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梦难醒温怡 犹太人噩梦难醒?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就在我们截稿的这一天,以色列议会大选有了结果。正如许多分析人士所预料的那样,沙龙领导的利库德集团获得议会中120席的36席。沙龙将继续执政。沙龙执政期间,以色列安全形势异常严峻,一次次爆炸如同一场场噩梦,“头一天晚上睡觉时不知第二天将发生什么事”。这是许多人的感受。可以说,沙龙领导的利库德集团没有给以色列人带来安全。可让人疑惑的是,仍有许多以色列人支持沙龙执政。难道这就是以色列?
――主持人手记
身临其境,会有怎样的感受?
钟翠花
我是2000年4月去的以色列,两年中正好经历了一个循环,开始的半年刚好是巴拉克政府热衷于搞和谈时期,当时我简直成了巴拉克迷。因为我感觉巴拉克是真诚地想要解决以巴问题。巴拉克在和谈中步子迈得特别大,正说明他急于解决困扰以色列人近半个世纪的冲突。
后来的一年半现在觉得有些不堪回首。去年3月一个周六的晚上,我在一位朋友家做客,当时安息日结束不久,突然传来以色列北部海滨城市内塔尼亚发生枪击事件的消息,巴勒斯坦激进分子在一个饭店里用冲锋枪向人群扫射,死伤者中有很多老人和小孩。当时就听朋友的家人恶狠狠地说,“就是要报复巴勒斯坦人!我们以色列人比他们强,他们如果和我们硬碰硬,那我们也只能硬碰硬”。我回到住地不久,又听到外面“轰”的一声巨响,原来是沙龙官邸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发生了巴勒斯坦人自杀爆炸,离我住的地方只有一百米,当场炸死11人,炸伤一百多人。
我对以色列的感觉是比较复杂的。凡在那里呆过的人大都会喜欢上这个国家,它有许多人文的东西促使你去研究。在以色列我有一种感觉,就是在那种生命随时会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人们之间需要相互慰藉。在中国,由于地广人多,发生的很多事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大海,只产生一点涟漪,很快就会消失,不会产生什么震动。以色列是个弹丸之地,犹如一个小水洼,一粒很小的石子也会激起波澜,某地发生的爆炸事件很快就会成为全国的大事,人们的神经特别紧张,处于那种濒临崩溃的状态。在那种景况下,人们考虑更多的是今天的事情,或明天的事情,不会有太多长远打算。如果一场爆炸伤及很多人,这对以色列而言就是非常大的事件,他们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化掉,一般人的直接反应就是要进行报复。我在以色列的后一年半多的时间里,如果隔一个月没有发生袭击事件,那就算是和平时期。
夏杰逸
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很难理解以色列人的处境,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所以我认为中国人可能很难体会以色列人的心情。我是在以色列长大的,整天处在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环境中,这种情形已经存在了半个世纪。在以色列大街上如果发现有一个包裹,哪怕是一小包东西,大家就会紧张,以前虽没有自杀性爆炸,但是其他的爆炸也是经常发生的。大家对爆炸事件的恐惧是深深植根于心底的,它已成为以色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过去两年和以前的情况有所不同,袭击和爆炸格外频繁,这种密集度是以前未曾有过的,尤其是这种事情发生在和平进程已经启动的情况下,是在双方为实现和平已经进行了将近十年的努力之后。
历史的积淀?
