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熟悉的越南】熟悉的陌生的这种感觉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胡志明市的摩托车川流不息,形成一大“奇观”。但由于环境污染严重,人们都戴上了口罩。 越南本是我们熟悉的国家,我们与它曾是“同志加兄弟”,也曾在边境上刀兵相见。但是现在的越南已不是我们过去熟悉的那个样子了。笔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曾踏上过越南的国土,此后又多次去越南进行学术交流,对比其现在与过去,深感越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越南在经历了长期抗日、抗法和抗美救国战争后,终于在1975年取得了国家的南北统一。统一初期,越南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危机,如粮食供给不足、日常消费用品紧缺、通货膨胀等等。为摆脱经济困境,越南党和政府果断地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从发展重工业为主转向以粮食―食品、日用品―出口产品为主,因而逐步告别了短缺经济。今天越南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既有越南自己生产的商品,也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商品。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凭票证定量购物的现象早已不见了。
变化之一:庄园经济与私营企业
1986年12月召开的越共六大本着“正视事实,正确评价事实,说明事实”的方针,对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带有严重教条主义、“主观唯意志”的方针和政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并提出了在坚持社会主义定向的前提下进行全面革新的主张,从而使越南经济体制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从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支柱的单一经济所有制转向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焕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解放了生产力。
越南农村实行了承包制,优先解决粮食问题,在政策上允许农民在完成缴纳公粮任务后按市场价格出售余粮。承包制使农民家庭成为自主的经济单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89年,越南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并开始出口粮食。但由于农业商品化生产程度不高,农业生产力低下,因此,农民虽吃饱了肚子,但手中缺钱,于是农民进城打工,造成承包地的荒废。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南农村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庄园经济。庄园聚积土地、集中资金、使用农机和先进技术从事农业的商品化生产。据越南学者称,目前越南北部、中部和南部已建立了12万个不同类型的庄园经济实体。
在城市则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实行公司制和股份制,国有企业数量已由1990年的1.2万家减至2003年的3000余家。与此同时,个体和私人经济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仅2001年~2002年的两年间,新注册的私营企业就达3.5万家,从农村到城市现在到处可见由个体和私人经营的商店、旅馆、工厂等。党员是否可以雇人开办私营企业,在越南一直是存有争议的问题,越共党章虽仍明确规定党员不能从事私人资本经营,然而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党员在经营私营企业和庄园经济。修改党章只是时机和时间问题。
变化之二:从封闭到开放
越南所说的“融入国际经济”,其实质内涵就是对外开放。越南曾长期“一边倒”,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和贸易往来。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越南党和政府接受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念,及时提出广交朋友,实施全方位、多样化的外交政策。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融入区域经济和国际经济,现己成为越南的国策,并己做了许多工作:
1987年颁布了外国投资法,并多次予以补充和完善;积极开展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亚洲发展银行的金融合作关系,获得了官方开发援助(ODA)和贷款;1991年越共总书记杜梅和部长会议主席武文杰率团正式访问中国,宣布两国关系正常化;1995年加入东盟(ASEAN)和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同欧盟(EU)签署了双边框架协议;1998年成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正式成员;1995年与美国实现了外交关系正常化,2000年签署了越美贸易协定;作为东盟的成员积极参加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东盟与中、日、韩三国的合作对话,等等。这些重要的举措使越南在国际社会的处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日渐成为受到区域和国际社会重视的建设性经济合作伙伴。越南现在正积极争取于2005年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届时越南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实行对外开放,并借助外力进一步促进国内革新,加速推动越南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
