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电视台新闻采编如何恰当运用同期声|电视台新闻采编面试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关键词】电视新闻 同期声 中国电视新闻50年来节目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但变来变去有一种表现形式始终没有丢弃,即电视新闻、评论、法制、民生、科教、文化节目中都会穿插适量的同期声。尽管其长短、语义、语境更趋向于策划性、主题性、生动性,但它作为一种电视元素一直受到电视采编们的重视。人们在真实再现视觉空间中始终注意到了声音空间的营造。
所谓同期声,是指与画面的发音体发生时的情景、场景等同时摄录的声音,包括人的讲话声、背景声和现场效果声。简单地说,就是现场声。典型的同期声是电视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电视节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地方电视台新闻采编要充分认识同期声在电视节目中的表现特征
1、同期声在电视节目中能产生逼真的艺术效果。环境音响和采访对象的话语,可以让人感到生活的真实。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2008年春天,我们在盐城市射阳海边采访地方军民合力抢救四艘渔船遭受台风而发生的海难事件,主持人时而天上、时而海中,时而船上,时而岸边;录了不少风声、浪声、机器马达声和抢救人员、被救人员的同期声。各种声音处理时远时近、时大时小,时而慌张、时而高兴,既保持了声音与画面景致的一致性和声画空间的一致性,又体现了人的感情,从而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2、同期声能让电视节目产生立体化的运动感和透视感。同期声音响的运动感和透视感处理得好,可以使声音塑造出空间的立体感和亲和感,使节目更具厚度和感染力。我台法制生活频道去年拍摄建湖县花炮厂火药库爆炸事件《八吨火药惊天一爆,三千群众安全转移》。火灾现场的火苗呼啸声,众多群众转移的脚步声、干部号令群众转移的呼喊声以及转移后群众惊魂未定的说话声与最后惊天动地的爆炸声等各种音响交替使用,通过真实声音空间的塑造使观众感同身受。这档节目后来报省广电局参加年度好新闻评选,获得了一等奖。
3、同期声能使节目显现丰富的层次和色彩。声音与画面物体运动感应体现丰富的层次和色彩。声音与画面物体运动感应该是一致的。声音应该有层次感,应有近声、远声和画外声,由此构成一幅声音的全景图。编导设计声音的纵深层次时,应该像构思画面一样仔细。声音空间的层次主要表现在除了人物语言外,还有背景人声、环境音响,远的近的,强的弱的,构成了非常丰富的听觉世界,是一幅幅美妙的声音的“景”,声音的“画”。另外,同期声还可以通过联想造成听觉与视觉的转换,彰显丰富的色彩,营造出声画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4、同期声有利于表现主题,同时也给了被采访对象话语权。恰当的被采访对象讲话,无论是叙述、表明态度,还是评判、证实、证伪,都有利于表现主题。同时,让各种被采访对象发表意见,给其平等交流的话语权,也能凸显节目的人性关怀,增强可信度和公信力。总之电视新闻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以视觉(画面)为主,声音为辅、并用音乐、解说和各类同期声响来补充画面的不足。
二、地方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在同期声运用中要学会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
1、要处理好同期声与主播声之间的关系。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中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新闻稿的重要段落,它和主播播音融为一体,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共同完成信息传达任务。总体来说,二者都处于主体地位。如盐城广播电视台报道的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到盐城调研,主播声是叙述梁保华在盐城悦达起亚汽车总厂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调研的情况和有关背景,同期声是梁保华强调盐城要走工业兴市、富民强市、跨越发展之路,率先在苏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显然,同期声与主播声共同承担传播功能,带给观众的是完整、真实、朴素的视听信息。电视新闻的同期声,不仅仅是节目中人物的说话声音,有时,也应有些音乐声或自然声响声。例如,我台报道的《全国最大的海盐博物馆落成开放》,现场有锣鼓、乐队、舞龙、鞭炮声,也有市、县领导的讲话声和市民群众的欢笑声。我们把这些音响有选择地放到新闻中,既烘托了气氛,又映衬了主题,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在运用同期声中,还要处理好同期声与主播声之间的音量比例关系,要注意在同一时间里,只能有一种声音为主,一定要把好主次音量,让次声音做陪衬,不能让人听不清;对遇有两种以上的次要声音,不能时间太长,处理时让主讲声音尽量短些,不能由其长篇大论。我们在操作时,一般一个人一次的讲话同期声,最多不让其超过20秒钟,达到构成一个声音段落即可。
2、要处理好同期声与同期声之间彼此衔接顺畅的关系。同期声与同期声之间,意思要递进或观点相悖,各执一词,让观众加深理解或判断是非。不要搞同期声堆砌,弄巧成拙。相互间的间隔停顿也要适宜。比如我市有家县级台报道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推进湿地旅游的消息,一连用了三个同期声,县级领导人说一段、镇级领导人说一段,旅游宾馆的负责人又说一段。三个人每人的讲话都长达半分多钟,内容大同小异。这样连珠炮似的堆砌同期声,使节目拉长,讲话意思重复,影响了节目的信息量,使得节目平淡无味。
3、要处理好同期声与新闻时间的关系。据一般规律,目前市县级电视媒体的同期声速率大体是每分钟150―180个字,遇有农民或文化底蕴不高的被采访对象讲话,速率还要慢些,甚至有每人每分钟低于100字的,而播音员的速率是每分钟220至250字。因此,有些采编人员认为同期声节奏缓慢,耗时太多,而排斥同期声。这显然是偏颇之见,不足取。那怎么办呢?笔者的实践就是尽量避免拖沓冗长的同期声,尽可能地淡化记者的“上镜”意识,删除记者的提问过程,设法在文稿中造势、设问,衔接上下文,把有限的时间让给真正与表现主题有关的人上镜讲话。遇到同一个人在一次同期声讲话,因时间短而不能表情达意,就设法让他讲两次甚至三次,每次都要言简意赅,言之有物。这样,既节省总体时间,观众又不会觉得同期声讲话太长。
4、要处理好同期声与画面、音乐、图文符号等元素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围绕主题,相得益彰,合理搭配。电视的传播符号有画面、音乐、声音、文字、图表等多种构成元素符号,每一个元素都要为表现节目主题服务。同期声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新闻整体的一部分。因此记者在采访前和采访过程中,一定要酝酿哪些地方该用同期声,哪些地方不用同期声,尽可能把播音、主持人带到一线采访,遇到好新闻,就让其在现场出像、出同期声。把同期声当作“噪音”过滤或随意开启、关闭话筒开关、回来制作时加印象填充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地方台如果万一遇到领导人讲话同期声太长又因领导机关意图而无法回避,可在同期声中间插上与主题吻合的画面,使同期声与画面互为补充;遇到特别重要的政策性、公示性问题或领导讲了一些枯燥的数据,还可以在荧屏上打一些文字或制作一些图表,配音同期声,而画面则是醒目的文字或图表,这样做有利于给观众以视觉冲击,增强感染力。时下有些地方县级台同期声不打字幕的缺陷必须纠正,并要纳入新闻质量目标管理体系,同期声不打字幕就不予播出,可采取行政手段强制性执行。
电视新闻中正确运用好同期声,是提高地方台新闻传播质量的重要手段,地方电视新闻工作者千万不可小视。
(作者:江苏盐城广播电视台电视二套总监,主任编辑)
责任编辑:周蕾 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采编 同期 恰当 地方电视台新闻采编如何恰当运用同期声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恰当运用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