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确保核安全?_确保核安全的方针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第一届核安全峰会承载着人类对世界和平和安全的期望。在为核安全保障搭建行动平台的同时,其背后也隐藏着不可妥协的国家利益和深刻分歧。      2010年4月12-13日,国际核安全峰会在华盛顿召开。来自47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欧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出席了这次峰会。如此大的规模突显了国际社会对核安全的重视程度,中国愿意与各国积极合作,共同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
  
  为“核”而来
  如今的国际社会,针对核安全的法规并不完善,防止核扩散和对核武器的管理上有很多缺陷,加上国际恐怖主义势力从未放弃对核武器的觊觎,如果按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未来的某一天,人类社会或将遭受灭顶之灾。
  各国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召开一场安全峰会,主要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要加强自身存在的监管漏洞。
  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秘密报告显示:1950年至1968年间,美国发生了272次特大核武器事故,其中107枚核导弹或原子弹在储存、组装过程中突然落地,弹体受损;48枚核弹头在发射台或发射井中突然脱落;24件核武器被飞机、舰艇误射;22件核武器在地面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发生交通事故。
  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核弹遗失事故发生在1966年1月。当时,一架B―52轰炸机在西班牙上空加油时,同一架KC―135加油机相撞,两机上的11名机组人员在爆炸中丧生。轰炸机上有4枚氢弹,其中两枚被引爆,放射线波及西班牙广大地区。第三枚落地后基本完好无损,被找回。第四枚坠入地中海。美国军方寻找了3个月,最终找到了这枚氢弹。
  如果说上述灾难事出有因,存在客观因素难以避免的话,那下面的例子便是彻彻底底的“乌龙事件”。
  2007年8月,美国空军一架B―52型轰炸机误挂多枚核弹头飞越大半个美国;2008年7月,美国空军一支导弹部队3名军官携带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密码值班时睡着,严重违反核武器安全管理守则。美国犁头基金会主席奇林乔内认为,无论是出于事故、有意还是未经批准的使用,这些核武器都将造成极大的破坏。
  第二个考虑是出于防堵核泄漏的目的。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从1993年到2008年,全球共发生经确认的核材料或其他放射性材料被偷窃、丢失或非授权占有等事件1500余起。
  无独有偶,俄罗斯原子能部部长亚历山大•鲁缅采夫2004年说,俄罗斯过去的25年中总共丢100公斤天然铀原料,大部分未找回,找回的只占全部数量的10%。一旦核材料落入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数十个国家共掌握有大约2000吨以上能供和平利用核武器制造的钚和高纯度浓缩铀。目前共发生过18起有案可查的高纯度浓缩铀或钚失窃或流失案例。他们发出警告说,“基地”组织,或许还有其他恐怖组织或犯罪团伙,正在谋求核武器以及制造核武器所需的材料和专业知识。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恐怖组织或犯罪团伙进行核爆炸,甚至是未遂的引爆企图,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任何国家都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所有国家都将承受后果。
  第三个考虑则是出于国际法律监管和国际合作的不足。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罡认为,“形成一个有全面制约能力的相关国际法框架非常必要”,但目前国际原子能机构监控机制和其他有关核安全的国际法律尚不完善,一些国家在这方面尚有分歧,甚至认为这一机构在监管方面实施多重标准。
  另外,有关核安全的国际合作力度明显不够。国与国之间,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不够密切。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维护核安全方面技术相对落后,人才相对短缺,资金相对紧张,客观导致他们在打击核走私和和核防护方面能力不足。发达国家并未发挥自身在技术、资金和人力方面的优势,密切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协助他们维护核安全,客观上导致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
  
