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拯救德国?]快穿之拯救黑化boss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2005年9月18日,德国将提前一年举行新一届联邦议会大选。由社民党和绿党组成的“红绿联合政府”在坚持7年后被迫“下课”,这对处于经济发展不畅的德国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德国社会似乎迷失了政治方向。人们不尽要问:“德国怎么了?”
提前大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5月22日,德国人口最多的北威州举行州议会选举。在该州连续执政39年之久的社民党惨败,不仅丢掉第一大党位置,而且痛失执政权。而社民党在北威州的败选直接导致联邦政府的执政基础虚弱。相反,议会主要反对党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在地方和联邦议院政治实力不断增强,这导致施罗德政府的执政弱势,行动能力受到严重掣肘。与此同时,红绿两党在政府改革政策方面龃龉不断,主要执政党社民党内部也因改革方向问题分歧明显,党的形象严重受损,民调指数持续走低。
在总体政治环境和社民党行情均不利于施罗德政府的情况下,施罗德出其不意地建议解散议会,提前举行原本应于2006年秋举行的联邦议会大选。7月21日,联邦总统科勒以“当前德国处境严峻、任务繁重,联邦政府必须拥有可靠多数”为由,宣布解散联邦议会,提前大选成为可能。
必须看到,施罗德这种孤注一掷的作法虽然充满风险,但他的考虑在于:在任何决策问题都不能获得多数通过的情况下,与其带领一个毫无行动能力的政府听任反对党声讨和民众指责,不如在任何一方都无准备之时,给人以措手不及,进行新一轮较量,“背水一战”强于“不战自败”。对于自己这样一个破釜沉舟的举动,施罗德拿出的理由可谓冠冕堂皇社民党将在选举中“重新赢得民众的多数支持”。
竞选主题:振兴经济,扩大就业
自1998年“红绿联合政府”执政以来,德国经济除头两年尚且维持外,之后一路走低,甚至徘徊在衰退边缘。1999―2004年,德经济年均增长1.2%,仅为1990―1998年的一半,从欧洲经济的“领头羊”沦落为“车尾灯”。同时,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施罗德政府不仅没有兑现将失业人数降至350万以下的承诺,而且自2001年以来,失业人数急遽上升,2004年达438万人,失业率已到临界值11%。2005年,施罗德政府实施了旨在彻底改革劳动力市场的“哈尔茨方案IV”,但由于统计方法的变化以及季节性因素影响,2月份,德失业人数攀升至534万,创下战后德国失业人数的最高记录,民众的恐慌心理加重。此外,政府财政困难加剧,2002―2004年连续三年超过欧盟稳定公约的限制标准。经济前景黯淡,百姓怨声载道,施罗德政府的执政能力受到严重置疑。
正是由于德国经济发展不如人意,各党在本次竞选中不约而同地将主题集中在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经济和社会政策,每个党都竭力强调自己的政策主张是拯救德国走出困境的惟一可行方案。同时,打“经济牌”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百姓的注意力,因此,经济政策“大比拼”成为本次竞选中一道不同寻常的风景线。
一、社民党为打翻身仗,调门“左转”。虽然经济工作乏善可陈,但施罗德政府不遗余力推行改革的做法是历届政府不可比的。在“红绿联合政府”执政7年里,相继进行了养老、医疗和税收体制改革,2003年还出台了颇具争议的一揽子改革方案《2010议程》。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降低税率,提高企业竞争力;削减福利,减轻国家和企业负担,保持社会保障体制的可持续性;搞活劳动力市场,增加教育和科研投入,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
