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维修工的奥运情结:美国西部华人的奥运情结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他是一名普通维修工,却与奥运结下不解之缘,不但和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保持20多年书信联系,还受到他的亲切接见;他每月工资仅800元,为了支持北京申奥和宣传奥林匹克精神,却先后耗资近百万元……
方鸿是河北石家庄市人,今年45岁,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他自小喜欢体育运动,喜欢收集邮票。
1981年,方鸿高中毕业后,到华北制药厂成为车间一名普通的维修工。
1984年8月的一天,他和工友休息时看电视,屏幕上,伴随着雄壮的国歌,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正在为奥运冠军许海峰颁奖,方鸿非常震撼。他情不自禁地说:“我也想让萨马兰奇给我颁个奖。”工友们一阵哄笑。
萨马兰奇签名,点燃维修工奥运情
那时起,方鸿就开始关注奥运会,阅读关于奥运会的报刊书籍。他了解到,中国从1979年恢复奥委会席位,1984年首次组团参赛,当时中国还专门发行了贴有奥运邮票的纪念封。他千方百计买到了那枚纪念封,想起那天看电视的情景,他想:“不能让萨马兰奇给我颁奖,是不是可以让他给我签个名呢?”
于是,他给萨马兰奇写了一封信,随信寄去那枚奥运纪念封。
三个月后,邮件来了。那一刻,很多好奇的工友也凑过来。方鸿在大家的围观中,剪开了信封,里面除了他寄出的纪念封,还有两张卡片。方鸿拿起纪念封翻看,在右上角看到一道如心电图似的试笔时的划痕,那就是签名!方鸿激动得跳了起来。
从此,方鸿就与萨马兰奇开始互通信件,萨马兰奇给他寄一些奥运会资料,他也开始关注收藏一些有关奥运会的邮票、纪念封等,有时他请萨马兰奇签名,萨马兰奇每次都来者不拒。
1993年,北京首次申办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以两票之差没有成功。后来,他给萨马兰奇写信,说到自己的失落感,萨马兰奇回信说:“可能因为各国奥委会对北京还不够了解,但是我们还有下届、下下届,北京还有机会啊!”方鸿一想也是啊,而且他想我们更应该为下次申奥做自己的准备。
自制申奥宣传册,我要让世界了解北京
1999年,北京开始申办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方鸿心里的激情又被点燃了,总感觉自己应该为北京申奥做点什么。他想起萨马兰奇的话,也许各国奥委会对北京还不够了解,那么怎么才能让他们了解呢,方鸿开始考虑这个问题。
一次,他在翻看自己的集邮册时,茅塞顿开:对呀,设计一本这样的宣传册,不但图文并茂,还可以把一些申奥专用纪念品放进去,全景展示中国人民的申奥热情!
方鸿重点筛选了北京一些代表性景观,还整理了一些历史资料,为了保证图片效果,他花1.7万多元购买了一部专业相机,潜心研究摄影技巧,然后专程去取景拍照,还购买收集了大量北京申奥发行的邮票、纪念品等,汇成一部内容充实、丰富多彩的申奥宣传册。
考虑到宣传册的宣传效果,方鸿还要把文字资料翻译成英语。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翻译事务所,人家受不了他不断增加新信息、不断改动,最后退钱给他不做了。
方鸿闷闷不乐地回到家,看到儿子的英语书,突发奇想:不然我就自己翻译?!
他去书店买回英语教材和工具书,每天坚持学习到深夜。一次,邻居在楼道里碰到他,说:“你们家儿子真刻苦,半夜还念英语。”方鸿尴尬地应付过去,晚上再也不敢大声了。
那段时间,单位里有些阀门已经老化,经常出问题,他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回到家连饭都懒得吃,但一想起自己的宣传册,马上就有了精神。他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经过半年多的刻苦学习,他竟然自己翻译了全部资料。
为保证翻译的准确性,他又找到当初的翻译事务所,请专业人员勘误。得知是他自己翻译的,翻译员瞪大眼睛看着他,说:“你开玩笑吧,这么专业的水平,至少是大学英语老师。”方鸿笑了,说:“确实是我翻译的。”他讲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旁边的翻译所主任听说后,马上走过来对他说:“申奥是全中国人的事情,我们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这次勘误费全免,以后再有类似的资料,你拿过来,我不收你一分钱!”
宣传册整理完毕后,需要订量印制,方鸿要印200多本分送给200多个国家的奥委会主席。印刷厂给他算了一下成本:宣传册每本要300多元,还要嵌入一些申奥邮票和纪念品等,每本又要增加成本600多元,整个宣传册制作下来,至少需要20多万元。
方鸿不愿半途而废,他回家试探着做妻子的工作。“什么?”妻子一听就火了:“这么多年,我们攒下这点钱容易吗?现在还和父母挤在一起,你觉得脸上很光彩吗?再说父母岁数大了,孩子眼看要上大学,哪里不用钱?你要把钱乱花了,以后怎么办?”
