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矛盾时候感觉好尴尬 巴以:尴尬现实和深层矛盾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袭船事件的后续影响仍在持续。中国的立场颇具代表性。      自以色列海军拦截并攻击一支向加沙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国际船队后,巴勒斯坦加沙局势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众矢之的的以色列虽表示要放宽人道物资进入加沙的限制,但仍坚持对加沙的封锁政策。最近,又有一些国家的船只跃跃欲试,声称要向加沙运送人道物资,大有挑战以方的意味。
  加沙附近海域的风波既与加沙地带严峻的人道主义状况直接相关,更是巴以问题尴尬现实和深层矛盾的集中反应。
  
  以色列的做法难以为继
  
  36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加沙,是巴勒斯坦通过同以色列谈判收回并实现有限自治的土地,共有六个陆地进出口岸,均处于以色列的直接控制或监视之下。
  2007年9月,以色列为打压加沙的哈马斯组织,宣布加沙为“敌对实体”,采取全方位封锁。阿拉伯媒体称,150万巴勒斯坦民众都成了加沙这个世界上最大“露天监狱”的囚徒。在2008年年底以色列发动的“铸铅行动”中,加沙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老百姓生活陷入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之中。目前,加沙75%的受损建筑未获修复,60%的家庭食品不足。
  中东地区反对以色列的各种力量一直试图打破加沙围城僵局,以色列的做法难以为继。
  
  美国的双重标准积重难返
  
  去年6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开罗大学发表的演讲中大谈以巴人民都有合理追求,美方愿意为两国人民实现和平、安全的生活而全力以赴。阿拉伯世界对“奥巴马新政”一度怦然心动。但后来的事实是,美国对加沙人道主义危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派出的调查团在报告中指出以色列在“铸铅行动”中犯有战争罪时,美国却在人权理事会、联大会议上反对通过有关决议。面对以色列在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上我行我素,美国却要求巴勒斯坦不要将“冻结定居点建设”作为重启和谈的前提条件,而这原本就是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中白纸黑字写明的以方义务。在国际社会要求对此次袭船事件进行独立、公正调查的呼声下,美方却支持由以色列单方面组建调查委员会,土耳其外长直言该委员会“不值得信任”。如此看来,美国在巴以问题上“投入”越多,“负债”将会越多。
  
  巴勒斯坦内部分裂不应持续
  
  2007年6月,巴勒斯坦两大政治派别――法塔赫和哈马斯发生严重武装冲突,成立仅半年的民族联合政府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两派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分治”局面。
  哈马斯控制加沙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2005年11月巴以双方签署的《加沙地区通行进出协议》成为一纸空文,加沙和埃及边境的拉法口岸因缺少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管理和欧盟代表监督而难以开放。同时,阿拉伯国家在加沙问题上出现分歧,特别是同加沙接壤的埃及处境艰难。在开放拉法口岸问题上,埃及一方面面对来自阿拉伯各国人民的道义压力,另一方面还要顾及巴勒斯坦内部两派微妙的关系。埃及有心促成巴勒斯坦内部和解,但由于巴两派分歧严重,至今难以取得实质进展。
  
  深层次矛盾仍是巴以僵局
  
  过去十余年,巴以和平进程不乏标志性节点,如2003年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推出,2007年安纳波利斯进程的启动。每次看起来都雄心勃勃,但政治意愿缺失、监督保障不力、地区形势变化等因素使得巴以和谈裹足不前,甚至不断倒退,阿拉伯国家于2002年集体提出的“阿拉伯和平倡议”如同泥牛入海。
  巴以和谈的僵滞使巴勒斯坦民众对和谈前景心灰意冷,抵抗运动获得了更多的同情和支持,这正是2006年哈马斯在巴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获胜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局的动荡一定程度上也是巴方在建国道路上彷徨的写照。而和平进程的停滞同样也导致了以色列民意的右倾,催生了2009年利库德集团主导的右翼政府上台,在巴以问题上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此次加沙袭船事件,正是巴以问题深层矛盾激化的产物。
  袭船事件的后续影响仍在持续,同时也引发人们的深思。一方面,对事件本身进行调查、善后,改善加沙人道状况,是缓和局势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如何从推动巴以和谈这一源头上入手解决加沙问题,实现标本兼治,方是长久之计。在此方面,中国的立场颇具代表性。6月初,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出访中东地区,在呼吁尽快结束对加沙封锁、恢复当地正常生活的同时,更指出以巴双方应以战略眼光看待和谈,不仅谈起来、谈下去,而且要谈出成果。
  巴以和谈是主线,纲举才能目张。好在巴以双方都有清醒的政治家。在对启动不久的巴以间接谈判的一片质疑声中,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表示不会中止和谈。以色列工贸部长、工党领导人本?埃利泽说,如果我们不进入政治进程,我们也会被孤立,而不仅仅是加沙。

相关热词搜索:巴以 矛盾 尴尬 巴以:尴尬现实和深层矛盾 尴尬现实和深层矛盾 巴以流血冲突暂告结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