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2018民生新闻稿件短篇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民生新闻作为各电视台市场竞争的利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近年来民生新闻的状况也开始令人堪忧,民生新闻在传统追求高收视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升级转型的挑战,民生新闻必须提升其本身存在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视新闻 民生新闻 可持续
民生新闻作为各家电视台市场竞争的利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地方台由于受地域覆盖的限制,导致地方频道之间的激烈争夺,在推动创新的同时也引发了资源的浪费和模仿的盛行,民生新闻越来越给人粗俗化、题材狭窄琐碎、过分强调娱乐功能,追求负面报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累积逐渐导致地区性民生新闻的收视率已不如以前,并且逐年下滑。民生新闻在追求高收视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升级转型的挑战,民生新闻必须稳步提升其本身存在的社会价值,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呢,笔者经过一些年的实践,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进行尝试和努力。
首先电视民生新闻要将公共新闻作为转型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
在信息社会,受众已不仅仅满足于信息接收和反馈渠道的畅通,更希望通过媒体的介入使一些公共事件得到较好解决。而公共新闻进一步扩大了民生新闻的内涵和外延,新闻媒介由一个观察者、报道者转变为问题的参与者和解决者,与一般的民生新闻相比,“公共新闻”有四大优点:一是它构建的“公共领域”,电视公共事件追踪、网络热点论坛、微博等都是典型的受众和媒体人共同构筑的新闻公共领域;二是提升公民对于公共事务的思考和批判能力,推动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三是媒体的持续关注有助于推动公共事件的解决;四是有利于促进各媒体之间的合作,增加公众对媒体的进一步信任。
第二,城市台民生新闻除转向公共新闻之外,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还要不断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这对城市台有着决定性意义。
民生新闻节目报道街头巷尾被市民关心的日常事件,这些带有城市强烈的地域烙印能够唤起市民对地域文化的记忆和归属感。不断强化这些地域烙印,创新报道手法和方式,培育人们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向心收视习惯,对城市台的民生新闻发展的重要手段。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本土化媒介所具有的天然接近性,使其在帮助本区域受众构建“地域认同”中发挥积极作用,民生新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地域文化作为联结人们的纽带,并力图在其构建的“媒体社区”中建筑城市中的人际关系网络,达到构建和强化“地域认同”的目的,以特色塑造差异,以差异拓展空间,以当地传统文化为基础扩展,为节目发展赢得深厚的地域优势,也有利于城市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形成核心竞争力。
围绕金牌主持人打造品牌节目也会帮助地方台提高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名新闻节目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新闻主播(主持人)对于节目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新闻主播(主持人)是节目的“脸面”,他们不仅帮助节目树立和巩固观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为节目增加人际传播的个性化和软性特征,而且还因其独特的个性魅力成为新闻权威性、可信度和风格化的象征。一个好的新闻主播,就是一个优秀的新闻内容的“说书人”,成为观众与新闻事件乃至社会环境之间的中介;观众对新闻节目的品牌忠诚度,也常常和对新闻主播个人形象的忠诚度紧密关联。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中主持人有着更大的发挥余地:民生新闻内容本身所含的新奇、喜悦、遗憾、伤痛、激愤、同情、现状的白描、理性的思考、观点的交锋,都可以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他们既是节目过程的串联者,又是节目内容的体现者,更是节目理念的表达者。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来说,挖掘培养优秀主持人,打造“金字招牌”,是保持节目长久生命力的重要一步。
第三,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明确的思路支撑。方法明确、措施得当,是发展的坚强保证。
地方台要确保对民生新闻的投入。民生新闻目前是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依然是目前全国城市台,在激烈的电视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利器。但像所有的新闻一样,民生新闻的采制对人才、投入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城市台必须建立保持一个成熟、稳定的民生新闻采编人才队伍,要有核心人才团队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保障,建立有别于其他新闻类别的民生新闻考评绩效,激励和确保从业人员在付出较大的情况下有着较高的回报,只有得到尊重才能焕发编采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和自觉性。
