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与钱学森的翁婿情|追忆钱学森:此生三事最关情

发布时间:2020-02-27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近代兵学泰斗、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是翁婿。蒋百里的三女儿蒋英嫁给了钱学森,可谓郎才女貌,天生一对。      2009年11月2日,北京,西郊中国航天大院里一座建于五六十年代的红砖灰瓦的三层小楼的一角,就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寓所。二十平方米的客厅,一架德国造三角钢琴占去四分之一的面积。地板还是旧的,有些地方已经磨掉黄漆露出白色的木茬。就是在这间客厅,钱学森曾多次召集研制导弹、卫星的技术负责人讨论方案,研究课题。如今,钱老仙逝,这里成了灵堂。
  望着窗外纷纷飘落的雪花,女主人蒋英向来自故乡――浙江海宁的吊唁者转达了钱学森的一个遗愿:在即将兴建的蒋百里纪念馆里,布置一个国防科技展览厅,让故乡更多的孩子们多了解一些国防科技知识。
  蒋英是近代兵学泰斗、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的三女儿,1946年嫁给了钱学森。晚年,钱学森常常怀着深深的感情和敬意说:“蒋百里先生不仅是我的岳父,他还是我最早的师长和引路人。”
  
  一
  
  杭州西湖,两名身穿长衫的学生,并肩走在苏堤上。
  “西湖多美呀!”其中一个面容英俊的小伙子深深吸了口新鲜空气,感叹说。“可是,甲午战争中国失败了,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全被割让了。这样下去,我们的西湖有一天也要让给小日本啦,你看看。”他指着手中的一份报纸,“这就是我们的大清王朝呀!”
  “可是,我们连旅顺、大连和马关在哪里也不清楚。”另一个身材瘦削的青年叹了一口气,“你将来的打算想好了吗?”
  “想好了,我要去学习军事,强大我们的国防。”英俊青年动情地说。
  这两人就是当年的蒋百里与钱均夫。他俩同窗同舍,是一对好朋友。
  蒋百里的祖父蒋光煦是海宁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建有“别下斋”藏书楼一座,贮书十多万册,称得上“书香门第”。1898年,十六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1899年,他看到桐乡新任县令方雨亭所拟“观风题”,桐乡与海宁相邻,当时惯例,新县令到任,往往出试卷以观察当地学风,名曰 “观风卷”。三十道试题,蒋百里奋笔写作一个月,完成了近十万字的答卷,获得“超等第一名”。方县令深为百里的文采所折服,邀其到自家寓所相见。留膳中,方雨亭劝说蒋百里放弃科举,前去杭州求是书院(今浙江大学前身)求学,这是杭州知府林启创办的一座新式学堂。于是,蒋百里很快入学,教国文的陈仲恕老师十分喜爱这位海宁小秀才。
  钱均夫比蒋百里长两岁,杭州人,也是新考秀才,两人同窗。据后人考证,钱均夫是吴越国王钱?的第三十二代世孙。西湖边的钱王祠就是为了纪念钱?而建的,他俩常去游赏。
  开学后,蒋百里的两次国文考试均得第一名,钱均夫很敬佩他。两人常常相约去钱家聚餐,无话不谈,以关心国事、研究学问为乐事。
  戊戌政变以后,蒋百里偷偷阅读违禁书刊,倾向维新、革命。义和团运动波及京津地区,一名起义将领被砍了脑袋,蒋百里立即作了一首凭吊诗,末两句“君为苍生留血去,我从君后唱歌来”在书院内外传诵一时,广为流传。这下闯了大祸,清廷准备开除蒋百里出书院,连杭州知府的说情也被拒绝了。情急之下,钱均夫恳求做丝绸买卖的父亲,用钱疏通了几个朝廷官员的“关节”,这才免除了蒋百里被开除的处分。
  1901年,蒋百里在林启、方雨亭、陈仲恕的出资帮助下赴日本留学,在东亚商业学校与蔡锷同学,并拜梁启超为师,从而立志“国防救国”,进入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后来,蒋百里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获日本天皇亲赐的一把智慧刀。再后来,蒋百里赴德国研究军事,在军中当见习连长,受到兴德堡元帅的赏识,与之合影留念。
  钱均夫偶尔看到百里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时的照片,军装佩剑,十分英俊,赞他是“雪里观音”。
  蒋百里离国以后,钱均夫经常到硖石探望蒋百里的母亲。不久,钱均夫也到日本读书,后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教育学、地理学和历史,以施展其“兴教救国”的抱负。
  1910年,蒋百里和钱均夫先后回国。蒋百里走南闯北,醉心于军事,官拜上将,培养了陈铭枢、唐生智、刘文岛、龚浩、万耀煌等大批抗日将帅。钱均夫则潜心治学事教,与鲁迅、李叔同、经亨颐等共事多年,过从甚密,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的独生子钱学森更成为闻名中外的大科学家。
  
