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大学生的情绪现状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系指情绪反应在时间方面的动力性质,是情感风格、情绪调节、情绪恢复等内容的重要特征,其研究对促进身心健康、完善情绪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阐述了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内涵与外延、相关理论,以及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各个参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并就未来研究增加自主生理反应指标、文化背景等因素予以展望。
  关键词: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情感风格,情绪调节,情绪恢复。
  分类号:B842
  
  人类行为的动力本源,一直是心理学家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在心理学中,“动力”(dynamic)一词往往含有力、能量、活动等意义,包括所有决定有机体行为的潜在因素。近年来,心理的动力观点和动机研究已成为现代心理学的共同取向。情绪的动力性描述了情绪的指向性、稳定性,情绪体验的强度、频率、发动时间、持续时间,情绪恢复和坚持等方面的动力特征。Davidson(1998)提出了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概念,认为可以将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特点作为理解情绪反应及倾向性心境(dispositional mood)的个体差异的一个途径。目前,对情绪反应过程中时间特征的研究,已成为情绪心理学、精神病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热衷探讨的课题。
  
  1 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内涵与外延
  
  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the temporal dynamicsofaffective responding),又称为“情绪计时(affectivechronometry)”,指的是情绪反应在时间方面的动力性质。它反映了情绪反应的时间过程特点,体现在情绪反应峰值出现的时间、情绪的持续时间和恢复时间、情绪变化的速度等时间参数上。例如,有些人的情绪反应易唤起,产生得快,而有些人的情绪不易唤起,产生得慢;有些人的情绪易恢复到平静状态,而有些人不容易恢复到平静状态。这些现象反映了个体情绪反应时间上的动力性差异。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是情感风格、情绪调节、情绪恢复等内容的重要特征。
  
  1.1 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与情感风格
  人类情绪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于同样的情绪刺激或挑战,不同个体在情绪反应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等方面是不同的。Davidson(2003)用情感风格(affective style)来解释情绪反应性不同参数中的广泛的个体差异,并将情感风格定义为情绪反应性(emotional reactivity)与情感性应答(affectiveresponding)的特定效价特征(valence-specificfeatures)。情感风格描述的是情绪反应以及情绪调节过程中个体表现出的一贯的差异,既体现了个体情绪情感反应的特定效价特征的不同,又体现了个体稳定性心境、情绪相关的认知加工和调节过程的不同。情感风格包括下列参数:紧张水平、反应阈限、反应峰值或振幅、反应峰值出现的时间、恢复时间等。Davidson认为反应峰值出现的时间、反应的持续时间、恢复时间等参数反映了情绪的时间动力性。
  
  1.2 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与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能力的差异是情绪系统差异的重要体现,是情感风格的一个重要成分,也是影响情绪时间动力性的因素之一。情绪调节(emotionregulation)涉及对情绪的潜伏期、发生时间、持续时间、行为表达、心理体验、生理反应等内容的改变,是一个动态过程。Thompson(1994)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为完成目标而进行的监控、评估和修正情绪反应(尤其是它们的强度和时间特征)的内在与外在过程。Eisenberg等人(2004)认为,情绪调节是指“发动、避免、抑制、维持或调整内在感受状态的发生、形式、强度或持续时间、与情绪相关的生理过程、与情绪相关的目标以及情绪的行为伴生物的过程,通常服务于完成个体的目标”。Thompson(1990)曾指出,情绪在两个方面是可以被调节的,一是情绪类型,即反映主要心境特点的具体情绪(如快乐、悲伤等);二是情绪的动力性,表现在情绪的强度、范围、稳定性、潜伏性、发动时间、恢复和坚持等方面。由此可见,对情绪反应时间参数的调节是情绪调节的一个目标。
  延长积极情绪的持续时间或增强积极情绪的强度、缩短消极情绪的持续时间或降低消极情绪的强度等情绪调节目标,可以通过直接针对情绪本身的各种认知和行为的策略或者通过修正环境来达到。
  
  1.3 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与情绪恢复
  情绪恢复(resilience ofemotion)是心理恢复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的主要方面,是影响情绪时间动力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情绪恢复性是指个体面对负性情绪刺激时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或者能够从消极情绪反应中迅速恢复到积极情绪状态的特性。情绪恢复性不保证个体不体验负性情绪,而是保证个体能够从负性情绪体验中很快恢复,尽快回到积极的情绪状态。例如,有的个体容易受到负性情绪刺激的感染而产生强烈的负性情绪,一旦产生又不容易从负性情绪中摆脱出来,为负性情绪所困扰,表现出差的情绪恢复性;而有的个体不容易受到负性情绪刺激的感染,即使产生了负性情绪也容易从中解脱出来,表现出强的情绪恢复性。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是心理恢复性中的一个积极成分;心理恢复性越高,个体消极情绪的持续时间就越短。也就是说,个体在面对消极情绪情境时,积极情绪能够帮助其较快地恢复到正常情绪状态。因此,如果个体在遭遇消极情绪情境时,通过情绪调节策略提高积极情绪体验,就可以缓冲消极情绪所带来的压力,使个体尽快从消极情绪体验中恢复到正常水平。
  