在对外开放、融入国际经济政策的指导下,越南在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据越南官方公布的数字,1986年,越南的进出口总额只有区区29亿美元,而到2002年,越南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193亿美元和165亿美元。从1987年到2003年底,越南已吸引了5400个国外直接投资项目,其外国直接投资协议额为410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达250亿美元,创造了65万个就业岗位。
中越双边贸易的发展也很迅速。2003年,中越双边贸易额约为40亿美元,2005年可达50亿美元。在出口排序中,美国是越南最大的出口目标市场,中国大陆排居第二位,而在进口排序中,中国大陆继新加坡、日本、中国台湾、韩国之后,排居第五位。中国企业对越南的直接投资增长明显,截至2003年11月,中国对越南的投资项目288个,投资金额51亿美元,位居世界各国和地区对越南投资的第16位。由于中国大陆的投资有些是经过香港,如果加上香港的投资,则中国位居第五位。
变化之三:人民生活改善
由于越南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使得人民就业和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有所改善。据越南国家统计局资料和中国学者在越南多个地区进行的访谈,80%以上的家庭认为自己的生活较比以前有了明显改善。对于越南为“解决温饱,减少贫困”所做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国际社会给予了高度评价。越南学者曾告诉笔者,现在越南出现了“一家两制”现象,亦即在一个家庭里,有人在国家部门或在国有经济领域工作,有人在私营企业或在非国有经济领域工作。这样的“一家两制”现已越来越普遍。此外,一些人除本职工作外,还可以从事第二职业,这些人的名义工资虽然不多,但实际收入并不少。
越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表现在多方面,最为明显的现象是越南告别了“自行车王国”的时代,在河内和胡志明市等大城市,几乎家家都有摩托车,甚至一家拥有多辆摩托车。中国摩托车虽然价格便宜,但越南人还是喜爱价格昂贵的日本本田摩托车,可以说摩托车基本代替了自行车,尤其周末和节假日,在路上奔跑的摩托车川流不息,形成一条条长龙,堪称越南一大“奇观”。除摩托车以外,德国、日本和美国等原装的名牌小轿车也一年比一年增多,各种名牌家用电器更是应有尽有,不少人还盖起了两层甚至三层的小楼房,在河内出现了所谓的“富人区”。贫富差距扩大业已引起越共中央和全社会的关注。由于越南基础交通设施比较落后,摩托车和汽车数量的日趋增多,不仅造成空气的严重污染,也造成交通事故不断,死亡人数急剧增加。
经济发展分三阶段走
当然,如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越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经济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质量和效率不高;产品虽然日益丰富,但成本高、质量差、国际竞争力不强;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控能力虽然有所增强,但行政干预多、管理能力差;国家投入虽然增多,但产出少;国家和企业虽然积极吸引外资,但利用外资水平不高、效果不尽理想,等等。尤其外国直接投资在1996年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2003年虽有所恢复,但也只有高峰时期的1/5。越南人均外国投资仅为中国的40%。由于国家管理不严和执法不严,官僚主义、贪污腐败、走私等行为在许多地方和部门愈演愈烈。吸毒、卖淫、艾滋病等有所蔓延。
对于越南经济与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与矛盾,越南决策者不予回避,而是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自1986年推行全面革新以来,越南经济几经波折,虽遭受到苏东剧变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总体看经济运行正常。特别是最近三年来,越南经济表现不错,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逐年提升,2001年为6.9%,2002年为7.04%,2003年达7.3%,预计2004年为7.5%~8%。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认为其经济增长率仅次于中国,居东南亚各国首位。作为农业国的越南,从1989年起解决了温饱问题,粮食产量从1986年的1800万吨增至2003年的3450万吨,达到了2005年的计划指标,越南现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稻米出口国,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由于经济持续的快速增长,2003年,越南创造了150万个就业岗位,使城市失业率从2002年的6%降至2003年的5.8%。
为了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越南政府制定了三阶段的发展战略: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05年,要求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7.5%,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95年翻一番。第二阶段从2006年到2010年,其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工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分别达到40%~41%和42%~43%。第三阶段是到2020年实现工业化,为早日把越南建设成工业化、现代化国家,实现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文明的目标而努力。越南党和政府为确保三阶段发展战略的如期实现,已制订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经济合作仍是越南未来经济发展的两大基本动力。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