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外来务工人员服务联系单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城市发展为外来务工人员利用公共图书馆服务奠定基础,但外来务工人员利用图书馆仍然存在不少的障碍,难于共享公共图书馆服务。从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需求入手,提出应以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平等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去除服务差异。并且,针对外来务工人员需求,积极建设社区图书馆,开展各项便利的公共图书馆服务。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 公共图书馆 服务均等化
[分类号]G258.2
2010年1月1日起,广东近3000万流动人口正式告别暂住证迈入居住证时代。新的居住证制度将逐步实现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流动人口在广东按规定享有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就业服务等由政府提供的各类基本公共服务。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喜讯,居住证取代暂住证,标志着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得到社会各界和政府的承认,外来务工人员将活得更有尊严,他们不仅有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还能享受与拥有城市户籍的居民均等的公共服务、医疗保障。新的居住证管理制度,标志着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公共服务时代,在城市,将对经济、教育和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公共文化资源进行重新合理配置,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将共享包括公共图书馆服务在内的城市发展文明成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及其服务均等化的开展,是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界积极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以服务均等化的视角,探索外来务工人员的文献信息需求和城市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思路、方法。
1 城市发展为外来务工人员利用公共图书馆服务奠定基础
2006年,国家发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指出,国家将大力完善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坚持公共服务普遍均等原则,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此背景下,建设完善的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也为社会各界所认识,保障他们合法的文化权益,为他们提供与城市户籍人口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逐渐成为城市在规划和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时的发展目标。
建设完备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和人力支持。城市的发展,为建设和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也为外来务工人员利用图书馆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以广州为例,新世纪以来,广州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快速的发展,2010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09年广州GDP总量已经达到9113亿元,2010年的目标是GDP和人均收入同增10%,如果这个目标能实现,广州将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又一个跨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公共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2009年,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提出了建设以图书馆、文化室等为标志的城市“10分钟文化圈”目标,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覆盖城乡、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随着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不断建设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和生活的厂矿、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将会有更多的图书室、文化室建立起来,同时,外来务工人员在利用公共图书馆服务方面与城市户籍人口之间的差异将逐步消失,外来务工人员将方便、均等地享受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各项服务。
2 外来务工人员难享公共图书馆服务
按照国家建设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要求,全国各地,特别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近年来,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如外来务工人员图书馆在城市不断涌现;城市图书馆开始为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各类公共图书馆服务等。然而,外来务工人员在利用公共图书馆服务方面还存在不少障碍,难以跟城市户籍人口一样共享公共图书馆服务。
由于体制、生活环境及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和城市居民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在物质生活条件、工作环境、社会身份、福利待遇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在城市经济和文体生活中,是一个相对贫困的弱势群体。与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相比,城市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的各类公共服务是较少的、不均等的。在就业培训、子女教育、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与城市户口居民相比存在诸多的限制和不便。目前,在城市公共服务建设上,基本是依据登记在册的户籍人口的数量、布局、需要去提供各类公共事业服务,而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城市流动人口的各项公共服务需求则被排除在外。比如在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城市在规划公共图书馆建设、拓展公共图书馆服务上,就缺乏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制度性安排。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公共图书馆服务上,仍然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①图书馆建设布局不合理,外来务工人员难于利用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各项服务。