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研究综述: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国内外理论界对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较多,主要涉及以下角度:①单独AA,SDN或Mc角度,②从定性角度研究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战略等问题;③从管理与信息系统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④从技术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⑤从企业信息化应用角度研究;⑥从模型设计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从上述6个方面对当前国内外研究企业信息化的文献分别进行回顾,从而为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供需网 大规模定制
[分类号]C931.6 F273
据计算机世界资讯2002年对我国大中型企业的调研:在被调研企业中,92.5%企业建立了Intranet,76.3%企业采用财务软件,73.8%企业建立Extranet,36.5%企业引入ERP,28.8%企业建立了Call Center系统,20%企业建立了制造管理系统,12.5%企业引入了CRM,11.3%企业引入了SCM。我国企业每年信息化投入占全年总投入的1%~2%,而发达国家企业为10%~30%。按企业规模分析:我国大型企业信息化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0.16%,占固定资产投入的0.66%,而特大型企业的比例分别为0.08%和0.20%。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这与当前国内外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分不开。以下就对这一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回顾。
1 国外对企业信息化的研究
1.1 单独从SDN角度研究
从1997年Fisher提出供应链的设计应以产品为中心,到2001年Choi将Supply Networks看作是复杂适应系统,还有2000年Ranjay提出了StrategicNetworks的理念,他们都对传统供应链的模式作了非线性化的改造,并且在开放程度上也逐渐超出联盟范畴,朝着多行业的角度发展,但是他们的“网”仍然以物流功能为主,并且开放的程度有限,难于适应动态变化的全球化环境。在国外尚未出现文献研究SDN这一问题。对于MC问题研究国外很成熟,如文献,但是这些文献没有将SDN与MC联系在一起,从如何构建信息化平台角度来进行研究。
1.2 从定性角度研究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发展对策、战略等问题
1963年,日本社会学家Tadaoumesao发表一篇论文《论信息产业》,首次提出“信息社会”概念。1970年,日本学者Masuda第一次将日本“Jokoshakai”,即“信息社会”译为“Information Society”。1977年,法国s.Nora和AlanMinc发表了《社会的信息化》政府报告,探讨了信息化社会的模式、结构、特点和社会信息化的政策、机理与挑战,并使用法文“信息化”一词,随即被译为“Informatizalaon”。与此同时,日本学者认为“信息化”一词早在1967年,由日本的一个政府研究机构科学、技术和经济研究小组提出“Johoka”,即“信息化”。由于日本语言的限制而没有被英译的原因,导致“信息化”概念的原创者认为是法国。1974年,Danie将社会发展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即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区分的主要依据是信息、资源和原料。后工业社会就是信息社会。1980年,Alvin Toffier提出知识为资本不但可以创造财富,而且可以创造更多的知识。1982年,John Naisbitt指出自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类地球卫星标志着信息革命的开始。1983年,日本经济学家松田津在《信息社会》一文中认为“信息社会的主导工业是智力工业,其核心是知识工业”。1985年,冻京大学竹内启认为信息化有两方面涵义,一是基于微电子学的信息处理、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普及;二是其结果使大量信息在社会上流通、储存和被使用,信息化是第三次产业革命。1989年,苏联A.N.拉基托夫认为信息化核心问题是建立生产知识的信息工艺,而M.N.波奇夫认为任何一个国参与全球信息化过程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它的发达程度的标准。1998年,日本立教大学齐藤清一朗认为信息网络的技术革命,形成了作为新基础产品的全球性金融产业。2002年,Su在具博士论文中研究了中国步入信息化社会的途径。从上述研究文献看,当前从定性角度研究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问题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
1.3 从管理与信息系统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
最早在1938年,由Barnard提出组织成立的三要素,即信息传递、协同意志和共同目的,他从管理学角度研究了信息传递作为一要素在组织中的作用。1958年Leavittt等人认为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组织形态和管理工作本质,使组织控制权更加集中。1978年,James研究了管理中如何使用信息系统,近而提高企业能力。1984年,James从数据设计角度研究了企业信息系统构建问题。1994年,Barbar与Bonnoh将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nng,BPR)概念与企业信息系统进行结合,以提高实施信息系统成功率。1994年,Daniel等人将再工程技术引入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使得信息系统更具有创造力。2002,年Chan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利用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MRPⅡ)信息系统如何全而实施质量管理,并构造了集成质量制造系统(Integrated Qual-ity Manufacturing System,IQMS)。此外,还有不少文献从信息系统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的。
1.4 从技术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
