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中东战略得与失】布什中东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美国总统布什的任期时日无多,但他对中东问题仍未真正理出个头绪来。在此情况下,他的中东战略得失及其政治遗产便成为国内外智库、学者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大家对此看法不一。笔者认为,从称霸中东来看,美国有所得手。但从软硬综合实力来看,应该说失大于得。
失分较多
首先,美国深陷伊拉克泥潭,不能自拔。美国占领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较为容易,但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迄今美军费开支近4000亿美元,美军每月平均开支50亿美元(一说100亿美元);迄今美军伤亡约3万人,其中死亡3700多人;伊国内持续动乱,并正向周边邻国蔓延;尽管布什总统宣布将部分撤军,但难以全部撤军,否则,将引发伊拉克全面内战,且祸及周边乃至中东地区,将直接影响美国在中东的总体战略和霸主地位。目前,尽管民主党正借打“撤军牌”为2008年总统大选造势,但有些美国智库认为,即使民主党明年上台,也不会立即从伊撤军。
其次,美国大中东计划惹怒了广大穆斯林。美国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遭到了地区各国朝野的反对和指责,甚至同美国关系密切的阿拉伯温和国家都公开表示,民主应产生于本土,而非从外国引进。值得注意的是,该计划也未能实现美国意图。比如,被美国称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通过民主选举大获全胜,改变了巴勒斯坦40年来法塔赫一党独大的政治局面,美国对此大为震惊。而此后美国打压哈马斯、力挺法塔赫造成两派内讧、巴以和谈搁浅的做法,遭到了阿拉伯国家的普遍反对和不满。最近,布什提出今秋召开中东和会,但即使召开,也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因为美国一味偏袒以色列和打压哈马斯的立场不会改变。再如,伊拉克什叶派崛起当政也是美国一手造成的。另外,美国激化了与伊斯兰国家的矛盾。美国用美式行为准则规范穆斯林,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论”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增加了地区民众厌美、反美、仇美的情绪。
第三,让伊朗坐大。布什政府视伊朗为其主导中东事务的最大障碍,必欲除之而后快,但其一些做法客观上帮了伊朗的忙,致使伊朗在地区的地位、影响和作用上升,这是美国始料未及的:美国打掉伊拉克和阿富汗,扫除了伊朗的对手和隐患;国际油价上涨,使伊朗石油收入大增,2006年达600亿美元;哈马斯和伊拉克什叶派当政,大大鼓舞了伊朗的什叶派,伊朗借此积极发展“什叶派新月地带”,推动地区什叶派走向政治舞台。面对伊朗核问题,美国既不能对伊朗动武,又不能放纵。最近,布什总统指责伊朗使中东“处于核灾难的阴影之中”,内贾德总统则宣布,伊朗已实现它长期追求的运作3000台离心机以提炼浓缩铀的目标,他还说,伊朗已经成为一个核国家,这将有助于打破某些大国在核领域的垄断。
第四,恐怖暴力活动有增无减,矛头直指美国。由于美国将反恐同伊斯兰挂钩,致使该地区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恐怖活动增加。近几年,在埃及、沙特和约旦发生的恐怖袭击和爆炸主要是针对美国人、以色列人和西方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称,因美国政策涌现的新恐怖主义分子要多于其消灭的恐怖主义分子。
第五,美国违反地区民意,丧失民心,大大削弱了自身的软实力。这是美国最大的失误。布什总统公开表示,“伊斯兰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的继承者”。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是“西方的民主自由力量”与伊斯兰法西斯主义的一场战争,是一场“新十字军东征”。美国还将巴以冲突视为在其反恐的范畴之内,加之去年欧洲一些国家刊登讽刺穆斯林先知的“漫画事件”和梵蒂冈教皇的“圣战”言论,使地区广大穆斯林乃至世界伊斯兰民众加深了对美国的仇恨。许多阿拉伯学者认为,美国的反恐战争是反对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的战争。广大穆斯林反对美国在中东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偏袒以色列,打压巴勒斯坦和其他阿拉伯国家;反对美国长期侵占伊拉克,要求其撤军;反对美国穷兵黩武,动辄以武力相威胁;反对美国用美式民主自由改造中东;反对美国霸气十足,颐指气使,不平等待人;反对美国宣扬人权高于主权,干涉别国内政。
