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腾的“灰粉纺染”_辉腾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腾迎年,家住北京朝阳区,今年快53岁了。1岁多的时候患小儿麻痹而致右腿残疾,因为残疾,当年他未能如大学愿;同样是因为残疾,当年在招工时他数次错过良机。自1983年接触剪纸等工艺品制作后,他深深地迷上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他克服各种困难,从剪纸到纺染,不断创新,项果累累,先后荣获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名等大奖,作品被多家知名媒体刊发。
  
  
  要不是老腾来九爷府的门口接,记者一时半会肯定很难找到院内他的家。穿过长长的胡同、拐几个弯再前行十多米,到了。推开门,呈现在眼前里的小院,由几间小房子组成。最显眼的得算他平时用来做工艺的台子了,台子上放着工具和一些原料,地板上还残留一些颜料液,几屡秋日阳光斜射下来,七彩斑斓的光线在小院萦绕,随意挂在院内的纺染工艺品褶褶生光。
  走进房内,茶几上,墙上,电视机上,随处可见的是名目繁多的纺染和剪纸工艺品。记者俨然走进了一个工艺品生产车间。老腾在客厅里招呼起记者,说是客厅,其实就是一间几平方米的房子,摆了两张一大一小的沙发,再加上两个柜子之外,所剩空间无几。平时,老腾就是在这里向客人一遍遍介绍他的作品,也是在这里,诞生一个又一个创意。
  老藤的右腿残疾并不明显,但这对他的人生影响同样很大。
  受小儿麻痹症的困扰,很小的时候他就右腿残疾。为此,他没少吃苦,高中毕业那年,正赶上招工,但因为是残疾,招工单位不要,他错过了良机,随后同样的场面上演了数次。直到三年后,他得以有机会进入了北京市粮市局下属的挂面厂上班,从事简单的技术活。恢复高考后,1979年和当年绝大多数年轻人的梦想一样,老腾加入了复习的队伍,期待高考能改变自已的命运。但复习半年后,他突然得知,政策规定高校不招收残疾人,这恍如晴天霹雳深深扎痛了他,为此,他把自已关在房子里不吃不喝呆了好几天。
  和他当时一同结伴复习的另一同学,成绩比他差,但却顺利地进入了南京邮电学院。后来得知这一消息,他没有再做出此前的举动,而是坦然地接受了,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自强”成了他人生的关键词。
  这期间,爱情不期而遇了。经过挂面厂师傅的介绍,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双方交往一段时间后,1981年结了婚。妻子也非常支持老腾那点业余爱好,经常帮他打打下手,搞搞后勤服务。
  1982年,老腾从挂面厂出来进入北京工艺美术品公司,从事剪纸工作,工作的需要和磨练,很快他熟练的掌握了剪纸工艺,并屡有创新,小试牛刀,受到了业内的普遍赞赏,从此他也就迷上了工艺品制作,不同的是,范围从剪纸到了纺染。“纺染的范围宽了,包括灰粉纺染、蜡染、浆染等。”选择纺染,让他犹如进入了工艺品艺术的海洋。
  由于工作的安排,三年后老腾离开了该公司,随后在一家建筑企业里负责材料和记账,但正是有了在北京工艺美术品公司工作的经历,随后近二十多年他的业余生活自然就跟此紧密联系在一起了,一有时间他就会拿起已经创作好的纺染工艺品研究,他总是琢磨怎样让程序更简单且好看。
  通常蜡染采取的是画蜡法,用画笔或毛笔沾蜡将图型画上去,但经过多次试验,老腾觉得那样操作太麻烦,于是他就采取了刮蜡法,先在纸板上用铅笔画一个图形,全部侵入蜡液中,然后拿出,由于蜡液是透明的,铅笔画的图案非常清晰,再用耳勺根据铅笔线条刮出图形,程序相对简单明了。熟练的不需要先用铅笔画图,直接在蜡上刮也行。至于为什么选择耳勺而不是刮刀或其它,老腾的解释是刮刀等容易把蜡下面的纸板或布刮破,相比而言,耳勺更方便实用。
  前不久在陕西西安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上,他正是凭借这一创新,一举拿下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老腾创作的作品中,有一项叫灰粉纺染的,无论是通过百度还是谷歌搜索,相关信息均为零。为什么取这样一个名字?用意是什么成了一个谜。当记者把这一问题抛给老腾时,他的解释让人豁然开朗。
  简单地说就是用灰粉作为基础原料的纺染。“程序就是首先刻一个板子,放在布上,然后撒灰粉,再拿开板子,直接喷‘蜡妇妥’涂料,灰粉可以是粉、沙子或土灰,原料要求低,程序简便。”他用这种工艺制成的作品受到一致好评。
  传统工艺中的浆染,先利用剪纸的技术剪一个图形,什么都行,将图形放在一块布上,然后在图形上面撒面粉,再喷水,两者混合在一起开始凝固成形,根据图形需要再加涂料(通常用“蜡妇妥”),如此就完成了粉染工艺。老藤在此基础上创新,用大豆粉加石灰作为原料,然后和水进行纺染,石灰见水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在此过程中,将大豆粉烧熟,而变得更有粘性,由此而制成的工艺品,称之为灰粉纺染,比传统的粉染更耐用。
  老腾还创新了折叠蜡染法,将一块白布有规律的折叠,用扎染工艺方法,拿小绳扎结布面所要留空白部分,把折叠扎结的布浸入蜡液中,浸透蜡液后将布从蜡液中取出来冷却,最后展开布染制即成。这一方法免去了重复制作的麻烦,节省了时间。
  创新工艺受到了媒体的关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的作品被人民日报海外版等众多知名刊物选用,有些还做了封面重点推介。近来年,在残联系统的各大比赛中,他也屡屡获奖。
  但在老腾眼里,这些还远远不够,最好的工艺品也是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如果光好看没市场,也只能放在家里孤芳自赏。
  
