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婺剧名家经典唱段_谈地方戏曲“婺剧”的艺术特点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婺剧是我省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浙江婺剧是一朵古老的艺术奇葩,素有“徽戏的正宗,京剧的祖宗,南戏“活化石”之誉。在全国的影响仅次于越剧,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为我省第二大地方剧种。长期以来,婺剧一直以其高亢爽朗、热情奔放的艺术特色深受浙江中西部地区群众的喜爱。缙云、遂昌、松阳等地一直盛行婺剧,与龙泉、庆元、松阳等地的菇民戏、处州乱弹、松阳高腔等戏剧文化融为一体,互相影响和促进,共同构成了丽水丰富的戏剧文化。
  一、婺剧的表演特点
  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由于过去服装原无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自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变脸、耍牙、滚灯、红拳、飞叉、耍珠等。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下婺剧的表演特点:
  (一)角色行当
  婺剧的角色行当,过去称为“十三顶半网巾”,即四白面:小生、老生(正生)、老外、副末;四花脸:大花脸(净)、二花脸(副净)、三花脸(丑)、四花脸(武净);五旦堂: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此为十三行。外加“三箱”(管砌末,兼演神仙、老虎、狗)兼杂脚,为“半个网巾”。后又增加了三梁旦(衢州一带称花旦为“大梁旦”,作旦为“二梁旦”,“三梁旦”意即第三位花旦角色)和小旦(又称“小包头”、“拜堂旦”,专演丫头、宫女等很少开口的角色),共十五行角色。
  (二)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方面,由于长期在广场演出,形成夸张、粗犷、强烈、明快的特点。如武将出场,以迅速后退一步,并亮一高架子来突出人物,与其他剧种的站定后前跨一步不同。又如其他剧种一招一式都讲究圆,动作呈连续变化的曲线,而婺剧却往往圆中带直,曲线中出现折线和直线来显示动作的力量和感情的强烈。它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即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如《断桥》是一出文戏,但白素贞和小青的“蛇步”和一连串的舞蹈身段,许仙的“吊毛”、“飞跪”、“抢背”、“飞扑虎”等跌扑功夫,其吃重程度均不下于武戏。反之,武戏《水擒庞德》,却慢招缓式,在乐曲中开打,以舞蹈动作取胜。
  过去婺剧无水袖,因而手腕和手指功夫十分突出。旦角的开门、整装、整容等动作,无不注重手指的颤动功夫;净、生等角色的各种云手动作,也十分注重转腕,翻掌加上亮相时常曲腿亮靴底,与傩舞和佛教舞蹈颇有接近处。此外,角色上场时两肘(下臂)平曲,大拇指翘起,其他四指并拢,“起霸”时尽用身子旋转动作,扬鞭催马时鞭梢总是向上等,又与傀儡戏的动作相似。同时,婺剧中还保存了许多特技表演,如《火烧子都》中通过筋斗带彩的三变脸,《滚灯》中的顶灯,《大补缸》中的翻梁和七十二吊,《肉龙头》中的红拳、舞叉,《僧尼会》中的耍佛珠,《水擒庞德》中的“倒插顺风旗”,《三打王英》中的“倒喝水”,《相梁刺梁》中的“飞僵尸”等。
  人物塑造上,有些剧目往往从农民生活的角度来理解人物,即使帝王将相亦然。如《九锡宫》中已官填封九千岁的程咬金,在人们为他祝寿时,竟自顾自偷吃起枣子来。又如《三结义》中的刘备,却是个好吃白食、油嘴滑舌的二流子。
