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文化【孔孟之乡再续文化盛事】

发布时间:2020-03-11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济宁的历史文化辉煌而灿烂。一般认为,济宁在历史上有过三次大文化的辉煌发展期:第一次是6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伏羲氏、女娲氏、炎帝、黄帝、少昊帝一脉相承的东夷文化高峰,龙、凤图腾的肇始是其灿烂的文化标志;第二次是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邾娄文化和鲁国文化,并由此造就了主导中国文化2000多年的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第三次是明清两朝的大运河文化,形成了济宁包容性颇强的多元文化基调。
  今天,现代史学界和济宁当地政府有系统有意识整理归纳的代表济宁特点的文化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始祖文化,二是儒家文化,三是水浒文化,四是运河文化。当然,济宁作为一个文化大市,狭义概念上的文化还有好多,比如神秘传奇的佛教文化、史传千年的梁祝文化、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等等。
  
  
  底蕴深厚的始祖文化
  
  济宁曾是富庶地区,是古代农业的发达地区,也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角逐的地区。人祖伏羲,始定父权人道,“画八卦以治下”;炎帝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从而区分出宜农植物及中医药物,奠定了农业的基础;黄帝、少昊之时,也有不少的发现与发明,他们修德抚民,倡导礼乐,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除三皇与少昊外,蚩尤、颛顼、虞舜等古代帝王也与济宁史前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蚩尤是东夷族一位著名的部落酋长,在世的时间与炎、黄二帝基本同时,其部落活动的范围在今鲁西豫东一带。黄帝之时,“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皇览》载:“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阚乡城即今汶上县南旺镇村西。
  颛顼也是东夷部落的著名首领,为五帝之一。他所处的时代在少昊之后,山东龙山文化当是颛顼、虞舜等东夷族团的物质文化遗存。帝颛顼,为高阳氏,其部落活动范围与少昊相同,其中心地在鲁南,是济宁人的先祖之一。先秦邾国(邹国)就是颛顼后裔曹侠建立的诸侯国,其国都地先在济宁城南,春秋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迁至峄山之阳。
  尧舜禹禅让的故事传为千古佳话,舜是人们心目中的圣人。《孟子?离娄下》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诸冯在今济宁东邻平邑县境,靠近泗水县历山乡;负夏在今兖州城西北20公里的新驿镇顿村,秦之后这里是瑕丘县县城。可以看出,舜年轻时活动的范围应在今济宁地区,成年后入主中原,被海内各部族推举为“盟主”,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
  
  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古代著名的五大圣人“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都诞生在这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主体,堪称华夏文明之渊源、中华文化之主脉。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及其道德观念对培育中华礼仪之邦起到了根本的指导作用,是其他任何学派所无法比拟的。儒家思想提倡“仁”、“义”、“礼”、“智”、“信”,其真正意义在于规范了一个民族的性格,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文明史有着深刻的影响。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孔子开创的儒家与先秦各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儒家始终以自觉传承“六经”为己任,“六经”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正是通过和依赖于儒家的世代努力而传承至今。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哲学、宗教、伦理、文学、艺术、科技、医药以至政治、经济诸多方面,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由于儒家的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和在传承历史文化上的自觉努力,它的价值观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儒家“德治爱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儒家哲学强调阴阳互补、和谐与永恒变易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成为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基础。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感染力和凝聚力的思想体系,而且超越时代和国境,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
  
  融会南北的运河文化
  
  京杭大运河中段纵贯济宁全境,历史上济宁曾是“东鲁之大郡,水陆之要冲”,“南通江淮,北达幽燕”,在中国运河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元明清三代都把济宁作为治运、司运中心。康熙、乾隆南巡曾几度驻跸济宁。大运河的开通和兴盛,为济宁提供了一条对外交流的大通道,使得济宁出现了“百货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的繁荣景象,同时孕育了灿烂的运河文化。
  济宁运河文化内涵极其丰富,集漕运、商贸、手工业和农产品加工、农业商品化于一体,吸纳了吴越文化、荆楚文化、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的精髓,融合了秦晋文化及外来文化的成分,呈现出兼容性、多元性、开放性的特色。
  
