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角逐【权力的角逐】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拥有众议院绝对多数席位的总理,却主动解散国会;推翻了现政府的反对党,却拒绝参加选举;赢得了全国大选的党魁,却承诺不会出任总理;投票率超过70%的大选,却因为“技术原因”而被宣布无效。
  
  随着泰国国王拉玛九世登基60周年庆典的临近,持续了近四个月的泰国政治风波目前已趋于和缓。2006年5月23日,泰国看守总理他信宣布结束近50天的休假,重返总理府执事。泰国看守内阁5月30日也宣布,批准选举委员会关于今年10月15日重新举行下议院选举的建议。
  回顾年初以来的泰国政治风波,我们不难看到其间那些独特的政治现象――拥有众议院绝对多数席位的总理,却主动解散国会;推翻了现政府的反对党,却拒绝参加选举;赢得了全国大选的党魁,却承诺不会出任总理;投票率超过70%的大选,却因为“技术原因”而被宣布无效……对此,就有必要在泰国的政治背景中,加以解读。
  
  “攘外必先安内”:他信解散众议院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2月间由“售股事件”引发的曼谷地区“反他信”示威集会,虽然声势浩大,但实际并不足以动摇他信的政基。毕竟,他信领导的泰爱泰党在2005年2月举行的大选中,赢得了1900万张选票,支持率高达67%,并在众议院全部500席中,占据了绝对多数的377席。他信也因此成为泰国首位连任的民选总理,并在第二任期实现了泰国的首次民选一党执政。
  不过,随着泰国政坛尤其是执政党内“反他信”势力的趁势而起,1992年“五月流血事件”以来最大规模的政治风波爆发了。
  泰国的政治具有典型的政客政治特征,重要的政治资源尤其是选票资源,通常为政客所把持。因此,各政党普遍面临“人强党弱”的问题。对于大多数政客而言,政党不过是参与竞选时所必需的“外壳”,故而政客“跳槽”的现象在泰国十分常见。泰国政客的独立性与流动性,一方面使得政党能在强势党魁的领导下迅速兴起,但另一方面,也致使政党容易因利益矛盾而分崩离析,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他信领导的泰爱泰党自1998年成立以来,党内就一直派系林立,近年来随着对各中小政党的吞并扩张,派系更是有增无减。根据2005年的资料显示,泰爱泰党内的派系已多达十余个。尽管他信一直在努力平衡各派的利益要求,甚至为此在第一任期内,进行了多达十次的内阁改组,但终究是僧多粥少,难免会厚此薄彼。于是,党内对他信的不满也就随之与日俱增,甚至反目成仇。
  随着泰国民间组织“人民民主联盟”宣布,将依据《1997年宪法》规定,通过5万选民联名奏请参议院,启动弹劾总理的不信任案,此后泰国政坛的“反他信”联合行动开始进入高潮。一方面是民主党、泰国党、大众党三大反对党联合施压,另一方面则是泰爱泰党内部的反对派趁机逼宫。文化部长和信息通信技术部长相继提出辞呈,要求他信交出党内领导权。
  面对党内反对派的压力,他信在“妥协以安渡难关”还是“对抗以维护权威”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决定进行党内“洗牌”。2006年2月24日,他信宣布解散众议院,提前举行全国大选。根据泰国《1997年宪法》新增的规定,“议员候选人必须隶属于政党至少90天”,这就使得任何试图“跳槽”的政客,都会在总理临时解散国会后的三个月内失去参选的资格,从而丧失政治议价能力。在过去五年的执政期内,他信正是凭借这一“尚方宝剑”,有效地维护了执政党的稳定。
  