徐向群
犹太人对安全敏感的程度到神经质的地步,这是从长期流散生活中积淀下来的。犹太人的历史是一部充满血泪,悲惨的历史。这部历史仍在延续,今天巴以冲突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不幸,也是犹太人的不幸。
在人类社会经历过的三个历史阶段,在三种社会形态中,犹太人总是受迫害、被杀戮,他们的安全问题从未得到解决。在漫长的中世纪,犹太人与当地主民的矛盾主要是宗教矛盾。宗教矛盾是血淋淋的。犹太人是上帝的弃儿,是出卖耶稣基督的罪人,因此杀戮犹太人是一件宗教上的快事。十字军东征时,骑士们喊出的是:“杀死犹太人,拯救你的灵魂”。苦难中的犹太人对资产阶级革命,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寄予巨大的热情与向往。一些有头有脸的犹太名人,不惜承认自己民族是上帝的弃儿,承认以前基督教对犹太人的种种迫害都是正确的,背叛了自己的民族,接受“洗礼”,成了一名基督徒,想挤进欧洲的文明社会。结果如何?在犹太人称为“自由之乡”的《人权宣言》发表的国家――法国,出现了迫害犹太人的德雷福斯案件。宣判一名无辜犹太军官有罪,就是宣判所有犹太人有罪,巴黎响彻了“杀死犹太人”的怒吼!50多年后,希持勒上台,屠杀犹太人达到顶峰。19世纪末,俄罗斯出现革命形势,身受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的犹太人响应革命领袖的号召,积极参加十月革命,以致十月革命的敌人称十月革命是犹太人妄图霸占全世界的一个阴谋,沙皇提醒他的臣民:“不要忘记犹太人是把我们的基督送上十字架的罪人”,白匪军首领邓尼金的军队高呼“杀死犹太人,拯救俄国”的口号冲锋陷阵。犹太人对革命的成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这是革命领袖所承认的。但是结果怎样?30年代后以托洛茨基为首的一大批犹太领袖不见了,最后一名犹太领袖也在60年代初被开除了。革命给予犹太人的“礼物”是在极其寒冷的西伯利亚绍泽地区比罗比詹建立一个犹太自治州。
哪种社会形态能解决犹太人的安全问题呢?没有共同地域的犹太人是刀俎鱼肉,于是他们在巴勒斯坦复国。但是犹太复国到今天的50多年中,犹太人没有得到安全!巴以冲突是巴勒斯坦人的不幸,也是犹太人的不幸!
安全对犹太人来说,不是抽象的理论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每天可以触摸到的现实:“明天有没有爆炸!”?
六五战争改变了什么?
徐向群
犹太人在1948年建国以后,要解决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一直到今天,安全问题仍然困扰着犹太人。在1967年以前,以色列主要解决的是“国家安全”问题,因为当时有口号:“消灭以色列,把犹太人赶进地中海”,以色列能不能在巴勒斯坦站稳脚跟是他们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六五战争以后,以色列的“国家安全”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因为消灭以色列已不可能。于是“国民安全”问题凸显出来,也就是政府能不能给老百姓一个和平的生活与工作的环境。不应混淆“国家安全”和“国民安全”这两个概念。“国安安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不必多说,现在要谈的是以色列老百姓的个体安全问题。
六五战争解决了以色列的“国家安全”问题,但也彻底改变了巴勒斯坦的局势,战争把以色列的安全问题和它占领的土地联系起来了,我认为:如果以色列不把在战争中占领的土地归还给巴勒斯坦人,那么从理论到实践上,以色列的“国民安全”问题是不可能得到真正解决的。
土地和安全问题一直是以色列当政者关注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主流意见,一派是国土安全派,工党认为:在保证国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放弃占领的土地;一派是大以色列派,利库德集团及其盟党尽量想多占土地,不归还或少归还给巴勒斯坦人。这就是拉宾――巴拉克和内塔尼亚胡――沙龙之间的区别。然而以色列老百姓更多关心的是哪一派能更好地解决他们的安全问题,简单化为:“明天将不再有爆炸”。确实奥斯陆协议阶段已经结束,以色列的当政者和老百姓都在思考:如何解决安全问题。
为什么还要支持沙龙?