  大运河的贯通首先孕育了领先的治水科技文化。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开发和治理运河的过程中,以聪明的才智和艰苦的劳动,不断地发明创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治理运河的科技文化。古运河中段的南旺镇,素有运河“水脊”之称,是水利专家白英规划修建的整个“引汶济运”的工程中心所在,在科学价值和工艺水平上,可以与李冰父子兴建的四川都江堰工程媲美,真可谓神妙绝技,巧夺天工。
  除了治水科技文化,济宁运河文化还包括因河而兴的漕运文化、繁荣兴盛的商贸文化、兴旺发达的手工业文化、历史悠久的建筑文化、花样繁多的风俗文化、融南汇北的饮食文化、富有特色的地名文化等等。
  总之,在大运河的影响和带动之下,以儒家传统文化为主导的济宁本土文化受到了以江浙文化为主的南北文化的冲击,使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人们开始从封闭、半封闭状态不断走向开放交流,从传统的农业经济不断走向市镇经济。济宁文化开始呈现出多元、开放的特点。
  
  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
  
  在济宁,既诞生了高山仰止的儒家文化,又孕育了忠义刚烈的水浒文化。东文西武,相得益彰,构成独具特色的济宁文化。
  一次起义造就出无数英雄,一部奇书树立了一座丰碑。《水浒传》以细致、深刻的笔触大胆地为来自社会底层或从上层排挤出来的一批人物树碑立传,形形色色的人物闪耀着忠义刚烈的水浒精神。
  战火与硝烟随着时空的转换已经散去,文化与精神却在历史的积淀中丰富发展起来。800年的沧桑,800年洗炼,水浒文化以顽强的生命力,恢宏的气势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水浒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基本内容,而且更具有自己的特征:正义诚信、豪迈直爽、乐善好施的忠义精神;不畏权势、爱憎分明、奋起抗争的造反精神;勇敢向上、一往无前、不怕艰险的进取精神;胆肝相照、荣辱与共、协作配合的团队精神。
  水浒文化是山东省独有的地方文化,其“热情好客、诚实守信、忠义豪放”的精神也是山东人的人文内涵之一。水浒文化是多元的,还包括商业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以及酒文化等。
  
  千古传唱的梁祝文化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其中,梁祝故事成为了中国传唱千年的“梁祝”文化,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长期以来,关于“梁祝”故事的起源地一直存有争议,济宁也是其中之一。
  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在济宁市周围地区广为流传。鲁西南民间曲艺《山东琴书》、微山湖一带的《柳琴戏》、邹城的《山头花鼓》等都有说唱“梁祝”的戏。济宁12个县市区中就有曲阜、邹城、嘉祥、微山、任城区5地存有“梁祝”,是中国“梁祝”活动最广的地区。地方志记载了“梁祝”家住济宁的重要史料,在《邹县旧志汇编》、清《峄山志》、《峄山新志》、《陶庵梦忆》都记载了“梁祝”在峄山读书的事情和历史遗址。2003年10月27日,在古邹邑西邻微山湖北岸的济宁微山马坡乡,出土了埋藏已久的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这是全国现有的“梁祝”墓中惟一的一块墓碑。据专家考证,目前全国的“梁祝”墓中,惟独此墓立时最早、文载梁祝的内容最详实。墓记碑的出土证明,早在唐代,济宁马坡泗河边就建有“梁祝”墓、“梁祝”祠,到了明代又对其进行重修。一系列的事实证明,“梁祝”故事起源地应为济宁。
  