但是,由于改革政策重经济、轻社会,采取的主要措施向资方倾斜过多,忽视了社民党代表的利益群体,即普通民众的切身要求,因此,社民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党的力量下降,组织分裂,社会基础动摇。1998―2005年间,社民党党员人数从77.5万降至59.75万,减少近20万人。一些左翼和工会人士甚至另立山头,成立新的左翼政党,与社民党公开唱对台戏。争论和分裂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改革政策也使社民党传统选民感到痛心和失望,在各种选举中纷纷投抗议票以示惩罚。1998年以来,社民党在约三分之二的外议会选举中败选,民意支持率持续走低。
为扭转支持率下滑的局面,同时也是政治斗争的需要,此次社民党在竞选中对纲领的基调进行了相应调整,有意回归社会公正“守护神”的传统轨道,在福利和税收政策方面明显向社会低收入阶层倾斜。在7月4日出台的竞选纲领中,社民党一方面强调坚持“2010议程”的改革方向,另一方面在一些具体政策上明显“左转”,提出征收“富人税”,即向年收入超过25万欧元的未婚者和50万欧元的已婚者等高收入者额外征收3%的个人所得税,将此税收用于教育和科研。此外,纲领要求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对家庭的资助和儿童补贴,实行“全民保险”的福利体制,将高收入者、政府官员、独立经营者、政治家等原单列群体都纳入这一保险体制,以扩大融资渠道,改善社保体系环境。
二、联盟党以“执政纲领”造势,与“富人税”唱反调。7月11日,联盟党公布以“就业、增长、安全”为核心内容的竞选纲领。为显示志在必得的信心,该党特意以“执政纲领”取代惯用的“竞选纲领”,大有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之势。纲领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出简化税收体系、优化医疗卫生环境和劳动市场灵活化等改革思路。尤其令人关注的是,该党计划进行大规模税制改革,提高增值税,同时将个人收入所得税的最高税率从42%降低至39%,显然与社民党要求对高收入者增收3%的额外税背道而驰。
联盟党由基民盟和基社盟两个姊妹党组成,两党均成立于战后并签有合作协议,基社盟仅限于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活动和发展组织,基民盟则存在于除巴州外的德国其他地区。两党建党初衷一致,纲领相近,在联邦议院组成联盟党议会党团。联盟党长期执政,科尔政府更是由于完成德国统一大业并以长达16年的执政时间,创造了该党历史上的辉煌时代。
1998年秋下野后,联盟党的主要力量基民盟曾因“政治献金丑闻”陷入低谷。两个姊妹党也因政策分歧和人事纷争,关系时常出现不和谐。但是,鉴于社民党表现不佳,联盟党在民调和各类选举中坐收渔利,捞取到不少游移选民和抗议选民的支持。目前,联盟党在民调中所获支持率保持在42%左右,比竞争对手社民党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其重返联邦舞台的宿愿似乎指日可待。
政党格局:新兴左翼,扰乱秩序
除两大传统政党的争夺外,有望进入联邦议会的几个小党较量空前激烈,其中包括参政党绿党、在野党自民党和民社党。上述三党本无力打破德国素有的“以 大带小”联合组阁的传统模式,但是,由于新成立的“劳动与社会公正竞选联盟”与民社党组成“左翼联盟”联合竞选,打乱了德原有政党格局,为此次大选添加了许多不可预测的新因素。