  “核”去“核”从
  基于这三个方面的考量,47个国家和地区组织的领导人于4月13日聚集在华盛顿,协商通过了《峰会公报》和《工作计划》等文件。
  针对核武器监管以及核材料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漏洞,与会代表重申各国根据各自国际义务,对维护各自控制的所有核材料,包括核武器中使用的核材料,及核设施的有效安全,以及对防止非国家行为者获取恶意使用此类材料所需的信息或技术负有根本责任;强调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核安全立法和监管框架的重要性;
  针对加强国际合作问题,与会代表同意就打击核材料走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在侦察、缉私、执法等环节的技术和情报共享,同意在今后4年内确保易流失核材料安全。
  针对国际监管问题,与会代表确认重申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国际核安全框架中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将努力确保该机构继续拥有所需的适当的机制、资源和专业知识,以根据其《规约》、相关大会决议和《核安全计划》,在其授权范围内开展活动;
  会议期间,美国和俄罗斯在峰会期间签署一项协议,就削减武器级钚存储量达成一致,双方同意将34吨武器级钚转化为核电用燃料。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同意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将俄罗斯使用高浓缩铀研究用反应堆转化为使用低浓缩铀的反应堆。已于1994年宣布放弃核武器的乌克兰在峰会上宣布将取消其高浓缩铀项目。加拿大则表示,会将使用过的核燃料归还给提供方美国。
  第一届核安全峰会承载着人类对世界和平和安全的期望,有些人认为,核安全峰会作为一种有益的尝试,为今后的核安全保障搭建了一个行动平台;但也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核安全峰会依然延续着国际社会在核安全问题上的交锋和争吵,与会代表一团和气的背后,隐藏的是不可妥协的国家利益和深刻分歧:
  首先,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峰会公报》和《工作计划》对与会各国并未有实质性的约束力,各国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诉求对文本进行不同的解释。加之核安全又与核裁军、核不扩散及和平利用核能等问题密切相关,十分敏感,通过各国“自愿”行动来推动全球核安全,会有多大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
  其次,此次峰会并未完全消除世界各国在核安全方面的分歧,这是由各国不同的政治生态所决定的。一方面,由于面临的核恐怖主义的威胁程度不同,各国对这一威胁的重视程度和所作出的反应及承诺不尽相同;另一方面,鉴于核武器与核材料的高度保密性以及国家间缺乏足够信任,建立全球统一的核安全国际标准并非易事,而这些分歧不可能通过一次峰会就得以解决。
  此外,一些分析人士质疑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试图借核安全峰会提高政绩,巩固美国的核霸主地位。
  与前任总统布什不同,奥巴马上台后不久,就力图改变美国原有的核安全与战略思维,主张“全球零核”。在他看来,美国重新建立在世界核裁军运动的领导权将会有助于美国重新融入世界,巩固美国的软权力。虽然“全球零核”是一句空想口号,但毕竟为未来指出了一个绝对正确方向,提出了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反对的目标。美国虽为世界最大的核国家,却意外占据了道义制高点。
  实际上,头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桂冠的奥巴马,也没有寄希望一次峰会便能解决核安全这一世纪问题。奥巴马需要这次峰会,抓住这个威胁“和平”的“核”问题,来推销自己的“无核世界”理念,向世界显示美国作为世界核安全领头羊的地位。
  
  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副秘书长翟德泉
  
  美国的作用不容忽略
  美国带头的一系列裁减核武器和防扩散行动表明,美国为实现无核世界的理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其核心利益是保持超级大国的全球霸权地位,保持核优势和核威慑,这就出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2010年4月6日,五角大楼公开发表了指导今后5-10年美国核政策的《核态势评估》报告。该报告一反传统,磨去棱角,删去了过去报告中核武器针对的具体国家,还难得的出现了对无核武器国家不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但这不包括有核国家,也不包括不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国家。该报告第一次提出有限度的不使用核武器,不再发展新的核武器,是个历史性进步,值得称道,但依然留下了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选择,对反导系统的强调也为落实美俄新条约埋下了隐患。
  4月8日,美俄首脑签署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双方决议从原有的2200枚核弹头缩减到1550枚,陆海空基战略核导弹数量不超过700枚,运载工具总数将以800为最高上限。从数量上看,双方可部署核弹头数量减少了约1/3,运载工具减少了近一半。但双方实际拥有的核弹头数有可能超过条约规定的上限。乍看数字,令人鼓舞,但细查起来,并非乐观。因为根据新条约计算方法,只要有一架部署的战略轰炸机就可算作有一枚运载工具,而事实上每架轰炸机可以携带多枚核弹头,一艘核潜艇可携带几十枚甚至上百枚核弹头。如果按实际数目计算,这个核武器削减计划实际并不会使双方核弹头数量发生太大变化。对削减下来的核弹头如何处理,是否可逆转?俄罗斯销毁核弹头所需的资金来源有何着落?条约中没有提及。双方显然先顾当前抓眼球应景,毕竟落实还是几年之后的事情。关于防御性战略武器问题,条约中着墨不多,但这正是美俄双方争执的关键所在。该条约与导弹防御系统没有挂钩,令人对条约的落实前景不无担心。签署该条约意在向世人展示两个超级核大国的带头示范作用,其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4月12-13日,奥巴马总统召集的全球核安全峰会在首都华盛顿举行,47国领袖、以及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会议通过的共同声明文件中,重申了各国在保证核材料安全方面的基本责任和国际义务。乌克兰和智利主动交出各自保管的浓缩铀。这次峰会是奥巴马总统实现无核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美国推行其安全战略中反恐和防扩散的关键一环,即继续强化全球防扩散机制,防止核武器和核材料流入那些寻求拥有核武器的非核国家以及恐怖分子手中。奥巴马总统将反恐和防扩散巧妙结合,既体现了美国在实现无核世界上的领导作用,又落实了美国的安全战略,避免遭受核恐怖主义袭击。这无疑是提升美国软实力(世界影响力、国际地位)和加强其硬实力(掌控全球的核材料)的一步绝妙好棋。
  实现无核世界需要军控、裁军、不扩散、核安全多个战线的共同努力推进,如果美国政府要真心体现为全人类包括美国人民自身的安全负责,应该在裁减核武器方面步子迈的更大些,以树立对全世界人民的安全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相关热词搜索:谁来 确保 谁来确保核安全? 确保安全 为确保安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