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人行道还给行人 将人行道 还给行人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车耳商旅滋味● 系列之九 近些年来,北京城市建设中的一大成就是汽车路宽了,与之相伴的是人行道窄了。这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反差,人的位置被汽车挤占。
渺小行人
北京的人行道可能是改革开放近30年中最受冷落的城建工程,这么多年来竟然没有多大变化,有些地段的人行道反而变窄了,还经常被占用。而这一切,都是在北京人口增多、行人增加的情况下发生的。
就连道路的称谓都发生了变化。北京人现在将三环路沿途称为主路和辅路。主路是没有红绿灯、时速可以开至近百公里的汽车专用道,辅路则指有红绿灯、任何车辆都可以行驶、一边画有自行车线的路。自行车道被画在慢行路上,与汽车混行。而人行道上则布满了树坑、进车口、天桥上下通道、各式摊位甚至号称环保的厕所。这似乎意味着,机械动力的交通工具优于人工动力的交通工具,而后者又优于行人。
这几年走在北京大街上,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个问题。在东三环的亮马桥路,我注意到那里向东去辅路上的自行车道被用铁栏杆隔开,只有两米左右的宽度,辅路的一大半是给汽车的。而在主路上,汽车已经有东西向各三条路。在辅路上骑自行车的人心里很不平衡,故意骑到让给汽车的那半边路上。因为那本来是给自行车留的,为什么要分出一多半给汽车?
在这个路向西去的那段,虽然没有铁栏杆,但是靠人行道的一侧却被画上了停车位,一个挨一个。如果都停上车的话,旁边只能容一辆汽车行驶,自行车就没有位置了,只能与汽车混行。
旁边的人行道也被挤占得可怜,树坑就占了很大地方。亮马桥路的总宽度应该超过了50米,汽车占了80%,供行人和自行车走的路面各占不过10%。
在保利大厦东侧的南北向路上,靠保利一侧的一段路竟然根本没有人行道,路边只有停车位,行人只能用自己的肉身和钢铁躯壳的汽车争路。那么宽的马路居然不设人行道,人真是很渺小!
在日坛南边的光华路上,汽车竟然欺负人般停在人行道上,一辆接一辆,将人行路面整个堵住,真是将每一寸土地都霸占了。我试着S型绕着走,都很难通过,只好冒着被汽车撞的危险走在马路上,否则的话就无法前行。
北京的很多人行道也没有考虑到残疾人的问题。在西方国家,人行道碰到路口以及院子的大门前,都会开出一条斜坡,以便残疾人车能够通行,而不是用鼓起的路牙将他们拦下。北京的路牙高度几十厘米,步行的人都得不时跨越,何况轮椅了。
弱势群体
晨跑在这个城市里曾经是一道风景,现在晨跑的人比以前少多了。
因为晨跑的人无时不在汽车尾气的后面,虽然肢体得到了锻炼,肺却可能被污染,所以这种传统而又廉价的锻炼方式几乎被北京人抛弃了。何况人行道既不平也不直,不是遇到台阶就是各种摊位,还可能碰到号称环保的厕所,想直直地跑几百米几乎是不可能的。反正在北京的规划图里,人行道是小字辈,谁都可以侵占。
开汽车的人应该比骑自行车的人有钱,所以就受到重视。行人什么都没有,所以会被轻视。
在我住的小区,警卫被训练得向进出的小轿车敬礼,我也只能在出租车里享受一下被尊敬的滋味。我骑自行车从门口出出进进时,警卫却视而不见。难道坐在轿车里,人就变得高贵?难道金钱的拜物教就这样深入人心?值得为之敬礼的究竟是人还是车?
北京的一些大厦,汽车可以在门前横行,自行车甚至不能靠近。有次我去东三环路边的南银大厦办事,还没到楼前警卫就冲我大吼起来,要把我轰出院外,那声音之大,震得我差点从自行车上掉下来。我这才知道,现在的北京,骑自行车似乎成了下九流的事。这种长期以来中国人最好的交通工具,现在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卑贱呢?
面对执着的警卫,我只好怏怏离去。后来要是骑自行车去装修华丽的大厦办事,我就像做贼似的远远找一个小摊位前停车,然后再假装成大厦内部的白领员工,装模作样地走进去。有过骑车经历的人,可能都遭过警卫的白眼和十字路口协管员的喝斥,而驾车的人却只敬畏警察。不过,北京有些警察自己也飚车。
有一次我骑着自行车小心翼翼地走在线内,突然旁边呼啸过来一辆车,擦身而过时,距我不到半尺,我差点被汽车反光镜刮倒,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知道在北京即使老老实实地走在线内,也会遭遇生命危险。镇静下来后,我竟然有了追赶这辆车的冲动。它在前面蛇行了一百多米,突然一头扎到路边,车技显然很过硬。我快骑几步,在司机下车翻后备箱时赶了上去,问他知不知道刚才差点撞到我。那是个警察,知道自己错了,连连道歉,我也就没和他计较,否则的话,很难说自认为还有修养的我会不会拣块石头把他车门给划了。
西方城市的反思
改革开放前的北京,最让外来人印象深刻的是壮观的自行车群。后来我去欧洲访问回国后,感受最深的是北京汽车路两旁有宽阔的自行车专用道,是和汽车道分隔开的,旁边又有宽阔的人行道。现在北京的汽车路比自行车路宽好多倍,但汽车还经常抢占自行车路,有的骑车人只好上人行道。长安街上潮水般的自行车群现在少了,代之以潮水般的汽车群。
过去在西欧的城市,比如巴黎,是没法骑自行车的,因为没有自行车专用道。我在巴黎的一个合作伙伴是法国贵族后裔,却有车不开,喜欢骑老式自行车上班,我都替他担心。
但近年来巴黎开始整治交通,在汽车路两边专门设立自行车通道,鼓励人们少用汽车,多骑自行车。巴黎市政厅甚至在周末时将塞纳河边和卢浮宫之间的快车道封闭起来,不让汽车通行,使其成为一个自行车爱好者的免费赛场。他们还把塞纳河边铺成沙滩,让喜欢阳光的巴黎人不用出城就能享受浴场的乐趣。
香榭里舍大街是巴黎最宽的街道,那里也有巴黎最宽的人行道,两边的人行道加起来甚至比香榭里舍大街跑汽车的主路还宽。而北京长安街两侧的人行道加起来比主路窄很多,何况北京还是一个人口远多于巴黎的城市。
纽约也在多年反思后,将曼哈顿在哈德逊河一侧的港口统统迁走,建筑逐渐拆掉,将其建成河边林荫公园,只供人行。那是一条相当美丽壮观的人行道,一侧是滔滔河水,一侧是绿荫荫的草地,长近十公里,可以沿着河边从下城走到中城,显示出一个国际都市的雍容大气。那里可都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如果将那些地批给开发商,政府会收到高额的税金,纽约市的GDP也会大幅增长,但市政府却没有那么做。
北京是一个税收充裕的城市,GDP增长速度够快的了。所以,我们不应该将人行道挤得那样窄,以至于人们在一些街道上行走时,相互间接踵碰肩的。我住的南三环木樨园一带,许多时候走在街上的人多得跟公共汽车里一样,于是有人就把汽车道当人行道。我常看见人竟然走在三环主路上,三五成群,甚至逆行,任凭汽车从身边呼啸而过,看得我心惊肉跳,他们却若无其事。如果人行道宽阔易行,人们能被逼上汽车道吗?!
相关热词搜索:人行道 行人 还给 将人行道 还给行人 人行道未让行人 人行道礼让行人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