夏杰逸
以色列进行的大选距离上次大选只有三年的时间,离小型选举――总理选举有近两年的时间。在过去十年里以色列政府更迭了四届,是相当频繁的。
以色列政府更迭如此频繁主要和一个因素有关(尽管还存在其他的因素),即以巴冲突。以色列人民选他们的领导人实际上也在选择一条路线:拉宾政府执行的是和平解决以巴冲突的道路,随着拉宾的遇刺,和平道路终结了;内塔尼亚胡上台,但后来证明内塔尼亚胡的右翼路线也不行;此后巴拉克上台,走的比拉宾还远,可是行不通;现在沙龙执政,沙龙有可能继续执政。
近两年的民意测验表明,有60%~70%的以色列人支持通过谈判解决以巴冲突,让巴勒斯坦建国,但同时也有调查显示利库德集团又将是议会中最大的党派。这里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方面有60%~70%的民众支持巴勒斯坦建国;另一方面又有这么多的民众支持沙龙当选,支持他执政。为什么?我想说说我的看法。1993年开始的和平进程使很多人相信由此可以走上一条结束流血冲突的道路,这种流血冲突实际上从上个世纪初犹太人回归传统家园以来就一直困扰着他们。随着和平进程的启动,以色列民众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和平阵营”,但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坛也分裂为两个阵营:一个是左翼,一个是右翼,两派势力旗鼓相当,其结果是没有一个政府可以长时间左右政局,长时间的执政。
实际上巴以之间最关键的时刻是2000年7月的戴维营会谈,当时巴拉克试图一揽子解决以巴问题,在没有得到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他在会谈中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而且还染指了一些被视为“禁区”的问题,如耶路撒冷问题。应该说这是比较大胆的举动。遗憾的是谈判最终仍然失败了,这给一些人的触动比较大,使很多以色列人怀疑过去七年来的谈判对手是否真正希望和平解决冲突。戴维营会谈后的两三个月后以巴冲突就爆发了。这场冲突到目前为止导致700多以色列人死亡,将近2000多巴勒斯坦人死亡,进一步破坏了双方相互信任的关系。
实际上现在仍然有90%的以色列人认为和谈是解决以巴冲突的惟一出路,事实证明其他的办法也行不通。但现在的问题是,不缺少解决冲突的办法,而是如何去实施这些办法。
铁血政策不奏效,为何还要这样?
钟翠花
众所周知,以巴冲突是一场力量不平衡的较量,以色列是强者。以色列人认为他们在中东立足主要靠威慑力。2000年5月,也就是我到以色列一个月的时候,以色列在未能与叙利亚和黎巴嫩达成和平协议的情况下单方面从南黎巴嫩撤军。关于撤军有两种说法:阿拉伯人认为他们是通过武力把以色列军队打出去的;巴拉克则称撤军后以军仍有能力保卫北部边境,所以才撤军。如何看待这次撤军便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是阿拉伯人用武力把以色列人打出去的,那么巴勒斯坦人就会受到鼓舞,从而认为武力是奏效的,可以通过武力袭击达到把以军赶出被占领土的目的。这次冲突中巴勒斯坦人的袭击力度超过了以前。同样,以色列人的还手也非常狠,这是因为包括以色列军方和政界的不少人士认为,绝不能让巴勒斯坦人以为武力能奏效。巴勒斯坦人没有一支正规军队,没有正规武装力量,如果在这场冲突中,能通过武力赶走以色列军队,这种后果对以色列是不堪设想的,以色列将无法在中东立足。所以有人说在这场冲突中没有哪一方能做赢家,同时谁也输不起。对以色列而言,在周围环境这么恶劣的情况下,如果被巴勒斯坦人打败了,这个结果对他们来说将是致命的。对巴勒斯坦而言,他们是为建国而奋斗,为生存权利而奋斗,他们也是不能被打败的。于是,这场冲突便具有了悲剧色彩。
隔离墙能带来安全吗?
