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基讲话实录》出版详情:如果有机密,整本书就是解密] 朱f基讲话实录pdf下载
发布时间:2020-03-05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2011年9月8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基讲话实录》(一至四卷)(以下称《实录》)正式面世,人民出版社和中国财经出版社同时向全国公开发行,目前正在市场热销。
《实录》收录了朱?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的重要讲话、文章、信件、批语等348篇,约123万字。收入照片272幅,批语、书信及题词影印件30件。编入《实录》的文稿,是根据朱?基出席重要会议和到地方、部门考察调研讲话的音像资料、文字记录稿编辑而成,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几个月前,已卸任国务院总理8年的朱?基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参加校庆时,就带着这本书,他把样书高举过头顶,对在场学生说,经党政文件层层下达的正式发言,在《实录》中通通没有收录。
朱?基担任分管国务院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长达10年,包括一届常务副总理、一届总理,2003年卸任后,他较少公开露面。
《实录》一书初印50万册,正式发行仅一周,即在不少实体书店脱销。价格竞争激烈的三家中国网络书商,都将四卷本的《实录》列入最热销排行榜的榜首。
“中国领导人非正式讲话和回忆录的出版越来越常见。”《实录》一书出版后,出版方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说,据介绍,到目前发行量最多的中国领导人著作,仍是该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
“中办几乎一个字没改”
2011年5月,朱?基在参加清华大学校庆时,向其曾任院长的经管学院展示了样书,当时的封面是白色,正式出版时则采用深红色,“当时封面大幅头像笑容浅一些,封面的选择,也反映了他的意愿。”编辑组成员鲁静说。
朱?基一直公开拒绝传记类出版物,《实录》中亦收录一则他婉拒策划传记的批示。在任国务院总理时,朱?基对公务人员在公共场所题词、参加剪彩等行为也明确表示过反对。
随着中国电视直播技术兴起,这位数十年来中国政坛上的公众人物,给人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侃侃而谈和慷慨激昂。《实录》则取材于他在日常工作中的即兴言谈,向众人呈现更为立体的朱?基。
2003年政府换届以后,针对朱?基的选集著作立项,专门成立了一个10人左右的编辑组,由朱?基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办公厅正部级官员李炳军担纲协调,另有两位国办人士具体参与。
学界人士也陆续加入编辑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谢明干和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林兆木,在朱?基担任国家经委主任期间就有交往,尤为熟悉他在经济事务中的思路。
书稿前后筹备历时8年,对相关材料的引用整理异常慎重。历史学博士鲁静2007年调入《实录》编辑组,她接手的部分讲话录音、历史图片和一些批示文件,都需提前经由专人逐字逐句整理。
黄书元曾就书稿几次拜访朱?基。对于整理稿中大量的口头语言,编辑组也与朱?基多次沟通:“朱?基的看法一直是,必须保留口语,否则就不是我说的了。”最后,“只有一些呵斥的不雅词被删除了”。
历经多年酝酿,最初约1500万字的录音内容,先由出版社和编辑组粗选,再送朱?基选定后,直到2011年上半年,才基本完成约120万字的书稿,报送中央办公厅审读。
由于朱?基的讲话中涉及一些中央和省市官员,在转往中央办公厅审读时,也向其汇总了意见。书稿还送到中共重要的两个历史研究智囊,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文献研究室。
“中办几乎一个字没改。”黄书元说,此后书稿在新闻出版总署的报审过程,也与一般政治类书籍无异。
人民出版社长期出版政治政论性书籍,至今依然维持事业单位编制,对整个流程轻车熟路。中央指定其出版党和国家领导人文集、著作,承担与《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类似的出版项目。
直至2011年,朱?基又提出在《值得纪念的五年》一文后,加上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讲话稿。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书稿多次补充报批,直至出版。
“审核不像外界想的那样复杂,其实不需要特别去沟通。”黄书元说,近年来领导人出版项目显著增多,送审报批工作也逐渐程序化。
“如果有机密,整本书就是解密”
与朱?基一道曾任中共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领导人,近年来著作出版数量增多。以回忆录为主要体例的著作中,或多或少收录或摘录了一些“非正式讲话”。
而按照惯例,数十年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们的正式讲话,尤其是各类会议发言,需视情形知照中央书记处,其他常委和分管领域的班子成员,以保持对外口径的一致性,并便于直接形成文件精神下发。