  1.4 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参数
  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包括情绪反应峰值出现的时间(the rise time to the peak of the response)、反应的恢复函数(the recovery function of theresponse)、反应的持续时间(the duration of theresponse)、恢复时间(recovery time)等时间参数。情绪反应峰值出现的早晚、反应的持续时间、恢复时间的不同可能包含了重要的个体差异信息。
  在特定的反应系统中,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存在个体差异。例如,一些个体情绪反应峰值快速出现,而另一些个体出现得较慢;一些个体情绪反应恢复较快,而另一些个体恢复缓慢。在不同的反应系统中,同一个体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情况可能是有差异的。例如,一些个体可能在表达行为上快速恢复,而在特定的与自主神经有关的通道恢复缓慢。这种分离的潜在重要性还没有被系统检验。对影响这些个体差异的因素,研究者知之甚少,尚需进一步探讨。这些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的个体 差异,对特定的情绪反应系统是具有特异性还是具有跨情绪的普遍性(例如,恐惧之后的心率恢复与厌恶之后的心率恢复是相似的还是各有特点的),这些不同的参数是情绪反应的正交特征还是相关特征,这些问题都需要实证研究来回答。
  
  2 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理论
  
  2.1 情感风格理论
  Davidson(1998)将情感风格中有关时间的参数如反应峰值出现的时间、反应的恢复时间等描述为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他认为,情绪的时间动力性是情感风格的特别重要的特征,情绪反应的时间过程变量在决定精神病理的易感性方面可能起着关键作用。情绪的特定形式以及焦虑障碍,可能与个体不能快速有效地停止某反应或者非正常地过早发动某反应有关。调节消极情绪尤其是缩短消极情绪产生后的持续时间的能力,是情感风格的一个关键成分。前额皮层与杏仁核之间的联结在这种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Davidson等人采用电生理程序、情绪一调控惊跳(emotion-modulated startle)的研究范式,通过在不同的潜伏期,在关键的情绪刺激呈现之前和呈现之后,插入听觉的噪音探测刺激,考察特定效价情绪反应的时间进程,发现前额皮层在调整情绪反应时间尤其是恢复时间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2 情感体验多侧面理论
  Schimmack等人(2000)提出的情感体验多侧面理论(facets ofaffective experiences),其中包括对情绪持续时间的论述。Schimmack等人认为特质情感的一般观点太宽泛,于是提出了区分情感相关特质不同侧面的较精练的理论框架。情感体验的侧面框架整合了人格与情绪研究中的最新进展。它区分了情感体验的种类(例如,心境、情绪)、情感体验的性质(如,愉快、不愉快)、情感体验的特征(aspect,如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尤其是,它在框架中提出了以往研究中经常被忽视的时间变量。情感体验的特征之一――持续时间,被界定为情感诱发之后从情感出现到消失的这一段时间。一个人感觉到的情感的时间数量综合了频率与持续时间两个特征而独立于体验的强度。该理论认为,每个侧面都是情感体验的种类、特征与性质的组合。Schimmack等人认为,人们一旦认识到在各个侧面之间存在理论上的区分,以前关于愉快特质情感与不愉快特质情感之间关系所得出的不一致结论就会得到澄清。
  
  2.3 积极情绪扩展与构建理论
  Fredrickson(2001)提出的积极情绪的扩展与构建理论(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emotions),关注情绪延续的时间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情绪恢复的机制。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扩展了个体的瞬时思维一行动系统资源库,这些可利用的资源又可帮助个体构建或积累从身体、智力到社会和心理的资源。通过该机制,个体在面对消极情绪情境时,积极情绪能够帮助其较快地恢复到正常情绪状态。积极情绪充当了消极情绪延迟效应的“解药”(antidote),使个体尽快从消极情绪体验中恢复到正常水平。
  
  3 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研究现状
  
  3.1 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参数研究
  现有的文献已揭示在许多情绪参数上存在个体差异,但是情绪研究者们还很少关注情绪反应时间参数上的特征。自从Davidson提出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概念之后,这种研究状况已有所改善。
  研究表明,恐怖症个体恐惧出现得快。Larson等人(2006)采用事件相关的fMRI研究范式,以血氧水平(BOLD)为指标评估对恐惧刺激的反应中杏仁核的激活,结果发现,恐怖症个体杏仁核的BOLD反应强烈而短暂,非恐怖症个体杏仁核的BOLD反应较弱但更持久:恐怖症个体相对于非恐怖症个体杏仁核的BOLD反应出现得较快并且到达反应峰值也较快。来自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左半球前额皮层的强烈激活预示着接受消极刺激后的快速恢复。左侧前额皮层基线激活水平比右侧基线激活水平高的个体更容易从负性情绪或紧张状态中恢复过来。
  
