拍摄黑帮、警察、暴力的题材。2002年,帕迪利亚拍摄了自己的首部纪录片《174路巴士》,讲述巴西街头的一次巴士劫持事件,充满了悲情。他的执导风格在那时已具雏形。除了导演,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帕迪利亚还是编剧和作家,《精英部队》系列就是他亲自创作的一个“半杜撰”作品。
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帕迪利亚不忘自己喜爱的纪录片创作。拍摄《精英部队2》的同年,他远赴亚马逊深处,完成了自己第二部纪录长片《部落的秘密》。这部片子的主角是雅诺玛米印第安人,他们曾在西方引起很多争议。据传闻,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在科学考察中,曾为生活在丛林深处的雅诺玛米印第安人注射有副作用的疫苗,引起大规模麻疹流行,造成数千人死亡。《部落的秘密》在去年圣丹斯电影节上大获好评,这部远离尘嚣的作品,可以看做是《精英部队2》的反面补充:一个是肮脏的现代文明,一个则是纯洁的原始部落,然而后者却在西方人所谓“医疗”和“科研”的名义下被逐步侵蚀。
目前,帕迪利亚已经被好莱坞邀请,拍摄最新一部《机器战警》。从《174路巴士》到《精英部队》再到《机器战警》,帕迪利亚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一个巴西独立导演的飞腾之路。
从一片荒芜中复兴
在帕迪利亚身后,是不容世界小觑的巴西电影。
20世纪80年代,巴西电影工业曾到达过巅峰期,那时一年就能制作上百部长片。可之后,随着电视的崛起,巴西人的生活方式悄然变化,本国电影沦为快速消费品,被好莱坞大片挤压。在沉寂了十余年后,巴西电影终于在20世纪末迎来了新的希望。
1998年,导演瓦尔特?塞勒斯拍摄了《中央车站》,讲述在里约热内卢中央车站帮人代写书信的朵拉,帮助小男孩约书亚寻找父亲的故事。影片让很多巴西观众产生共鸣,也在国际上被广泛关注。一位影迷说:“我想导演想追寻的并不是小男孩未曾谋面的父亲,在那个困顿迷茫的年代,中央车站是整个巴西的缩影,影片想唤起的应该是国家的振兴。”
2002年,《上帝之城》的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斯则让整个世界认识了里约热内卢这个“魔鬼也会叹息着转身的地方”, 孩子们生长在杀戮、复仇、野心、背叛等无所不有的贫民窟中,如果选择善良,只能等着被掠夺;如果选择罪恶,只能等着被杀死。影片对现实的刻画如同宗教的启示录,给人震撼的同时发人深省。2004年,《上帝之城》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改编剧本4项提名。今年,凭借《精英部队2》横扫票房的帕迪利亚,几乎被认定会续写巴西电影的神话。
巴西影片总能打动我们,也许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而巴西电影如何从一片荒芜走向世界,可能更需要中国电影人思索。
编辑:王晶晶 美编:陈思璐 编审:张勉
相关热词搜索:巴西 拍出 导演 巴西导演 拍出最黑暗的政治 巴西导演 拍出最黑暗的政治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