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务业有哪些_基于SWOT分析的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分析发展信息服务业对上海的重要意义,并从产业环境、规模、结构和组织方面概述上海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同时,在深入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上海发展信息服务业的策略与结论,认为只有抓住浦东先试先行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扬长避短,错位竞争,选择重点发展领域,采用突破体制性障碍、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等措施,上海的信息服务业才能形成独特优势,对经济形成有力支撑。
  [关键词]信息服务业 SWOT 知识密集型
  [分类号]F49
  
  随着世界信息产业“服务化”趋势的发展,信息服务业在上海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上海的信息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软环境欠缺、发展快而不强、缺乏竞争力等问题。本文对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意义、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1 上海发展信息服务业的意义
  
  1.1 上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
  信息服务业是以知识和智力密集为特征的产业,其生产过程具有低耗高能、高附加值等特点,有助于实现经济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增长方式,向更多依靠劳动者素质提高和技术进步的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上海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等约束问题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和能源供求约束趋紧,在这种条件下发展信息服务业,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对物质、能源的节约和增值作用,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同时,信息服务业能够促使信息技术与工业化相互融合,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因此,发展信息服务业对于上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1.2 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需要
  目前上海正在加快建设世界经济、金融、航运和贸易这“四个中心”。信息资源的汇集无疑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同样,“四个中心”也离不开“信息中心”。上海建设“四个中心”需要创造条件、采取措施,吸引各类信息资源向上海汇集,使之成为全球要素流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种信息汇集不是简单地将各类信息堆集在一起,而是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甄别、过滤、分类和结构化存储,建立大型数据库,并通过ICT来对这些信息进行高效开发和利用,这种局面的微观基础则是发达的专业信息服务业。
  
  1.3 有助于促进就业、凝聚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信息服务业包括数字内容产业、IT咨询服务以及部分创意产业等新兴行业,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催生了手机媒体服务、数字影视制作、电子商务软硬件维护、网站工程师等众多新兴职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发展信息服务业有利于专业人才向这些新部门和新岗位聚集,促进就业。另外,由于信息服务业是一种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的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上海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可以吸纳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高素质人才,凝聚丰富的人力资源。
  
  2 上海信息服务业的现状与SWOT分析
  
  2.1 上海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1.1 良好的硬环境和需要改进的软环境上海在电信、广电和互联网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近几年,移动电话、有线电视与互联网的用户数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中,互联网用户在“十五”期间增长了534.84%,2007年用户数达到1000万户。因此,可以认为上海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硬环境。然而,在软环境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包括信息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信息资源未有效开发和利用、政府部门倾向于重政策优惠、轻专业服务等,这些将在下文的SWOT分析中深入分析。
  2.1.2 产业规模增长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信息服务业是上海现代服务业六大重点推进产业之一,近几年显示出快速增长势头,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如图1所示:
  
  在上海信息服务业各行业中,互联网服务、软件和广播电视发展迅猛,电信服务增长平稳①。另外,游戏运营、电子商务、专业内容提供服务等各种产业形态都得到了充分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信息服务业产业体系,产业门类相对齐全。
  与此同时,信息服务业中附加值高的行业逐渐占主要地位,产业结构得以优化②,如图2所示:
  
  2.1.3 产业组织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竞争力上海信息服务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以经营收入占信息服务业总收入一半以上的软件业来分析,2007年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有83家,只占有效认定的软件企业总数(1372家)的6.05%,明显低于深圳和北京。另外,《2008中国软件自主创新报告》中指出,按照城市双软认定软件企业的数量排名,前三位分别为北京、深圳和上海;按照城市中上市软件企业数量排名,前三位依次为北京、杭州、深圳。北京、深圳,甚至杭州等城市,在很多方面的竞争力都超过了上海。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上海的信息服务业整体上尚未进入集约化发展阶段,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品牌的市场影响力等还不够强。
  
  2.2 上海发展信息服务业的SWOT分析
  上海发展信息服务业存在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机遇与挑战(见图3)。
  