  二
  
  辛亥革命成功,钱均夫任职临时政府教育部,一家人随迁北平,和蒋百里一家同住在东城锡拉胡同的四合院里。
  老同学相逢,还是那么亲密,自然说起了自己的婚姻浪漫史。
  归国后,蒋百里出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锐意改革,制定出扩建计划,向陆军部请款。但北洋政府将全部财力用于扩张私人武力,军阀混战愈演愈烈,根本无心建设现代国防。1913年夏,蒋百里奔走无果,绝望之下拔出手枪自杀殉职,幸而抢救及时得以生还。
  疗伤期间,照顾蒋百里的是一名日本女护士,名叫佐藤屋子,23岁,感佩其赤诚,爱上了这位中国将军。不久,两人结婚,百里替妻子起名“左梅”。左梅一共生育了五个女儿――蒋昭、蒋雍、蒋英、蒋华和蒋和。蒋英是蒋百里的第三个女儿,生于1919年9月。
  钱均夫早结婚几年。当年他从日本回国度暑假,杭州富商章氏很欣赏他的才华,将自己多才多艺的爱女章兰娟许配给他,并资助他在日本继续求学。章兰娟与钱均夫结婚后,于1911年12月11日生下一个儿子钱学森。
  一天,钱均夫到百里家闲聊,看见五岁的蒋英长得漂亮,踢着毽子,玩得正开心,便对百里说:“我家只有一个儿子,孤零零的,你家却有五个闺女像五朵金花,老同学,我真羡慕你呀!你将这个闺女过继给我,好吗?”蒋百里一愣,望望妻子,见左梅不语,沉吟片刻,说:“我有女儿可没有儿子啊,我的女儿天真活泼,你的儿子聪明好学,也不赖啊!”他巧妙地将话头扯开了。
  蒋家闺女是多了些,可是,要把蒋英要走,等于是摘下蒋家夫妇的掌上明珠,自然是难于从命。但是,经不起好友钱均夫的再三恳求,加上蒋百里的军人性格,三磨两磨,蒋百里只好答应了。
  几天后,钱家办了几桌酒席,蒋百里将三女儿蒋英和奶妈送进了钱家,蒋英改名为“钱学英”。从那个时候起,学森唤蒋英“英妹”,蒋英唤学森“森哥”,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终日相随。
  蒋英美丽活泼,能歌善舞,又会弹钢琴,很快成为家人和亲友喜爱的小天使。后来,钱学森向友人介绍蒋英时,戏称“她是我家的童养媳”。
  蒋英十二岁生日那天,钱均夫邀来蒋百里夫妇和孩子们,两家聚会。用完餐,孩子们轮流表演,唱歌,跳舞,很是热闹。
  轮到蒋英唱了,她拉着哥哥一起上场。俩人合唱了一曲《燕双飞》:“双双蝴蝶飞呀飞,飞舞在花丛里……”唱得那样自然、优美、和谐。蒋百里忽然明白了什么:噢,你钱均夫要我的女儿,恐怕不只是缺个闺女吧?但这是一层窗户纸,谁也没有捅破。
  两个孩子当然更不知道,儿时的一曲《燕双飞》,竟然成为他们日后结为伉俪的预言,也成了他们偕行万里的真实写照。
  从钱家回来,蒋英那如初绽桃花的面容让蒋百里夫妇思念至深,左梅更是夜不能寐,悄悄流泪。蒋百里突然醒悟:儿女不可当礼物赠人,亲骨肉不得长久分离啊!他就去跟老友钱均夫说想把女儿带回家。钱均夫一口应允,但是有个条件:“这个闺女我太喜欢啊,她现在是我的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蒋百里夫妇满口答应:“好啊,门当户对,我们赞成。”
  蒋英后来毕业于柏林国立音乐学院,成为优秀的歌手、钢琴家。没想到,这个原本是钱家过继女儿的“钱学英”,最后还是嫁到钱家,成为钱家的儿媳。
  