  神秘奇绝的佛教文化
  
  济宁还是著名的佛教文化圣地。佛教文化遗址在济宁有多处,最有价值的是汶上宝相寺。汶上县古称“中都”,自古便因至圣先师孔子曾在此地任“中都宰”而闻名于世,这里不仅是孔子第一次为官的地方,更是其儒家思想得以实践的重要地点。同时,汶上是齐鲁大地一处难得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相得益彰的地区,唐宋时期便已成为北方佛教圣地,及至明清,县境内寺院尼庵林立。据《汶上县志》记载,县内较大寺院数十处,至今尚有十余个以寺命名的村庄。
  
  县城西北隅的宝相寺,始建于北魏,原名昭空寺,北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由宋真宗敕封为宝相寺,从而使之成为千年香火不衰的著名皇家寺院。1994年,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北宋地宫出土大量文物,其种类之多,品质之高,保存之完好,在北宋考古史上甚为罕见,是迄今发现的北宋时期等级最高、历史背景清楚、纪年明确、艺术价值极高的佛教文物。其中,双膝跪姿“捧真身菩萨”造像为世所仅见,曾被一方信众视为圣物的一枚佛牙在历史文献中屡有记载,印证着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佛教崇拜状况。一时间海内外游客接踵而至,它的影响和感召力,非其它圣物可以比拟。这是济宁文化的又一重要闪光之处。
  
  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
  
  济宁还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东起泗河之源,西临武翟山下,南到微山湖畔,北及黄河之滨的济宁大地上,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和领导济宁人民投入到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革命运动中,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乐章。微山湖铁道游击队活动区、金乡鲁西南战役纪念馆、梁山独山战役遗址、曲阜红二师遗址、湖西及邹东根据地遗址等,都包蕴着极为深厚的革命历史内容。
  近年来,济宁市紧紧围绕建设“产业发达、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这一战略定位,以打响孔孟之乡文化品牌,建设独具特色文化名市为己任,充分发挥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为济宁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Cultural Prosperity Continues
  in the Hometown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Jining boasts time-honored history and culture. It is usually believed that in Jining’s history there were three periods of cultural splendor. The first period could be traced back to the Dongyi Culture 6,000 to 5,000 years ago,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Fu Xi, Nu Wa, the Yan Emperor, and the Shaohao Emperor and symbolized by the totems of dragon and phoenix. The second period was the Zhulou Culture and Lu State Culture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s, which saw the birth of the school of philosophy called Confucianism initiated by Confucius and Mencius that came to dominate later Chinese culture for more than 2,000 years. The third period was the Grand Canal Cultur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hich produce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ulture with a great degree of tolerance.
  Jining is the birthplace of Confucian culture and is always honored as the “hometown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and the town of etiquette.” Five famous sages in ancient China―Confucius, Mencius, Yan Zi, Zeng Zi, and Zi Sizi―were all born here. The Confucian school and the ethical ideas created by Confucius played a guiding role in forming the Chinese notion of “etiquette”. The ideas of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faithfulness,” and “wisdom” advocated by the Confucianism regulated the character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exerted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several thousand years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China.
  The mid-section of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flows across Jining from north to south. Jining’s canal culture has rich content. Integrating river transportation, commerce and trade, handicraft indust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cessing and agricultural commercialization, it absorbed the essence of Wuyue Culture, Jingchu Culture, Qilu Culture and Yanzhao Culture and merged this with the Qinjin Culture, thus manifesting a tolerant, diversified and open character.
  The “Water Margin” culture in Jining is a kind of regional culture unique to Shandong. Its warmhearted, hospitable, faithful, loyal and bold spirit is also one of the cultural features of Shandong people.
  Jining is also a famous holy land of Buddhism. There are many relic sites of Buddhist culture in Jining, among which the most valuable is the Baoxiang Temple in Wenshang. In Shandong, Wenshang is the only region integrating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Wenshang had already become a holy land of Buddhism in North China.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re were numerous temples within its territory. The Baoxiang Temple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county capital, constructed during the Northern Wei period, is an important highlight of Jining’s culture.

相关热词搜索:盛事 之乡 再续 孔孟之乡再续文化盛事 地域文化网上作业答案 四川地域文化考试答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