也有所“得”
首先,美国强化了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取得了在海湾地区的合法驻军权。布什任期内,在该地区打了两场仗,一是打阿富汗,打通了由中东通往中亚的走廊,为北约东扩中亚扫清了地缘障碍;二是打伊拉克,实现了美构筑的西有以色列、东有伊拉克的两个战略制高点,对地区其他国家形成钳形包围之势,以迫它们就范。美努力将伊拉克打造成美式民主样板,为地区国家,尤其是海湾其他国家树立榜样;迫使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促成了黎巴嫩“雪松革命”;“改造”了利比亚,使之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推动了埃及、沙特、约旦等阿拉伯温和国家进行民主议会选举和差额总统大选。总之,美国扩大了在中东的影响力并增强了实力。
其次,威慑和打击了地区极端势力。伊战后,美国公开要求伊朗、叙利亚、巴勒斯坦、苏丹、利比亚等“邪恶轴心”和“无赖国家”停止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支持窝藏恐怖极端分子及萨达姆政权党、政、军要员,并向埃及、沙特、约旦等阿拉伯温和国家提供了反恐、防恐先进设备和武器。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各国惧怕成为美国的下一个“俎上肉”,纷纷调整内外政策,力避美国锋芒,以求自保。利比亚表现最为积极。继2003年8月同意对“洛克比空难”负责,并向遇难者家属赔偿27亿美元后,同年12月9日,它宣布正式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支持美国反恐,并相继实现了同欧美关系正常化。美国视利比亚为反恐样板。叙利亚公开否认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呼吁中东建立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地区,并向联合国送交了提案。同时,叙利亚封锁叙伊(拉克)边界,严禁前萨达姆政权官员潜入本国,并实现了从黎巴嫩撤军。伊朗于2004年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附加议定书。苏丹也支持美国反恐行动,积极打击国内恐怖活动和极端势力,主动改善了同埃及等邻国关系。此外,伊朗、叙利亚均参加了有关伊拉克安全和重建等的国际、地区会议。2007年5月28日,伊朗、美国驻巴格达大使进行了对话,实现了两国近30年来的第一次官方接触。叙利亚接受了140万伊拉克难民,并就此同美国有关官员进行了会晤。几年来,地区国家“配合”美国对“基地”组织和地区恐怖分子进行了严厉打击,取得了一定效果。
第三,美国直接掌控了伊拉克油源,增强了对阿拉伯石油资源的控制,加大了对其竞争对手和盟友的牵制力度,成了地区的“油老大”。这是美最大的胜算,也是小布什的得意之举。伊拉克石油优势有二,其一储量高,其二开采成本低。美国陈兵海湾,直接进入中东腹地,对阿拉伯产油国形成威胁,阿拉伯产油国只能看美国脸色行事。另外,法国、德国、中国、日本和英国、荷兰、加拿大、俄罗斯等主要进口阿拉伯石油和参与阿拉伯石油生产的国家,也程度不同地受到了美国的间接钳制。从战略上看,美国控制作为欧佩克成员国的伊拉克,增加了对国际石油配额和价格的发言权,削弱了欧佩克的影响。
第四,加强了同中东地区国家经贸、军事、科技、文教等各领域的全面合作,追求利益最大化。面对美国的强势,地区国家不得不接受美国的“要求”。中东地区年GDP上万亿美元,贸易额7200亿美元,海外资产8000亿美元。美国侵占伊拉克,直接进入了海湾市场,伊拉克重建需上千亿美元,仅石油设施的改造更新就需500亿美元。伊拉克重建虽缓慢,但仍有进展。美国许多企业集团承建了大批项目,获利颇丰。海湾军火市场每年达数百亿美元,主要由美国占领。最近,美国政府决定向以沙特为代表的海湾阿拉伯合作委员会六个成员国出售至少200亿美元的先进武器。另外,美国借“从源头上反恐”,加大了对地区国际经贸、航运、资金流动的监控,设置障碍,排斥异己,几乎全部承揽了这方面的生意。美国已经控制了该地区五大主要市场的四大市场,即经贸投资市场、能源市场、军火市场和科技市场(另一市场是劳务市场)。尤其在伊战后,地区国家投其所好,避免碰撞,出现了“老鼠给猫当伴娘”的混乱局面。
相关热词搜索:布什 中东 战略 布什中东战略得与失 美国在中东的利益 中国中东战略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