徐向群
安全对犹太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他们用很现实的想法来考虑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于是装防盗门,按阳台防卫栏栅、楼道安全门,一直到小区的围城,并请保安守护,这是老百姓试图解决安全问题的一种尝试。就像建长城一样,把互不连接的围墙连起来,就成了所谓的“安全墙”。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去看我们古代的长城,也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衡量已经被推倒的柏林墙。
陈双庆
我的感受和徐老师不太一样。八年前我在以色列参观“绿线”时,曾询问一名以色列导游,东耶路撒冷、西耶路撒冷怎么划分?他回答说:“耶路撒冷就是耶路撒冷,没有东西之分”。的确,我们看到的“绿线”周围许多阿拉伯村庄与犹太人居民区相互交错,难解难分。不久前我再度访问以色列,一个国际反恐怖中心的教授陪同我们去耶路撒冷参观,也谈到隔离墙问题,称以色列人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存在分歧的。这个问题将成为这一届大选的主要议题。当我们站在耶路撒冷城的一个至高点上俯瞰这座城市时,面对犹太居民区与阿拉伯人村庄彼此交织在一起的景象,深深地体会到要建一堵墙将它们分开的难度之大。况且,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建一个隔离墙,对以色列的安全能有多大的保障的确很难说。以色列建隔离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减缓恐怖活动,但这只能是权宜之计,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钟翠花
实际上,在沙龙政府批准修建“安全墙”以前,以色列“绿线”一带的一些百姓或当地政府为阻止巴勒斯坦人的袭击已经建起了长短高度不一的墙,也就是说,“安全墙”已经有了一定的存在基础。修建“安全墙”可能是一种权宜之计,但我们每天不都在用一些权宜之计应付眼前的事情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回过头来看时,你会发现现实已经改变了很多。这场冲突后,我想再按照原来奥斯陆协议的框架去解决巴以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因为这场冲突对人们的心理以及对现实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安全墙”建起以后,又要面对一个新的现实,这必然会对将来的谈判产生新的影响。就像1978年第一次戴维营会谈时,当时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很少,解决起来相对会容易,但双方无法达成妥协,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色列的定居点越来越多,对此巴勒斯坦就越发不能接受,成了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改变的现实。就像刚才徐老师讲的,很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环环相扣的。一步一步就走成了今天的现实。
能找到突破口吗?
陈双庆
我个人比较欣赏佩雷斯的做法。他的思想比较超前,从1994年出版的《新中东》到2002年出版的《新创世纪》等书籍,都反映了他超前的思想理念。从实现巴以长久和平来说,他的思想值得借鉴,而且是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的。像目前这样无休止的打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我想从经济角度谈谈巴以冲突的解决办法。我认为发生自杀性爆炸的根源之一就是贫穷,特别体现在巴勒斯坦方面。我曾在以色列呆过两年。其间,我去了加沙、希伯伦以及西岸一些地区。以色列这边是绿色的田野,漂亮的城镇,加沙那边就是难民营,反差非常大。加沙的一位出租车司机挣钱养活十几个孩子,一旦以色列实行封锁,他马上就失业,整个家庭就会挨饿。所以在那种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再加上宗教极端势力的煽动,人们很容易就会把仇恨发泄到占领者――以色列人身上。最近两年阿拉伯世界对自杀性恐怖爆炸支持率非常高,甚至有一些女性也参与其中,这是为什么?就是一种对生活绝望的反映。
面对自杀性爆炸这个现实,以色列老百姓往往只能顾眼前。但对于领导人而言,眼光要放的长远一些。佩雷斯认为,将来以巴应该在经济方面进行合作。对于以巴之间的经济合作我可以举两个例子:一是在加沙有一个卡尼工业园区。这个园区是1998年《怀伊协议》签署以后建立的,占地3.3万平方米,能为巴勒斯坦人提供5万个就业机会,而且当时有70%左右的以色列食品及其他加工企业都表示愿意在那里投资,同巴勒斯坦人合资办企业。这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巴勒斯坦严重的失业问题。另外一个例子是,黎以边界有一家犹太人办的鞋厂,同希伯伦一家阿拉伯人鞋厂合作。犹太人负责整体的商业规划,阿拉伯人技术贤熟,从事具体的加工工作。他们合作生产出的鞋子,如果贴上“以色列制造”的标签,就可以出口到欧洲;如果贴上“希伯伦制造”的标签,就可以出口到阿拉伯国家。这是一个很好的合作模式,我认为双方经济合作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10年前我在以色列时,正值巴以《奥斯陆协议》签署前后,那时的和平前景确实一片光明。我记得1993年9月13日(签署协议的那一天),当时在上希伯来语课的时候,老师特意把当天的报纸给每人复印了一份,让我们记住这个非常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另外,在我当时学习的希伯来大学附近有很多阿拉伯村庄,学校里也有很多阿拉伯学生和工人,他们与犹太学生共同上课,相处得很融洽。但是去年巴以冲突愈演愈烈,就连希伯来大学也发生了爆炸,且凶手就是在学校里工作的巴勒斯坦人。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吃惊,因为在以色列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大学。连这里都不安全,那么以色列真是再没有安全的地方了!