以广州为例,广州的公共图书馆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如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都在越秀区中山路沿线,在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和生活较聚集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厂矿企业,缺少外来务工人员可以就近利用的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在一项外来务工人员利用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调研中,“离图书馆太远,外来务工人员没有时间去”成为外来务工人员不去图书馆的主要原因之一,调研表明从总体上看,图书馆离居住地越近,利用图书馆的频率越高。②缺少为外来务工人员利用图书馆的服务安排,城市图书馆也缺少为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意识。比如针对城市户口的贫困居民,政府都会出台公共文化服务的免费措施,但对外来务工人员而言,因为农村户口,则不能享受上述的政府提供的各项便利。由于是农村户口,外来务工人员不能像城市有困难的居民一样享受免费办理图书证,进入公共图书馆在网上获取经济、文化、科技、职业招聘等信息。同时,在认为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质低,没有图书馆服务需求的错误认识下,城市图书馆普遍缺乏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的意识,不注意为外来务工人员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不提供外来务工人员的图书馆利用培训,甚至在一些图书馆工作人员中,存在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歧视心理。上述因素的存在,加上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文化知识水平和经济水平的差距,都使外来务工人员难享公共图书馆服务。
3 以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积极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图书馆服务
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目标,除了从政府层面上逐步去除外来务工人员与户籍人口在共享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体制障碍外,作为城市公共图书馆,更应该从积极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新时期外来务工人员的图书馆服务需求及其利用图书馆的自身障碍,针对外来务 工人员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为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各类公共图书馆服务。
3.1 外来务工人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需求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图书馆服务需求,笔者于2009年6月10日至9月1日在广州白云区、越秀区、黄埔区、海珠区、番禺区对广州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文化信息需求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215份。调查对象从事的工作类型主要包括家政服务、建筑施工、住宿餐饮、电子电器生产等职业;从年龄来看,以青壮年居多,40岁以下人员有168人,占78.1%;从学历来看,外来务工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173人只受过高中及以下的教育,占80.5%;从收入水平看,在215名外来务工人员中,152人的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下,占70.1%。调查表明,尽管外来务工人员工作时间长、薪金微薄,但他们一样有公共文化信息服务需求,期望得到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供的信息服务如图1~图4所示:
分析还表明,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文化信息需求,主要集中在“职业培训”、“技术培训”、“权益保护”等方面,而从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获得相关信息是外来务工人员认为较适合的模式和途径。
同时,调查还发现,在回答调查问卷的相关问题时,选择“上网”、“权益维护”、“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室”、“电子服务平台”和“电子求职地图”等选项的外来务工人员中,除5人年龄大于30岁外,全部年龄在18~30岁之间,表明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更为关注自身的经济文化权益和需求,在文化生活的消费方式上也更接近于城市的同龄人,即使普遍文化教育程度不高,但喜欢上网,能够从网上或手机等处了解各类资讯都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这一调查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2007年由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针对第二代农民工开展的专项调研活动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需求的结论:专项调研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追求文化精神生活的愿望更强烈。31.2%的人在工作之余选择学习,56.2%希望当地有关机构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凡有球场、图书馆、网吧或注重企业文化的工厂明显受到他们的青睐,运动、上网吧等时尚休闲活动也已进入他们的生活。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主体,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更为强烈。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公共图书馆服务,应该将服务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工作的重点。
3.2 积极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图书馆服务
3.2.1 平等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去除服务差异为外来务工人员实施服务均等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首先需要公共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端正认识,在思想上去除外来务工人员低人一等、外来务工人员不需要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错误认识,平等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只有在思想上消除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歧见,才可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为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公共图书馆服务;其次,要在服务均等化的前提下,对目前馆内的各项制度、服务项目进行认真对照,去除公共图书馆服务在户籍人口与外来务工人口的服务差异。诸如没有居住证就不得入馆、外来务工人员借阅存在更多限制,甚至拒绝外来务工人员入馆的各种规定和差异,就需要去除。在此基础上,热情地欢迎外来务工人员来图书馆,获取他们需要的各类知识和信息。
