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_浅析“课堂提问”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   关键字:课堂提问;启发式教学;堂课成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85-01
  
  提问得当,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可能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教师讲课中不时出现的发人深省的问号,往往被看成是智慧和创造的象征,它会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如何用精巧的提问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个人浅见。
  一、课堂提高要力求启发学生思维
  课上所提的问题,要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求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钱梦龙老师总是把提问作为开启思维的枢纽,以提问为石子,激起学生探索思维的层层涟漪。他在教《大铁椎传》时,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第一自然段着重写了陈子灿遇到大铁椎的经过,但是重点又是写了个宋将军……是不是离题了?”学生思维的机器旋即运转起来,顿悟到这是为了“衬托出大铁椎的英雄气慨”,从而领会了作者的意旨,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可见,启发性的提问能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把本来要由教者讲授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想出来、说出来,真可谓“引而不发”、“导而勿牵”。
  二、课堂提问要力求突出重、难点
  提问虽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但过多过繁的提问并非就是好的教学方式。相反,这些随意性的提问,往往会把课堂内容搞得支离破碎,杂乱无序。因此我们要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
  例如:有位老师在讲解《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一段文字时,发现不少学生对此难以理解。于是他要学生先找出这段话中歌颂三个女子英勇不屈的词语,再找出表示讽刺的词语,然后向学生提出:这些反语的正面意思是什么?它说明了“三?一八”惨案的凶残程序怎么样?通过启发思考,学生明白这段话说明:“三?一八” 的凶残远远超过了中国军人和八国联军的暴行,比起过去中外反动派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要提问针对性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就深刻,这样就易于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也能尝到深入钻研,不断探索的乐趣。
  三、课堂提问要力求“坡度”适宜
  课堂教学是为促进学生获得并贮存丰富的知识,但目的又不限于此,更重要的是去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课堂提问,问得太平,学生学习无压力,易滋生懒惰情绪;问得太陡,学生不能接受掌握,又会灰心丧气。只有坡度舒缓,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产生“有阶可上,步步登高”的愉悦感。
  例如:特级教师宁鸿彬老师,他在讲授散文《白杨礼赞》时,就没有按常规开篇直接发问:“课文第二、三段写的内容与白杨树有何关系?”而是避开这个难点,先从白杨树分析起:“它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北方农民又有什么联系?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在这些问题的分析理解基础之上,再回过头来研究第二、三段的内容,这时这个难点对学生来说也就不难了。
  四、课堂提问要力求创设求异情境
  所谓求异情境,就是指提出一个问题后,可能会引出学生认识上的差异和矛盾,出现几种答案,这种情况必定会引导学生去探索、去争论,而这恰恰实现了提问的目的:促使学生在争论中积极思考,以此来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例如:在分析中学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提辖这一人物时,有一位老师这样提问:“鲁提辖就位疾恶如仇的英雄,可文中却有许多文字表现了他的粗鲁,甚至蛮横。有人认为这些内容有损鲁达的英雄形象,应该删去。对此,你有何看法?”这样的提问,无异于“一石激起千层浪”,会使学生大脑里掀起智慧的巨浪来,这无论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或写作能力都会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精巧的提问,关键在于善于揣摩学生的思想心理,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作者的用心,相机诱导,随时应变。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 提问 课堂 浅析“课堂提问” 浅析课堂提问的艺术doc 浅析课堂提问的艺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