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力|媒体引导舆论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疑虑、困惑、压力、矛盾交织,身处此境的大众也正处于社会心理震荡和容易失调的时期。因此,媒体应该以自己的姿态、语言来抚平受众内心的创伤和失调,提高舆论引导力。笔者就如何才能有效提高舆论引导力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媒体 舆论引导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的重要讲话中,特别提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提高舆论引导力呢?笔者认为,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是提高舆论引导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疑虑、困惑、压力、矛盾交织,身处此境的大众也正处于社会心理震荡和容易失调的时期。因此,媒体应该以自己的姿态、语言来抚平受众内心的创伤和失调。这就要求媒体要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加强舆论引导工作。而通过评论、消息、通讯等形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就是值得媒体身体力行并大力倡导的舆论引导行为。
一、媒体要忠于职守,擅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舆论引导,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发挥正确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作用,其次是发挥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的调节作用,三是发挥新闻舆论在化解矛盾中的热点引导作用,四是发挥积极舆论对消极舆论的消解作用,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由此可以看出,舆论引导首先必须牢牢把握主动权,亦即把握新闻的思想性和针对性。而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里,除了上级新闻主管部门要加强引导、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机制外,要让正确舆论占领新闻阵地和社会市场,更要求媒体要牢记自己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勇敢担当起自己的职责,不断改革创新,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善于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发出自己的声音,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1979年党中央提出经济工作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后,由于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加上物价波动,群众的思想有些混乱,邓小平同志立即指出:“我们的工作一定要跟上,包括我们的舆论工具也要跟上。每个地方、每个单位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主动向群众宣传和解释,做好工作。”1985年社会风气不好时,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各级领导一定要经常据实讲解,告诉大家客观的情况以及党和政府所作的努力,并且对群众所反映的不合理现象及时纠正。”这些关于宣传工作的指示,对于我们今天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媒体要发挥作用,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近年来,社会转型引发矛盾、公共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新闻越来越多,而且影响面大、开放性强,不少还包含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信息。这些既使媒体实现着新闻理念和新闻实践的转变,也使媒体无法回避地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受众要求,同时,新媒体的出现使社会个体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这些都给舆论引导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媒体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在客观要求和主观能动下,发挥作为信息载体在社会系统中的特殊作用,发挥主流媒体在关键时刻及时传递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社会人心和澄清事实真相、有效抑制负面舆论的作用,牢牢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比如在“非典”后期、四川汶川地震、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青海玉树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不少媒体的成功实践和经验为今后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如何以改革创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开拓了思路。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在笔者看来,就是面对社会需要,媒体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媒体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既需要媒体以开放的思维展开传播和报道,推动各种资源良性互动,在多级互动中引导舆论,实现控制危机、稳定社会的作用。更需要媒体站在更高的层次重新认识新闻传播规律,创新传播理念,在机制体制、内容与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实践创新。要保证在“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下,第一时间抢占信息制高点,第一时间引导社会舆论,发挥主流媒体在危机时刻传递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社会人心和澄清事实真相、有效抑制负面舆论的作用。要特别注重科学设置议题,打造主流传播的主阵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牢牢掌握舆论的主导权。作为安徽省政协机关报的《江淮时报》,在汶川地震后,不仅大量采用新华社稿件,向政协委员等报道实际情况,而且迅速组织采访赶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我省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传达他们在灾区的亲闻亲历亲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6年,“十一五”规划开始制定,《江淮时报》在第一时间报道了我省民主党派成员建言被采纳的消息;2009年,在全国独家报道了我省参事建议被定为国策的消息;2007年,第一时间报道政协委员资格在我省部分地方不再是“铁饭碗”的消息,直接推动了政协委员履职考核制度的建立;2010年,在蜱虫引发疾病的新闻大量传播时,及时采写刊发委员、专家的解释及提示,化解了恐慌情绪。这些都使《江淮时报》在政协委员、政协组织和各参加单位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媒体要勇于创新,善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使自己的声音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是考验媒体能否适应新时期新闻工作要求的重要环节。这既需要媒体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准确判断能力、创新策划能力、整体协调能力等综合实力,还需要媒体科学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的特点,形成新思路,开辟新途径,讲究引导艺术,通过改进文风、创新形式等,使新闻作品真正入耳入脑入心。
首先,媒体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受众关心什么,他们需要获知哪些方面的信息;要敢于正视现实,善于解答受众的困惑;要提高策划能力、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科学设置议题;要强化编辑控制力,在尊重新闻事实、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加强策划,加强稿件组织和版面安排,以此引导舆论。
其次,媒体要注意把握舆论引导的平衡度,注意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区域与区域、整体与局部、少数与多数、现象与本质、正面与负面、理性与非理性等等方面的平衡问题,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宏观上维护大局、服务中心,微观上实事求是、细致客观,摆事实客观公正,讲道理全面深入,看态度平易近人。
第三,媒体要创新报道手法,讲求新闻的技巧与艺术,寓舆论宣传于新闻感染之中,变灌输者为引导者;同时,要在稿件形式、编排形式上追求丰富多变,消息、通讯、言论结合,新闻事件点面结合、深度广度结合,单篇稿件与系列稿件结合,专题与专版结合,创新舆论引导的形式。
在这方面,《江淮时报》近年来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如将地方政协建立委员履职考核制度的200字消息,通过补充采访,丰富其内容,揭示其缘由,披露其效果,再配以短评,在头版头条刊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引导效果,并直接促成了省政协关于委员履职规定的出台。又如在每年全国、省“两会”期间,以专刊、专版形式,既报道会议消息,专访委员,又就重点议题刊发综述,同时配发记者手记、声音、花絮,都更好地引导了读者对“两会”议题的关注、了解和评论。再如在禽流感、蜱虫、重大食品安全问题、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采访委员专家,通过他们解疑释惑、发布权威信息,向读者传递科学知识,从而为稳定社会情绪、维护政府形象、振奋公众精神做了一些媒体应该做的工作。■
(作者单位:江淮时报社)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舆论 引导 提高 媒体如何提高舆论引导力 媒体引导舆论的案例 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