1966年由Vickeryt提出信息革命会破坏历史悠久的检索工具,人们利用各类先进技术工具去充分利用本地和外地信息资源。Codd提出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技术,为企业进行信息化提供了标准他的数据规范。Lancaster介绍了无纸化社会采用的技术。随后,在20世纪90年代初,lnnmon运用数据仓库技术来解决企业大量历史数据问题。James将计算机的数据环境分为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4种类型,从而更加系统研究企业数据。Morton等人从信息技术角度研究了如何提高组织潜在能力。Fuglsth等人对运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了研究。美国Hammer和Campy在20世纪90年代,系统地考察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上,提出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Process Reengineering)理论,运用该理论可以理顺企业流程。Davis与Wilham认为企业信息化就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平台为顾客快速提供个性化产品,从信息技术角度构建企业信息化框架。James给出计算机化企业概念,即按照控制论原则设计的企业,为计算机化空间时代而优化的企业,是一种为适应 快速变化而设计的、能够学习、进化、自我快速改变的企业。Sanchoy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与计算机集成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CIPP&C)关系及其两者的整合过程。XU等构建了基于XML的电子商务平台和基于XML的协同工作平台来解决合作伙伴间的业务协同问题。此外,还有不少文献从技术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在这方面几乎也形成系统化理论了。
1.5 从企业信息化应用角度研究
基于信息化平台应用研究,最早出现在先进制造系统领域。此外,还有一个领域就是企业如何借助于信息化平台提高自身竞争力优势,这方面研究较多,如文献。所以,从基于信息化平台应用研究的两个领域也已形成理论框架。但企业信息化应用除了这两个领域外,尚未出现在其它领域应用的文献。
1.6 从模型设计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
国外从模型设计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评价问题上和信息化发展阶段设计问题上。较早从模型设计角度研究信息化问题的是Machlup将教育、R&D、通讯媒介、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5个大类30多个部门定义为知识产业,并测度出它的产值。Richard根据企业数据处理成熟度,将企业信息化分为6个阶段。Porat提出信息产业是“第四产业”理论,划分和定义了“第一”、“第二”信息部门,提出一套度量信息化水平的方法,并进行了实际测度。日本电信与经济研究所提出信息化指数模型(RITE)用来测度企业信息化水平。劳伦斯?R?克莱因建立了KLEMI型函数,分析信息技术革命对美国经济的贡献。PU提出系统参数裂变原理来评价房地产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从当前的研究文献看,基于模型设计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的很少,尚未形成系统化理论。并且模型设计除了上述两个领域外,尚未出现在其它领域设计模型来研究企业信息化的文献。
2 国内对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
2.1 专门从SDN或MC角度研究
SDN是由徐福缘教授提出(于2001年得到国家自然基金资助),并给出了SDN的概念,对于这一领域研究,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对于MC的研究,国内较早研究MC的有张曙教授㈣提出分散化网络生产系统思想。汪应洛院士提出高效快速虚拟生产系统概念。祁国宁教授和顾新建教授两人系统深入地研究了MC,对MC研究做出很大贡献。徐福缘教授从时空优化角度对MC建模。刘晓冰教授和董建华教授从产品的角度来对MC资源的管理过程进行研究。同时国内有博士论文研究MC。从当前国内研究文献看,也没有出现将SDN与MC联系在一起,从如何构建信息化平台角度进行研究。
2.2 从定性角度研究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问题
国内较早从事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的是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它首次用波拉特方法对我国1982年信息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测算。国内最早出版专著研究信息问题的是钟义信教授,从信息与信息技术角度研究信息问题,并系统化地将信息提升为一门科学。葛伟民在首届中国信息化问题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关于《信息化与信息商品化》的演讲。20世纪80年代,我国研究信息化问题的学者很少,到了90年代,国内开始有不少学者研究这一问题。乌家培提出如何解决我国信息化问题及其发展信息产业问题。肖度等人研究了企业如何在共享信息资源基础上进行合作经营。甘仞初分析了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思路,并给出建议。岳剑波提出企业信息化面临人才、基础结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环境等问题。张瑜和陈禹教授提出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战略平台,借助于这个平台可以使得企业获益。邹家华提出如何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问题。侯炳辉较为系统地研究企业信息化内涵。此外,还有更多学者定性地研究了企业信息化问题。
2.3 从信息系统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
国内较早从信息系统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是黄梯云教授,1986年出版专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了企业如何构建MIS(ManagementInformation System)。随后薛华成教授与汪授泓教授两人合著一本《管理信息系统》,这部专著吸收了黄梯云教授和国外的一些理论,使得这本专著水平很高。高复先将信息系统集成问题引入企业信息化领域。张玲玲等人研究了信息系统在企业信息化中贡献。行喜欢与王方华也提出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化结合研究的问题。庄玉良提出从基于BPR角度开发MIS,近而推行企业信息化。石双元在其博士论文中研究了重构信息系统来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从当前国内文献来看,从信息系统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还是比较成熟。
