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诵读库100篇【加强中学语文诵读教学】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 现今中学语文教学不注重诵读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主张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文本还给学生,加强诵读,以学生的诵读为基础,让诵读成为基本的教学环节。
关键词:语文教学;诵读;兴趣;科学性;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73-01
现今,语文教学不注重诵读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很难听到令人心旷神怡的琅琅读书声。而学生认为多上一节无所得,少上一节无所失。初、高中毕业了,语文课本学习了一大摞,学生却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顺,写不通。
当然,部分教师也懂得了诵读的重要作用,但放任自流,以致学生诵读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质量。常见表现为:诵读时语音不规范、多字、漏字、倒读、中断;腔调固定平板,没有感情色彩,没有节奏变化、缺乏抑扬顿挫;呆板地模拟名家诵读,装腔作势。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来解决,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其一,教师精彩的范读不失为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一种好办法。教师通过范读,将文学作品的内涵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把文中的思想感情,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学生,使其受感染,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其由与教师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达到学习仿效欲罢不能的地步。
其二,经常播放著名朗诵艺术家的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模仿,引发兴趣,也是一条有效途径。这些艺术家对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妙趣横生、感人至深的诵读,他们将那坚定与动摇、倔强与脆弱、稳重与轻佻、美丽与丑陋。高尚与卑鄙、欢乐与悲哀等等复杂感情,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爱憎分明地表现出来,这就会使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强烈共鸣,带着浓厚的兴趣学着艺术家的语调去吟诵、揣摩名篇佳作。
二、讲究诵读的科学性
诵读的科学性主要分三步来正确把握:第一步是正确的诵读。读准语音,包括分清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读准多音多义字和行近字的字音,读准音变字的音调、轻声字、变调字、儿化韵的读法等。读清语音,是指在诵读时口齿清楚,不漏字,不添字,不重复、不颠倒、不读破句等。
第二步是流利的诵读。这一阶段教师指导学生:1、正确处理重音,2、合理安排停顿,3、注意语速适宜,4、恰当运用语调。
第三步是有感情的诵读。这是诵读的最高要求,诵读者应披文入情,在理解文章各个部分及其衔接和过渡、掌握文章的背景和语言环境、把握作者流露的爱憎感情的基础上准确地安排诵读基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气势的强弱,达到既鲜明又恰如其分地表达主题的境界。
三、采用多种诵读方式进行训练
诵读形式多样。有范读、学生试读、分组诵读、齐读、自由诵读、分角色诵读、轮读、领读、表情诵读等。
范读。指教师的示范诵读。一般在学习课文前进行,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诵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又能帮助学生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正确读出语气和语势等。
个别学生试读。这是指分析课文前学生的个别诵读。分析前指定学生试读,既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分析的段落上来,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分组诵读。要求学生快慢适中,力求整齐。分组诵读无形中是一种竞赛,比哪一组读得好,因此学生往往读得比较认真,积极性高。
齐读。齐读适用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它能使每个学生得到读的训练,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如课文的重点语段,需要背诵的诗词或课文片段,往往通过齐读,当堂掌握。但齐读也有一定的缺陷,不便及时发现问题,因此,不宜太多。
自由诵读。一般在分析课文后进行,这时,诵读快慢高低由自己掌握;破读、添字、漏字、读错、跳行、颠倒,可以重新再读;语气、语调可自己确定;感情没表达出来也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学生兴趣高,效果往往不错。
分角色诵读。是根据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分别选择几个学生担任它的角色进行诵读。要求学生正确读出人物语气,表达人物感情,表现人物个性。
轮读。就是分段分层接力诵读。因为几个、几组人或男女生、师生轮读,所以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学生比较感兴趣。
领读。从学生这一面来说也可以叫跟读。对学生难以理解和难以诵读的部分,教师应要领读几遍。这种方式一般在文言文教学中常用。
表情诵读。要求学生披文入情,正确地处理重音、语速、停顿、语调等,读得抑扬顿挫,于“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四、加大诵读的量
学习语文,只有以多读熟读为基础,才能形成和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学语言,关键是学生的练,不需要教师多讲。应当树立这样的观念,诵读也是练,而且是特别重要的练。不仅教师的讲要以学生的诵读为基础,学生的练也要以学生的诵读为基础,因此一定要把诵读作为基本的教学环节与词义、句意、文意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恰当地安排到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中去,发挥它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中去,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当然,熟读、背诵的要求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要不断的积累背诵量,就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坚持不断地诵读。不能坚持诵读,背诵量不足,则如孟子所云:“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弃井也。”这是语文教学中要深思之处。
参考文献
[1]何秀兰.略论语文课诵读教学的意义[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S1期
[2]叶圣陶.语文教学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3]教育部《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相关热词搜索:诵读 中学语文 教学 加强中学语文诵读教学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 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