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关系八大新特点】 中美经贸关系现状2018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2002年,中美经贸关系在克服了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对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下进一步向前发展,双边贸易总额全年达到创纪录的97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8%,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经济外交加强,经贸官员互访频繁
  
  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贸关系在两国关系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并成为两国新世纪发展双边关系的重要战略基础。布什政府上台以后,把发展经贸关系作为对华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一年来中美首脑的三次会晤无一不涉及经贸问题。与此同时,美政府经贸官员通过频繁的对华访问加强了对华经济外交的力度。2002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佐立克、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先后访华;5月,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达姆访华;7月,美国农业部长安?维纳曼首次访华;9月,美国商会执委会主席史提夫?温安洛率团访华,这也是第一个主要由美国中小企业组成的访华代表团。中国也派出了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等经贸官员访美。中美经贸部门之间的这些互访活动,不仅把双边经贸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也有助于稳定和加强双边的政治关系。
  
  贸易不平衡问题继续凸显
  
  影响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国际分工原因,也有美国政府本身的贸易政策原因;既有外部环境原因,也有中国方面原因;既有中美双方统计方法上存在差异的原因,也有美国多年来一直对华实行高技术出口管制的原因。但不论是什么原因,在客观上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愈来愈成为双边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按中方统计,从2000年起,中国成为美国的最大逆差国;而按美方统计,从1994年起,中国就已取代日本成为美国的最大逆差国。中美贸易2002年在克服第一季度短暂的下滑趋势之后,自4月份开始重新上扬,美方贸易逆差也逐月增加。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2002年,中国对美出口699.5亿美元,自美进口272.3亿美元,对美贸易顺差达到42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1%;而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字,2002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1472.2亿美元,其中自华进口1251.7亿美元,对华出口220.5亿美元,美方逆差103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1%。
  尽管去年以来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呈现出加速扩大之势,但由于美方对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因此目前为止中美两国在此领域尚未发生深刻的贸易摩擦。在去年11月份向国会提交的报告中,美国财政部客观地指出,去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的同比增长由2001年的5%上升到35%,但是自美进口也出现增长,增长幅度由2001年同期的3%上升到28%,因此中国商品贸易顺差只出现有限增长。中国外经贸部发言人也指出,要客观认识中美贸易不平衡,双方应通过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来解决经贸不平衡的问题,要以发展促平衡。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目前美国政府的对华出口管制政策没有放松的迹象,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从短期来看有可能进一步凸显。
  
  农产品贸易争端日益上升为双边经贸摩擦的新焦点
  
  农产品贸易在中美经贸关系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中美双边贸易摩擦的焦点之一。由于美国农业资源比较丰裕,农产品比较优势十分明显,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中国农产品的最大进口国,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30%。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主要有粮食、大豆、棉花等。1999年4月中美签订《农业合作协议》,解决了中国从美国进口柑橘、小麦及其检疫等问题,为中美农产品贸易拓宽了道路。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美国预期对华农产品出口会大幅增加。据美国高盛公司估计,到2005年,中国加入WTO将给美国带来130亿美元的额外出口;到2003年,中国市场将占美国农业出口增长的37%。为了保护国内农业和食品安全,中国有关方面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条例,于2002年开始对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实施安全审查,招致美国的不满。最终虽然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协议,推迟安检条例的执行,简化有关申报和审批手续,但由于双方在农产品贸易问题上仍然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美国农业部长安?维纳曼对华首次访问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中美农产品贸易争端仍将继续,并有可能上升为双边经贸摩擦的新焦点。
  
  纺织品贸易争端硝烟再起
  
  2002年是我国入世第一年,纺织行业由于部分商品配额的取消使出口实现了快速增长。据统计,2002年全国纺织品出口创汇617亿美元,增长14.7%;利润300亿元人民币,增长24%。出口创汇和利润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也呈现出大幅增长的势头。根据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的统计,与上年相比,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针织布料增加2314.5%、胸罩增加167%、手套增加173.2%、睡衣增加455.6%、用纺织品制造的行李箱增加416.8%,从而引起美国纺织业的不满。根据《中美WTO协议》的规定,在2008年12月31日以前,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的某个类别的增长率超过7.5%,美国可以单方面采取提高关税、设置配额等保护性措施。2002年9月,美国纺织生产商协会据此向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五种已经取消配额限制的纺织服装产品针织布(222类)、手套(331/631)、胸罩(349/649)、袍服(350/650)和行李箱(670L)重新进行设限,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再起波澜。可以预测,2003年我国纺织品输美将遇到一定困难,中美纺织品贸易之争也将会愈演愈烈。
  