民生新闻的深入发展还有赖于充分发挥电视优势,才能做好民生新闻。电视民生新闻要立足本土,坚持接近性,深挖独家新闻。与纸质传媒和音响传媒相比,电视传媒最具有消除与受众之间心理距离的优势,因为电视新闻的图像很容易拉近这种距离,特别是主持人风格和形象的平民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赢得观众的认同,对这样的新闻节目自然就愿意付出心理投入。同时,地方电视台新闻立足本地、立足百姓的选题思路将地域色彩浓厚、生活意味十足的平民新闻呈现给观众,能让观众在惊喜荧屏变化之余爱看新闻、主动参与到新闻节目中。就城市台目前的境遇而言,能够自身获得独家新闻的可能性很小,毕竟记者不能完全包揽城市中时时、处处发生的新鲜事、突发事,但随着市民家庭摄像、手机等个体多元摄像手段的普及,其拍摄的素材则有可能成为城市台源源不断的新闻素材来源。
民生新闻的发展必须突破自身采制条件的局限,城市台要加强电视媒体间的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政治或地缘因素,加强与临近城市台和兄弟城市台的节目交流和交换,设立“新闻交换中心”。随着各城市台回传技术的普及,城市台之间新闻交换的速度将大大加快,一个城市的突发性事件当天或隔天就能送达各城市台,本地观众在最短时间内就能看到来自外埠最鲜活的消息,时效性甚至超过中央台。“新闻交换中心”今后更大的优势在于和境外媒体联手互换新闻素材,这将是真正意义上无界域电视新闻交换网。城市台的民生新闻发展,还离不开一些技术手段的提升。是加快城市台网站建设,运用“流媒体”技术获取新闻资源和传播新闻节目。“流媒体”是指在互联网上同步传输的视频和音频信息,它可以让人们像看电视那样看网络,带来电视节目传播方式的革命。城市台如果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传播技术,将能在信息源的获取和传播方面打开一方天地。另外,通过“流媒体”技术,还可将电视新闻节目放置在网站上供外地网民随时随地点播,使不上星的地方电视新闻通过网络传播到世界各地,大大延伸了电视的触角。
除上述几个宏观方面之外,城市台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还要注重细节,以笔者的体会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生新闻要尽量去边缘化,民生新闻的选材应该进一步拓宽,如果以“下三路”(俗情、矫情、色情)为主,会带来收视率的短期迅速上升,但会对频道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障碍,不能维持对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力以及对经济的驱动力,会造成频道的边缘化。民生新闻要注重民间资源和政府资源的利用。例如可以短信调查来实现与观众的互动。要在政府、企业中有自己的信息网。信息来源的广度和操作手段上要有所改进,媒介应将民间资源和政府资源有效结合,通过民生节目与政府资源的结合来树立节目的公信力。
另外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积累及其储备也极其重要。员工疲劳的状态的产生是工作积累和工作方式的问题,新闻频道如果对新闻素材资料的储备和积累不够,就会造成每天做节目都从原点起步的局面,如果所有的东西都追求“快、短、简”,就会形成“掰棒子”的格局。一些大的新闻频道,例如CNN,对新闻素材的积累往往非常充分,可以及时调出所需资料,这样可以减轻大量的工作压力。现有资源的精加工也很重要,在素材已经相当丰富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进行精加工,按照不同的选题进行重新组合,加强相关素材的关联性开掘。另外,资源的共享不够充分,是全国电视频道的通病,只有“点、线、面”相结合才是专业的新闻频道。
根据经验,笔者认为城市电视台还要特别注重对民生节目的编排,即节目编排的有效性,白天的非黄金时间段该如何开发,需要做市场调研,了解受众情况。积极开发非黄金时段。新闻频道目前每晚九点半至十点半时间的这种编排比较传统,也比较常见。但这一时段通常是电视剧占据主流,要想把观众从电视剧频道拉过来,没有创新和创意,新闻频道会有难度。
城市电视台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对频道定位和发展战略进行重新思考。层次越高的电视台办新闻频道越从容,新闻的资源具有强烈的垄断性,新闻频道的模式,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都是“少而精”,对电视来说,做什么样的新闻是对新闻频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点。目前有一个趋势,省会台无一例外地都在在上新闻台,因其发现做民生新闻或城市新闻更有利。明晰各类节目在频道中的地位和作用,频道的定位往往是通过口号来表现出来,可以看见新闻频道的定位是在慢慢变化,或说慢慢清晰,定位明确清晰、频道则迎刃而解。
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发展要加强品牌建设。根据节目定位和风格,城市台可以有针对性地在频道不同时段插播节目形象片和宣传片,利用各种途径宣传自己的新闻节目。其次,要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策划实施一系列公关活动,改善媒介与公众的关系,为提高新闻传播效果创造条件。最后,建立识别系统,强化节目形象。识别系统有适应、调适功能,统整功能,更新、重建企业文化功能。通过识别系统的建立和推行,节目特色更加明显、理念更加突出。
(作者单位:合肥电视台)
责编:刘冰石
相关热词搜索:可持续发展 民生 电视 浅议电视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发展策略 大一发展策略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