  三
  
  钱均夫把蒋英当成自己的亲女儿,蒋百里也把钱学森视作自己的儿子,关怀备至。蒋百里对钱学森的一生,影响极大――就是因为蒋伯伯的一句话,促使他赴美留学深造,选学了航空专业。后来蒋伯伯又专程赴美探望他,帮助他结束父子争论,攻读航空理论。
  那一年,钱学森正为出国的事情烦恼,举棋不定。就去请教蒋百里:“蒋伯伯,我是去美国还是去德国?我应该选择什么专业呀?您帮我拿个主意吧!”
  蒋百里家没有男孩,他一直将钱学森视作自己的亲儿子,非常关心他的成长。他多次对钱均夫说:“咱的学森,是个天才,好好培养,可以成为中国的爱迪生。”这会儿,他得知钱学森刚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生,喜上心来。
  这几年,蒋百里受蒋介石指派,以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的身份考察日本、德国,特别注意到空军,先后给蒋介石提交了数个报告,建议中国应无条件迅速扩充空军,主张空军独立并迅速发展,以应战争急需。他想了想,对钱学森说:“你要留学就应该去美国。中国将来空军独立,现在急需航空技术人才。你可以去学习造飞机,研究空军建设。”
  1934年8月,钱学森赴美深造,选择了航空专业。
  出国前夕,蒋英随父母到钱家去看望森哥。这时蒋英十五岁,亭亭玉立,楚楚动人。比她大八岁的钱学森已是成熟的男子汉,他很喜欢这个爱说爱笑的小妹妹。他亲昵地对蒋英说:“英妹,你的笑声特美,你能保持下来吗?即使若干年后,依然如故,可以做到吗?”蒋英调皮地反问道:“为什么?”钱学森坦诚地说:“因为,没有什么比快活和清纯更可贵的了。”
  这天,蒋英特别高兴,为钱学森弹奏了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钱学森听得如痴如醉。她还送给钱学森一本唐诗,钱学森把它当做珍贵的礼物放在藤条提箱里,带到了美国。
  1935年底,蒋百里奉派出访欧美各国考察军事,蒋英和母亲、五妹蒋和同往,蒋百里安排喜欢音乐的蒋英、蒋和留居德国柏林,学习音乐。
  蒋英喜音乐,临别时父亲嘱她,初级学校毕业后,一定要考专门的学校学习音乐,并说:“你学音乐,到了有成就的一天,可能会感到空虚和孤独,那时候你不可厌倦而放弃,这是你一生学业成败的关头。”
  嗣后,蒋百里夫妇到了美国,看望了正在留学的钱学森。
  这一年是钱学森负笈美国的第二年,他拿下了硕士学位。钱学森见到蒋百里如见亲人,说出了与父亲的争论:他打算下一步攻读航天理论,父亲回信说中国航天工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他要儿子继续研究飞机制造技术,不要见异思迁。钱学森则认为,西方国家航空工业非常发达,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若从事飞机制造业研究,很难超过西方国家。掌握了航天理论,则能跨越式发展,有超越西方的可能。为此,父子俩书信往来,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回国后,蒋百里立即去见老友钱均夫,对他说:“学森的转向是对的,你的想法却落伍了。欧美各国的航空趋势,进于工程、理论一元化,工程是跟着理论走的。”他举例说:“美国造一架飞机,如果有理论上的新发现,立刻可以拆下来改造,因为他们是个富国、有钱。我们中国就做不了,所以,中国人学习航空,必须在理论上用功……”一番话,让钱均夫豁然开朗。他尊重老友的意见,致函儿子,表示理解他的想法。钱学森如释重负,从内心里感激蒋伯伯。
  中日战争一触即发,蒋介石筹建中国空军,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迎来首批学生,钱学森受派实习并作指导,蒋百里也应邀为学生作《兵学革命与纪律进化》的演讲,两人在笕桥机场相遇。
  钱学森在美国,蒋英在德国,彼此多年没有来往。然而,当蒋百里把蒋英在欧洲的留影拿给钱学森看时,钱学森的心里掀起了波澜。
  蒋百里得意地说:“你的英妹很有音乐天赋,再过几年,我给她买一架钢琴,大的,大钢琴声域宽音洪亮,音乐好听!”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钱学森默默地记下了这句话。
  然而,这次见面竟成永诀。1938年11月4日,蒋百里在代理陆军大学校长的任上,因过度劳累引发心脏病而逝世,年仅五十七岁。
  噩耗传到美国,钱学森手捧着蒋伯伯的一张半身相片放声痛哭,稍后将蒋伯伯的一首言志诗“犹有书生气,空拳张国威;高歌天未白,长啸日应迥”,端端正正地抄写在日记本的扉页上。
  