2.4 从技术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
史祥声提出企业信息化与ERP/PDM的关系,认为ERP/PDM是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基础。蔡莉与王春名等人研究了应用信息技术来推进重组业务流程。丛高等人研究了在银行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和组织变革理论来提升竞争力。王梅与毛玉娇研究了企业转型与信息技术关系。唐世渭研究了数据仓库技术在企业信扈化工程中的应用。耿坤瑛等人从信息分类与编码角度来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并认为该工作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
2.5 从企业信息化应用角度研究
国内研究信息化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领域,即借助于信息化平台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借助于信息化平台实施先进制造技术。在第一个领域_胡兵认为企业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获取竞争情报。谢康、陈禹与乌家培合著,谢康分析了企业信息化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两个原理,即成本相对收缩和企业边界相对扩张原理。刘力研究了如何构建信息化平台推行电子商务。王晓光研究了企业竞争力提高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在第二个领域研究的主要研究者是国家863/CIMS专题组成员,该专题组有300多名研究人员。这些研究人员在研究基于信息化平台推进先进制造技术做出了很大贡献,除了创办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期刊外,还出版了很多专著,如文献。
2.6 从模型设计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
国内学者从模型设计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大部分也是从信息化水平评价及信息化发展阶段模型来研究。较早研究信息化水平测度问题主要表现在比较区域信息化水平上。如郭泸玲、刘建、谢康和张守一等人对我国部分省市信息化测度进行评述。朱幼平应用保罗?罗默提出的新经济增长模型和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变型形式构建了企业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中将信息要素作为一项指标来进行测算的。吴静宜应用几种测算信息化水平方法来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测算和比较。蒋晓芸、姜爱林、金勇也分析和比较了几种不同测度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方法。徐新斌应用统计学来研究 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问题。罗昌隆应用模糊数学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了模型设计。此外,还有从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和信息化发展阶段角度进行建模。丁祥海、郭东强、林建等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了模型设计。王惠芬、刘培刚、倪明和徐福缘等从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角度构建了企业信息化模式。
3 结论
综述以上当前国内外对企业信息化研究文献可知,从定性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文献较多;从定量的模型设计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文献很少,仅有的几篇文献都是从信息化测度角度设计模型的,没有从信息化应用角度进行模型设计;从信息系统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的文献也较多,而且基本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从技术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的文献也较多,国内这方面研究已经达到有的已经超过国外研究水平;从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角度研究的文献也不少,但是研究的层面都局限于某一个领域,没有从集成化角度,将SDN理念(即多功能性、开放性、网络性和动态稳定性)应用到各个层面,形成系统化的应用从SDN或MC研究的文献没有将企业信息化纳入研究对象,没有从构建基于SDN推进MC的信息化平台角度研究信息化问题,因为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运用SDN推进MC,如果离开了这个前提,企业信息化将失去意义。针对这一情形,通过对当前企业信息化研究现状的分析,从如何通过构建信息化模型和集成化应用信息化成果,研究了企业信息化问题。
所以,今后对企业信息化研究的重点应该表现在两方面:一方而是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而且强调其应用的集赢性,即综合应用。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为了上网、为了进行网上办公,而是将信息化的成果集成到一个很高水平,包括应用信息化成果去开发信息资源,最终实现企业自主创新。另一方面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质量和转变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的方式,当前国内外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都得到很大提高,但是在提高质量和提高方式方面,基本上以追加信息化硬件和信息化软件的投资为主体,这种以数量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并不能保持长久。所以,企业应该应用SDN理念,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在全球范围内将自身优势信息化成果拿出来相互共享,这样,不但减少重复投资,而且减少投资的风险。所以。未来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的方式由传统的完成自身投资方式,转变为垒球范围内合作与共享信息化成果,以利用他人成果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由此,避免了竞争带来的两败俱伤和闭关自守带来的重复投资。
相关热词搜索:企业信息化 综述 研究 企业信息化研究综述 企业信息化工作 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