  陷入僵局:修宪的主导权之争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泰国政坛一直是中小政党林立,拥有众议院席位的政党,通常多达十几个。这就造成议席归属相当分散,即使是牵头组阁的政党,其拥有的议席比例,一般也就在20%~30%左右,因而很难应对反对党的弹劾。90年代的泰国政局一直不稳,执政权在各党派之间不断轮换,通常是内阁的席位还未坐暖,就已经被弹劾下台了(见下页表)。于是,1996年大选后最具实力的新希望党和民主党――前者所占议席比例为31.8%,后者为31.3%――都主张在修订宪法时,通过制度安排提高执政党的权威,鼓励大型政党的发展,进而建立更为稳定的政府。1997年泰国国会通过新宪法,这是自1932年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以来的第16部宪法。该宪法在制度设计方面,倾向于维护执政府的权威,有利于促进大型政党的发展,而对中小政党有着明显的制约作用。
  但是,让两党始料未及的是,《1997年宪法》颁行后,得益的却是1998年才成立的泰爱泰党。2001年大选是泰国依据《1997年宪法》举行的首次大选,在选举制度方面明显有利于大型政党的产生。结果,泰爱泰党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深得中下层选民支持的“草根政策”,不仅包揽了49.6%的议席,而且还通过吞并自由正义党,成为泰国首个拥有众议院简单多数席位的民选大型政党。
  随后的他信第一任期内,各党间的实力差距进一步扩大。一方是执政的泰爱泰党在《1997年宪法》的“护航”下,不断壮大;另一方的反对党却是日渐势衰,各中小政党或是分裂,或是并入泰爱泰党。于是,2005年大选在毫无悬念的情况下,形成了泰爱泰党一党独大的政治格局――泰爱泰党占75.4%,民主党占19.2%,泰国党占5%,大众党占0.4%。
  可以说,反对党目前已是山穷水尽,如果无法把握此次机会,摆脱《1997年宪法》对中小政党的制约,就很可能会被长期边缘化。较为典型的就是有关“弹劾总理的不信任案,需要至少40%(200名)的议员联名发起”的规定。这使得反对党从2005年开始,实际上已丧失了弹劾他信的权力。这也促成了平日里相互对立的三大反对党,能够在此次“反他信”的行动中步调完全统一。
  不过,反对党却也有自知之明,由于他信在第一任期政绩卓著,不仅在经济和外交领域颇有建树,而且在完善国内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成效明显,甚得中下层选民的支持,因此在现有的选举规则下,即使是三党联合,也很难与泰爱泰党对抗。于是,反对党提出了“先修宪后选举”的构想,要求他信首先辞职,解散看守内阁,并组建由各方共同参与的临时委员会,负责修订宪法,直到出台了有利于中小政党参选的制度后,再举行大选。而他信则提出,应当“先选举后修宪”,要求先通过选举产生新一届政府,而后再由新政府主持修宪。可以说,双方的争执焦点相当明确,那就是由谁主持修宪的问题:是由各方共同参与?还是由泰爱泰党主持?
  4月2日大选后,尽管泰爱泰党在全国赢得了1600万张选票,支持率高达54%,囊括了近九成的议席,但却在38个选区出现了议席空缺,没有达到宪法所规定的条件,即“如果在单选区中候选人惟一,那就必须获得选区20%以上的有效选票方可当选”,从而使选举陷入了违宪困境。
  4月4日,他信宣布将不会出任此次选举产生的内阁总理,并随后开始了长期休假。不过,对于反对党而言,他信的做法与其说是让步,不如说是以退为进。因为一旦补选成功,即使他信不出任总理,修宪工作仍会由泰爱泰党主持,并向着有利于泰爱泰党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新宪法颁行后将会举行新的全国大选,那么,届时身为泰爱泰党党魁的他信,通过选举再次出任总理的可能性自是不言而喻。这显然是反对党所无法接受的,因此,对于他信的补选提议,反对党予以了联合抵制。4月23日补选后,仍有14个南部选区的议席出现空缺,泰国政治依旧在僵局中。
  
  重新大选:政治和解的曙光
  
  4月25日,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发表电视讲话,谕令宪法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设法打破政治僵局。这位曾于1973年和1992年两次化解泰国政治危机的最高领袖,在关键时刻再次发挥了政治稳定器的中坚作用。5月8日,泰国宪法法院裁定,4月2日大选由于“技术原因”――例如投票箱的摆放朝向违规――而无效,并宣布将举行新一轮大选。5月30日,泰国看守内阁宣布,批准选举委员会今年10月15日重新举行下议院选举的建议。
  虽然一切似乎又回到了起点,但对于各派政治势力而言,情况已与当初有所不同了。在经历了四个月的明争暗斗之后,无论是泰爱泰党还是反对党,都已看到了对方的政治实力和底线,这就为双方的相互妥协铺平了道路。5月初,三大反对党相继表示,将会参加新一轮的大选;而他信也收敛了往日独断专行的作风,开始寻求与反对党和党内各派的协调。
  由于泰国正处于政治转型的关键时刻,有关修宪主导权的任何决策,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将来的政治格局和各派的切身利益,因此在这一问题上做出让步将是艰难的。不过,尽管目前泰国的政局仍不明朗,而且火药味也相当重,但由于泰国政治文化的宽容性――这在过去的多次政治危机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各派在新一轮的全国大选中达成妥协,进而在未来二至三个月内,平稳结束此次动荡的可能性,仍是很值得期待的。
  
  
  阅读背景
  “售股事件”――2006年1月,他信家族根据新出台的放宽外资对泰国电信行业持股比例的法案,将旗下电信公司49.6%的股份以18.7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新加坡淡马锡公司,并利用股票交易收入免纳所得税的政策优惠,进行了巨额的避税。
  “五月流血事件”――1992年5月,陆军司令素金达以在职军人身份出任政府总理,结果引起曼谷市民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并与军方发生流血冲突,造成50多人死亡、600多人受伤、600多人失踪,最后,在泰国国王拉玛九世的调停下,素金达辞去总理职务,这才平息了事态。泰国也自此彻底摆脱了军人干政,开始了现代民主化进程。

相关热词搜索:角逐 权力 权力的角逐 权力征途全文阅读 权力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