首先,“左翼联盟”改变了东西两部分“小左派”的命运,开启了德国左翼力量整合的新篇章。“劳动与社会公正竞选联盟”成立于今年1月,主要由因反对施罗德政府改革政策而退党的原社民党左翼人士和工会会员组成,社民党前主席拉封丹在5月宣布退党后成为该联盟的领军人物。该联盟现有近1万多人,主要集中在德国西部地区。而作为“东部利益代言人”的民社党,虽渡过了为生存而战的艰难时期,但始终未能在全德打开局面,主要力量仍集中在东部地区。由于各自都有增强自身政治地位的需要,在各方酝酿提前大选之际,“劳动与社会公正竞选联盟”与民社党既已开始商讨联合竞选的可能性并很快达成一致。7月17日,民社党在特别党代会上还以较高的支持率决定将党的名称改为“左翼党―民社党”,为两个“左翼”社民党的政党进一步合作先行一步。
其次,“左翼联盟”挤压了社民党的政治空间,打击了联盟党在东部的气势。“左翼联盟”一经形成便大张旗鼓地强调“为社会底层代言”,吸引了众多不满现状的选民。“左翼联盟”的上升势头给德各党带来冲击,尤其是社民党受到来自左右的共同夹击,政治空间更加狭窄,竞选难度加大。而稳坐第一的联盟党,因竞选纲领中较激进的改革设想在民众中引发担忧,支持率有所回落,在东部甚至跌落到30%以下,与社民党平起平坐。
再次,“左翼联盟”影响扩大,威胁到自民党和绿党的政治地位。对于绿党和自民党来讲,原本争夺第三大党的较量就胜负难定,“左翼联盟”横刀夺权,使得两个小党对未来命运更加拿捏不准。为应对挑战,绿党提出“回归与拓展”并举,借竞选之机整理党的发展思路。在总结出因参政而“丧失自我”的经验教训后,该党在竞选纲领中高举“自我革新”的大旗,强调“回归绿色”的必要性,同时提出“拓展政策领域”,完善新型政党形象。而自民党则踌躇满志,希冀重返联邦政府。虽然自民党近年来政治行情并不看好,但是,该党凭借与联盟党的长期联合执政关系,似乎对选后人阁充满信心。竞选中,该党并为过多炒作政策主张,而对在新政府中获得何种职位倍加关注
选举结果;颜色组合选民决定
由于此次大选来的突然,各主要政党都没有充分的备战时间,匆匆出台的竞选纲领难免顾此失彼。对于选民来讲,个人利益是促其做出最后决定的关键因素。虽然60%以上的选民期待有所变化,但70%以上的人认为“没有一个政党有能力解决德国当前的众多困难”,近1/3的选民表示“投票的一刹那才能做出决定”。
选情多变和选民犹豫不决给预测选举结果带来了难度。在众说纷纭的猜测中,以下几种组阁方式成为人们议论的主要话题:
1、“黑黄联盟”:联盟党/自民党联合政府。从整体情况看可能性最大:在民调中以较大优势领先于红绿联盟并在联邦参议院具有稳定多数。“黑黄联盟”也是传统的中右政府组阁方式,被求变心切的选民看作是替代红绿联盟的最佳结果。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于:联盟党、特别是基社盟的东部政策有可能进一步激发东部选民的不满情绪,导致其在东部大量失票。此外,如若自民党表现欠佳,得票率过低,那么“黑黄联盟”就不能获得50%以上的多数支持,也就失去了组阁资格。
2、“黑红联盟”:联盟党/社民党大联合政府。德国战后历史上曾出现过一次短暂的大联合政府,但提前夭折。在目前德国形势异常复杂的条件下,大联合的呼声此起彼伏。但基民盟主席、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克尔完全排除这一组合的可能性。德国精英界人士也多认为,两大党掌权有损于德国的民主传统,不利于出台重要决策。
3、“红绿联盟”:社民党/绿党联合政府。这一组阁方式以提前失败告终,目前在民调指数上与“黑黄联盟”悬殊很大。在当前形势下,施罗德虽打出“伊朗牌”,但再次凭借“反美”期待出现反败为胜的奇迹,可能性几乎为零。
4、“红红绿联盟”:社民党/左翼联盟/绿党联合政府。鉴于“左翼联盟”在政策和人事上都与施罗德及社民党对立严重,施罗德对此深恶痛绝,强调排除中期与“拉封丹左翼”合作的可能性。
5、“交通灯联盟”(又称“黑红黄联盟”):联盟党/社民党/自民党联合政府。如果中右联盟和中左联盟均不能得到半数以上支持,同时为避免出现大联合或“红红绿联盟”的尴尬局面,“交通灯联盟”将是最后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鉴于联盟党、社民党和自民党三党政策差异明显,此种组合不利于政府稳定。
(本文责任编辑:卜卫东)
相关热词搜索:德国 拯救 谁将拯救德国? 拯救德国骨科 希特勒拯救德国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