妻子说着不禁泪水盈眶,方鸿听着也不好受,可是如果现在放弃,以前所做的一切就都成了无用功。后来还是在儿子的斡旋下,妻子终于含泪答应了。结果,那次宣传册连印制加高昂的国际邮递费,足足花了26万多元,把他们多年的积蓄一下花光了。
三个月后,方鸿没想到,他竟然陆续收到了100多个国家的奥委会主席的回信,他们纷纷对方鸿的行为表示赞赏。一个国家的奥委会主席在信中说:“以前我们了解北京都是通过官方报表,对奥运会在中国90%的支持率感到怀疑,现在通过你的行为,让我们彻底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每次收到这样的信,方鸿都翻译给妻子听,时间长了,妻子也逐渐理解了他的用心,开始支持他的“败家”事业。后来两年间,他又陆续给国际奥委会和各国奥委会寄出800多件明信片,7000多封信函,也耗尽了他和妻子的全部收入。
2001年7月13日,是国际奥委会宣布2008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日子。方鸿提前给台湾奥委会主席吴经国先生写信,因为他是唯一参与投票的中国人,请他从会场寄回一枚纪念封,并请萨马兰奇等人签名。当天,方鸿还专程赶往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体验申奥成功的欢乐气氛。
半个月后,他收到了吴经国夫人代寄的签名纪念封,上面不但有吴经国的签名,还汇集了萨马兰奇、刘淇、何振梁、维尔布鲁根、袁伟民的签名。这枚纪念封在2007年6月北京举行的国际收藏博览会上,被专家评定为“中国申奥第一国宝”。
当选火炬手,传递北京奥运不了情
北京申奥活动尘埃落定后,方鸿回想这么多年的生活,对妻子和儿子充满深深的歉疚。为了帮自己圆梦,家里的开支能省则省,一套结婚时买的内衣,妻子穿了20多年,有了破洞,她缝补后依旧在穿。
一次,儿子参加学校运动会,没有运动鞋,他把父亲的旧鞋子找出来,试了试:“蛮合适的,就它吧!”方鸿说:“这鞋都开胶了,买双新的吧。”儿子说:“没事,我去外面修修就行。”方鸿的眼泪“唰”地流下来。
2003年8月3日,北京奥运会徽在广州开始发行。会徽一向被誉为奥运的灵魂,方鸿决定自费购买2000多套,分别给200多个国家的奥委会赠送10套。
这次,妻子没有反对,只是说:“这两年攒下的钱是孩子上大学的学费。”
方鸿去找亲戚朋友借钱,但人家知道他的“疯子”行为后,纷纷劝他别再不务正业。方鸿转了几天也没借到钱,他最后无奈把目光盯到自己收藏多年的邮票上。
方鸿带着藏品来到石家庄建合桥附近一家收藏市场,低价卖出了大部分藏品,筹款15万多元,然后专程请假赶往广州。可是等他赶到会徽发行现场,才知道全国各地的收藏家都专程赶了过来。他所要数量巨大,根本买不够,只好从一些收藏家手里高价收购,他带的钱也不够,打电话向家里求援,后来还是父母拿出几万元养老钱,才让他满载而归。但是会徽买回来,高昂的国际邮寄费又成了问题。这时,儿子又做母亲的工作,说:“妈,我上大学可以勤工俭学,自己赚学费,你就把学费拿出来支持爸爸吧!”最终,方鸿用儿子的学费寄出了这200多枚会徽,后来他也收到一些回赠的纪念品。
为了宣传奥运精神,让更多人了解奥运,方鸿开始带着自己的纪念品自费参加展览。2007年春天,在上海一次展览会上,那枚申奥第一国宝被一家地产商看中,开价100万元,方鸿没答应,他又拉着方鸿到停车场,指着一辆宝马6系列双排座跑车,说:“这辆车价值150多万,你要答应,现在就可以把它开走。”
方鸿最终婉言谢绝,虽然他很需要钱,但他更珍视这些藏品的意义和价值。
2007年6月24日,第13届国际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萨马兰奇先生,在百忙之中亲自打电话约见方鸿。当方鸿来到酒店时,87岁高龄的老人使劲握住他的手,连称“老朋友”。两人围绕奥运主题畅谈了近两个小时。萨马兰奇和他互赠了礼物,并亲切地合影留念。
2007年10月18日,可口可乐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选拔活动落下帷幕,经过初选和复选,方鸿从6万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采访结束时,方鸿说:“奥运本身也体现一种重在参与的精神,虽然我们不是运动员,但是我们一样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奥运。现在我正组织一个奥运俱乐部,希望更多关心、热爱和支持奥运的朋友们携起手来,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维修工 一个普通 情结 一个普通维修工的奥运情结 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奥运情结 一名电力工人的奥运情结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