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小子 [杨文顺 足球小子不仅仅为亮相]
发布时间:2020-03-20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噢耶,好球!”身后队友为刚刚踢进漂亮一球的杨文顺叫好。午后太阳正烈,海埂训练基地的人造塑胶草坪足球场上冒着热气,队员们在教练的指导下正在练习射门,球衣浸透了汗水,一声声呼喝叫喊中,教练不时对队员的动作进行纠正、给予示范,乍看如同一堂普通的训练课,但运动员并不稳定的跑动姿势,扭曲的脸庞,显得特别瘦弱的一侧手臂、小腿又让人感觉出这不是一群普通的孩子。
这些脑瘫残疾人运动员中大多只有一侧身体是可以正常运动的,和健全运动员不同,他们的每一次奔跑、完成每一个踢球动作都需要在清醒意识的指引下,首先极力纠正由中枢性运动障碍导致的姿势异常,而这个姿势已经根深蒂固。然后才能以极快的速度做出下一个动作。
在这里,没有越位,可以将球回传守门员,视伤残程度可以单手掷界外球等。于是,一些严格的规则在这里变得相对随意,踢球也就成为了运动员享受快乐的一部分。记者想像中的脑瘫足球只是为了体现体育精神而设的一个比赛项目,应该不会有快速的奔跑,也看不到激烈的拼抢。可当坐在球门边抢拍镜头的女记者因不时快速飞来势大力沉的皮球而发出叫喊声的时候,记者才真切感受到激烈竞技也是它的快乐之源。
队里的“大学生”
家住云南本地的杨文顺是队里学历最高的队员,伙伴们都亲切地叫他“大学生”,因为他曾经两次考取过大学。据了解,第一年他考取师专,没有去读。后来在家自学半年,去学校读了半年,考取昆明医学院,到学校一个月后,复检说他身体有点不行。由于没有报对专业,杨文顺最终没能如愿以偿地进入梦想中的大学。幸运的是,在这之后,他开始接触到了残疾人体育运动。
起初他是参加脑瘫田径的。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参加第四届全国残运会,也拿过冠亚军。直到2005年的一天有人电话他来踢足球。选择了足球,就选择了危险,相比于一个人世界里的田径,足球无疑是冲撞漫天飞的危险项目。“就算摔跟头了,我也不怕。既然来了就要踢。”杨文顺说,“尽管我们的身体有些不便,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跑跳,我仍然很享受跟兄弟们一起踢球的感觉。”
完成集训就是胜利
球队的主教练高福林说,刚开始训练这些脑瘫队员的时候,特别辛苦,常人几分钟就能练熟的动作,往往要教上十几遍甚至二十遍,他们才能学会。“很多孩子之前运动量很小,热身运动跑个三五十米就累到直喘气,脸都发青了。现在强度大的时候二十趟折返跑,他们都坚持下来了。”
虽然同样是残奥会比赛项目,但脑瘫足球更具特殊性,脑瘫的队员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对于他们的集训要求就是要保证队员安全的情况下提高队伍训练水平。
脑瘫足球是在2002年才进入中国的,而国际脑瘫足球联合会早在1978年就成立了,与世界强队相比,中国队差距不小。高教练告诉记者,现在还是常规训练,每天3个小时,传授他们比赛规则和停球、传球、射门等基本技巧,也穿插进行战术配合训练。“目前重点还是提高体能,每天早上会安排他们进行一次早锻跑步,首先要有完成比赛的体力。”高教练说只要他们安全地完成集训课程,顺利通过国际医学分级,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胜利。
记者一行准备离开时,所有队员开始练习起垫球,可以使用除双手外的腿脚、膝盖和头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让皮球着地。“一个,两个,三个……”孩子们很认真地数出声。杨文顺曾说过,他们既然站在绿茵场地就不会仅仅是为亮个相。
相关热词搜索:仅为 亮相 小子 杨文顺 足球小子不仅仅为亮相 足球小子 足球小子不仅仅为亮相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