  他还非常清楚的记得1982年,一位华侨看中了他手头的一件传统蜡染工艺品,毫不犹豫地花1000元从他手里买走,这足以说明这类工艺品的市场,但卖如此高价的机会毕竟只是少数,特别是近年来,手工艺品越来越不值钱,一幅作品上百元就算比较贵的,绝大多数人选择的是几十元而又带有传统色彩具有纪念意义的工艺品。而采用传统的工艺制作一件纺染作品,得花整整六个小时,显然付出的时间与消费者能认可的价格极不平衡。
  简化程序成了必然,如果能将制作一件工艺品的时间从六小时缩短到一小时,显然是大有市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要规模化生产,同样也只有简化程序,复杂的工艺无法批量生产,没有批量生产,也就没有竞争力。
  正是基于此考虑,多来来,他一直边实验,边记录,并将实验后的作品一一配图归类。
  他表示,在适当的时候,他将出书,这样就更便于推广手工艺品。
  如今,他已掌握了搓蜡法、折叠清扎染法、粉面染法、直板画染法等十种创新工艺,这对他来说,还远远不够,他还需要更多的一手资料。
  对于详细的创新工艺流程,他多了份谨慎,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才透露了一些简单工艺,他怕提前将这些程序公布,会被别人剽窃,这对于自已即将出的书显然是一种打击。他还想过申请专利,但考虑到申请需要一笔对他目前来说不菲的费用,还因为担心专利没人要而白白浪费资金,也就先放放了。
  很多想法得不到实现,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经济困难。2004年,他所在的建筑企业进行改制,他下岗了,单位每月只给500元的生活费。这显然不够,于是老腾四处张罗找工作,但由于身体和年龄的原因,直到2007年5月,他才在朝内头条社区谋得一份负责残疾人事务的工作,每个月能挣700元,即便这样,总收入也就1200元。偶尔也有学校请他去讲课,但课不多,一年也就三四次。而目前儿子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研究生,每年花费至少得上万元,这让他感到往往力不从心。要是能将做出的纺染工艺品卖出些,也许是能解决燃眉之机,但不好卖。
  让他备感欣慰的是,过两年儿子研究生毕业,他也可办理正式退体手续,那时应该会好些。他计划到时出本书,详细介绍纺染的工艺。更紧迫的是,他希望将这些工艺能用于批量生产,但至于能不能实现,“那就看有没有财运了。” 腾迎年无奈地笑着说。
  (老腾的作品很独特,值得收藏,他的电话010-64059080,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和他联系。)

相关热词搜索:灰粉纺染 老腾的“灰粉纺染” 热点 技术实时热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