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怎么样_公共场馆如何“公共”?

发布时间:2020-03-1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普遍和持久的体育需要最贴近生活的运动场所,然而现实中这样的空间依然缺乏。从赛事需求的大型场馆过渡到日常态的社区场馆,才能真正焕发体育的全民性与休闲性。   北京奥运会之后,强大的金牌效应使公众的运动意愿和积极性空前提升,政府也在逐步改变竞技体育独大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出台《全民健身条例》、设立“全民健身日”之后,开始更多转向全民体育。公众意愿和政府主导使大众体育的需求提高,以往围绕竞技体育所建立起来的体育服务体系能否让更多的公众分享资源,成了首先要解决的硬件问题。普遍和持久的体育需要最贴近生活的运动场所,然而现实中这样的空间依然缺乏。
  当各地都在依托体育盛会兴建大型体育场馆时,人们不禁要问一声:这样的公共场馆能否为公众所用?
  
  大型场馆该不该对公众开放
  
  对大部分人来说,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只是一个旅游景点。花50元参观奥运赛场、观看奥运精彩比赛回放,重温两年前每一个曾经为之尖叫过的时刻,然后与宏伟的建筑外观合影留念。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结束后的两年时间内,“鸟巢”的大型体育竞赛仅有意大利超级杯足球赛、“巴萨中国行”和世界车王争霸赛。此外只是为数不多的几场文化演出,张艺谋执导的歌剧《图兰朵》、宋祖英、成龙、周杰伦等人的演唱会都曾在此火爆上演。
  虽然在鸟巢内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足球北京地区邀请赛具有公益属性,连续两个月的“滑雪季”也吸引了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冰雪群众体育活动。但是“鸟巢”仍处于公共体育场馆资源链条的高端,被指较少体现公益性。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大型体育盛会之后的公共场馆几乎都面临这个问题――大型体育场馆为全民体育服务不足。
  “现在的奥运场馆大部分以闲置为主”,长期关注体育体制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说。他认为大型比赛场馆要被充分利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像美国那样的国家,原本就有很多老场馆,不必为了举办奥运会特别再增加。反观北京,1990年举办亚运会时,新建和改建了24个比赛场馆和一批专用训练场馆,它们在规模、数量和现代化程度上都具备了举办洲级以上综合性运动会的实力。在此基础上,2008年举办奥运会时,又新增了12个场馆、改扩建11个场馆。如何让这些场馆在大型赛事之后得到有效利用几乎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毕竟大型赛事和活动的数量有限,而它们又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公共财政,为更多的普通公众服务自然是赛后的用途之一。
  大型体育场馆在赛后改造利用上,也正寻求在公共服务方面有所突破。例如北京射击馆的训练馆改建设置羽毛球、乒乓球场地、游泳池等健身设施,采取免费或低价开放的策略,让市民使用健身器材;老山山地自行车场改造后,市民也可在赛道上骑车体验;石景山体育馆场馆附属部分被改造成电子竞技馆,该馆的一部分作为健身俱乐部,另一部分设羽毛球、乒乓球等场地向市民提供。尤其是2009年以行政法规形式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出台后,大型比赛场馆在不同程度上都做出了响应。2009年8月8日,第一个全民健身日,“鸟巢”、“水立方”中间的奥运大道上举行了近4万人参加的太极拳表演;北京大学体育馆开馆后举办了“千台万人乒乓球比赛”,虽然活动规模浩大,但是仅仅起到了示范作用,大型体育场馆的全民健身功能也只是局限在一些边缘作用上。
  而借助全运会建立起的大型体育场馆也存在同样的赛后瓶颈,以第十届全运会为例,江苏省共新建、改造53个体育场馆,其中新建场馆28个。在江苏现有的130多个比赛训练场馆,南京奥体中心和棒球、曲棍球、垒球、赛马场等专项场馆已达到体育场馆的国际“特级”标准,然而普通公众能够分享的只是“低端”的服务。
  “主场里面肯定是要用于竞赛的,群众只能使用场馆的边缘功能。”北京市体育场馆协会秘书长熊伟表示,竞赛场馆的经营成本决定了主场不可能用于全民体育。“你可以到五棵松篮球馆里面去打球,但付得起那个费用吗?让老百姓去鸟巢里面跑步,无异于用高射炮打蚊子。”大型体育场馆究竟能不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分享资源,北京体育大学林显鹏教授明确表示,反对将奥运或亚运场馆作为全民健身来使用,“所有的场馆都有自己的功能定位,奥运和亚运场馆主要是为了满足高水平的运动竞赛,这些场馆的建筑目的是为了满足一流比赛的需要,不能向老百姓开放,竞赛和训练场馆跟用于全面健身的场馆是不同的,我们不排除一部分可以开放给老百姓使用,但这部分规格是不高的。比如鸟巢就不应该拿来给老百姓踢足球,这样的费用和成本太高了。有一两万坐席的体育馆就不能开放。”
  竞赛场馆和全民健身场馆应该是分开的,满足各自不同的需要,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场馆都是为满足高水平竞赛而建的,各地都对兴建可以作为城市地标的大型场馆趋之若鹜。以位于四川省绵阳市远郊的体育馆为例,举办了4次锦标赛之后就闲置了,汶川地震的时候安置灾民才派上了用场。“我们现在不缺大型体育场馆,真正缺乏的是生活体育设施。”林显鹏认为,老百姓现在只能享受低端的体育锻炼,能够提供高级运动方式的资源比较匮乏。
  