徐向群
世上频繁发生恐怖活动,如果仅仅归结为经济原因,我认为是片面的。经济不发达,或者经济贫困并非一定会产生恐怖主义。恐怖活动产生的原因很多,经济不发达、生活贫困可能是恐怖主义产生的诱因,但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不断灌输极端主义的思想,政治的、宗教的和民族的。当然,从国际大环境上说,存在着产生恐怖活动的国际不公正和强权政治。
会斩断仇恨之链吗?
陈双庆
极端主义、特别是巴勒斯坦极端主义带有宗教色彩。暴力行动一旦被标榜为“圣战”(即按照上帝的旨意去战斗),那么就将无法理喻。但我认为,极端主义有其滋生的土壤。在巴勒斯坦地区,巴以双方本来就存在历史上的积怨,特别是领土上的争端,一旦爆发冲突,很容易形成报复反报复的恶性循环,这样下去双方谁也得不到安全,将永远无法解决问题。所以应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怎么样找一个突破口,才能实现共同安全,合作安全。我认为可以从经济角度进行探讨。
在以色列你会感受到,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百姓,都在时刻与恐怖活动作斗争。比如,在特拉维夫市中心的一座高层写字楼上,用灯光“编织”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大卫星”(以色列国旗标志),下面写着“这片土地仍在我们手中”。每当夜幕降临时,耀眼的灯光使这一标志变得格外醒目,对消除恐怖阴影、振奋人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周末,一些以色列人举家到海滨度假,在恐怖的氛围中充分享受生活的快乐。这就是以色列人。
另外我去年在以色列访问时还看到,无论是清晨还是黄昏,都有很多人在海边或市中心街道上跑步锻炼,不禁由衷地感慨:犹太民族尽管经历了这么多磨难,尽管恐怖阴影时刻威胁着生命,他们仍是不屈不挠,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犹太人渴望和平的意愿也是显而易见的。去年访问以色列时,我与一位以色列人聊天。言谈中,他表达了对经济不景气、特别是失业严重的强烈不满,以及对以色列和美国领导人未能实现安全的极度失望;认为只有实现和平,才能使这一切好转。
钟翠花
任何一场冲突、一个事件都能从某一方面折射出人的本性来。袭击与相互报复激发了人性中恶的一面,使巴以之间的仇恨越积越多。但在这次冲突爆发前,巴以地区也流传着很多相互救助的感人的故事,甚至在冲突期间,还有一名犹太青年被巴勒斯坦人炸死后把器官捐给巴勒斯坦小孩,一名巴勒斯坦青年被以军打死后把器官捐献出来救助以色列人的事迹,这些事迹被媒体争相报道,反映了人性闪光的一面。只是,在怨怨相报的过程中,仇恨遮住了更多人的眼睛。此外,巴以之间的历史积怨太深,有的以色列人告诉我说,如果我是巴勒斯坦人,也无法和以色列人好好相处,因为我的很多亲属朋友都被以色列人打死。同样,有很多以色列人因为亲人死于巴勒斯坦人的爆炸袭击中而痛恨地咬牙切齿,所以困难就在于人类很难超越过去,很难斩断仇恨之链。
阿米尔
反观历史,犹太人还是充满乐观情绪,历史上那么多灾难我们都克服了,走到了今天,所有人都相信前途是更加光明的。虽然今天我们还缺少安全保障,但是以色列人相信未来。