  二、婺剧的唱腔特点
  婺剧是由高腔、昆曲、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长期在各地演出中,相互吸收,相互融合,逐渐形成的一个多声腔剧种。
  婺剧的昆腔重做轻唱,其唱腔不如苏昆严谨,着重于感情和气氛的渲梁,而不过分讲究吐字运腔的功夫,有的曲牌的唱词在各个戏中可以自由套用。有的曲牌如武将出场的〔点绛唇〕,旦角走场的〔懒画眉〕等,都只在乐曲中表演一番而将唱词省略。由于婺剧的昆曲与弋阳武班有一定关系,它的表演、锣鼓经都与苏昆不同,而接近高腔;大花面用“滚喉”(着重喉部发声,很少用鼻腔共鸣)唱法,其曲牌旋律亦与苏昆略异。
  婺剧的乱弹唱腔主要是二凡、三五七两类。二凡有正板、流水、紧皮(散板)等板式。正板按宫调分为尺字二凡、正宫二凡两种,尺字二凡激越豪放,正宫二凡雄壮悲怆。三五七有快、中、慢和高调、正宫之分。它是由曲牌体向板腔体过渡的唱腔,曲调流利、清柔、婉转。乱弹戏在欢快处唱三五七,激动愤慨时唱二凡,一戏两腔配合使用,具有很强的抒情效果。
  婺剧的徽戏唱腔分为“徽乱”、“皮簧”两类。“徽乱”指拨子、芦花(吹腔)两种唱腔。拨子与二凡有明显的血缘关系,芦花与今京剧的吹腔在曲调上基本类同。芦花分男女腔,有平板、叠板、顶头板、游板、哭板等板式。拨子与芦花也具有一戏二腔配合使用的特点。抒情、欢快时唱芦花,激昂愤慨处唱拨子。皮簧腔分西皮、二簧两类。二簧又分老二簧、小二簧、二簧(正二簧)、反二簧四种。四种二簧除正二簧有男女宫之分外,其他均男女同宫同腔。老二簧板式变化较少,曲调豪放雄壮。小二簧则欢快、流畅,常用于表现轻松愉快的情绪。二簧曲调苍劲、庄重,长于表现悲愤、沉郁的情绪。反二簧比正二簧更为低沉、苍凉,用于表现凄惶、沉痛、悲切情绪。西皮板式丰富,曲调激昂活泼;“反西皮”曲调凄楚哀郁;“花西皮”曲调活泼轻快。
  婺剧的滩簧曲调叙述强,接近口语,擅于表现缠绵悱恻的情绪。滩簧曲调中以浦江滩簧唱腔最为丰富而有特色。伴奏乐器以二胡为主,配以琵琶、阮琴、洞箫等,颇有江南丝竹风味。
  婺剧的时调曲调大多来自明清俗曲及民歌,一般较为轻快,有〔南罗调〕、〔骂鸡调〕、〔卖花线〕、〔花鼓调〕等。有一种用小唢呐或科胡伴奏,仅用上下对句,中间夹以大段数板的曲调,艺人们也称之为“时调”。
  婺剧伴奏乐器有科胡、板胡、二胡、提琴、月琴(形似阮琴,琴颈较短,又称“龙头”)、三弦、牛腿琴、琵琶和梨花(大唢呐)、吉子(小唢呐)、横风(笛子)、笙、箫、先锋和大号筒等。打击乐器有板鼓(单皮鼓)、夹板(檀板)、梆、大堂鼓、扁鼓、大锣、小锣、铙钹(大钹)、齐钹(小钹)、碰铃、狗叫锣等。在“高、昆、乱”合班后,高腔乐器也以昆笛(曲笛)为主奏乐器,辅以提琴(一种较大的匏壳板胡)、月琴或琵琶、唢呐。西安高腔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简单的过门,曲调也逐步地丰富起来。
  在戏曲界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中国戏曲史的一半在浙江,浙江戏曲史的一半在婺剧”。 婺剧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以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文化,建设文化大省,活跃新农村文化娱乐为方针,以热爱婺剧、无私奉献、同心同德、振兴婺剧为宗旨,传承民间本土婺剧资源,吸纳各剧种流派文化精华,挖掘、整理、提高、弘扬婺剧艺术,推动群众性婺剧活动开展,研究和探索婺剧在新世纪的发展方向,促进婺剧艺术健康发展和繁荣。

相关热词搜索:婺剧 戏曲 地方 谈地方戏曲“婺剧”的艺术特点 浅谈茂腔的艺术特征 谈地方戏的艺术特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