也因此,书中“非正式讲话”的遴选和推敲,颇为重要。黄书元说,“朱?基本身是优秀的政治家,他比我们更知道如何把关。”
对于过去甚少公开论及的领域,《实录》中屡见惊人之语。多数人认为,这些“非正式讲话”如实反映了朱?基的思想特质,和中国法治的复杂性。
书中提到,朱?基曾在国家信访局描述,他的专车险些撞到上访人员,并且罕见地提到,曾经有上访者绕过门禁,进入中央领导人办公地,“震惊了中南海”。
他曾在世纪之交着力打击走私,一次接见海关官员时,他提到对一些带有装甲的走私船,应该调动军队的驱逐舰,“把它打沉了,有啥了不起”。
他在全国人大上海团座谈时告诫,一些地方不要片面追求高速度。有人认为这是同邓小平南方谈话唱反调。对此朱?基感到压力很大。《人民日报》对《实录》的报道亦摘录此段:不久,邓小平看到发言的录音整理,予以充分肯定。
朱?基也曾因个人工作方式向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致歉。如2001年5月对国家计委主任张维庆信件的批语。
在备受关注的经济改革领域,《实录》涉及一些当时并未公开的具体事例。
其中一些数据过去鲜见披露。如,为了建立全国社保基金,中央财政不足,在内地和海外上市的国有企业中套现了32亿元。上世纪末,有几家商业银行的坏账率仍然超过40%。
在十五大提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后,朱?基希望一些财税工作者带话给地方领导,“靠股份制增点资,解决不了国有企业的问题”;“最担心的是现在发行的都是垃圾股”。
2000年中央帮助地方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朱?基写给时任央行行长戴相龙的信件称,“说到底是一种财政性再贷款,基本上收不回来”。一年后,他又指出如果不严格控制地方投融资平台风险,“必然会导致货币的过量发行”。
朱?基在接见外宾时,往往有自如且幽默的表达。2002年基辛格对朱?基解释,布什来自得州,和纽约人思路不同。朱?基回应,“所以,我们应该多看西部片。”
会见迪士尼公司董事长时,朱?基开门见山:“你先要确定在中国建迪士尼乐园,我才让你(电视频道、玩具商店)进来。”
2000年中国正在进行WTO最后谈判,朱?基在与第一次见面的欧盟贸易专员谈话时,对方屡屡过于严肃地回应他的“玩笑话”。但他同时又严肃地说,中国对“政治”这个词很敏感。
“如果这里面有机密,整本书就是解密。”黄书元说,书稿送审报批中,并没有经过特别的解密过程。
“领导人的书没有刚性审查”
书的主要策划力量仍然是坊间关注的话题。《实录》主要以市场化渠道推广发行,但在众多记者询问编辑组成员身份时,出版社仍然讳莫如深。
在中国出版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出版物,一直沿用老办法管理。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20年前出台的管理办法称,退休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只能由人民出版社(含省市一级)、中央文献出版社等6家出版社出版。参与《实录》发行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也曾是财政部直属单位。
近年来出版体制市场化改革和大众阅读需求,开始在改变实际运行。除人民出版社外,其他几家出版社均在近两年转制为企业。“领导人的著作不愁销路,竞争是难免的。”黄书元说,“过去完全由我们做的一些图书,比如领导人的‘文集’,现在出于市场需求,也获得审批出版,大家在竞争市场份额。”
人民出版社在类似《实录》的项目中,也已不享受特别资金拨付。黄书元说,按照一般做法,《实录》四卷本的定价应该在240元以上,现行定价196元只能大体覆盖成本。
海外版权是增加收入的另一渠道。2009年出版的《朱?基答记者问》即出售海外版权。“作者也参与海外版权分成,出书前朱?基就决定将稿费捐出。但因为还没定捐到哪儿,稿费数字还不好说。”黄书元说。
而在内容环节,除了法律规定的出版报审程序外,“领导人的书没有刚性的政治审查。”曾在中央党史研究室供职15年的历史学者韩钢说。
《建国以来若干重大事件的回顾》(薄一波著)在1980年代出版,口述史结合档案的形式,被认为是最早的“非正式”形态的领导人著作。“当时也就是发给研究室负责人看看,不叫审读,叫征求建议。”当时在党史研究室工作的韩钢说。
近年来,除中央文献研究室对一手文献资料严格判断外,一般党史研究和领导人著作的管理已经不再一味紧缩。
黄书元介绍,江泽民、李鹏、李瑞环、刘华清、尉健行、李岚清等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都有不同体例的传记、日记、回忆录等著作问世。十六届政治局常委曾庆红、吴官正等也出版了专门文集。
《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历史学者杨继绳认为,大部分著作有一个显著特点,往往讲述领导人当政时分管领域的政策和经历。
有一种声音担忧,在世领导人发表回忆录,会否影响史学界不同声音的表达。但也有论者并不担心,“任何一个人的文集或回忆,都不会是历史的全部。”杨继绳说。
相关链接
朱?基经典语录11条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98年3月19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朱?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在记者会上,朱?基以总理身份这样亮相
你们不是说固若金汤吗?谁知堤内是豆腐渣!这样的工程要从根查起,对负责设计、施工、监理的人员都要追查。人命关天,百年大计,千秋大业,竟搞出这样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腐败到这种程度怎么了得?历史是不容欺骗的!