例如,在2008年春节期间,广州市图书馆积极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节日文化服务,为他们提供休闲、阅读的场所。专门制作“欢迎外来工朋友前来我馆阅读”横幅悬挂在图书馆大门口,亦在钟落潭分馆、沙湾分馆、万顷沙分馆、横沥分馆、黄埔书香街分馆、天河车陂广氮分馆等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社区分馆悬挂“欢迎外来工朋友进馆阅读”横幅,热情的将外来务工人员迎进图书馆,提供各项服务。为了更好地服务外来务工人员,2008年6月30日,广州首家为外来务工人员图书馆在广州市总工会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中心白云站落成,白云区3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可在图书馆免费借阅图书并参加服务中心举办的电脑技能培训。白云区外来工图书馆现有藏书1.5万多册,并将不断更新、丰富图书种类以满足外来务工人员不同的阅读需求。
3.2.2 积极建设社区图书馆,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利用图书馆
距离公共图书馆都比较远,是阻碍外来务工人员利用图书馆的最大原因,而外来务工人员一般工作和居住生活在城市的郊区、城乡结合部和厂矿。因此,积极建设社区图书馆,方便外来务工人员更有条件利用公共图书馆服务,是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图书馆服务均等化的根本措施。
近年来,广州市为了建设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一体化、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各级政府和图书馆界都积极创造条件,加快社区图书馆、图书室建设。例如,2009年,广州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广州“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目标,按照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广州将按照居住区规划容纳的人口千人指标、万人指标配置,建设文化站、文化广场和图书馆、文化室。同时规划增建天河、白云、荔湾3个区级图书馆,并且将三个新区级图书馆都选址在人口居住较为密集、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如白云区图书馆就建在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密集的广园路段。与政府部门加大公共图书馆建设相对应,广州市各级图书馆也积极开展分馆、社区图书馆建设,既服务当地居民,也为广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利用图书馆带来便利。以广州图书馆为例,从2005年开始,广州图书馆在外来务工人员较密集的白云区钟落潭镇、江高镇,番禺区的沙湾,天河区的车陂等地先后设立5个分馆,并开通流动书车,服务厂矿企业,为外来务工人员送书到厂。到2010年广州已初步建成了市、区两级图书馆本馆、分馆、联合分馆、图书流通点、村级图书室、汽车图书馆相结合的公共阅读服务网络。
3.2.3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需求,开展各项图书馆服务社区分馆的建设和流动书车的开通,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去图书馆太远的障碍。而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图书馆服务需求,则是外来务工人员能够利用图书馆、用好图书馆的关键。近年来,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城市图书馆积极开展各类公共图书馆服务。比如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办理图书馆证,或是免费办证;就外来务工人员关心的就业信息、职业培训和权益保护等内容,举办相关专题讲座;设立外来务工人员阅读、上网专区,提供图书馆利用知识培训等。通过这些服务的开展,使外来务工人员愿意利用图书馆、知道利用图书馆和乐享图书馆带来的各项信息服务。
例如,广州市图书馆在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钟落潭分馆、沙湾分馆、万顷沙分馆等馆中文阅览室设立“外来工朋友阅读专题书架”,向外来务工人员推荐300多册图书,内容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三农问题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更方便的图书阅览服务;在电子阅览室设立外来务工人员上机专区,免费提供上网与影视 欣赏服务。在外来务工人员较集中的深圳市,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利用图书馆的各项措施也在积极开展:盐田区图书馆为外来务工人员办理借书证方面实行“特惠政策”,针对非深圳户籍的建设者办理借书证只收取办证押金50元,比户籍在深圳的市民办理借书证的押金少了一半,并且不收办证工本费;在了解到外来务工人员对学习电脑的渴望后,盐田区图书馆还先后举办了多期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电脑学习免费培训。在龙岗区,为了让留守的务工人员过上一个温馨的佳节,龙岗区图书馆联创分馆在2008年春节期间延长服务时间,每天坚持开放10小时以上,让外来务工人员在节假日期间都有看书学习的好去处。
4 结语
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均等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保障他们正当的文化权益,使他们与城市户籍人口一样共享城市发展带来的文明成果,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部门的责任。而城市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则应放下歧见,深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信息需求,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图书馆服务。毫无疑问,实现普遍均等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秉持服务均等的理念,政府、社会各界和图书馆一起共同努力,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就可以逐步建成,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也可以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王鹤,居住证今日首发,广州日报,2010-01-01(A06),
[2]文化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09-
[3]广州今年将进入万亿GDP俱乐部,南方日报,2010-04-13(A03)
[4]黄鹏,广州打造“10分钟文化圈”,信息时报,2009-12-26(A40)
[5]朱力,花菊香,张艳曼,等,社会问题概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57-458
[6]郜向荣,侯玮辰,王子舟,北京市农民工知识能力及对图书馆需求的调查报告图书馆,2008(4):4-10
[7]第二代农民工的新特征和新现象,中国经济导报,2010-03-23(B07)
[8]广州图书馆200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2010-02-20]
[9]广州首家外来务工人员图书馆落成,京华时报,2008-07-08(X21)
[10]广州将增建三个区级图书馆,信息时报,2009-05-18(A8)
[11]李峰,熊军,杨榕,深圳市公共图书馆为来深建设者(农民工)服务研究,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3):33-37
[12]黎寻奎,市委书记刘玉浦称赞联创劳务工图书馆深图通讯,2008(1):78
相关热词搜索:务工人员 公共图书馆 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 公共图书馆的新课题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