  四
  
  钱学森在他的老师、世界力学大师冯?卡门的指导与合作下,开始了高速飞机的气动力学、风体力学、火箭和导弹的研究,并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自此,钱学森与冯?卡门齐名,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听从父亲当年的嘱咐,蒋英在德国学习音乐。从柏林音乐大学毕业后,转入瑞士卢塞恩音乐学院研究生班深造。生活非常艰苦,她却依靠坚定的信念,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46年,蒋英结束了在欧洲长达十一年的求学生涯,回到了祖国,此时她已经是一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
  1947年7月,上海兰心大剧院。上穿碎瓣梅花衬衫、下着百褶黑长裙的蒋英款款走上台来,面向观众缓缓鞠躬,然后用甜美、圆润的嗓音,演唱了几首德国歌曲,接着,又唱了两首法国歌曲,最后,她用高八度的声调,连唱了三首弥撒曲。谢幕时,台下掌声雷动,欢呼声如潮。
  这是蒋英归国后的首场独唱音乐会。第二天,她的照片刊登在上海、北京的各大报纸上。
  那年的旧历七月初七,钱学森来到蒋家。他走到蒋英面前恳切地说:“英妹,十二年了,我们天各一方,只身在异国他乡,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多么需要在一起,互相提携,互相安慰!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还要相逢,我们却一别十二年,太残酷了。这次我回来,就是想带你一块儿到美国去,你答应吗?”钱学森的话恳切而又真挚,使蒋英深受感动,她伸出手来,紧紧握住了钱学森的手。
  整整十二年,因为战乱,两个人中断了书信来往,但是,长久的分离,并没有封冻两颗相爱的心灵,相反,更加重了他们之间的思念。他们都在无言地等待着对方。
  一个月前,钱学森从华文报纸上获悉蒋英回到上海开独唱音乐会的消息,便乘暑期之隙,回到阔别十二年的上海,见过父母,特意选择在“七夕”这天约见英妹,向她求婚。花前月下,两人久别重逢,有说不尽的思念之情和甜蜜喜悦。
  一个星期后,钱学森和蒋英的婚礼在上海国际饭店举行。森哥送给英妹的唯一“信物”,是一架德国制造的黑色大三角钢琴,这一年,钱学森三十六岁,蒋英二十八岁。
  钱学森本打算留下为国家效力,但他看到国民党政府腐败,在多灾多难的祖国,科学家不过是统治当局的装饰品。考虑再三,他决心返回美国继续他的喷气推进技术研究。
  几日后,钱学森与蒋英双双飞到美国波士顿。
  1955年10月,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美国政府终于准许钱学森夫妇回国。那架三角钢琴与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它不仅是钱学森和蒋英历经风雨的爱情见证,同时也寄托着父辈蒋百里的殷切期望,蕴含着蒋百里和钱学森的浓厚翁婿情。
  
  五
  
  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理论家、爱国将领,蒋百里毕生以国防建设为课题,探求中国抵御列强侵略的途径和方法,对钱学森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晚年,钱学森经常流露出对蒋百里的怀念和崇敬之意,欲将部分手稿捐献海宁,在蒋百里纪念馆里设国防厅。
  2008年5月,海宁博物馆主任吴德健第三次赴京拜访钱学森,钱老及家人得知海宁即将重建蒋百里纪念馆,非常开心,当即表示将竭尽所能给予支持。2012年是蒋百里一百三十周年诞辰,钱老说,希望在纪念会上,把他自己的部分著作、手稿及一些特别的科普模型捐给海宁,并在纪念馆里设一个国防科技厅。
  2008年8月,一位女记者采访钱学森先生。钱先生回忆自己的一生,深情地说:“对我这一生影响和帮助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周恩来总理,一个是蒋百里先生……”
  2008年11月,一场名为“纪念蒋百里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的图片展在海宁拉开序幕,《蒋百里先生墨迹》一书也在当日首发,书中收录了蒋百里生前的一百多件珍贵手稿。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受父亲之托,第一次来到外公和母亲的故乡,就蒋百里之墓迁回故里等事宜进行协商。2009年4月,钱永刚再来海宁,出席了“钱学森爱国业绩展”暨“神舟七号”科普展。此次展览,鉴于钱学森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的特殊贡献,航天工业部特别批准“神七”模型第一次在县级市展出,钱学森对此十分欣慰和赞赏。
  与此同时,钱老获得海宁即将开发东山风景区的消息,便让钱永刚转达他和蒋英的一个共同愿望:复建“梅园”。他说,蒋百里生平喜爱梅花,因此替夫人取名“左梅”,又在东山西麓购地数亩,种梅二百株,曰“梅园”,园中盖屋数间,欲为晚年偕夫人归隐之所。后来,梅园尽被入侵日寇毁灭。现在复建“梅园”,既是纪念蒋百里,也是为发展旅游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光辉的业绩,留在了人间;他作为海宁女婿与蒋百里先生的一段翁婿情,也成为佳话留在海宁的土地上。■
  (责任编辑/吕 静)

相关热词搜索:翁婿 百里 钱学森 蒋百里与钱学森的翁婿情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 钱学森怎样原谅蒋英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