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越来越强硬 美国为何对中国强硬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继美国国会从4月开始连续通过多个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提案后,5月13日和18日,美国商务部又分别对三类和四类来自中国的纺织品重新设置数量限制。与此对应,对中国不利的言论大量出炉。美国一些学者再次在主流媒体上发表了将中国视为“敌人”的文章。美国参议院少数党领袖佩罗西更直言:“美国的中国政策――无论是民主党的还是共和党的,已经完全失败。”与三个月前相比,美国许多敌视中国的智囊机构大举出击,敌视中国的保守势力全面复活。
  去年总统选举时流行的观点是,布什连任更有利于中美关系的稳定。然而,他连任还不到半年时间,形势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为什么?这主要是由美国国内政治因素造成的。
  第一,美国国内保守势力要求遏制中国的声音增强,虽然尚未达到1998年~1999年时那种草木皆兵的状态,但已经从过去几年的低潮中迅速反弹。从国际环境方面看,美军在伊拉克的战事终于见到曙光、反恐相对顺利及其在美国国内政治中的效用递减,这令美国可以腾出手来研究战略层面的中国问题。实际上,9.11对美国的冲击已经接近尾声,特别是布什在总统竞选中大打反恐牌更提前“折旧”了反恐在美国政治中的效用。多年来,美国社会中怀疑、敌视中国的力量始终存在,在美国的国际环境缓和的背景下,他们再次抛头露面。《大西洋月刊》上罗伯特?卡普兰“我们应如何与中国作战”的文章、《华盛顿邮报》上罗伯特?卡根关于“中国是敌还是友”的讨论则是这股思潮的集中反映。现在看来,这股以新保守主义为基础的“反中”的力量正在反弹。
  第二,在中国问题上,布什很难有效约束来自左右两面的挑战。几年前,布什是在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定位中上台的。9.11事件后布什政府调整对中国的立场,国务卿赖斯声称乐于见到一个“自信、和平和繁荣的中国”,这个定位已经与上述保守势力南辕北辙。而美国总统的第二任期,往往又是在不经意当中进入“跛脚鸭”状态的时期,布什推动的让西半球移民合法工作计划、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在共和党内外都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更不用说赢得民主党的支持了。在美国的国内政治中,今日之布什政府,已经不是一年前的强势政府了,不能不顺应国会的声音。
  第三,中国领导人在处理外交和内政问题上的自信和成功,对美国长期敌视中国的“反中派”产生了很有力度的警示。中国在东亚地区实行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使美国武力至上的单边主义的弊端更加凸显,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软权力”。这些都令美国及日本小泉政府感到巨大的压力。北京的两岸政策以连宋成功访问大陆而取得重大进展,这不但令陈水扁顾此失彼,也令华盛顿的“反中派”坐卧不安。半年多来,笔者在华盛顿已深深感受到这股“反中”力量之强大,他们在寻求各种时机和理由积聚。《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是他们积聚的一个重要借口,没想到却被连宋成功访问大陆破了局。
  但是,中国政府在应对挑战方面,也并非无懈可击。如在经贸领域,中国似乎没有考虑到经济问题可能被政治势力操控的严重性,令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各种“反中”力量的聚集点。在双方僵持下,人民币汇率问题进入美国国会,并迅速成为两党对中国施压的共识和平台,其中的逻辑就在于:上述三方面因素终于在该问题上找到了宣泄口。
  从发展趋势看,目前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可能正处在一个突破性变化的前夜。应该说,布什的对华政策想朝温和的方向转化,下半年两国元首的多次会面,将会十分引人注目。美商务部、财政部在中国经贸问题上的表态趋向强硬,说明白宫认识到了上述力量的破坏性,不希望自己重蹈克林顿政府后期政府部门在对华政策上屡遭批评的覆辙。虽然行政部门态度强硬,但能否从中国获得相关的让步将是布什下一步如何行动的关键,也是布什与国会和民间“反中”势力怎样互动的关键。如果它能够与中国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就能够有效封住“反中”的声音,否则,就会像克林顿政府后期那样步步陷入被动,甚至使下任总统的对华政策逆转。不过,布什政府与后期的克林顿政府的最大区别是,现在的国会是由与布什同一政党的共和党主导。鉴于布什在共和党保守派中的地位及其性格,这些国会议员只攻击布什的中国政策本身,而不会攻击布什个人及其团队,相关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缓和的。

相关热词搜索:美国 强硬 中国 美国为何对中国强硬 中国为何敢对美国强硬 美国为强硬对付俄国人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