――1998年8月9日,朱?基紧急飞赴江西九江,九江的决堤,使他勃然大怒,他当即怒斥负责人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最近访问中国时,我告诉她一句话。我说:“我参加争取和保障人权运动的历史比你早得多。”她说:“是吗?”表示她不同意我的意见。我就说:“不是吗?我比你大10岁,当我冒着生命危险同国民党政权作斗争,参加争取中国的民主、自由、人权运动的时候,你还在上中学呢。”
――1999年3月15日,朱?基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答记者问
刚才在克林顿总统的办公室看到了林肯总统的肖像。我想当年林肯总统为了保持美国的完整,反对独立和分离,不惜使用武力,我们应该向林肯总统学习。
――1999年4月8日,朱?基访美时绵里藏针地回答一位香港记者关于台湾问题的提问
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 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2000年3月15日,朱?基在九届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答记者问
我想提醒一点,在日本所有的正式文件中从来没有向中国人民道歉过,在1995年村山首相笼统地向亚洲人民表示歉意,但是在所有的正式文件中都没有向中国人民道过歉,因此不能说中国没完没了地要求日本道歉,道歉不道歉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但我们希望你们考虑这个问题。
――2000年10月14日,朱?基访日时来到东京广播公司(简称TBS,东京第6电视频道)演播室,与日本民众对话时这样说
每个清华人都负有责任,建设这个国家。为学,要扎扎实实,不可沽名钓誉;做事,要公正廉洁,不要落身后骂名。
――2001年6月6日,朱?基在辞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的告别演讲中说
至于说我什么时候退休,退休以后干什么,我在1998年的时候就讲过,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现在还是这样做。不过请大家不要误会,死而后已,不是说我要老呆在总理这个位置上,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说,只要我活着,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01年3月15日,朱?基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答记者问
关于我本人,除了我确实是在埋头苦干以外,我没有什么优点,我不希望别人学习我,特别是某家香港报纸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那就更不要学习我。但是这家报纸说得不对,桌子是拍过,眼睛也瞪过,不瞪眼睛不就是植物人了嘛,板凳绝对没有捶过,那捶起来是很疼的。至于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吓唬老百姓,我想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这种说法。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只吓唬那些贪官污吏。
――2002年3月15日,朱?基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答记者问
我非常担心的就是搞“城镇化”。现在“城镇化”已经跟盖房子连在一起了,用很便宜的价格把农民的地给剥夺了,让外国人或房地产商搬进来,又不很好地安置农民,这种搞法是很危险的。这跟中央的政策精神根本不符合,我们曾经多次讨论过,就怕这个东西。
――2003年1月27日,朱?基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回顾五年总理任期的工作时说
这五年,形势的确很好,我们自己都没有想到会这么好,但是绝不可以盲目地乐观,然后就浮夸,就折腾。我们历史上有过这种教训,形势发展都是有周期的。我们不要走历史的老路,这就是我留给同志们的一句话。只要在这个问题上不出毛病,其他问题上就好办了,就不会形成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不可收拾的问题。
――2003年1月27日,朱?基在国务院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回顾五年总理任期的工作时说
相关热词搜索:本书 机密 解密 《朱?基讲话实录》出版详情:如果有机密 整本书就是解密 民间资本白皮书 我在传销中的82天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