和平进程并不是开始于奥斯陆协议,而是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访问耶路撒冷。当时萨达特认识到以色列是无法被消灭掉的,以色列会继续存在下去。以色列继续存在下去意味着阿拉伯世界要和以色列长久的生活在一起,那么与其生活在战争状态,不如生活在和平状态。他能这样做是从自己民族利益出发的,也是符合阿拉伯世界人民的利益。后来很多阿拉伯世界的领导人也认识到这一点。20年来,埃及从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得到很多援助,经济状况得到大大改善,人们日常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提高。
如果巴勒斯坦领导人为自己人民利益考虑的话,应该选出像萨达特那样的领导人,虽然阿拉法特签署了奥斯陆协议,但是至今没有放弃采取暴力、恐怖的斗争策略。以色列和埃及签署和平协议后26年来,埃及人可能还是不喜欢以色列人,埃及国内的媒体可能还有很多反以的言论,但是双方边界上没有发生一起枪击事件,也没有交战过。
这样看来,以色列国内选择什么样的领导人并不重要,如果巴勒斯坦那边没有选出有和谈诚意的领导人,就不会实现以埃那样的和平状况。
徐向群巴勒斯坦人选出一个有和平诚意的领导人固然重要,但我认为,以色列人要想彻底解决问题,一劳永逸的解决安全问题,就必须做出更多的让步。
安全压力促进了犹太民族的发展?
徐向群
这是一种误解。在犹太流散史上,当犹太人的生存环境相对宽松,安全极少有问题的时候,犹太人的智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出灿烂的文明。这有两个时期:一是中世纪的西班牙黄金时期。穆斯林占领西班牙后,善待犹太人,犹太人在哈里发的庇护下,创造了灿烂的安达罗西亚文化,一批“西班牙诗歌”成为传世之作;另一次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的一段时期里,犹太人从“隔都”中解放出来享受到一部分权利,犹太人的才智迸发出来了,出现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等一批世界级的名人。今天的阿以冲突,安全没有保障,以色列的经济已经出现了负增长,根本谈不上发展。
陈双庆
从表面上看,几次中东战争打出了以色列强大的军队,但安全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我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学习希伯来文时,一次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以色列和日本有很多相象的地方,但是以色列没有日本发展得那么快。原因何在?根本原因还是战争、冲突造成的。2001年以色列的国防预算达到了100亿美元,十年来最高数字,而当年的经济却出现负增长。从一方面讲,投入多会刺激军工产业的发展,搞出很多尖端的、科技含量高的武器。但另一方面,又会耗费掉许多人力、物力,得不偿失。如果将这些人力、物力完全投入经济建设,会更好地促进以色列的经济发展。
钟翠花
恶劣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了犹太民族的发展。以色列有一些人确实对和平的前景担忧,他们认为真正实现和平以后,人可能会懈怠,不思进取。但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谁又不希望过上安定的生活呢?
