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幽默笑话 点击:
【摘要】本文旨在了解西北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对其现状进行反思,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定量分析资料,为高校科学、系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供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大学生 媒介素养 教育
一、调查目的、意义及方法
在全球化时代,媒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大学生是现代媒介争夺的主要群体,现代媒介又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方式和渠道,两者之间已经达到彼此交融的地步。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其媒介素养的提高,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大学生群体,更应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
本次调查以兰州大学所有本科生为研究主体,采用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的方法,共抽取200个样本,实地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西北地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及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其现状进行反思,提出有关高校开展及进一步完善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有关媒介接触和使用的情况
1.1接触和使用媒介的行为
调查结果(如表一)所示,在校本科生接触媒介的机会比较多。有77.5%的本科生业余时间都用于上网,也有一大部分人是在上自习或看书刊杂志。另有30.5%和39.5%的学生分别是通过参加文体活动和与朋友聊天来度过业余时间。
通过赋值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经常使用的三种媒介依次是:网络、电视、手机。互联网已经融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年级、专业还是性别,接触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常态。本次调查还发现,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手机对大学生而言已经不再只是交流联系的工具,其作为信息载体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如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上网等已渐渐得到大学生的青睐。
1.2接触和使用媒介的动机
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和目的是考察受众媒介素养,衡量受众能否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以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调查结果如表二所示,“休闲娱乐”、“获取信息”和“学习新知识”成为大学生使用媒介的主要动机,而且选择休闲娱乐的人占到了77.4%,还有29.6%的学生选择了“打发时间”。也有个别人表示,不接触媒介就会有信息焦虑症。由此可见,大学生在接触媒介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被动、盲目消极的状态,在与媒介建立起来的依赖关系中,基本处于从属地位,还不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调节、控制自身接触媒介的行为;在接触媒介的主要动机中,选择“休闲娱乐”和“获取信息”的频率都较高于“学习新知识”,这表明大学生在接触媒介时,还没有着眼于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体现出较强的感性和盲目色彩。
1.3参加媒体互动的情况
能否主动选择和自己相关的信息,并有效加以利用,体现了一个人能动的媒介消费能力,这也是媒介素养的重要指标之一。调查结果显示,58.5%的学生平均每天用1到3个小时的时间来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等,还有12%的本科生每天使用媒介的时间达到5小时以上。这表明,大学生每天接触媒介还是频繁、稳定的。然而,只有5%的人经常参与竞猜短信、娱乐评选、点歌、投稿和网上购物等。绝大部分人基本没有参与过这种活动。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媒体的参与程度比较低,他们在利用媒介资源方面的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2、对媒介的认知与评价情况
2.1媒介对自身的影响
认识到大众传媒对自己生活方式、态度、价值观等产生的影响也是考察媒介素养的另一项重要指标。
如表三所示,有98%的人认为媒介会影响到自身,其中有23.5%的人认为媒介几乎影响到自身的方方面面。66.5%的人认为媒介能够影响自己的观点思维,而“观点思维”直接关系到其解读与评价媒介信息的能力。还有48.5%的人觉得媒介会影响到自身的知识结构,38%和35%的人认为大众传媒会分别影响到其与他人的交流能力和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大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大众传媒对自己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另外,在对媒介的依赖程度方面,71%的同学都认为人们离开了大众媒介将无法生存。这表明,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程度是比较高的,媒体对其产生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入。
2.2对媒介的批判能力
本次调查从媒介真实、媒介的社会角色和媒介暴力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考察当代大学生的媒介批判能力。
(1)大学生对媒介真实的判断。调查结果显示,有83.5%的人认为媒介塑造的世界既有真实的又有虚拟的,7.5%的人认为媒介塑造的世界是不真实的,还有3%的人不确定,这表明,大学生中有94%的人至少已经开始对“媒介现实”和“客观现实”是否是同一个世界产生了怀疑。可见,进一步引导他们区别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以及更正确地利用媒介信息是很有必要的。
(2)大学生对媒介社会角色的认识。调查发现,所有大学生都认为媒介的新闻报道会不同程度地干预或影响社会生活,其中,有35.7%的人认为媒介对社会生活影响很大。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媒介的社会角色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3)大学生对抵御媒介暴力影响的自我评价。现代传媒带给受众的信息洪流中,不可避免地夹杂着暴力等不良信息。能否在信息接收与处理中尽量剔除这类信息,减少甚至消除这类信息对受众的负面影响,成为衡量受众媒介素养的标尺之一。调查结果显示:54.8%的大学生认为媒介对社会暴力现象的报道以及有关暴力内容的传播对自己有一定影响,有31.2%的人认为对媒介暴力对自己影响不大,只有8%的人认为媒介暴力对自己影响很大。
3.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情况
3.1大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识。调查发现,有65.3%的大学生之前不清楚什么是“媒介素养”,还有19.6%的人完全不知道“媒介素养”是什么,二者加起来占到了84.9%,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不过,大部分学生认为媒介素养应当成为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他们已经意识到媒介素养的重要性。然而,只有2.5%的人认为自己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好,还有25.6%的人认为自身认识和使用媒介的能力比较好,更多的人觉得自身认识和使用媒介的能力一般或者不好。
3.2大学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情况。74.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课程,以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并使用媒介。其中有56.4%的人认为学校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应当侧重于教学生如何理性地分辨媒介传达的信息以及对不同价值信息的选择,还有26.8%的人认为学校应当普及媒介基础知识,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媒介的性质和职能。
3.3大学生对学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在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大学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主要有:学校的相关社团或学院组织开展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方面的活动,大力普及该方面的基础知识;开设有关媒介基础知识方面的选修课,组织相关的实践,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操作、传递信息以及理性地分析媒介信息等。另外,应当提高教师这方面的素质,便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加大有关媒介素养的宣传力度,将其与大学生素质培养联系起来,以突出其重要性。
三、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的思考
笔者发现,兰州大学本科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存在一些基本特性:媒介特别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的重要力量,而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是大学生接触媒介的主要目的,他们认识和使用媒介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接受和判断越来越趋于理性,基本上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来选择性地接受信息;大学生对媒介现象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对媒介知识的学习尚处于自我判断、自我接受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
然而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却仍处在摸索阶段,针对大学生所开展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还很欠缺。媒介理论知识以及系统的实践更多还是集中在新闻传播专业相关的课程学习中。因此,笔者认为,今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有效地开展大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活动。在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可以借鉴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信息技术基础等课程教育的经验,加强师资队伍和专业教材建设,完善媒介素养教育评估体系,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媒介素养教育方式方法。
(2)将新闻传播学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的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接受媒介基础知识的教育,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以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教育为依托,进而面向全体大学生。
(3)注重新媒体的素养培养。网络时代,特别是手机媒体的逐步发展,新媒介对作为其主要接触者的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在新媒介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西北地区 素养 媒介 西北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热点文章阅读