  公共场馆结构失衡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发布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截至2003年12月31日,我国的公共体育场馆不足2万个,只占体育场馆总数的2%左右。“现在还没有更新的数字,但是时隔7年,我国的公共场馆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肯定远远超过了这一数字。”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综合处徐文强称,他认为中小型的场馆还是相当缺乏,现有的分布也不均衡,每个地方对运动项目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应该因地制宜,而不是按照同一种模式建造。
  “北京现在大大小小的场馆共有13万多个,公共场馆不足400个。这些场馆都是全年开放,但仍不能满足北京急剧增长的人口需要。”熊伟说。上世纪90年代,他在北京体委场馆处工作时,就经常接到群众来信,反映公共场馆用于展销会而不对外开放的问题。与20年前相比,公共场馆的利用虽然开始更多地面向普通公众,但是使用成本的高昂令体育活动更多被视为一种奢侈消费。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李建国分析说:“按照公共服务的要求,公共体育设施应该姓‘公’,这部分应该由国家来承担,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市场化之下,场馆都要自负盈亏,那他们只能通过商业活动来挣钱了,有钱的就来,没钱的就别来。”他认为公共服务不应该成为高端消费,而应该由政府来埋单。
  位于“金字塔”尖的大型体育场馆在赛后接近闲置,并不能为大众体育服务,本应占据“金字塔”中坚的中小型场馆却极度匮乏,维护成本的压力让其不得不依赖商业演出,社区健身中心作为全民体育 服务的基础,尚未建立完善的体系。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制约着全民体育资源均等化的进程。
  按照公报的数字,在我国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6%。利用学校的场馆,使它能够发挥更多的社会价值,无疑会为公共场馆的不足提供补充。据徐文强介绍,当时统计的教育系统场馆开放率仅为29%。早在2006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共同启动了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将144所中小学校和13个公共体育场馆列为试点。《全民健身条例》出台后,开放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然而林显鹏却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际效果并不乐观:“除了露天的场地,室内的比赛场馆很难让普通公众使用。因为学校本身的体育场馆设置也不合理。以欧洲和美国为例,高校都有一个大学生体育娱乐中心,是专门给学生用的,而比赛场馆只用于大型赛事,不对学生开放。”
  1995年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设立了到2010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这一目标。时至今日,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已经基本完成,由体育器材组成的户外体育综合练习设施在各个城市的公园、小区和街道随处可见。而一些发达地区,早就实现了户外健身设施的全面铺设。以北京市为例,举办奥运会之前,100%的街道、乡镇、有条件的社区及行政村均建立了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据江苏省体育局群体处副处长石文虎介绍,江苏省在2008年也已完成了免费健身设施的铺设,现在已经进入了更新换代、提升层次的阶段。然而,随着人们对室内运动场所的需求增大,这样的“免费午餐”显然已经不能满足。
  
  全民体育应以社区为中心
  
  “发展全民体育的本质就是追求体育资源的均等化,所谓‘均等化’,就是要在一定区域内努力创造相对标准化的体育服务,使该地区的群众能享受基本相同的体育服务。”上海体育学院教授李建国认为,未来应该以发展社区健身中心为方向,不能只是在社区、街道和公园铺设免费的户外健身设施,而是要建更多室内运动场所,丰富运动门类,这才是根本的全民体育之道。理想的社区健身场所应该具备方便、简易的特点,从赛事需求的大型场馆过渡到日常态的社区场馆,才能真正焕发体育的全民性与休闲性。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出台后,各省市体育行政部门都已将建设全民健身中心纳入了发展体系,省市级的全民健身中心往往投资较大,在占地面积和运动项目上都颇具规格,而县级以下则有一定困难。“我们在苏南地区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做得比较好,在当地文化馆的基础上由体育局提供设施就可以了,但是苏北地区因为现有场地的缺乏,推广起来不是很容易。”石文虎说。
  按照国外较为成熟的做法,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是构建社区服务网络的一个重要环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建设目的在于满足社区居民不同层次的体育需求,而不以竞技体育为目的。在建造之初,设计者一般都要对社区居民的体育活动特点和体育需求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同时对已有的体育设施及市场情况进行调查。“以体育设施为例,就是按人口比例、人群的分布来设计场馆,国际上就是按10万人为单位进行体育设施配置的。一方面,大型体育场馆主要用于竞技比赛和体育表演,不太适用于一般健身活动,无法实现均等化;另一方面,小型场馆和低成本的设施是国际化的趋势和发达国家的方向,譬如日本的公民馆,集举办相关体育、文娱活动于一体,可以将其设施提供给周边的居民做公共目的的利用,而我国的社区健身中心多集中在城市,并且数量较少。”李建国说道。
  据林显鹏计算,在全国,每5万人建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者社区体育中心,总共只需要600亿元。建立全民健身中心或社区体育中心,所需的设施规格不用很高,满足老百姓的健身需求即可,但门类要丰富,要能提供基本的球类运动场地。建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通过举办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赛事是难以实现的。

相关热词搜索:场馆 公共场馆如何“公共”? 公共场馆固装 公共场馆装修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