  3.2 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表明,神经质、外倾等人格特质、性别、所采用的情绪恢复策略、情绪恢复过程中的意志努力等因素会影响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目前,对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影响因素还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但是研究者已注意到其研究价值。
  3.2.1 人格特质对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多种人格特质影响着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例如,外倾和神经质可以预测个体的情绪衰退速度。Shulman等人(2006)、Hemenover(2003)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情绪变化速度上的个体差异,发现外倾者和情绪稳定者表现出积极情绪慢速衰退,消极情绪快速衰退;内倾者和神经质者表现出消极情绪慢速衰退,积极情绪快速衰退。Suls等人(1998)采用每天记日记的研究方法,也发现神经质对消极情绪惯性(inertia,即情绪状态滞留的时间段)有预测作用,预测了消极状态的持续时间。Fredrickson等人(2000)研究发现,高特质敌意预测了愤怒情绪产生后较慢的生理恢复。
  3.2.2 性别对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影响
  性别是情绪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有研究发现,女性可能比男性更容易受情绪传染或影响,对消极的情绪材料女性比男性更易反应。现有文献中,关于性别因素对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影响的研究数量不多,有待更多的研究来探讨这个问题。
  Fredrickson等人采用实验法考察积极情绪在消极情绪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恢复中的促进作用时,发现心血管唤醒的持续时间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持续时间更长。徐景波等人(1995)采用实验法研究正负性情绪的自主生理反应,发现性别对生理指标的基础值有影响。心率(HR)基值,女性高于男性。指端脉搏容积(FPV)基值,女性低于男性。
  3.2.3 情绪调节策略对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情绪调节策略影响情绪的恢复。Shulman等人考察了消极情绪恢复中不同恢复策略的有效性。被试观看消极情绪录像并报告他们的情绪,然后完成5分钟的写作任务。在积极重评、分心恢复策略、两种控制条件(保持关注和想法列举)这4种实验条件下,分心是最有效的恢复策略。在分心条件下,神经质预测了情绪恢复效力,神经质程度最低的个体表现出消极情绪最大程度的下降。在任何一种条件下,外倾都没有预测恢复能力。Nolen-Hoeksema等人(1993)研究发现,沉思反应方式能够延长抑郁情绪。
  3.2.4 意志努力对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影响
  神经质者和内倾者可能不会尽全力来恢复其消极情绪,因为他们相信那些努力将是无效的, 他们在消极情绪调节预期上是低的。消极情绪调节预期指的是一个人能够修复坏情绪的信念。Hemenover研究发现,消极情绪调节预期高的个体表现出积极情绪慢速衰退,消极情绪快速衰退;消极情绪调节预期低的个体表现出消极情绪慢速衰退,积极情绪快速衰退。
  
  4 总结与研究展望
  
  情绪反应的时间特性对人类的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量研究表明,频繁的、强烈的消极情绪唤醒,可损害心血管系统,削弱免疫功能,增加发病和死亡的风险。唤醒的持续时间似乎是一个关键参数,因为强烈的、频繁的消极情绪可能不是有害的,只要它们持续时间较短,甚至有利于生理韧性。因此,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研究对临床、医学、身心健康等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研究,可加深对情绪反应时间这一重要变量的认识,有助于构建更完善的情绪理论。
  综观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本文提出几点展望:
  第一,现有的研究往往只考察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某一个参数,比如只考察情绪的恢复时间,或者单纯考察情绪恢复的速度。综合考察反应峰值出现时间的早晚、情绪恢复的速度、情绪的持续时间等多个参数,能够更综合地说明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特点,这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第二,现有的研究大多以自我报告的情绪体验为指标考察情绪反应的时间动力性特征,几乎没有研究把自主生理反应的变化作为考察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指标。同时采用自我报告的情绪体验、自主生理反应两个指标,会更完整地反映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各个参数的特点。将自主生理反应指标纳入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研究,是未来研究应该考虑的问题。
  第三,大部分研究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国内还没有研究者专门研究情绪反应的时间特征。有研究者认为,在不同文化结构的社会中,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体验与表达情绪,也会因不同的动机而控制其情绪的体验与表达。所以,探讨东方文化背景下情绪反应的时间特征也是未来研究应关注的。
  第四,现有的研究对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影响因素还缺乏系统认识。影响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因素很多,例如,人格特质、性别、个体所采用的恢复策略、在情绪恢复过程中的努力程度等,已有研究有所讨论,但是还缺乏大量实证证据的支持。未来的研究应综合考察这些影响因素,以期对它们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相关热词搜索:展望 情绪 现状 情绪反应时间动力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情绪性工作的研究现状 情绪的两极性动力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