  2.2.1 优势
  良好的城市品牌。信息服务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往往是经验商品(如软件、咨询服务)或体验产品(如游戏、动漫),用户的消费选择往往与产品提供者所在城市的品牌和声誉密切相关。上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在国内外建立了良好的城市品牌;近几年努力打造的“时尚之都”、“科技城市”的形象也不断深入人心;上海还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这些城市品牌对于上海发展信息服务业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资金充足。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政府财政比较充裕,有实力为上海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持。同时,上海汇聚了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各类社会资本,金融事业发达,能够满足信息服务业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人力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信息服务业属于知识经济的一部分,其发展的首要资源是人才。上海科技基础雄厚,教育事业发达,每年能够培养数以十万计的各类高素质人才;上海海纳百川,每年都从全国以及世界范围内吸引大量优秀人才来沪工作。另外,上海具有传统的亲商氛围和服务文化,服务意识良好。因此,在发展信息服务业方面,上海无论是在人力资源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具有一定优势。
  2.2.2 劣势
  中小企业创业环境欠佳。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商务成本较高,处于起步阶段和资金相对紧张的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承受;二是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排挤,上海经济中国有大型企业占有相当比重,在信息服务业领域,许多海外IT巨头也纷纷在上海设立分公司,这些大型企业往往凭借自己政治上的优势和雄厚的实力,排挤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本地经营者缺乏全国视野。相对国内其他地 区而言,上海本地人在经营企业时往往缺乏全国视野――要么专注于上海本地市场,要么将目光投向海外,而较少对全国市场进行充分开发。上海的信息服务业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本地市场空间有限,而直接大规模进军海外市场还不现实,因此,当前首要任务是占领国内市场。本地经营者全国视野的缺乏对上海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信息资源未有效开发利用。我国目前仍基本沿用传统的政府信息管理体制,很多有价值的商业信息处于“灰色”或保密状态,没有被有效利用。政府是我国信息资源数字化程度的最大拥有者,但由于国家公开法尚未颁布,保密法不够完善,政府没有可依据的法律规则把信息适时开放给社会。另外,企业间信息流通不畅,资源共享程度低,致使很多信息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非政府组织(NGO)的作用未充分发挥。目前上海信息服务业的NGO主要是各个行业协会,但其覆盖范围有限。上海信息服务业协会目前拥有会员500多家,①而行业中共有3 000多家企业;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有会员单位300多家,②但上海软件企业总数已达1300多家。覆盖面过窄,代表性不强,导致行业协会难以为企业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而且,目前的行业协会还难以完全摆脱政府的行政干预,职能作用受限,没有真正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2.2.3 机遇
  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需求。上海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方面要发展金融、商贸、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另一方面应当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这种转型最主要的是促进制造业的“服务化”,也就是促进制造企业从价值链上低附加值的环节向高附加值的两端――研发和营销转移。在这两个环节,信息服务业都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在研发上,应用信息技术可以研发出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先进产品;在营销方面,借助信息网络开展电子商务是当前企业营销的主流趋势。可见,上海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将会对信息服务业产生大量需求。
  世界信息服务产业的转移需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业务流程外包(BPO)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服务业转移,成为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主导方向,未来几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以30%至40%的速度递增。它对外可以从美欧日等大型企业承接超过数百亿美元的离岸外包业务,对内可以培育数倍于制造业的国内BPO需求,产生上万亿元的庞大产值。因此,世界服务外包产业转移将是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另一重大机遇。
  政府的重视。上海市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早在2000年就出台了《关于上海市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多项配套政策;在2005年公布的《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服务业是上海现代服务业六大重点推进产业;2007年,上海市信息委等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若干政策意见》,也包含许多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内容。政府对信息服务产业的重视,将为该产业管理体制和外部环境的改善带来机遇。
  2.2.4 威胁
  来自其他地区的激烈竞争。首先,北京、深圳、大连等城市利用在各自领域的先发优势,对上海构成有力的威胁;其次,许多长三角城市利用其地理邻近、交通便利的特点,在人才、资金、市场以及城市品牌上“搭上海便车”,使上海难以形成优势。现在,上海与各地的竞争激烈,以至于一些地区在制定信息服务业推进政策时直接采用“X+1”的方法(即在上海优惠政策的基数上加上1%)。另外,亚洲四小龙及东南亚其他地区也与上海展开了竞争。
  政府的过度管制。许多信息服务业都会涉及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意识形态、机密隐私等问题,因此,政府往往会对这些信息服务业进行管制和干预。但信息服务业(尤其是内容产业、创意产业等)通常需要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和较高的市场化程度,过多的管制和干预只会束缚这些产业的发展,这已得到了一些学者的定量证明①。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一种大政府的背景中,政府对信息服务业的管理更加严格。这对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
  战略丧失“先机”,政策忽略专业服务。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以扶持那些新兴行业。但上海在这方面丧失了许多先机:外包被大连抛在后面,电子商务被杭州领先,上海在行业应用软件、通讯服务等方面都不具有优势。尽管上海出台过多项扶植措施,但政府在实施这些政策的过程中对专业服务缺乏足够重视,导致这些扶植政策存在着政出多门、审核条件各异、资金申请流程长、到位时间慢等问题,阻碍了信息服务业的发展。
  
