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同情心】 同情心的英语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同情感是从内心滋生的爱心,是普世的情感,有了它就有助人为乐,就有与人为善,就有形成正义感为人民尽力的基础和条件,正如古人所说“爱者仁之始,仁者爱之推”。古人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人也说:“同情心是人性中固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全部道德的开端和基础。”人之所以具有同情心,是由于同情而实施了善举之后,心灵会产生崇高感、愉悦感。同情心无关形而上的利益,孟子为此举例:看见小孩儿要掉到井里,人会有“怵惕恻隐之心”,却不是为了讨好孩子父母、获取好名声或讨厌孩子的哭声。
同情心是一个人能够有尊严和有价值的生活保证,只有同情他人,才能获得他人尊重,实现自身尊严。同情心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保障,人类因心生同情而胸怀更加宽广,道德水准得到提升,心智更加文明理性,社会发展得到推动。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化、发展,同情心越自觉越强烈,二者相互促进。
文明的人不仅同情没有恶感的人,对有仇怨的人也会同情,所以人类才会摆脱同态复仇冤冤相报的野蛮,品尝“相逢一笑泯恩仇”,“化干戈为玉帛”的果实。这种美好情感要用心血浇灌、培植,让它茁壮生长为参天大树,荫蔽自己和他人,惠及全社会。值得自豪的是,以同情心为基础的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尽管总有败类,磨难重重,但传统坚不可摧,所以善良的中华民族虽历经桑海变迁,却人心凝聚绵延不绝,成为举世唯一历史不曾中断的文明古国。
假如世上缺失了同情心的滋养,人人心硬如铁冷酷无情,对他人苦难无动于衷,那么再大的灾难也不会有人关注,人们不会产生救援的愿望,那该是一幅多么恐怖绝望的景象。不能想象,对他人痛苦置若罔闻的人会有益于社会,缺乏同情心的社会能和谐发展。置身这样的环境中,谁还能指望困难时得到有力帮助,悲苦时得到真诚安慰,哪里寻找安全的感觉,保持轻松的心态、享受舒适的生活?
人皆有之的情感,并非人人相同,而是因人而异。有的人极为淡薄,譬如对他人疾苦麻木不仁,甚至幸灾乐祸或有意施人痛苦;有的人情感畸形,譬如疼惜宠物而不顾及人,甚至可以不顾父母等等。同情心的天敌是贪欲,二者此消彼长难以共处,贪欲膨胀必然泯灭善良。那些把自己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为了位子(官位)、票子(钱财)、孩子、面子等等,不惜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不惜同室操戈兄弟阋墙、甚至不惜落井下石图财害命的人们,无不如此。
缺少同情的心地很可耻,怀这么颗心的人,人格龌龊没有尊严,沦为罪犯的概率极高。特别是身为执掌公共权力的官员,如果缺乏同情群众的善良情感,那么,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就必然成为一句标语式的空话,这种冷血官员的行为一定会给社会带来祸患。这类人,生也活得无聊,死必轻如鸿毛。哎,对这种终其一生享受不到崇高和自尊的精神乐趣,反被卑劣恶俗情感纠缠的悲剧人物,怒其缺德同时,也不免哀其不幸,产生一丝同情。
培养善良的同情心是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充分鼓励人们积极实践。良好的制度是一道屏障,可以保障人们即使不受同情之惠,至少不会遭冷酷之害,有利于营造弘扬道德的环境和氛围。但制度毕竟不是万能的,只能从外部约束行为,不能从内部强制人心,强化法纪的同时,亟须提倡和促进全社会的道德养成。
和谐美好的社会必定是充分弘扬良俗美德人心向善,决不让同情心成为稀缺资源的社会。在向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每减少一起缺乏同情的事件,就会增加一分社会的和谐。全民族在巨大灾难面前的骄人表现,使我们对民族振兴的美好前景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更加充满了信心。
编辑/冯 岚 ffee@vip.省略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