夏杰逸
自从2000多年前罗马帝国占领以色列这块土地以来,犹太人被迫离开家园,饱受苦难,虽然这些苦难好像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但决不能把这种苦难看成是好事。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迫使犹太人更加团结,或者是把精力更集中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迫使他们有强烈的意志在这个社会当中取得成功,但并不意味着磨难是好事情。
即使这些磨难让犹太人变得更加强大,我们也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促使我们变得强大。不要认为以色列今天的强大是由民族苦难带来的。如果有和平,以色列今天会更加繁荣和成功。▲
自杀爆炸事件记录
自2000年9月爆发巴以冲突以来,和平的希望渐趋暗淡。在沙龙政府的铁血高压下,激进分子的自杀爆炸事件接连不断。下面记录的是伤亡人数较多的自杀爆炸事件。
2000年11月2日,耶路撒冷耶胡达市场附近发生一起汽车爆炸事件,2人死亡,10人受伤。
11月22日,在哈代拉市的主街上,一枚威力巨大的汽车炸弹在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时爆炸,2人死亡,60人受伤。
2001年2月14日,一名巴勒斯坦人驾驶一辆公共汽车,冲入在特拉维夫的一个公共汽车站等车的以色列士兵和平民之中,造成8人死亡,25人受伤。
5月18日,一名巴勒斯坦自杀性爆炸袭击者穿着装有爆炸物的马甲,在海边城市内坦亚市的一个购物中心引爆炸弹,造成5名平民丧生,超过100人受伤。
6月1日午夜,一名自杀性爆炸袭击者在特拉维夫的一家迪斯科舞厅引爆炸弹,致使21人死亡,120人受伤。
8月9日,耶路撒冷市中心的一家比萨饼店发生一起自杀性爆炸袭击,15人丧生,包括7名儿童,约130人受伤。
12月1日,两名巴勒斯坦青年在闹市区和大街上引爆绑在身上的爆炸装置,造成11人死亡,180人受伤。以警方与安全部队闻讯赶到现场疏散人流时,停放在事发地点附近的一辆轿车突然爆炸,又导致数10人受伤。
12月2日中午,海法市一辆公共汽车在行驶时发生自杀性爆炸袭击事件,15人死亡,40人受伤。
2002年3月2日晚,一名自杀性爆炸袭击者来到了耶路撒冷市中心的一所犹太学校旁,在人群中引爆了身上的炸弹,造成10人死亡,50人受伤,其中4人伤势严重。
3月9日夜,一名自杀性爆炸袭击者在耶路撒冷市中心一个拥挤的咖啡厅里引爆炸弹,11人被炸死,54人受伤,10人伤势严重。
3月27日,海滨城市内坦亚的帕克饭店发生一起自杀性爆炸袭击事件,当时旅馆内正在举行有250人参加的逾越节家宴,有28人死亡,140人受伤。
3月29日,18岁巴勒斯坦女孩阿亚特?阿克拉斯在耶路撒冷西区的一家超市里引爆了身上的炸弹,造成3人死亡,16人受伤。
3月31日,在海法市的一家名叫“马沙”的餐馆发生一起自杀性爆炸袭击事件,15人丧生,超过40人受伤。
4月12日,正值犹太教的安息日前夕,20岁的巴勒斯坦女孩安达利布?哈利勒?塔卡特卡携带炸弹来到耶路撒冷市中心本耶胡达露天市场,在一公共汽车站前引爆了炸弹,将一辆停靠在车站边的公共汽车炸毁,造成6人丧生,70多人受伤,有2名中国工人被炸死,2名中国工人被炸成重伤。
5月7日,一名自杀性爆炸袭击者在特拉维夫的一家夜总会三楼引爆了炸弹,造成部分楼体坍塌,16人死亡,55人受伤。
6月5日,一辆装有大量爆炸物的小汽车在靠近阿夫拉市的一个路口突然靠近一辆公共汽车并被引爆,公共汽车被完全炸毁,17人死亡,38人受伤。
6月18日,一辆载着许多学生从耶路撒冷市中心开出的公共汽车遭到自杀性爆炸袭击,至少19名以色列人死亡,74人受伤,
6月19日晚,一名巴勒斯坦男子在耶路撒冷一个拥挤的公共汽车站引爆了绑在身上的爆炸装置,造成7名以色列平民丧生,50人受伤。
7月31日,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一个餐厅发生自杀性爆炸事件,5人当场被炸死,另有30多人受伤。
9月19日,一名巴勒斯坦男子在特拉维夫市中心制造一起公共汽车爆炸事件,造成5人丧生,至少49人受伤。
10月21日下午,在以色列北部城市哈代拉不远处一个路口,一辆满载爆炸物的吉普车撞向一辆公共汽车引起爆炸,造成16人死亡,约50人受伤。
11月21日,耶路撒冷发生一起公共汽车爆炸事件,造成11名以色列平民死亡,50多人受伤。
1月5日,特拉维夫发生爆炸事件,导致至少20人丧生,其中包括3名中国劳务人员,另有70余人受伤。
李刚 辑
相关热词搜索:犹太人 噩梦 犹太人噩梦难醒? 噩梦难醒 噩梦惊醒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