  3 对上海发展信息服务业的策略建议
  
  3.1 发展思路与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上海发展信息服务产业,关键是要“扬长避短,错位竞争”――扬城市文化、资金、市场之长;避竞争、市场环境、政府管制之短。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减少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上海在人才、文化、市场等各方面形成其他地区无法比拟和复制的优势。要实现这一发展思路,笔者认为上海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若干重点发展领域,主要包括:
  3.1.1 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相适应的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纯粹的信息产品(操作系统、通用软件等),其开发通常由IT企业主导;另一类则是IT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混合产品。一般来说,复杂程度较低、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由IT企业主导,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而复杂程度高、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信息产品,则宜由有行业背景知识的传统企业来主导。可见,由传统行业主导的混合信息产品,即那些需要行业背景、复杂程度高、标准化程度低的信息服务业正是上海的发展重点,包括大型企业信息系统、大型数字装备技术研发、大型行业电子商务等。上海在这些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传统产业特点,形成独特优势。
  3.1.2 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信息服务业 前者包括创意产业、内容产业、IT服务业、咨询服务业等,后者主要是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这些产业可以发挥上海在高素质人才、资金、先进理念等方面的优势。以咨询产业为例,上海应重点发展金融、重化工业等领域的技术咨询和管理咨询,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咨询企业,使本市的相关企业能获得达到国际标准、低成本、高效率的商业数据服务和信息增值服务。
  3.1.3 外向型信息服务业发展外向型信息服务是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另一个突破口。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上海在国际人才上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上海作为国内外交流桥梁的作用。外向型信息服务产业主要包括:
  国际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根据笔者前期的研究,上海应当将重点放在那些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的外包业务以及二次外包业务上。
  面向国际采购的电子商务。尤其要在汽车、装备制造业等上海重点发展、而且产业链较长的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第三方B2B电子商务企业,推动 上海成为各类零配件、机电装备产品的国际采购中心。
  创意产业、内容产业、咨询产业等领域的国际外包业务。如动漫外包、数据处理外包、咨询外包等。
  
  3.2 保障机制
  要实现以上发展思路,上海应发挥强势政府的特点,创新体制机制。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3.2.1 突破体制性障碍一是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产业发展禁区,尤其是信息服务业中不断涌现新兴行业,对于这些缺少配套法规的行业,应按照“法无禁止皆允许”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这些行业;二是要放松企业资质审查,尽可能减少对信息服务企业的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干预和管制,为信息服务企业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发展环境;三是限制政府投资信息服务业,限制具有政府背景的各类机构垄断信息服务市场,提高信息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
  3.2.2通过法律手段管理,减少行政干预 即使是那些必不可少的政府管制,也应当建立建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减少行政干预。一般来说,开放程度不足和发展水平不高的行业往往存在法规缺失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产业和市场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行政手段来进行管理,但行政手段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不能适应市场充分开放、产业深入发展的需要,因此,应当尽可能地用法律管理来取代行政管理。为此,在信息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上海要加快相关立法工作,尽快构筑起一个有利于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环境。
  3.2.3 充分发挥行业NGO的作用 一是要鼓励信息服务行业中的各类有益NGO的发展,特别是许多信息服务业态都跨越多个行业和政府部门,上海要允许跨行业、跨部门NGO的出现,打破行业主管部门对行业管理的割裂;二是要做好政府与NGO的分工,当前上海应当加强政府部门问的沟通与协作,政府主要是根据相关法律进行宏观管理,提供一门式管理和服务,而非政府机构(主要是各类行业协会)主要做好本行业内的公共服务和协调工作。目前,我国规定所有NGO必须挂靠在政府机构之下,政府应当尊重NGO的自主权,做到权力职能下放,鼓励NGO依法独立自主运行。
  3.2.4 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开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服务产业的核心,而在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是最大的信息资源生产者和拥有者,具有强势政府背景的上海更是如此。因此,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开放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国外有关机构的研究表明,欧洲的经济规模大致与美国相当,但欧洲的信息服务产业规模却与美国相差甚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欧洲各国的政府信息资源开放水平低下。与欧洲各国相比,上海的政府信息资源管制更严,开放水平更低,这对于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构成了很大制约。因此,上海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从信息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入手,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分类管理、逐步开放”,建立一种开放的、面向社会需求的政府信息管理和开发模式。
  
  4 结语
  
  发展信息服务业对于上海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四个中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上海的信息服务业在迅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情况下,还存在着缺乏竞争力、定位不够鲜明、政府过度管制等问题。上海只有抓住浦东先试先行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契机,“扬长避短,错位竞争”,选择好重点发展领域,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其信息服务业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相关热词搜索:上海 策略 服务业发展 基于SWOT分析的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 企业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企业品牌策略研究论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