  美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有所加强
  
  美国科技实力最强大,技术出口管制也最严格,经常动用技术出口管制作为制裁别国的工具,而中国一直是美国技术出口管制的重要对象之一。去年以来,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不但没有放松的迹象,反而美国国内加强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呼声日益高涨。2002年1月17日,美国国会美中安全审议委员会就美对华出口管制问题专门举行了为期一天的听证会。在此次听证会上,除产业界代表外,几乎所有的证人在作证时都承认,中国今后将成为美国家安全的一个威胁,也是武器扩散的一个重点关注对象,美应通过出口管制来遏制中国、控制中国并保持领先中国两代人的距离。4月19日,美国总审计局(GAO)发表了一份题为“出口管制:中国半导体工业的快速发展着重表明彻底重新审议美国政策的必要性”的报告,指出“美国有关机构尚未把现有的分析手段作为......决定是否发放出口许可证的基础”。要求美政府部门加强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评估,认为恢复对华签发卫星发射许可证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目前,美国政府又在敦促国会通过新的《出口管理法》,以便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采取更为有效的出口管制方式,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因此,从总体上看,今后美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的力度,尤其是软件和高技术设备,并重点加强对我国核技术及导弹技术的监控等。
  
  美利用政府部门和国内相关团体的报告加大对华压力纠纷的新途径当代!
  
  2002年7月15日,美国国会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发布首次年度报告,对一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美国日益增大的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中美经济关系主要有利于中国等问题给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中国在税率安排方面有些拖延和不协调,颁布了非科学基础上的影响贸易的生物技术法规、没有严格遵守有利于外国保险公司的规定以及在快递服务领域存在限制措施等,建议美国会和政府对美在华投资企业全面进行监控等,对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恶劣的负面影响。此外,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也加强了对华履行WTO协议情况的监督,在其“特别301”年度报告中,再次将中国列为受“306条款”监视的国家,同时“认为中国在农业、知识产权和服务业三个领域存在显著问题,需要继续进行监督”、“美国将和WTO其他成员合作,使用一切手段来确保中国完全履行承诺”等。总之,利用美政府部门和国内社会团体的评估报告对中方施压,成为中国入世后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一大新特点。
  
  相互展开反倾销调查成为双边经贸摩擦的新现象贸易纠纷的新途径当代!
  
  我国是世界上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这一状况在2002年并未得到根本改观。截止到去年底,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发起60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合计涉案金额近10亿美元。美国是对华反倾销调查的急先锋,中国是美国反倾销的10个主要国家之一。在布什政府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中国入世以来面对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指控的压力并没减轻。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不仅给中国出口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而且中国出口商品的非正常回流还冲击了国内市场。这方面已经成为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障碍。
  面对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指控越来越多的状况,中国开始反击美国的不公正调查。一方面,在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时积极应诉并取得了历史上少有的好成绩;另一方面,中国也开始利用反倾销调查手段保护国内相关产业。中国对美企业展开反倾销调查已经成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又一新特点,也将影响双边经贸关系的未来发展。
  
  在世贸组织的框架内解决贸易争端成为解决双边贸易纠纷的新途径当代!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WTO,为中美解决经贸摩擦问题提供了法律上的框架。去年3月,美国正式启动限制钢铁产品进口的“201条款”,对全球钢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中国钢铁业也深受其害。我国政府根据世贸组织保障措施的有关规定,向世贸组织提出就此问题与美国进行磋商。这是我国入世后首次利用世贸组织的有关条款解决中美贸易争端,也是今后一段时期解决双边贸易纠纷的新途径。▲
  

相关热词搜索:大新 中美 经贸关系 中美经贸关系八大新特点 2017中美贸易关系特点 中美经贸关系2018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