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新闻的可读性探究】新闻的可读性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报纸作为传媒的一种,肩负着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责任,随着国家对传媒业的事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的政策实施,如今报业要自负盈亏,报纸内容的可读性受着市场经济的考验。
【关键词】报纸 新闻 可读性
报业是现代传媒业发展的起始点,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曾经肩负过唤醒沉睡中国人的重任,也是中国人看外面世界的唯一窗口,现今广播、电视、网络等数字媒体的蓬勃发展给报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给报界人员带来巨大的挑战,使他们开始关注起报纸内容的质量问题,报纸的第一职能就是传达消息、发布新闻,而现今报纸这一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职能开始肩负起报业的生存重任。
一、报业现状
现在,报纸会消亡这种不安正在逐步地扩大。20岁左右的这一代人中读报的人数越来越少,这是由于电视的普及,新电子媒体的出现使得获得信息的手段有了革命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市民的意识改变了,他们认为报纸和电视不同,报纸需要花钱,还比较难懂,平时也没有时间读报纸。在网络普及的今天,人们的阅读习惯在发生着变化。这就使报业市场自身缩小,再加上报纸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网络,所以只有从内容上来做文章。
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这些媒体相对发达、竞争相对激烈的地区,媒体的形态对其他城市也有一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探究这4个城市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的特征和水准,不仅可以知晓中国城市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水平,而且也能对地方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现状有大致的了解。我们对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的新闻报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虽然这些报纸新闻报道的侧重各有不同,水平参差不齐,可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反映出了一些共同的问题:(1)强化本地新闻,国际新闻在报纸上的重要性在减弱;(2)在地方媒体中,晚报比党报更关注国际新闻,除了版面数量相对较多之外,国际版在报纸中所处的位置也比较重要,比如一些报纸的封底就是国际新闻版;(3)报道中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软新闻的报道篇幅大幅度的提高。
二、新闻价值是可读性的支柱
可读性,是衡量报纸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报纸有不同性质、不同目的和要求,不同内容和方式。各家报纸只不过新闻来源渠道不同,权威性和可信程度上的差异,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大小不一,但接受新闻的对象是一样的,可读性总是在所有的报纸中起推动作用。办报者如果忽略了读者的志趣,办出来的报纸人们不愿看,它报道的内容就没有价值。所以必须要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加深读者印象,缩短报纸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而新闻价值是新闻可读性的支柱。
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基本属性。一个客观存在或发生的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然后被传播,应该取决于两点:一是在多大程度上、以怎样的方式与公众的利益相关联,二是能否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一篇新闻满足了这两部分也就有了可读性。
三、提高新闻可读性的方法
1、新闻的时新性
新闻是新近发生、发现的具有一定意义的事实的报道。新闻采写涉及到两条最基本的原则:一是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二是要坚持新闻的时新性(速度快才能体现时新)。现今更强调新闻的时新性和重要性,能够瞬间抓住受众的眼球,吸引受众的关注和思考,在整个栏目中占有主导地位,这才能和读者建立好的关系,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存在的意义,别人都报道过的东西你再去报道没人会看,所以保持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颖是新闻可读性的保证。
2、新闻的贴近性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党近年来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大力倡导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更是新闻媒体保持旺盛活力、赖以顽强生存的法宝。因为这三个“贴近”是提高新闻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新闻从内容到形式创新的基础,无论是一份报纸、一份杂志,还是一台电视节目,有了它,才能拥有我们的上帝――读者或观众。这也是最近新闻改版的最主要内容,这就是为什么报道中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软新闻的报道篇幅大幅度的提高的原因,这些措施都可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3、新闻的人情味
人是感情动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富有人情味的新闻,契合人类的共同情感,因而也最符合受众口味。在报业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如何凸显人情味,是提升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易受性的关键点。报纸新闻要突出人的主体作用,既要反映人的典型业绩,更要表现人的思想和精神,表现人的情感,用真挚的情感感动人、理解人、教育人,具体操作时尽可能地把人的活动、人的思想写得生动活泼些,这不仅可以改变报纸新闻的单调、呆板定势,还可以借此揭示出新闻事件产生的根源,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化说教为启迪,在确保报道事实准确无误的情况下,要变直露的说教为寓理于事,让读者读完新闻后不知不觉地接受其中的道理。这样读者会更加理解,就使新闻更加具有可读性。
4、新闻的通俗化
新闻的受众很广泛,受众的文化程度高低不一,让更多人来读新闻,会使新闻更具可读性,新闻虽然无处不在,但如何把专业新闻通俗化,却是比较头疼的。特别是经济、科技这种专业性能比较强的领域,想写好,让读者看明白,还有一定难度。比如说,前几个月频繁出现在上海媒体的一个词汇――“上海光源”。媒体从他尚未建成时,就长篇累赎地报道。如今他建成了,估计大多数读者到现在还是云里雾里,上海光源是什么,上海光源派什么用场,为什么是上海乃至中国最大的科学工程?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将新闻语言通俗化,不用生僻字词,不用公文语言,慎用古汉语,选用熟语,多用修辞。在新闻写作中,要把以上五种方法综合运用,就可使新闻报道简单易懂,使新闻的可读性覆盖性更广。
5、新闻独家性
有比较才有发现,有比较才能独辟蹊径,并以独特的视角写出独家新闻来。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独家新闻无疑是记者追寻竞逐的目标,也是新闻媒体出奇制胜的法宝。独家新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新、奇、特。新闻报道需要通过比较,发现其独一无二性,方能写出独领风骚的独家新闻来。
读者天天看报,如果报纸难得有新意、有个性,日日月月总是老面孔,甚至“千报一面”,会使人生厌。独家性,就是报上刊登的文章,力求只此一家有,或只此一家先发,尤其是重大新闻,要力求独发。从新闻学角度看,一家报纸,能经常打出一些令人瞩目的“独家报道”,那么,它的可读性就会倍增,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会随之提高。
6、深度报道
在现今的媒介环境下,各家新闻单位几乎都能同时获得信息,因此事件性新闻成为独家新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就要求记者有深厚的功底,全面分析报道,将事件中各个与读者利益有关的信息挖掘出来,这样新闻才会引起相关利益群体的关注,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参考文献
①蒙南生,《社会主义新闻价值管见》[J].《广西大学学报》,1981(9)
②张强,《提高新闻可读性之我见》 [N].《兵团日报(汉)》,2001(6)
③冯建强,《如何挖掘新闻价值》[N].《新闻出版报》,2000
④陈友平,《浅谈行业报的新闻可读性》[N].《中国绿色时报》,2001(6)
⑤张向明,《易读可读必读 开拓农村市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3)
⑥包东喜,《增强必读性,提升都市报的影响力》[N].《中华新闻报》,2000(5)
(作者单位:人民权利报社)
责编:周蕾 实习编辑:李欣
相关热词搜索:可读性 探究 报纸 报纸新闻的可读性探究 新闻可读性 可读性是什么意思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